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第一台审计专用笔记本电脑

2023-02-18成晖

审计与理财 2023年1期
关键词:笔记本电脑审计工作计算机

■成晖

在即将迎来审计机关成立40 周年之际,回首我这个审计“老兵”历程,有许多物事依然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每当看到我那闲置在文件柜顶的第一台审计专用笔记本电脑,透过厚厚的积尘,总能回忆起那个时代专属的味道。从算盘到计算器再到计算机,从传统手工到现代信息化,记录了我从事审计职业的每一段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部队转业到江西省审计局工作,先后在综合处和审计体系指导处工作,那时候各处室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只有计算机室的几台机器由张毅他们在那里鼓捣。我们在王伟旭、熊大麓的领导下,处理各种文稿一般都是手写完成,也很少找打字室帮忙,经常靠铁笔蜡纸刻钢板并自己使用油墨油印文稿。

九十年代初我被调任财政金融处搞业务,一把算盘、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是当时的标配。审计过程中看见处里陈金耀、蔡柏稥、龙志芳、胡礼荣等老同志大多仍在使用算盘进行计算、汇总、试算平衡,而我早已把当年学的珠算还给了老师,几乎都是习惯使用计算器。当时审计查处问题要找到合适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定性处理,可不像现在通过电脑一键搜索就可以搞定,我们平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搜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并用专门的笔记本摘抄记录,如今那些泛黄的一本又一本笔记本已经在铁皮柜里静静地躺着,等待着废品回收站的召唤。

那个时代的我,好奇心还是蛮重的,经常会找计算机室的张毅同志问这问那,尽管那时的电脑是很老的CPU 为80286、80386、80486 型号电脑,所配内存和硬盘都很小,运行操作系统是微软的dos,运算速度非常慢,当时打印机也是针打的,“嘎吱嘎吱”打一行字都很费劲,但我们还是很希望有多一些机会在对银行的审计中用用这些机器。其实,我接触计算机还是比较早的。初次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财经大学课堂上,在我们大三的时候学校给开了计算机课程,那时候看见一台台排列整齐的计算机感觉很是新奇,尽管学习的BASIC 编程语言令我们感到云里雾里的。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导弹部队,结果人家一看来了个大学生,也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直接给分配到了仪器仓,整天面对的是计算机操作平台,尽管实质性的操作也是少之又少。

国家审计署第一任审计长于明涛曾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前面没有路,需要开拓前进”。1995 年,出于财政、金融审计业务需要,何干成处长为我们处弄来了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这可是东芝公司新推出的单价近3 万元一台的Satellite 4020 CDT。这台笔记本电脑应该是当时整个审计局第一台便携式电脑,因为那年领导安排我出任对某国有专业银行财务收支审计的主审,所以领导就把这台笔记本电脑直接配置给了我。笔记本电脑虽然又厚又重,可我真的是爱不释手。PII 300 笔记本电脑专用处理器、5.96GB 的大容量硬盘、32MB 内存及24 倍速光驱,还有TFT13.3 英寸LCD 彩色显示屏,再加上联想为东芝笔记本电脑设计了“移动办公室”软件,内置浏览器IE 方便我们在互联网上自由“冲浪”(主要是尝试上网搜资料),关键是运行速度非常快!于是,告别80286、80386、80486,跨越Pentium(即80586),直接进入具有“开始菜单按钮”与“任务栏”功能的Windows 95 时代,开启了我的计算机审计之路。

巧的是,在审计史上1995 年也有一件大事,国家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当年1 月1 日起施行。《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1996 年7 月,审计署第三任审计长郭振乾首次受国务院委托向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了《关于1995 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重点披露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对海关总署、国税总局的审计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江西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则是在第二年出炉的,而且是由我执笔完成的初稿,当然这也得归功于我那台笔记本电脑,是它让我免除了反复修改誊抄之苦。时任江西省审计厅厅长李海泉在8 月14 日上午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报告了1996 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取得很大的反响。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我用那台笔记本电脑连续写了多年“审计工作报告”。

这一时期,全国审计机关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对银行、信托、保险和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依法管理;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的要求强化了对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我们也在审计署的统一组织下陆续对江西省内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机构的财务收支或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开展了审计。我那台笔记本电脑在金融审计项目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应该是基于那个时期金融行业计算机应用水平居领先地位,特别是金融业务及财务数据的电算化普及率远高于其他行业。印象深刻的计算机审计案例之一是上世纪90 年代对建设银行和江西省证券公司的审计过程中,我们通过业务系统数据首次查处其漏交少缴“印花税”行为,令其补缴入库了大量的税款。时至如今仍记忆犹新的另一个审计案例,是90 年代末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券商在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时,存在挪用客户资金开展自营、“坐庄”等行为,及时揭示证券公司违规操作资产管理业务导致巨额亏损的事实。

光阴荏苒,转眼跨入新世纪。国家审计署第四任审计长李金华前瞻性地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署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办公自动化为推动,以审计软件应用为突破口,启动“金审工程”建设,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000 年9 月,审计署正式开通新版因特网站。2001 年1 月底,审计署形成了与全国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枢纽相适应的网络系统。2002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将“金审工程”列入国家电子政务的重点业务系统工程。

2003 年,我在告别财金审计岗位之后,被突然抽调参与筹建省审计厅信息中心。于是,我背上那台历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 版本的笔记本电脑,带着学过计算机专业的刘绪文同志前往北京拜访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主任王智玉,请他对江西省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予以指导,并走访了四川等省市计算机审计机构取经。我熬夜一周,在笔记本电脑里敲出了十余万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那时候是真傻,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花钱请专业机构出这个报告),并顺利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式启动江西审计的“金审工程”建设。

然而,我心爱的笔记本电脑在经历了多个与MS-DOS 藕断丝连的系统版本后,经过短暂的WindowsXP,在尝试安装Windows7 后,终于经过N 次宕机后彻底崩溃,从此结束了与我十年之久的陪伴,不能再用于审计实务。

随后,我也结束了信息中心的筹建之旅,领取一台超薄超轻的新笔记本电脑,回归业务处继续依靠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电脑里不仅有OA 系统,还有审计必备的AO 系统,不仅有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InfoPath,也有SQL SERVER。

时代在变,但审计人的坚守没有变;工具在变,但审计人的初心没有变。我之所以一直把曾经使用过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置于办公室文件柜顶,不仅仅是敝帚自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承载着岁月的风烟、审计的历史。每次别它出征的我们,不是在现场实施审计,就是在前往审计的路上。

猜你喜欢

笔记本电脑审计工作计算机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计算机操作系统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笔记本电脑“僵尸”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专业级笔记本电脑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