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3-02-18张露月

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广西人才

石 颖 张露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35;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变革和升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渐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前行的新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广西调研考察,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更大”新要求,要求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到强,已经是富民兴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广西积极响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民营企业成为支撑广西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已有文献对广西民营企业及其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然而,当前广西民营企业发展在整体上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层面和自治区层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相继出台,但较少研究针对新发展格局下广西民营企业发展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使广西民营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发挥积极作用、继续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探索者面前的共同课题。本文据此开展深入分析与探讨。

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一是深挖理论、纵向延伸,深入阐释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作用,为更好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二是着眼实践、经验总结,基于实地调研探究当前广西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以期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潜能,助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问题、凝练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企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支持。

二、文献综述

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其重要性日益显著。学术界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聚焦这一主题(苏明华,2020;谢飞,2021;周久贺,2020;赵芳,2023)。政武经(2019)强调,民营企业应坚守新发展理念,全面把握并有效利用产业高端化、人口城镇化、发展绿色化、社会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五大发展机遇。此外,民营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张寒蒙和张丽(2020)指出,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不仅需要企业本身的积极主动和自我超越,还需要政府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并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双向互动机制。

针对广西民营企业,现有研究一致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全区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并对广西民营企业应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提出相应观点。有的学者通过对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提出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四圈两带”空间分布格局,认为广西应当走“外援式”和“内源式”相结合的“产业拉动、四化联动、内外开放、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王文俊,2016;李峰等,2022)。针对广西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部分研究就广西民营经济产业配套能力、开拓东盟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陈鲁,2009;李映霞,2008)。针对广西民营企业自身,一些研究就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现状、人才现状进行分析(沈鸿银,2010;李映霞,2008)。针对政府政策支持有效性,有学者关注到如何运用税收政策促进广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刘石敏,2015;宋玉茹,2022)。虽然已有一些文献对广西民营企业进行相应研究,但现有文献多是简单重复,与时俱进的研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较少,在研究内容、结论与建议方面可能缺乏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亟须明确当前广西民营企业发展新情况、把握存在的新问题,从而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广西民营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三、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对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是释放广西内需消费的坚实基础

民营企业的多样性、创新性以及在就业和技术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推动广西内需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为广西经济健康发展和内需消费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广西地区的数量庞大,涵盖多个行业领域,为内需消费提供了广泛选择。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各类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民营企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广西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从食品、服装、家电到旅游和文化娱乐等领域,均有民营企业的身影,助力内需消费的升级和扩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有效保障和提高广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这种正向循环有助于提升内需消费的规模和质量。同时,民营企业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促进人才的流动和技能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内需消费的升级。

(二)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是广西拓展国际市场的主力之一

民营企业具有灵活性、市场敏感度、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运营经验,是广西对外贸易主力之一。一是广西民营企业具备市场敏感度,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国际市场充满变数,而民营企业由于其灵活的经营模式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迅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特别在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等领域表现出色。二是技术创新是广西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推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有助于形成广西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朱福林,2023)。三是广西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运营经验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往往更具国际化视野,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文化,更灵活地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有助于建立更多的国际合作渠道。

(三)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是促进广西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的多样性、创新投入和技术转化能力使其成为广西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广西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助力全区可持续发展。一是民营企业能够在广西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多样性和灵活性作用。民营企业在广西地区的数量庞大,涵盖多个行业领域,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不仅能够推动本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可以在交叉领域的合作中催生创新,这种多样性和互补性有助于推动广西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二是广西民营企业在科研投入和创新投资方面积极作为。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民营企业通常更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愿意投资于研发活动,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从而为广西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和人才基础。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已经建立了研发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推动了广西科技水平的提升。三是民营企业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技创新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中,还需要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民营企业因其市场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更能够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在广西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和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四)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是保障广西社会民生的关键支撑

