早期肾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后腹腔与经腹腔入路的效果对比
2023-02-19张秀智
张秀智
肾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其起源为肾实质性恶性肿瘤,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1]。据相关研究表明,当肾癌患者的病灶直径<4 cm 时,根治性肾切除术与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是不存在明显差异的,都能够使肿瘤得到有效清除[2]。现阶段,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已经逐渐成为临床中治疗早期肾癌的主要方案,取代了传统开放手术。然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可分为经腹腔入路与后腹腔入路两种形式,均存在一定优缺点,本文则主要针对两种入路形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4 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64 例早期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为经腹腔组(持有蓝色签)及后腹腔组(持有红色签),各32 例。经腹腔组患者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龄下限39 岁,上限68 岁,平均年龄(53.24±4.17)岁。后腹腔组患者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下限38 岁,上限67 岁,平均年龄(53.19±4.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1.2.1后腹腔组 手术入路选择后腹腔。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医护人员协助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腋后线肋缘下做一2 cm切口,钝性分离,用血管钳干预腰背筋膜,气囊置入前,需行手指扩张。为便于观察患者腹膜间隙扩张情况,需要注入Trocar (10 mm)与CO2气体(50 ml)。筋膜间隙扩张理想的情况下,穿刺部位可选择患者腋前线平髂嵴、腋前线肋缘下2 cm 与腋中线髂嵴上方2 cm,并分别置入10、5、10 mm Trocar。完成后,沿患者腰大肌向头侧,依次打开Gerota、肾周脂肪囊。使用超声刀,在保留肿瘤表面脂肪的前提下缓慢进行肾脏游离,至肾动静脉及输尿管(肾门部位)时置入Bulldog 架,夹断患者肾脏动脉供血的同时开始计时。掌握超声刀切除肿瘤时机,为肾实质颜色变浅时。切除过程中需小心,减少对其他组织功能的损伤。如果出现损伤,需要使用3-0 可吸收线缝合干预。将Bulldog 夹松开,计时,观察是否存在出血情况。
1.2.2经腹腔组 手术入路选择经腹腔。患者同样需进行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干预等常规操作。确定患者腹直肌旁1 cm 处,切开,穿刺并置入气腹、Trocar(12 mm)、腔镜。并在其监视下分别将10、5、5 mm Trocar 置入患者腋前脐上3 cm、锁骨中线肋缘下、腋中线脐上4 cm 处,并置入相应腹腔镜手术器械。确认升(降)结肠旁沟侧位置,切开腹膜,将Gerota、肾周脂肪囊依次打开。其余操作步骤与后腹腔组大致相同。但需注意,该方式下游离肾蒂时由Satinsky 钳阻断肾动静脉即可。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肾血管控制时间、肿瘤标本重量。
1.3.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应激性溃疡、肠梗阻、切口感染、肋腹部神经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后腹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腹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肾血管控制时间、肿瘤标本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经腹腔组比较,a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后腹腔组发生2 例(6.25%)应激性溃疡,3 例(9.38%)肋腹部神经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经腹腔组发生3 例(9.38%)肠梗阻,1 例(3.13%)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研究,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已经被临床肯定,而且在早期肾癌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比传统开放式手术更加理想[3,4]。腹腔镜具有放大病灶、多角度观察等作用,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切除病灶,并与超声刀等器械联合使用,在腹腔镜下实现快速切割与止血[5,6]。因此,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通常要少于传统开放形式,患者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也会因此缩短,进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7,8]。
现阶段,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主要包括经腹腔入路与后腹腔入路两种治疗方式,两种方式各自具有优缺点。其中,经腹腔入路相比之下操作空间较大,解剖标志明确,具有较强立体感,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且,如果患者既往存在后腹腔镜入路手术史,依旧可以通过经腹腔入路方式进行腹腔镜手术干预。然而,这种干预方式下,手术过程中术者要保证患者的后腹膜与侧腹膜充分游离,进而使得手术时间延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腹腔损伤的风险,患者的腹腔脏器很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损伤[9,10]。由于引流物仅局限于后腹腔,所以减少了肿瘤种植与腹腔污染情况的出现[11,12]。即使患者以前存在腹腔手术史,后腹腔入路的手术方式也并不会受到限制。然而,这种手术方式也是存在不足的。因此,也就对术者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学习,而且具有较高难度[13]。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后腹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腹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肾血管控制时间、肿瘤标本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后腹腔入路方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早期肾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经腹腔入路与后腹腔入路两种干预方式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术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