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 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评价

2023-02-19谭万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经肝胆囊炎经皮

谭万国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这种疾病是因患者胆囊胆管出现堵塞和胆囊血运障碍等导致的一种外界细菌入侵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发病之后会出现腹痛和发热等临床症状,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群体中,临床认为[1]超过95%的患者都会出现胆囊结石,这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疾病的损害。一般在确诊患者为急性胆囊炎之后都需要及时对患者开展治疗,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胆囊穿孔而危及到生命安全。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传统治疗手段是实施开腹手术,但是开腹手术会产生较大的创伤,使得患者的整体恢复质量受到影响。这些年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为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能在治疗中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整体疗效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有学者采用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基于此进一步研究这种方式对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效果,并将本院收治的72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3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72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21~64 岁,平均年龄(42.35±13.05)岁;发病-入院间隔1~2 d,平均发病-入院间隔(1.44±0.34)d。对照组:男18 例,女18 例;年龄22~63 岁,平均年龄(43.05±12.31)岁;发病-入院间隔1~2 d,平均发病-入院间隔(1.41±0.3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资料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为急性胆囊炎,符合《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完整版)》中的标准和《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分级》中的标准[2];②患者均存在手术的指征;③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配合度和依从性较高。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②手术禁忌[3];③此前存在过肝胆手术史的患者;④近期存在创伤史和手术史;⑤凝血功能异常[4];⑥沟通交流障碍;⑦同期参与其他研究。

1.3方法

1.3.1对照组 入院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常规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积极的进行补液并且禁食,平衡患者的酸碱度和水电解质。之后对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之后为患者实施三孔法手术,常规的穿刺入路,穿刺以后进入腹腔进行探查,对患者的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实施游离,近端进行夹闭离断处理,切除患者的胆囊,常规的放置引流管并缝合戳口,结束手术,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3.2观察组 入院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常规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积极的进行补液并且禁食,平衡患者的酸碱度和水电解质。之后对患者提供 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首先通过B 超对患者胆囊体积和胆囊厚度等常规情况进行观察,通过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B 超进行监视,经皮经肝脏为入路开展手术,将穿刺针刺入胆囊腔中,同时将针芯拔除,连接注射器,回抽观察,确定抽出液为胆汁,顺着穿刺针鞘将导丝置入其中,拔出穿刺针鞘,扩张器扩张置管通道,然后沿着导丝插入猪尾导管,通过B 超监视胆囊腔中是否存在导管插入,接着将导丝拔出,然后将引流管进行固定,常规连接引流袋,结束手术,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个等级[5]。显效: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胆囊炎症完全消失,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程度≥50%;有效:经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胆囊炎症明显改善,经影像学检查可观察病灶缩小程度在30%~49%;无效:手术治疗之后患者胆囊炎症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程度<30%或者扩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恢复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恢复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且严重的一种病症,临床认为[6]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结石疾病是使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发病的主要因素,大约80%的患者均因此发病,而且也和细菌性炎症和机械性梗阻等存在着一定关联[7]。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患者发病后会导致胆道出现逆行性感染,病情不断加重会使得穿孔化脓等情况出现,因此严重的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长时间以来临床都以胆囊切除术来治疗这种疾病,并认为这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疗法[8]。但传统的开腹手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速度较慢,且合并多种并发症,而对于一些年龄较高的患者极不耐受,所以最近几年临床上很少应用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普及使得这种手术方式成为对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主要手术策略。腹腔镜技术能够减轻手术治疗的创伤[9],也减少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发挥了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患者而言,因为整体耐受不佳,所以在恢复时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和痛苦。本文基于此主要研究利用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经过分析本文的结果可以得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4.06±4.62)ml 少于对照组的(66.47±5.46)ml,手术时间(63.46±10.35)min、术后住院时间(6.67±2.16)d短于对照组的(94.38±12.36)min、(10.34±3.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的肯定了这种治疗方法的治疗作用和价值。这主要是因为通过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不需要剥离患者的胆囊,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这样就能在手术治疗时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对患者产生的机体损伤也相对减少[10]。这种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产生的创口更小,治疗时可以使梗阻迅速解除,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将胆汁引出,这就能有效避免因炎症扩散而导致的穿孔或化脓。通过这种手术治疗还可以将胆汁抽出进行化验[11],进一步确定患者属于细菌性胆囊炎或者其他的胆囊炎等,这样就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在局部麻醉的前提之下进行[12],所以安全高效,不仅出血少,而且术后恢复快,能综合性的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条件。

综上所述,临床通过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相对于腹腔镜手术而言更好,既能提升临床疗效,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经肝胆囊炎经皮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Ⅲ级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置管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效果的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临床价值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