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2023-02-18付慧娟刘恒竹

关键词:五育并举五育研究生

付慧娟,刘恒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1]。“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规模化培养阶段,体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3],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理论导向和实践指南。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是学科教育与创新实践的高度融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明确要求[4]。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事关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事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如何将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与“五育并举”背景下研究生全面发展相融合鲜有研究。现有关于“五育并举”相关研究多围绕高校课程建设、教育培养而展开,如杜静媛等对“五育并举”进教材的基本原则进行深入探讨[5];颜怡和冯益平分别从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详细阐述“五育并举”高校育人体系中的实践路径[6]。此外“五育并举”体系建设研究也主要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并提及[7]。

因此,本文着眼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背景下,从研究生个体视角切入,通过了解研究生对“五育并举”时代命题及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改革的理解,提出构建基础素质能力与专业拔高能力两个层级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期明确衡量研究生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素质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归纳出影响研究生教育评价成效的激励动机,进一步明确评价新内涵,为科学、客观制定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提供有益探索。

二、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使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1整理、分析原始文字资料并基于扎根理论形成编码,以提炼、归纳出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联构建理论模型。质性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活动”,而基于“扎根”思想的质性研究则是沿着自下而上理论建构路径方法,研究者通过对现象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分组归纳,从资料中发现、发展和检验理论的过程[8]。质性研究与扎根理论相结合,适用于兼具过程性和互动性特征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性解释[9],因而在教育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如赵彩霞等采用质性研究,分析影响研究生学术创新的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10];许祥云对“生导互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11];欧阳硕等基于质性研究和扎根理论构建硕士生导学关系的思维模型[12]。

本文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间,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与研究对象进行沟通并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阶段编码。扎根理论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现象的概念与范畴,通过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建理论[13]。最后,根据对访谈资料的分析与编码结果,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阐述,从而以抽象经验事实上升到因果释义。

(二)研究对象及样本

本文从湖北省某部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读硕博研究生中确定访谈对象。由表1所示的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可知,访谈对象共22名研究生,分别来自于该校17个二级研究生培养单位,覆盖该校全部学位授权点,样本分布较为均衡。

表1 研究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基于事先编制的访谈提纲,与受访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充分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收集、整理文字资料约6万字并对被访谈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编号替代与匿名处理以保护个人隐私。

(三)访谈资料分析

为探寻“五育并举”背景下影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激励因素,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所收集的原始文字资料进行三阶段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三阶段编码

首先,通过整合、分析收集到的原始文字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与归类,提炼出19个概念和13个范畴。其次,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对表2中范畴的进一步归纳整合,形成主轴编码,以探究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由表2可知,研究生综合素质评级可划分为基础素质能力与专业拔高能力两个层级。最后,综合词频分析、开放式编码与主轴编码的结果,将核心编码定义为“五育并举”背景下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通过分析三阶段编码结果可知,德育和智育作为传统的评价参考指标,参考点数相对较少,被提及频率反而不高。反观参考点数较多的体、美、劳三方面的考核维度则受到重点关注。表3和表4分别展示主轴编码即五个维度的参考点数及内容示例。

表4 “体育”“美育”“劳育”参考点数量

如表3所示,“政治修养(17)”“思想品德(16)”等衡量基本道德素质的子节点在整个“德育”中所占比例高达90%,说明大部分访谈对象均认为研究生德育评价的侧重点在于对其基本道德素质的考核;“a15外在因素”和“a16内在动力”节点则表明了守护公德和法律约束是促使研究生提升德育素质能力的外部激励因素。同时,获得党建类荣誉称号则是提升“德育”维度专业拔高能力的内在动力。

表3 “德育”“智育”参考点数量

对于智育方面的评价,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是相互正向激励作用,如编号02的访谈对象提到:“我认为专业课程学习是基础,科研活动是应用,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应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影响研究生智育素质能力的主要为外部学习环境、自身成就感以及对学术的追求,就“智育”而言,研究生的内生动力是智育素质能力提升的主要激励因素。

由表4可知,在“体育”“美育”“劳育”评价方面,“内生动力”这一范畴及子节点出现频率较高,说明研究生开展体育锻炼、参与文体类竞赛及社会实践更多是以自我提升、兴趣指引、实际需求等内生动力为导向。如编号07的访谈对象提到,“适度锻炼能使身体保持在较好的状态”;编号02的访谈对象提到,“我参与各类艺术竞赛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审美观,提升自己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编号19的访谈对象提到,“我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动力是积累经验,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此外,编码结果表明,大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如若参与各项技能类比赛及竞赛项目,即外部激励措施,可作为辅助性加分以突出评价效果。

三、“五育并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及作用机制

(一)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础框架

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是对研究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的测定与评价,其制定的初衷和目的既是构建评价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体系,亦是研究生成长发展的导向目标。

