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绣球》的现代性:乍醒的觉悟

2023-02-18郑诗宇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现代性

郑诗宇

[摘  要] 从明朝开始,仁人志士开始关注男女权利失衡问题,两性平权意识逐渐萌芽。晚清时期,借着西方民主、自由思潮之風,文人借助小说反映政治、社会问题。《黄绣球》是晚清时期反映妇女问题的代表作品,作品中女性意识觉醒、追求男女平等、追求自由等进步思想都有所体现。此外,小说还反映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并提出温和的改良派思想。

[关键词] 《黄绣球》  现代性  女性意识  改良思想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4-0012-04

《黄绣球》出版于1905年,为晚清小说家颐锁所作,共三十回。小说以童养媳黄绣球的女性意识觉醒为主线展开。黄绣球在丈夫黄通理的鼓励和罗兰夫人等人的启发下,自觉投身女性解放运动,鼓励村民妇女冲破封建礼教,放开小脚、兴办女学、提倡男女平权。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评价《黄绣球》为“当时妇女问题小说的最好作品”[1]。《黄绣球》也关注到女性在男权社会统治下的生存问题,作品通过塑造黄绣球和丈夫黄通理的模范夫妻形象,讲述了有别于传统夫妻的现代两性关系相处模式。作者借小说之口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是晚清小说的明显特质,因此小说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小说《黄绣球》创作于维新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对当时社会时局和制度进行了反思。文学的现代性至今仍是学者关注的话题,然而对于何为现代性难以确定,对于现代性的标准也莫衷一是[2]。《被压抑的现代性》中将现代性认为是一种“新”和“变”。马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认为,现代性伴随着工业的现代化产生,体现在文学上,主要是思想的现代性和审美的现代性。《黄绣球》从女性意识的觉醒、两性关系新模式的探索和社会局面的改良三个方面体现了“新”和“变”,也展现了思想的现代性。

一、女性意识初崛起

自宋代以来,女性自结婚的那一刻开始,其所拥有的权利便由娘家转移到夫家,其职责也被框定在助力丈夫管理好后院事宜中。清代中期,出现第一家女子职业教育学校,女性新身份诞生;至清后期,妇女逐渐拥有较此前宽松的社会空间,职业女作家、手工业者、职业刻书从业者出现。而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至明代。明代进步的民主思想家提倡个性解放,反对专制,同时也对地位低下的妇女深表同情,呼吁妇女反抗。明代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女性解放的萌芽。太平天国时期,女性投入到运动中,拥有分配土地的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教士在报刊上对西方的女性生活、地位、权利和婚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国人也了解到西方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除了外部因素,中国妇女对于社会制度和自身地位的反思也极大地推动了妇女平权运动前进[3]。小说《黄绣球》从两个方面讲述了以黄绣球为代表的女性如何走向女性意识觉醒的道路。

首先是身体上的解放。宋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尤为严重,女性丧失基本人权,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在男性以女性脚小为美的畸形审美影响下,女性自幼开始裹脚,这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残害,更是思想上的残害。黄绣球在婶娘的逼迫下也裹了脚,丈夫黄通理告诉她女性也可以跟男性一样为社会做点事,但是“要做事就要走路,要走路,就先要放了这双臭脚”[4]。黄绣球想到自己能与男人一样做事,便毅然放开了自己的脚,并且立志要让更多女性和她一样。在黄绣球的带动下,自由村部分妇女解放了那双被封建传统桎梏残害的小脚。这是女性开始关注自身,冲破传统桎梏的第一步,也是女性认识到在身体权利上与男人平等的第一步。

其次是思想上的解放。黄绣球在少女时期就意识到自己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名女子没有权利主宰自己的身体和命运。“真真女孩子不是人”“但不知自古以来,男女是一样的人,怎么做了个女人,就连头都个不伸一伸,腰部不许直一直。”[4]黄绣球在梦境中受到罗兰夫人的指引,罗兰夫人对她说,女人一样可以做英雄和豪杰,黄绣球恍然大悟,深表认同。黄绣球作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传达出女性可以摆脱附属品标签,去追求个人价值和个人权利。封建的思想和传统的桎梏让女性的身份局限于女儿、妻子和母亲,但黄绣球试图走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社会价值。与黄绣球一样的,还有医士毕去柔,相比起女性意识初醒的黄绣球来说,毕去柔已经是一名成功的现代“职业女性”,她在外国学医,有一双大脚,医术了得,号称女扁鹊,游走各地行医。黄绣球和毕去柔两人以姐妹相称,立志办女学堂。黄绣球的觉醒影响了不少女性,如释放小脚的妇女、愿意为女学堂捐出尼姑庵的尼姑,还有女学堂的学生……从根本上说,女性“生男育女,只许吃着现成饭,大不了做点针线,织点机,洗洗衣裳,烧烧饭”[4]是依附于男性的主要原因,女性想要获得权利,就需要像男人一样创造价值,参与到社会活动中。黄绣球从对身体的自我主宰到打破“男主外、女主内”封建枷锁的过程,是其现代女性意识从萌芽到成长的过程。她兴办女学堂的成功,预示着中国妇女的光明道路以及男女平权实现的可能。

