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之美
2023-02-18冯勇
冯勇
家中有一旧物:一只民国时期的粉彩盖碗。这盖碗存世也有近百年的光阴了,流转到我手里时,不仅碗壁上出现了几处裂隙,碗口还崩落了一片半个拇指大小的倒三角形瓷片。
盖碗落款是江西黄礼和出品,黄乃民国时期的粉彩名家,生卒年不详,他制作的瓷器多为粉彩和浅绛彩,擅长画山水、鸟鱼、花草等。茶盖一侧手书“可以清心”四字,一侧绘有山峰、茅舍、芦草、渔舟构成的图案;茶碗上所绘图案与茶盖上绘图风格契合、呼应,除了巍巍的山峦、简朴的茅舍、湖上的渔舟,还可见到远方白云飘浮,近处树木荫蔽,好一派悠然而诗意的田园风光!茶碗的另一侧书有“南华秋水”四字,笔锋飘逸,行而有骨。
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借用了曾点述志和濠梁观鱼两段典故。其中“南华秋水我知鱼”说的是《庄子·秋水》里提到的濠梁观鱼的故事。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口游玩,庄子说:“鯈鱼游得悠闲自在,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也许盖碗上的“南华秋水”四个字也正是缘于此处。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与茶事相关的器物往往被寄托了主人的爱好与情感。品茗之时,手捧茶碗,一起一落,便游走在山水之间。盖碗虽已残缺,但我仍很喜欢它。或许会有人嫌弃,认为它只不过是一只破损了的民间的旧盖碗,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残缺的盖碗自然不能用来泡茶了,我便将崩落的瓷片小心用纸包起来收好,碗就一直放在书房的书柜上当摆件了。读书累时,偶尔想起来,也会小心翼翼地拿起这只盖碗打量、端详,感受、体会一下这个旧物所传递出来的时光信息和文化韵味。
没想到机缘巧合,前段时间去景德镇,碰巧得知画家朋友小Q的爱人开有一间漆艺工作室。小Q来海南出差,我便麻烦他,将我的这只破损的盖碗带回景德镇,拜托他爱人看看能否帮忙修复。
过了些日子,景德镇发回来的快递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修复后的盖碗仿佛一下子恢复了生命力!灯光下,闪耀着神秘而生动的光泽!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坚硬而易碎,自然就有了瓷器的修复和拯救之说。旧瓷器的修复往往采用的是“锔瓷”工艺,即把破损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如铜、铁等)将瓷器两边钉起来再修复的技术。我在电视上见过用锔瓷工艺修复故宫物件的专题介绍,虽然是把“缺憾”变成了另一种独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但我个人总觉得锔钉如手术伤口缝线后留下来的疤痕,多多少少让人有稍许遗憾。
而修复这只旧物,青年艺术家采用的是一种叫“金缮”的工艺,用大漆作为黏合剂,黏接补齐后接缝处以勾描金线作为装饰。修复后的盖碗光滑如初,不仅完好无缺可以泡茶,而且金黄色的金线自然、和谐、流畅地从碗沿伸展到碗底与茶汤相接,让人不禁想起清香的茶叶在茶水中婀娜摆动,实乃赏心悦目。
初夏之夜,用盖碗泡了一碗白茶。室内,就我一人,家中静谧无声,我再度端详眼前这只修复好的民国盖碗。升腾的茶气里,它是那么的美丽、楚楚动人!
以惜物之心,拾旧物之美。
此刻,我忽然想到,世上哪有完美的东西,只不过是要学会接受修修补补的缺陷罢了。
(潘光賢摘自《海南日报》2022年11月21日 图/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