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2023-02-18李文婷
李文婷
一、前言
医院内部控制不单单是对财务规范性的控制,它应该贯穿医院管理的全流程,涵盖每一个细小的工作步骤,才能真正体现出管理的成效,确保信息质量完整可靠、财务报表真实准确、运行管理合法合规、医院资产安全高效。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主要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部分。单位层面涵盖了组织架构、权责分工、议事决策、人财物管理相关制度、各类领导小组及委员会组织等,需要结合医院具体运行情况进行阐述,同时兼具规范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确保医院管理运行顺畅。业务层面从整个业务发展的流程进行梳理,涵盖了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合同业务、基建业务及内部审计业务,同时兼具完整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各职能部门业务执行顺畅。
二、内部控制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合规
医院的运行发展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所以,确保医院的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流程图、分析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开展风险防控评估、分析执行效力、监督评价结果等相关工作,促进医院管理流程化,确保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约束医院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
与此同时,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杜绝人为影响因素,降低职务犯罪概率,确保医院各岗位人员无法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罪、行贿受贿等活动。内部控制的思想教育及学习宣传确保职工“不想违规”,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及信息化流程手段确保职工“不能违规”,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及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职工“不敢违规”[1]。
(二)确保医院资产管理安全,使用高效
安全高效的资产管理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政策法规的基本要求,所以,确保医院资产管理安全,使用高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医院资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无实物形态或实物形态较小、非长期使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等,另一类为具有实物形态或长期使用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内部控制体系需要结合资产的不同特征,对上述两类资产分别进行管理。
第一类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要求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管理要求及监督检查尤为重要,若实现全流程管理制度完整、运行高效,且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各岗位相互监督,则能杜绝大部分的管理漏洞,确保医院资产安全、管理规范、使用高效[2]。
第二类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定的关于资产申请、审批、采购、验收、计量、使用、运行维护、报废、处置等相关流程,体现出医院对资产购置和使用安全的管理手段,结合运营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服务量分析、效能分析等相关数据及流程,体现出医院对资产的评估及效益的干预手段,盘点、清查、审计等相关流程,体现出医院对资产的监督管理手段[3]。
(三)确保医院财务数据和信息真实完整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及信息是基本要求和法定义务,所以,确保医院财务数据和信息真实完整是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
完整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确保医院合理合规开展运营活动,从而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而财务信息的高质量水平,也印证了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内部控制制度需要结合医院管理运行情况,制定详细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提高执行力度,确保财务涉及的所有业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医院的运营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依据,辅助医院做出发展相关的意见、建议和决策。
(四)确保医院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通过加强制度、流程及监管等手段,杜绝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所以,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4]。
首先,深入分析和探究内部控制的“防腐倡廉”关键点,将其相对应的制衡机制应用到各类风险点中,使其发挥堵塞漏洞、预防风险的作用。其次,通过全员性宣教、强制性要求、信息化手段等相结合,确保内部控制的运作顺畅、执行力高。最后,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的双重监管作用,将内部控制的预防性作用发挥到最大。
(五)确保医院运行效益,发挥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确保医院运行高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是医院这个特殊行业的总体方向,也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
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的控制流程,都始终围绕提高运行效益这一目标,才能确保医院的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现。与此同时,医院始终脱离不开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确保医院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因此,在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科学合理地融入医院管理和发展理念,确保医院在运行效益和服务职能中找到平衡点。
三、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医院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内部控制成效低,存在管理漏洞及运行缺陷,未能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作用。现大部分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存在问题如下:
(一)制度体系不完善
制度不完善是限制内部控制发挥管理成效的最大原因。制度建设是内控体系建设的起步环节,需要结合医院的综合管理、财务、人事、采购等相关制度汇总编制,要求医院建章立制工作完善、资料完整,再融合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及规定,才能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中特别容易缺失和不足的,就是“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两个部分。风险评估是对医院内部控制进行预测的手段,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事前评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味追求低风险的风险评估,将掩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味追求高风险的风险评估,将造成过度管控从而影响医院正常运转。只有真实有效的风险评估,才能说明医院现有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确保医院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及完善,从而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监督与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的手段,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事后监督评价,需要全面、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对现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应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进行评价,出具监督评价报告,提出缺陷整改建议,汇报评价结果[5]。
(二)内控意识不足
医院领导层、管理层以及职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医院是以临床诊疗为先的特殊单位,大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够,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为无用功,对医院的发展无足轻重,导致大部分医院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完善内部控制。医院内部控制工作仅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简单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无风险评估、监督评价、考核等相关工作。内部控制在管理层之间效力低,执行力度弱,实际运行情况与制度规章要求差异大。大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相关要求不清楚、不理解、不执行,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加大了工作的繁琐流程,对医院发展毫无意义。
(三)信息化系统缺乏
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与保障,是造成内部控制执行效力低下的核心原因。常见的内部控制信息化技术有公文管理、人事管理、采购、财务审批、合同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大部分医院非医疗的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工作流程全部由人工手段完成,人为影响因素大,涉及面广,导致工作量大且繁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可参考性低,流程及制度执行不彻底,容易掩盖存在的问题,对考核和监督产生不利影响。
(四)内控监督不力
一是内控监督部门设置不合理,监督部门缺乏相对的独立性,难以对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现有内控监督部门或工作人员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地位较低,没有充分的权限进行横向监督,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二是内控监督人员缺乏专业性,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监督不力。现有监督人员对内控知识不熟悉,监督技能不足,无法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业化监督。三是内控监督措施不完善,缺乏定期检查、抽查等机制,导致内控存在虚设、打折扣的问题。现有监督仍以年终总结性检查为主,没有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制度执行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监督。