二、两性关系新局面

作品中的黄绣球在一次梦境中受到一位神秘女人的思想启蒙,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受到的不公,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独立人拥有的权利,“男人女人,又都一样的有四肢五官,一样的穿衣吃饭,一样是国家百姓,何处有个偏枯?偏偏自古以来,做女子的自己就甘心情愿,雌伏一世。”[4]黄绣球认为女性并非只能“雌伏”在男性脚下,遵循男性所制定的约束妇女的准则。传统社会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约束妇女德行,“在中国数千年男权文化传统中,女性一直处于一种被压制和奴役的工具地位,男性统治者们不允许女性看见镜中的自我镜像,要求她们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并立妇德、言、容、工,……”[3]《黄绣球》中有不少对男女地位差别的探讨,如“做女人不如男人,已是第一桩苦。男人读了书,或是学了生意,要成名,就成名,要发财,就发财;女子由她是才女,有什么本事,都用不着,这就是前世不修,今生受的苦了”[3]。自梦中启蒙后,黄绣球的言语间充满对女性自身困境的思考。

小说还对男女关系进行了探讨,塑造了黄绣球和丈夫黄通理之间具有现代两性关系相处模式的范例。拘于时代局限,黄绣球与黄通理并非自由戀爱,他们无法逃脱传统婚恋嫁娶的旧模式,但两人的相处模式已经有了现代夫妻的雏形。黄通理的名字是他性格的隐喻,他受过先进思想熏陶,支持民主思想。在小说中,黄通理是最能看到妻子生存困境的男性,黄绣球问黄通理,“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办事吗?”黄通理给予肯定的回答,并鼓励黄绣球尝试,支持她走出家庭,为社会作贡献。黄通理与那些主宰妻子人生,将妻子当成自己附属品的男人不同:黄绣球要求解放双脚时,他表示赞同;黄绣球渴望学习,他充当师长;黄绣球表达自己希望改变世界的理想,他表示期许;黄绣球被官府以妖言惑众为名抓捕,他千方百计营救;黄绣球致力于创立女学,他也表示支持。在17世纪,才女家学教育滋生了知己夫妻模式的出现。此时的妻职不仅限于处理家庭的大后方,妻子知识的增长使得妻子成为男人的灵魂伴侣。他们往往通过共享文化与丈夫进行交流[5]。但黄绣球与丈夫并非“旧时代”的知己夫妻模式,黄绣球没有接受过才女家学教育,也并非出身名门,对于读书人的事情,她也是一概不知。黄通理在与黄绣球的婚姻关系中,他一开始是作为老师存在;黄绣球思想觉悟之后,他们的关系开始改变,此时黄通理是妻子事业的支持者。觉醒后的黄绣球无论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都不再隐藏于丈夫身后。可以说,他们打破了夫唱妇随的传统相处模式,黄绣球在婚姻中并非处于“雌伏”的低位,也并非一个完美家庭女主人的摆设而存在,他们诠释了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婚姻本质。

如果小说中黄绣球的人设是一个成长女性形象,那么另一位女性毕去柔则是一个成熟的职业女性设定。张开化先生家的女眷毕去柔,虽然在书中一直以毕太太相称,但小说中却没有出现过她的丈夫。毕太太的称谓或许只是让读者知晓她的已婚身份,但小说并没有将她局限于太太身份,也很少将她放置于家庭情境之中。她似乎没有受到家庭的束缚,不需要处理家庭关系,辅佐丈夫;她雷厉风行,医术精湛,她可以干事业、长见识,与男子探讨世间之事。传统的妻职在毕去柔身上并没有体现,她的角色设定已经具备现代职业女性特征。除了已婚妇女黄绣球和毕去柔,小说还书写了丧夫的尼姑们。尼姑们虽未有女性清醒独立的意识,但她们出家是为了不依靠男人,通过化缘混一口饭吃。尼姑们虽没有丈夫,但不需要重新找一个男人依靠,这一点让黄绣球深受触动,她说,“本来一个女人虽说没有了当家的,何苦要走到这条路上去,自讨苦吃?难道手里做不出点事来自顾一身?难道有当家的女人,就该吃现成,用现成吗?”[4]尼姑们不需要通过再次步入婚姻或者留在夫家以求温饱,即便成为尼姑似乎是当时那些想要逃离夫权控制的女性为数不多的选择,但至少展示了丧夫女性自力更生的另一种可能。

通过对婚姻中三种不同状态女性的描摹,小说向读者揭示了女性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中更多的可能性。黄绣球与黄通理的平等相处,毕去柔的独立和尼姑的觉醒,这三种状态在小说中都是成立的,并且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打开了从传统婚姻走向现代自由开放婚姻的新局面。

