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性信息素缓释迷向防治苹果园桔小实蝇试验研究

2023-02-18曹依静赵洪亮刘利民

天津农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蝇果率苹果园

曹依静,聂 琳,赵洪亮,孙 昂,卢 航,刘利民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 商丘47600)

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属于双翅目(Diptera),实 蝇 科(Tephritidae),果 实 蝇 属(Bactrocera),俗称黄苍蝇、金苍蝇、针蜂、果蛆,“蛀果虫”,东方果实蝇,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害虫[1-2]。长期以来,该虫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湖南、四川等南部省区发生较为普遍,在柑橘、杨梅、莲雾、芒果等南方果树上多有报道[3]。桔小实蝇在南方果树上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已有了多年研究[4-7]。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物流交通更加便利,近年来,桔小实蝇在我国北方果树地区多有检出,呈现出由南向北的扩散趋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北京等地区均发现桔小实蝇危害[8]。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存在差异,其在南北地域间的初发生时间、世代数、发生量以及发生规律不尽相同。自2014年河南省商丘市首次监测到该虫成虫以来,已连续多年监测到该虫危害果实,危害面积越来越大,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河南商丘地区1年发生4~5代,可世代重叠,11月初,在表土层和落果中化蛹越冬。商丘地区冬季温度低,目前没有试验证据表明桔小实蝇在商丘地区可以安全越冬,因此夏季苹果园内发生的最初虫源应为园外飞入。该虫在苹果果实临近成熟期开始危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容易对果品和环境造成污染。

自该虫发生以来,笔者也试验了糖醋液、蓝板等方法防治[9-10],效果均不理想。2019-2021连续3年笔者开展了利用性信息迷向防治苹果园桔小实蝇的试验。通过分析迷向率、虫果率对迷向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为合理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该虫提供了依据,为该虫的防治推广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分别在虞城县和民权县的3个果园进行。其中:虞城县利民镇大韩庄果园,面积3.3 hm2,树龄6年;虞城县刘店乡袁庄村果园,面积6.6 hm2,树龄9年;民权县龙塘镇申庄果园,面积4.1 hm2,树龄18年。主栽品种为‘烟富6’、‘烟富3’、‘宫琦富士’、‘惠民短枝’;授粉品种有‘夏红’、‘华佳’、‘华硕’、‘美八’、‘嘎啦’、‘金冠’,沙质土壤,树势中庸。试验前一年桔小实蝇虫果率5%~9%。果实套塑膜袋。

1.2 试验药剂

迷向缓释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提供,有效期2个月。监测诱捕器为加水诱捕瓶。

1.3 试验设计

2019年在虞城县利民镇大韩庄,按照900、1 200、1 500根·hm-2进行处理,共处理苹果园3.3 hm2,果园连片种植,周围有建筑物,周边500 m内无其他果园,对照果园相隔650 m。每个处理区划分为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悬挂1个监测诱捕瓶。对照果园设置3个监测点。

2020年在虞城县刘店乡袁庄,共处理6.6 hm2,每个处理2.2 hm2,2021年在民权龙塘村申庄,共处理4.1 hm2,每处理1.3 hm2。试验园与对照果园均间隔500 m以上。其他设置同上。

每年分别于6月28日、7月2日、6月30日园内诱到第一头成虫开始处理,试验期间所有试验药剂2月更换1次[11-12]。每周调查1次诱捕器内的成虫量。迷向处理区与对照区管理各项农事管理一致,生长期所用化学药剂相同。

1.4 调查方法

(1)果园释放性信息素迷向后,开始每周检查诱捕瓶的诱到的成虫量,监测处理区成虫情况,计算迷向率。

(2)苹果采收期,调查虫果率,重复3次。

1.5 计算方法

本研究运用Excel和Dps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虫发生期

商丘地区的苹果园多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建立的老果园,品种以晚熟富士为主。2014—2020年连续对商丘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多年监测结果显示,7—11月为桔小实蝇成虫发生期,7月上中旬监测到成虫,8月份后,数量上升,9月成虫数量有所下降,进入10月份数量急剧上升。8月中旬、10月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11中下旬随着果实采收完成及气温降低基本监测不到成虫(图1)。

图1 商丘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发生趋势(2018—2021)

2021年7—9月商丘地区连续阴雨,温度较往年同期偏低,园内桔小实蝇发生期较往年推迟2~3周,8月上旬成虫出现,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数量急剧上升,11月中下旬监测不到成虫。

2.2 迷向率

由表1和图2可知,对照组诱虫量远高于3个处理的诱虫量,3个处理诱虫量以1 500根·hm-2的诱虫量最少,1 200根·hm-2的诱虫量较少,900根·hm-2的诱虫量最多。3个处理对苹果园内桔小实蝇均有迷向效果。整个生长季1 500根·hm-2处理迷向率一直处于很高值,其次为1 200根·hm-2处理,900根·hm-2处理迷向率最低。1 500根·hm-2处理的迷向率3年平均94.68%,迷向效果最好,其次为1 200根·hm-2的3年平均迷向率91.50%,900根·hm-2的3年平均迷向率80.84%。经方差分析,1 500根·hm-2处理的迷向率与1 200根·hm-2处理的迷向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900根·hm-2的迷向率(P<0.01)。

图2 迷向处理区桔小实蝇迷向率

表1 性信息素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迷向效果

2.3 虫果率

由表2可以看出,3个处理的虫果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1500根·hm-2的虫果率最低为0.96%,极显著低于900根·hm-2的4.50%虫果率,防效91.87%,防控效果最好,虫果仅在果园的边缘出现;1 200根·hm-2虫果率1.51%,也极显著低于900根·hm-2虫果率,与1500根·hm-2的虫果率差异不显著,果实采收末期发现虫果出现,未对苹果果园生产带来显著损失,防控效果较好;900根·hm-2虫果率最高4.50%,给苹果果园生产带来了较显著生产损失。另外,苹果生产周期长,品种多,成熟期不一致,900根·hm-2处理区虫源基数大,桔小实蝇繁殖速度快,实际操作管理中,若信息素更换不及时,存在暴发的危险。

表2 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桔小实蝇的虫果率

3 讨论与结论

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果园虫害,利用性信息素在野外干扰昆虫交配,是一种间接控制害虫种群的方法,已在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苹果蠹蛾等害虫的防治上得到应用,且防效显著[13]。桔小实蝇是钻蛀性害虫,繁殖快,其对性信息素敏感[14-16],利用其特点进行虫情监测、诱杀的研究多有报道[17-19],田间利用迷向法防治的效果鲜有报道,易小龙等[20]通过室内饲养研究发现,延迟交配,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桔小实蝇的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本试验苹果园每公顷悬挂9 00~1 500根桔小实蝇性信息素迷向丝,可持续对成虫产生迷向作用,持效期2个月,迷向区迷向率80%以上,虫果防效为70.58%~91.87%。应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桔小实蝇,干扰了桔小实蝇成虫的正常交配,可减少种群后代的虫口密度,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化学防治。迷向防治效果明显,值得在苹果园推广应用。

在果园首次监测到成虫,虫口密度较低时,悬挂桔小实蝇性信息素迷向丝,可以对早期园外飞入的成虫产生较好的迷向作用,从而控制其危害。本试验迷向区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1~2次,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果品质量安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实蝇果率苹果园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瓜实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实蝇虫果闷杀袋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
枣树杂交育种中提高着果率和种子得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