(五)内控意识不足
一是部分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现有医院领导对内控重视不足,没有亲自推动内控制度建设和环境培育,没有明确内控目标和责任,没有建立有效的内控沟通和监督机制,没有定期评价和改进内控效果,没有树立内控先行的理念和风气。二是部分员工内控意识淡薄,不重视内控制度的执行。现有员工对内控认识不足,制度执行不力。员工对内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同和尊重,对内控的规范和要求缺乏遵守和执行,对内控的违规和失效缺乏报告和纠正,对内控的教育和培训缺乏参与和学习。三是医院内部管理混乱,控制机制松懈。部分医院管理不善,各部门协调不力,管理制度混乱,影响内控环境营造。医院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权力不平衡,制衡不足。医院的业务流程不规范,控制点不明确,控制手段不完善,控制效果不显著。
四、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流程
制度建设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医院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来制定,只有持续改进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真正地实现堵塞漏洞,发挥管理成效。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尤其是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监督与评价两个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工作,将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相结合,才能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推进和完善内部控制整体的制度建设。
在日常的各类监督检查、风险评估、监督与评价、审计巡察等工作中,均会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作出评价,医院应针对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追踪落实整改工作。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下,内部控制相关要求也需要随着医改要求、国家政策调整、会计制度改革等相关大政方针的调整而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与时俱进。
(二)提升专业能力
致力于会计人员、采购人员等其他重点岗位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医院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所在。医院运行过程中的各重点岗位人员,除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持续提升内控意识,加强学习内控相关知识与技能,将本职工作与内部控制管理相融合,综合评价全方面的竞争力,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有充足的人才保障。
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外部第三方专业团队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由于大部分医院无专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无法独立完成整个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若由各岗位独立完成所属工作的内部控制要求,则容易造成偏差和不足,整体的连贯性、融合性也较差。外聘的专业人员可确保系统建设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可以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提出针对内部控制后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减少不必要的投入,确保内部控制取得良好成效。
(三)加强内控意识
增强内部控制的全员意识,是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的关键。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能够让管理层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主动在所有管理流程中嵌入内部控制相关要求。管理层的严格执行和全面贯彻,能够让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得到强化,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内部控制相关要求。在日常管理中,首先,需对医院领导层及管理层在思想层面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积极献策、深入调研的内部控制意识。其次,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转,前提为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才能确保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合理、有效。再次,要在医院内部反复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政策宣讲、重要性认识、制度解读、业务操作流程讲解、警示教育等,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运行顺畅高效。最后,要形成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日常思维,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反思,在风险评估、监督与评价工作中提供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四)完善信息化系统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信息化系统是最强有力的帮手。信息化系统的介入,可为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工作方式,节约医院人力成本,压缩工作量,确保工作流程运行规范。同时,信息化系统也是对内部控制体系最好的管理、运行和监督手段,能确保制度落实情况、提升流程执行效力、加大监督审核力度。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系统,为全院数据查询、内部共享提供便捷方式,统一的数据来源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可对比性,可杜绝信息的滞后和误差,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
(五)落实监管措施
不断加强监督防控,是内部控制行之有效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明确医院的内部监管机构,一般医院最有力的监管部门为内部审计部门,其次是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委员会”“监督与评价委员会”,最后是内部纪检监督部门,各内部监管机构在不同流程和环节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防控,实现全方位管控,不断督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及运行效力。医院也可以通过外部第三方专业团队完成审计、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借助外部力量配合完成内部控制监督防控相关工作,外部第三方专业人员的行业标准、工作经验及外部视角,将通过最全面的方式发现医院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专业化的意见建议,杜绝由自身开展评估评价工作的盲目性、主观倾向性问题,从而不断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医院接受上级部门的审计、巡察等相关工作,也是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外部监督检查途径,各部门提出审计意见、整改建议等,以督促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合规、完整、高效。
(六)强化内控监督
建立医院内控监督部门,增强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内控监察部门,具有对各部门的监察权限。监察部门设置要直属于医院最高决策层,赋予充分的监督权力。配备专业的内控监察人员,提高监察能力。应选拔熟悉内控业务、具备专业知识的监察人员,定期组织内控监察培训,不断提升监察队伍的业务水平。建立内控监督的工作机制,形成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日常监督重点关注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专项检查重点对财务收支、药品采购等重要环节进行抽查式检查。建立内控缺陷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对监察中发现的内控缺陷和违规问题,必须建立问责追究制度,形成震慑力。通过强化制度执行监督,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七)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加强领导对内控的重视和支持,营造提倡内控、重视内控的文化氛围。医院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内控工作,带头学习内控知识,以身作则督促内控制度执行。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开展内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内控意识。采用政策解读、案例警示等多种宣传方式,提高员工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医院要树立内控文化,将内控理念融入医院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内控责任共担的良好环境。对内控工作成效明显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进行通报批评。建立内控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内控职责和权限,实行内控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内控监督和评价,定期开展内控自查、互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缺陷和问题。建立内控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内控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中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管理手段,但真正运行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往往会对医院的发展发挥出强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让其成为医院今后管理和发展的重点方向。要想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出真正的效益,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强化全员性思想宣教、完善制度及流程、追踪执行力度、嵌入信息化手段、落实监督检查工作,与此同时,结合医院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持续地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修订完善,才能真正切实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效益,为医院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