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S 风险评价法的变电站工程动态风险评估

2023-02-18麦嘉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3期
关键词:变电站动态评估

麦嘉文,姚 正,潘 华*

(1.上海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0;2.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电能已成为了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并在以每年不低于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快速增长。正所谓“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电网建设投入的力度每年只增不减,“十三五”期间,我国电网工程总投资达到了2.5 万亿元。在电网工程遍地开花热火朝天的同时,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力领域中较大及以上人身伤亡事故主要集中于电力建设领域。2021 年,我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与旧版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指出了要建立起双重预防机制——一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二是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要真正把安全分级管控落到实处,首先要对施工作业合理地进行风险评级。传统的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是以作业类型来进行粗略评分,评分方法简单僵化,往往不能如实反映出现场的实际风险情况[1]。笔者在传统评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基于PES 风险评价法的变电站工程动态风险评价方法[2]。

1 变电站工程的特点

变电站工程与输电线路工程、配电网工程等有十分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特征。

(1)施工范围十分固定。变电站施工范围通常为变电站征地区域内,根据电压等级不同、变电站布置形式不同等,施工范围面积一般在7~100 亩(1 亩约等于667 m2),在完成变电站围墙建设后施工环境比较封闭,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小。

(3)施工工序多,专业交叉多。变电站施工顺序一般为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电气设备和建筑物基础施工—建筑物结构施工—建筑物装修—电气安装—电气调试—竣工验收—工程投产。当中涉及的专业有土建专业、建筑结构专业、消防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一次专业和电气二次专业等,为确保工程进度如期实施,通常变电站施工存在同一工作面不同专业交叉作业的情况,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4)工程量大、专业性强。变电站工程投资金额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工程量较大,而且施工作业面开阔,同时开展作业的人数较多。变电站工程涉及多个专业,专业性十分强,需要不同的数量较多的特殊工种。

2 变电站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变电站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思路不够清晰、安全管理薄弱未能落实到位等问题,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项目管理者安全管理缺乏方法和重点,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未能实现有效落地,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措施不完善,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2.1 作业风险评分僵化

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虽然采用了风险评分机制,但这种风险评分机制相对简单、僵化,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同一类型的作业风险值评分是相对固定的,并得出固定的风险级别(可接受、低、中、高、特高)。这种风险评价方法,仅仅考虑了同一类施工作业的典型风险情况,未充分考虑人员数量、天气、作业环境等因素,未能实际反映出具体每一项施工作业的风险分值。就以吊装作业为例,白天在周围视野开阔且无人干扰的平地开展和晚上在交通要道旁开展的风险情况有着天壤之别,但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皆评为中风险,很显然这样的评分方法是欠妥的。

2.2 无法有效监管人员到位情况

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虽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了不同的对应管理人员(包括监理、运维人员、业主项目部、部门领导和局领导等)管控要求和到位标准,但未有有效手段对人员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管,多数情况下管理人员未能真正按要求对施工作业进行管控,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监管部门也缺乏手段对安全管控的落实情况进行统计监督,即便知道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只能通过对个别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的方式来进行监督,监督不具有全面性,导致部分人员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同时也难免会造成一种不公平的状况。

2.3 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现场安全监管的缺失,导致施工方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考虑会忽视现场安全措施方面的布置,减少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现场安全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最终导致现场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消除,现场作业风险增大。虽然每年上级部门会专门组织到施工现场开展2~3 次专项安全检查,但施工单位往往在检查前进行突击布置,以高要求、高标准来迎检,而在应付检查过后就恢复成低标准、低要求的常态。

2.4 未达成本质安全建设目标

施工人员未能主动、充分辨识作业风险,安全意识不高,未按相关制度要求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对于现场不满足安全施工作业条件的情况,不会向上级单位提出完善安全措施的要求并拒绝开展作业。通过日常突击检查发现,不合格或超期未试验的工器具在现场存放、梯上作业无人扶梯、临近基坑安全围蔽不足、高处作业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高温天气作业现场无存放防暑药品、吊车作业无专人指挥等问题屡见不鲜[3]。

3 基于PES 的动态作业风险评估法

3.1 PES 法简介

PES 作业风险评估法是涉及安全生产的各类行业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够通过量化的手段对各项施工作业的风险值进行评估打分。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着重3 个因素进行考虑:后果、暴露、可能性。