民营企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改善广西居民的生活水平,为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一是民营企业在广西地区创造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各种就业和创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购买力,从而改善社会民生。二是民营企业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改善了社会民生的硬件条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和合作,不仅提升了这些领域的质量和效率,还加强了广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居民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三是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民营企业通过捐资助学、赈灾救援、支持环保项目等行动回馈社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广西社会民生,提高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四、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不足以支撑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1.广西民营企业综合实力有待提升。广西总体上仍是欠发达省份,广西民营企业在整体竞争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与国内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龙头企业偏少。广西民营企业发展缺少标杆和榜样,龙头企业未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找不准适合自身的模式与方向。在“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广西仅4 家企业上榜,营业收入总额仅占民营企业500 强的0.80%,资产总额仅占民营企业500 强的0.26%,总体竞争力不强。二是民间投资后劲不足。2022 年,全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6%。2023上半年,民间固定投资同期累计下降24.6%。民间投资呈现疲软态势,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反映出民营企业家的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投资后劲乏力。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管理不够规范。广西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在开具票据、企业纳税、做账流程、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企业参与融资和上市受阻,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图1 近五年广西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

2.广西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广西民营企业面临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局面。另一方面,广西民营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尽管近年来广西政府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但广西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下游,产业链条短。

3.广西民营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广西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如南宁、桂林、柳州等,而一些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不均衡导致城市经济活力的不均衡分布,影响全区整体经济发展。根据2023年广西民营企业100 强榜单,从区域分布来看,南宁有22家企业上榜,高居第一;紧随其后是桂林、百色、柳州,均有11 家企业入围;防城港、梧州、玉林各有8家,贵港7 家,钦州6 家,河池、贺州、北海各2 家,来宾、崇左各1家。

(二)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与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存在差距

1.商事制度改革有待完善。一是政策制定精准性不够。某些政策制定仍然在表达上具有模糊性,民营企业无法全面准确解读政策,导致企业无法充分享受政府的政策红利。二是政策制定有效性不足。尽管广西政府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政府针对县域农业领域的企业补贴,对程序、佐证材料等设定一定的门槛,使得政策执行成本较高、政策落地效果不佳。三是政策效果未达预期。在区内不同地区,商事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地情况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在政策的宣传、落实和执行方面仍有欠缺,部分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红利。

2.市场准入条件仍然较高。一是仍然存在隐形壁垒和身份障碍。民营企业在工业领域主要分布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且所占比例较低,市场开放度不够高。二是市场准入条件相对较高。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市场准入限制偏多,在注册资本、资质要求、技术要求等方面,对新兴企业和小型民营企业来说仍存在障碍,使得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难以激发创新活力。部分企业反映,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难以获得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三是企业异质性问题仍存在。民营企业在部分市场竞争领域与国有企业相比较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市场竞争环境有待优化。

3.政企沟通渠道不畅通。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可能引发猜疑和误解。具体而言,由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企业无法获取到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而政府也难以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动态,使得民营企业家对风险越发敏感,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也阻碍了政企关系的良性发展。

(三)融资贵、门槛高、渠道少等难点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1.广西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一是民营企业对融资政策缺乏了解。部分企业反映,对政府的融资政策并不了解。二是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普遍较高。由于民营企业通常相较国有企业风险更高,因此金融机构在放贷时会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和更严格的担保措施,从而导致融资成本的上升。三是民营企业抵押品不足。由于信用评级不高、抵押品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民营企业在获得贷款时需要支付相对高昂的利息,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对其投资扩张和技术创新产生了明显制约。

2.广西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一方面,客观上广西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不高。由于缺乏规模和历史因素,许多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从而难以享受到低息贷款。另一方面,主观上广西民营企业普遍融资条件不佳。广西民营企业大多规模比较小,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未在内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为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承担的风险更大。

3.广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少。一是广西民营企业主要依赖传统银行贷款。传统的银行贷款往往要求企业提供相当数量的抵押品或担保,这给许多小型民营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二是通过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具有局限性。由于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许多其他融资渠道如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在实际操作中也相对有限。三是风险投资等适合新兴产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不足。广西地区的一些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对于传统的贷款模式来说可能并不适用。

(四)人才、用地、用能、交通、税收等各类要素成本较高

1.人才成本上涨。一是人才引进成本的上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吸引优秀人才往往需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尤其对于初创型企业或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袁东明等,2023)。二是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广西民营企业需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的增加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人才留用方面也存在一定挑战。随着人才市场的活跃和竞争的加剧,保持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变得更加困难,企业需要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以留住核心人才。