图1为“五育并举”背景下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五方面基础素质能力与专业拔高能力两个层级的分级评价示意以及良性激励因素。其中,“+”表明基础素质能力的完成对专业拔高能力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在该项基本素质评价合格基础上,研究生对该项素质能力、技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自我期望,即内生动力;“箭头”表明各方面素质评价因素存在正向影响作用,即外部激励。

图1 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及良性促进机制

(二)“五育”评价的内涵与激励因素

1.德育。德育评价是以研究生个人基础道德品质为主要评判标准,对其是否恪守社会基本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的综合评价。德育素质评价占据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中最核心的地位,其中相关要素(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锤炼坚强意志)在其他方面的素质评价中均有积极体现。把握时代脉络,立足社会需求是两个被提及较多的外部激励因素: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氛围中,受访对象对自身成长及未来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自我约束,励志把爱党爱国情怀转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自觉行动中来。

2.智育。在智育评价方面,研究生的学习成绩与实践科研产出有着明显的正相关作用。大部分访谈对象表示,训练科学高效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创新力与创造力是智育素质的目标追求。学术科研是研究生的主责主业,研究生应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将专业理论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这亦是智育素质能力提升的根本内在源动力与外部激励因素:广大研究生不仅要注重专业课程成绩,更应积极参加科研训练,拓展学术视野,以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前瞻性、影响力为测评标准,以“家国情怀”为切入点,促进学术责任的动力功能转化[14],创作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厚度的跨学科研究成果。

3.体育。体育基本素质评价可体现为考察研究生在校期间修读体育选修课程、日常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表现。受访对象对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表达了极高的关注以及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表示全民体育健身热情被激发。“全民奥运”的氛围、建设“体育强国”目标是研究生关注并参与体育运动的外部激励因素。与此同时,研究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被提及较多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形体塑造、结交朋友、放松心情等,而体育专业拔高能力评价则直接表现为参与高水平体育竞赛获奖。

4.美育。美育基本素质评价是对研究生艺术技能、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参与各类文艺创作或演出的评价,而美育专业拔高能力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个人及团队为繁荣校园文化、培育优良校风、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与美育氛围作出的积极贡献。谈及激励及影响因素,被提及较多的关键词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相关理念的深入人心是强化研究生美育素质的外在影响因素,而提升美育素质能力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在提升自我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兴趣爱好等。

5.劳育。劳育基本素质评价主要是考察研究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素养等方面的表现,专业拔高能力则是在此领域较高层级的技能与本领的掌握。劳动教育是较为宏观的概念,大多数访谈对象将其概括为收纳、打扫、清洁等劳动技能以及社会实践实习、公益服务等实践技能并表示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亦是智育素质评价范畴下运用专业知识的体现。加强劳动道德模范的宣传是增强研究生劳育素质评价的外部激励因素,而通过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自身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则是内在动因,因此该动因又与德育素质评价相融合。

(三)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机制

1.夯实“五育并举德为先”的引领机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积极引导广大研究生将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17],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2.明确“五育并举智为重”的主要基调。学术科研是研究生的主责主业,要教育引导研究生锤炼道德品质,恪守学术之本,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养成优良学术作风,树立高远志向追求,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勤于探索、勇于突破,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高校须将研究生科研训练、学术训练和实践训练等成果纳入评价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术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此外,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必须把学术传承与学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二者是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构建“五育并举全融合”的创新格局。做好新时代高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是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研究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须进一步挖掘校园文化育人元素,丰富校园文化形式,组织开展研究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研究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引导研究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要组织好研究生社会实践、见习实习、创新创业等服务性劳动教育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促使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不断增强“感恩、责任、奉献”意识,真正做到历磨炼、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四、结论与启示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新时代背景下,回答好“五育并举”育新人这个命题,有助于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创新,拓展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一)问题导向,全面发展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研究生教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着力点,以“突出评价思想政治表现与学术科研创新,兼顾评价体育、美育、劳育表现”为导向,以分类分层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指向,结合纪实测评与民主评议,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标准,科学、合理地反映研究生的实际素质状况。明确“以德为先”主基调,引导广大研究生在交往、协商和互动实践中达成自觉的道德共识,并将其内化为道德教育遵循,外化为学习、科研、体育、美育与劳动实践,构建多元一体的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

(二)分类评价,突出重点

分类是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针对学术和专业两个维度、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培养层次的区别与特点和不同类型研究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聚焦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研究生评价标准。例如,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着重钻研探究,探索学科前沿的新知;对专业型研究生要关注其成长是否根植于产业实践、社会实际,实现实践领域的攻坚;硕士研究生要注重审辩式、建构性、创新型思维的培育,博士研究生则要更加注重“博”与“通”。当然,不同维度、不同培养类别的关键在于融通,而融通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高校还应对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进行充分调研和长期跟踪,以科学、规范、创新的研究引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对象,理应以回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为己任,努力成长为时代建设的中坚力量,以赤子之心、拳拳之情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实践中,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18]。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研究生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