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系统化提升途径
2023-02-18柴博森谭庆昌
柴博森,谭庆昌,王 顺
(1.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5;2.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103)
为了适应全球新兴经济与产业变革和新一轮科技与工业革命创新发展趋势,教育部积极推进大学高等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复合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命题和终极目标[1-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同年9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两份重量级文件都特别指出新工科建设中对于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核心要求[3-4]。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能否再深化及拓展,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再提升及突破,关键因素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新工科建设的持续推进及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针对课程改革,高教司吴岩司长强调四点:第一,课程是教育最微观、最普通的问题,解决的却是最根本的问题——培养人。第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关键问题,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问题。第三,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第四,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5]。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一流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其核心要素体现在一流课程的建设,而实施一流课程建设是通过“一流课堂教学”累积和搭建的。青年教师致力于“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构建一流课程最重要的元素。
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之处
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快速发展,大批高学历青年教师迅速充实到高校师资队伍中,成为高校实施新工科建设以及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先遣军和生力军。虽然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富有激情、干劲十足,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但是,由于多数青年教师是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他们没有经历完备的企业工程师培养阶段历练,缺少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入了解与体验,对新兴工业产品研发、设计、试验、生产等环节都不熟悉,导致他们工程实践经验匮乏、能力薄弱。同时,由于部分青年教师接受的是传统工科教育,学科知识结构单一、视野范围狭窄,且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教学训练,导致他们对新工科建设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总体把握能力不足,课堂讲授的知识不能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对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不周,教学方法使用不够合理;对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提炼不够精纯,存在的教学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从新工科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引领技术前沿、注重工程实践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双重教育背景来看,青年教师应用系统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性,不能有效地协调与掌控教学过程,对教学知识的讲授不能与工程实践建立有效的关联,师生之间常态性缺乏教学互动,严重地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青年教师难以胜任新工科的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是工学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发挥着培养学生从基础知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转变的关键作用,在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环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6]。讲好“机械设计”课程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学、力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工程实践和课堂教学的经验。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及新工科建设对一流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攀升,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二、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六个环节”
本文以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机械设计A”为平台,以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师资整体优势为资源,依托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宝钢教育基金会教学名师和吉林省“机械设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竞赛激励下,从“前提、基础、支撑、核心、保障、优化”六个方面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系统化训练及提升途径,如图1所示。通过“理解教学、研读教材、撰稿备课、强化设计、形成风格、反思教学”六个密切关联的环节,结合多渠道丰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历,强化课堂教学知识与工程实践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素养和课堂教学诸要素的整合与设计能力。
(一)理解教学
深刻理解教学活动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树立积极主动、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搞好教学工作的根基。通过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岗前培训和教学名师指导,有意识地强化青年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学习,摆脱从学生阶段过渡到教师阶段对于教学活动感性认识的束缚,科学理性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全面理解教学活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从主观来看,通过教学名师指导、教学活动观摩、助课环节,深入了解整个教学过程,初步建立系统化教学概念,为后续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从客观来看,围绕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方向,联系课程体系建设背景,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把握“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发展方向。
(二)研读教材
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钻研教材内容体现了极其重要的教学研究过程。深入研读国内外多种教材,才能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相关知识点内容。对于同一种教材,研读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发展时期下的不同版本,通过深刻分析与研究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阐述方式,可以把握学科演化进程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对于同一时期下不同种类的教材,深入剖析其中同一教学内容在阐述上的差异性,透过不同的视角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与认识。研读教材不仅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多学科专业背景下系统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拓展知识面,掌握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将新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术引入教学活动,这符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理念。另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恰到好处地列举具有明确工程应用背景的工程设计案例,将可持续发展观、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等思政德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撰稿备课
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青年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备课。一方面,“备自己”。首先,熟悉教学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撰写教案、书写讲稿、编排PPT,对相关资料深入思考、理解之后重新组织与再加工,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形式上有所变化,顺序上有所调整,依据资料,融入教师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完成个性化教学内容的重组输出,以专业化的形式完成知识的科学性向知识的可接受性转化。同时,要在心理上准备与调整,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和教学方法使用不熟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非预见性事情,将引起心理波动、情绪变化,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对青年教师授课自信心造成重大打击。因此,青年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烂熟于心”的备课,也要在心理准备、自信心增强等方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前辈教师指点迷津、吸取授课经验。另一方面,“备学生”。课前通过教务处和辅导员调研授课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在绪论课中可摸底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及技能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备课内容,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学情熟悉是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兴趣相投,比较容易建立师生互信互动的情感基础,“备学生”环节准备得越充分,课堂教学互动越容易引起师生共鸣,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四)强化设计
教学设计是开展课堂高质量师生互动、高效率学习的前提,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学”。青年教师要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培养及专业达成度要求,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其次,要明确“学什么”。根据课程“两性一度”的要求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次序,侧重先进设计理念与新技术方法等高阶性学习内容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挑战度。最后,要明确“如何学”。针对明确的教学内容,基于学情前期调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策划“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问题式、案例式、情景式、研讨式、总结式等教学方法、手段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优化分配课堂时间,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加强师生多维度互动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问题。通过强化教学设计,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复杂知识的简易化、学术认知的生活化和重点知识的突出化,满足学生知识获取的趣味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实现知识的高效获取和技能的迅速提升。课堂教学过程策划得妙、设计得好才能够有效地打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壁垒,促进“教师策划性的教”与“学生自主性的学”的动态双向耦合输出过程,最大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形成风格
教学风格是个性化教学的集中体现,是基于先天的个性和后天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形成的。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言节奏感的把握以及知识点讲授时间的控制,避免在讲授知识点内容时语速过快,造成教学内容重难点不突出,层次感不强。授课时多注意观察学生面部表情,多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动态反馈效果,实时调整教学语言、语速和内容。青年教师站在讲台上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展现自信,以抑扬顿挫、诙谐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师生思维同频共振,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快乐,能够时刻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保证连续性知识的获取,提高学习效率。和谐的教学环境将赋予课堂空间以美感,实现这种美感需要青年教师“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环境,对于课堂秩序要严肃规范,对于学习互动要亲切包容。青年教师课前可不断观看教学名师完整的教学视频,模仿、借鉴优秀教师的授课习惯及语言风格,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微格教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和实践教学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试讲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的切身体会,基于学生、名师、督学多重视域下的教学反馈,围绕教学内容理解与表达、教学模式策划与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与效果进行多维度教学反思,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加强知识讲授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为指导思想,深刻思考如何强化课堂教学中诸要素的整合与设计能力,切实提升自身教学素质与业务水平。课下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多渠道资源丰富自身工程实践经历,如:开展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拓展校企联合项目研究,加强与企业交流先进工程技术,有意识地积累工程经验,强化工程意识,提升工程素养,只有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师课堂讲授知识与实际工程技术严重脱节的问题,使课程教学符合新工科建设注重工程实践实用性和先进性的要求。
三、结语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对于新工科建设和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引领技术前沿和“机械设计”课程注重先进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的教育背景,针对青年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单一、学科视野范围狭窄、企业工程师经历缺失、工程实践能力薄弱、课堂讲授知识与工程技术融合性差等问题,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现象,提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系统化训练及提升途径,以期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并胜任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