三、社会改良新思想

晚清时局之困,社会暴露出封建统治下的种种弊端,仁人志士在思想、文化、文学、制度等方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2年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关系》中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得不先新一国之小说。”[6]的口号,被视为是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文人响应文学革命口号,通过小说唤醒民智。这一时期出现不少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有针砭时弊,反映时局,表达作者政治思想之效。《黄绣球》既是一部妇女问题小说,也是一部谴责小说。这部小说以女性觉醒与女性解放为主线,贯穿以展现封建统治下官场的黑暗。黄绣球因放小脚并且在乡邻中说犯纲常的话被捕入狱,丈夫前往解救,被一顿油腔滑调告知需要“打点”。黄通理为了与妻子见一面,刑房衙役贪污受贿,私相授受的嘴脸展露无遗。另外,黄绣球的入狱并不完全是法律意愿,她是被氏族乡人以“黄祸”举报,“见风起浪,要从中发一注小财,仗着与衙门里的门上认识,进去说了一桩别的事,请门上打了一张门条,叫差役将黄绣球押发官媒”。此时的衙门不再主持公道,而是与江湖骗子一起贪污敛财。黄通理为了解救黄绣球,不得不到处奔走,疏通关系。小说第五回,出现了一种该时代的特定职业——官媒婆。官媒婆其实就是那些前来寻求释放机会的“罪人”和官员搭上关系的中介。官媒婆职业的出现更深层次地揭示出官场的荒谬和黑暗。小说还提到村官“猪大肠”,“猪大肠”人如其名,“猪大肠这样东西,装得一肠子猪屎,又臊又臭,可想而知。他那人品,不必再标他的姓名”。他阻碍黄绣球办学,将亲信安排进衙门,到处贪赃敛财,与其说他是一个地方官,毋宁说他是一个恶魔。“猪大肠”调任至自由村之后,民众怨声载道。《黄绣球》揭示了当时恶人当道、利字当头的社会风气,谴责了贪官污吏徇私枉法、不作为的官场作风。小说在谴责之余,也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黄绣球》还体现了改良政治观。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自由村的村落。村落以“自由村”为名具有讽刺和展望的双重意味。“自由村”实际上并不自由,上至村官下至村民思想都麻木腐朽;另一方面,黄绣球及丈夫黄通理却始终在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上奔赴。小说描写的自由村“风土人情颓败”“房屋破旧”,暗示了晚清民众的思想面貌和行将就木的清朝统治。黄通理在故事开端张罗着要修葺古老的房屋,“我想要成个样儿,索性一齐破坏了他,不是修饰修饰可以保得长住的”[4],实际隐含了要改革旧制的决心,这也是作者埋藏的改良伏笔。改良旧学制在小说中也有提及。小说抨击旧学堂体制,主张新学“如今中国四万万人,像这样的,只怕就有四分之一。自古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岂知自从有八股以来,书不焚而如焚,儒不坑而如坑?你道他这班秀才,是在所坑之中,其实像从前那班考博学鸿词的、讲经学的、讲词章的,千千万万,老生宿儒、翰林进士,那个不陷在坑里?”[4]小说中,尼姑们愿意将尼姑庵捐赠出来兴办女学,教授女子进步思想和知识,传达了作者希望通过女性获得学习机会,使自由村走向文明进步道路的美好畅想。小说也表达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满。

小说《黄绣球》从妇女问题切入,主张男女平权,揭露了社会时弊,主张改革教育制度,实行民主制度。作者通过对自由村的寄托和黄绣球等正面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探索。

四、结语

应“小说界革命”之声,晚清政治小说一度十分繁荣,以解放女性思想为主题的小说也不在少数,《黄绣球》被认为是“晚清妇女问题小说”最好的作品。《黄绣球》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反映女性问题和女性困境,提出男女平等、女性独立、女性需要接受教育等新时代的呐喊。小说没有局限于女性问题的讨论,同时还谴责了官场的黑暗,揭示了民众思想麻木等社会问题。小说中很多思考具备前瞻性,其借主人公之口发出的呐喊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时代意义。作品结合当时的先进思潮,宣扬进步与民主的改良思想。另一个值得肯定的方面是,《黄绣球》将揭示女性问题和女性解放作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将其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讨论,表明女性问题与其余的社会政治改革一样重要。在艺术手法方面,《黄绣球》情节主线鲜明且不单一,塑造的三种女性形象——完成蜕变成为先锋的黄绣球,具有现代职业女性雏形的毕去柔,朦胧觉醒的尼姑们,代表的是不同层次的女性,女性问题也在这三类女性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虽然这部小说仍有许多理想与失真的成分,其对于理想部落或理想社会的改良在小说结尾也没有很好的交代,但其作为一部晚清女性问题小说,确实是反映女性意识与改良思想的呐喊之作,对于厘清中国女性主义小说的发展路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阿英.晚清小说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 朱正华.叛逆中的现代曙光——论《黄绣球》的现代性品格[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 吴书霞.《黄绣球》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4] 颐琐.黄绣球[M].曹玉,校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5] 崔琇景. 清后期女性的文学生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6]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M]//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4册.郭绍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王德威.被壓抑的现代性 晚清小说新论[M].宋伟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