2.用地矛盾突出。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获得用地指标。广西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特别是建设用地缺口较大,而需求却不断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应紧张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土地的质量和位置也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土地质量不高,需要企业在土地利用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改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用能成本较高。一是用电用气成本较高。广西电力、用气资源相对充足,但是一般工商业电网销售电价并不低,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也比周边省份略高。部分企业反映,企业自身所缴纳的电费单价要比部分电能相对紧缺的沿海发达省份要高。二是物流成本不低。广西相对落后地方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如百色、河池、崇左等地区的部分县市,交通方面的建设仍需加强,方便企业落地广西发展。三是税收优惠少。尽管已经采取一系列举措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但是现有税收优惠缺乏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的精准施策,导致实践中受益更多的是大型企业,而最需要帮助的个体工商户、中小微民营企业享受到的政策优惠少。

(五)高水平人才、工人和民营企业家的支撑作用发挥不足

1.高学历、高技术、高水平人才不足。一是缺乏充足的人才供给支撑。由于民营企业效率不高、待遇有限,在区位环境、职称评定、个人发展空间上对人才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人才缺乏已成为民营企业的短板。二是高技术人才相对稀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技术人才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薪资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企业,广西相比其他省份如江苏、浙江等,安家落户吸引力不足,这使得企业在留住高技术人才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三是引进国外人才的便利性不足。有的企业反映,引进外籍人士面临银行账户开户难、入关审查繁琐、身份认证较为麻烦等问题。

2.民营制造业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突出。一是一线熟练工缺口大。许多企业在技术工人、熟练工等方面的招聘面临困难,导致生产线运转不畅,生产周期的延长,甚至一些订单无法及时交付。制造业企业普遍反映一线操作工和具备高技能的人才缺口最大。二是制造业工人离职率高。制造业企业一线年轻工人离职率持续走高,甚至出现“招一千走八百”现象。三是劳动力资源短缺危机引发恶性竞争。制造业用工短缺也催生了一些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争抢有限的劳动力资源。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通过提高薪资、提供更好的福利等手段来吸引工人,从而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

3.民营企业家精神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失责的行为会受到媒体曝光,部分媒体选择性报道民营企业家负面信息,对民营企业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贡献、重要作用和正面形象关注不够。

五、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企业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双循环着力提升广西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

1.寻求破局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一是培育引进龙头民营企业。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民营企业、链主民营企业和高科技民营企业,提高民营企业集聚密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引领作用。二是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桂字号”品牌。鼓励民营企业推行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适应国际化经营形势,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着力提升产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别是东盟市场上的声誉和影响力。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个转企、小升初,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实现治理规范、有效制衡、合规经营,制定合理的长期发展战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周梦玲,2023)。

2.壮大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围绕做强做优产业链条,实现集聚发展。瞄准先进技术、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头部民营企业等目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推动形成一批面向大湾区和东盟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蔡琦,2022;陆小丽,2014)。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基于现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与机械装备、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石化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新型生态铝、电子信息、光伏、轨道交通等广西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三是支持民营企业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工业发展(张治栋和韦昊松,2023)。贯彻落实广西政府制定的《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助力民营企业打破工业产品推广壁垒,畅通工业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3.根据发展基础,着眼国际循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引导民营企业根据各国发展水平,特别是东盟各国产业基础的不同进行产业选择。一是对于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国家,布局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如新加坡等国金融、保险、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且鼓励外商投资电子、石化、生物制药等行业,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境外投资相关产业,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对于次发达的国家,可考虑布局发展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行业。对于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其在油气、采矿、电子信息、石化、汽车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民营企业可以重点投资相关领域产业链上下游,谋求发展机会。三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可结合优势作为布局发展的重点方向。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属于欠发达国家,以农业经济为主,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劳动力价格比较低,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投资农林综合开发、矿产开采和加工销售、建材制造、房地产、陶瓷制品生产等行业领域。

(二)持续为广西民营企业打造良好稳定的营商环境

1.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打造“一站式”服务。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注册登记、年报、政策咨询以及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融资、理财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便利服务。二是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进一步完善“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政策文件专栏,由各责任单位负责对各类政策进行梳理、上传、更新、宣传和解释说明,并开设政企互动窗口,及时解答企业提出的各类政策问题,方便企业使用。三是着力推动政策落实。组织企业家座谈会,选取企业集中反映、落实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和督查,对责任单位不作为、不担当而造成不能落实的情况,要追究责任。

2.促进市场准入条件改革。一是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通过简化市场准入程序,降低注册资本、资质要求等门槛,鼓励更多新创企业进入市场。建立便捷的在线申请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缩短审批时间,降低创业者的准入成本。同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减少无效竞争,为优质企业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二是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严格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使民营企业可以公平参与“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市场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行业、发展新市场、寻找新机遇,捕捉政策红利。三是增设民营经济发展部门。考虑对标国家层面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广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推动广西民营经济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国家层面、自治区层面以及区内各级各项民营经济相关重大举措落地见效,着力促进广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3.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一是形成权责清晰的政府职能体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政府应当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切实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通过简政放权等措施,减少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直接干预,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二是加强政府自身的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程序的公正透明,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三是健全民营企业参与决策的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实地调研、问卷发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拓宽政企沟通渠道,便于民营企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的声音,更好地了解民营企业的需求和困难。

(三)加大金融机构对广西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1.完善融资政策,优化融资服务。一是深化融资全程服务。优化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实施“培育壮大计划”,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是打开“减费让利”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积极申请发放“桂惠贷”,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提质增量、发展壮大。三是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在符合有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开设绿色通道,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优先申办融资和相关业务结算,对贷款利率、期限、额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给予优化。四是提供股权融资机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机会。通过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帮助其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2.探索融资产品,创新金融科技。一是创新特定信贷产品。完善数据产品通道,充分运用市场监督管理局与自治区农信社数据平台,挖掘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需求,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特定信贷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二是创新普惠金融模式。继续探索“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普惠金融新范式,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更灵活的金融服务。三是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民营企业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驱动金融科技不断探索服务民营经济的金融新场景。

3.加强管理水平,提升融资能力。一是着力提升融资吸引力。从根本上讲,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构,才是增强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治本之策。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升自身的融资吸引力。二是鼓励创新融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简化债券发行程序,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三是探索境外融资渠道。培育民营企业境外融资能力,借助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华人商会等海外华侨华人网络资源,拓展境外融资渠道,提高境外融资实力。

(四)进一步降低广西民营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的成本

1.通力合作降低用人成本。一是政府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为落户广西工作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吸引力。可以考虑加大补贴力度,例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助等,以减轻新来人才的生活压力。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也是获取人才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可以引导企业之间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从而降低每家企业的人才招聘和留用成本。通过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可以使得人才在企业间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避免人才的浪费和过度投入,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用人压力,提高整体用工效率。

2.改善土地要素规划分配。一是加强土地供应规划。加强土地供应规划来保障企业的土地需求,提前对土地资源进行储备和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土地资源支持。二是建立更加稳定和透明的土地使用政策。加强对土地使用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避免频繁的政策调整,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创新工业用地供给模式,通过拓宽土地供给渠道,积极推动土地供应工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多措并举推动解决制造业企业用地难问题。通过土地质量改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价值。

3.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是推动用电成本下降。以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为重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电力体制改革,降低电力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持续推动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重组、大用户直供、巩固点对点直供价格联动,进一步降低广西民营企业用电成本和富余水电消纳。二是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加快区内各物流通道之间、物流节点之间以及物流园区之间的线路连通建设工作,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切实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三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在财税补助、税费优惠方面确保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财政和税收政策更加精准,争取做到更多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同时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税收减免力度。

(五)全方位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

1.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努力增加人才储备。持续做好人才引进,面向国内,吸引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等加入建设广西,加强人才区域内流动,如通过“租、借”人才等方式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面向国际,持续开展“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等计划,积极吸引人才来广西发展。二是强化人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等人才政策,确保人才津贴补助、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各类政策落地,实现经营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和高素质职工人才三支队伍携手并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创新政企校开展教育合作。立足政产学研用结合,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应用。

2.加强制造业人才培育和对接。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急需紧缺工种培训,鼓励订单式、定向性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制造业人才资本质量。二是强化制造业人才供需对接。建好用好企业用工对接服务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对口合作,鼓励中小微企业以“HR 联盟”等组团打包形式进行招聘。三是改善制造业就业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转变工人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式的机械工作模式,创设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社交、文娱活动,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3.大力弘扬广西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稀缺资源,是广西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强化对“最后一公里”执法管理。坚决杜绝“随意执法”、不依法执法行为出现,稳定企业家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稳定预期,提升企业家安全感和信心。另一方面,弘扬广西企业家创新精神。加快优秀成功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宣传和社会化步伐,提升对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四是做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每年11 月1 日广西民营企业家节日,以及百色起义纪念馆、全州县湘江战役纪念园、河池东兰韦拔群纪念园等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作用,团结引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为己任,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广西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