泰州大桥目前的高速公路风险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的基于文化工程、系统工程和信息工程的风险管理改进途径,对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企业改善和升级风险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采用PES 法对各项施工作业的风险值进行评估打分的时候,一般用表格等方式来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4]。第一步,先对作业任务的所有步骤进行逐一分解;第二步,识别出每个步骤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对应的风险,评估其风险值的大小;第三步,以各步骤中评估的最高风险分值作为该项施工作业的风险分值。

3.2 PES 作业风险评估法在变电站工程施工作业中的应用

典型变电站基建施工作业风险有3 大影响因素[5]。

(1)由于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后果严重性(S)。

(2)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频率(E)。

(3)完整的事故顺序和发生后果的可能性(P)。

通过对每项典型施工作业步骤的这3 大因素进行评分,并进一步计算得出某个单项作业步骤的风险评分值,最终得出每一项典型施工作业的基准风险评分值。

PES 法的计算公式为风险值(R)=暴露(E)×可能性(P)×后果(S),其中:(1)暴露(Exposure),指施工人员的各种不安全的行为、设备和工器具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发生的频率;

(2)可能性(Probability),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3)后果(Sequel),指事故本身造成伤害的不同严重程度的后果[6]。

为能够有效地对3 大因素进行合理评分,要先对以上3 大因素分别建立分值评价表。基于分值评价表才能下一步对每项施工作业步骤开展评分。

对暴露(E)、可能性(P)、后果严重性(S)3 大因素分别建立起分值评价表[7-8],基于该评价表则可计算出具体施工的某一分步和施工作业的基准风险值。

3.3 作业风险评估过程

3.3.1 梳理典型作业清单

对变电站工程施工作业进行梳理,形成典型作业清单,作为开展基准风险评估的对象。在梳理过程中,先梳理出变电站工程涉及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再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梳理细分出不同场景下的典型作业清单。

3.3.2 典型作业基准风险评估

对清单中的每一项变电站基建施工作业分解出每个作业步骤,建立典型施工作业步骤清单。从变电站工程的项目管理单位、运维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选取现场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成立风险评价专家组共15 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每个典型作业的每项步骤的后果严重性(S)、频率(E)、可能性(P)3 大因素进行评分。每项典型作业的基准风险最终评分为各分解步骤中的最高分。

因此,经过PES 作业风险评估法,计算得出“主变就位及附件安装”该项作业的基准风险值为75 分(表1)。进一步由此计算得出每一项变电站基建典型施工作业的基准风险值。

表1 “主变就位及附件安装”作业基准风险评估步骤

3.3.3 动态作业风险评估

在计算评估得出每一项典型作业的基准风险评分值后,下一步就能够针对具体的每一项施工作业开展动态作业风险评估。动态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原则是在考虑基准风险的同时一并综合考虑作业类型风险和人员能力、作业环境、作业时段等因素开展场景式风险评估,动态评估现场作业风险[9]。动态作业风险评估计算分值标准见表2 和表3。

表2 评估作业人员能力风险值的评价表

表3 评估作业环境和时间影响风险值的评价表

动态评估的公式为

风险值=作业基准风险值+作业人员能力风险值+作业环境和时间影响风险值。

以某具体的“主变就位及附件安装”施工作业为例进行动态作业风险评价。该施工作业的作业内容为在未投运变电站内进行主变就位及附件安装(75 分),为外施工单位作业(5 分),作业人员10 人,3 年内均无违章(0 分),作业当天临时变更了工作负责人(5 分)。作业当天天气舒适(0 分),无特殊区段(0 分),在5~15 m高度处进行作业(5 分),正常作业时段(0 分),作业持续时间为4~8 h(2 分),为计划性作业(0 分)。

动态作业风险值=75+5+5+5+2=92 分

3.4 PES 动态作业风险评估法评价

PES 动态作业风险评估法是在传统PES 作业风险评估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考虑了人员能力、作业环境、作业时段等因素开展场景式风险评估,动态评估现场作业风险,使风险评估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从而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工作。

PES 动态作业风险评估法计算方法简单易懂,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令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计算方法,具有学习成本低、学习门槛低的优点,不管是知识水平较高的管理者还是现场施工的一线人员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运用,有利于风险管控制度的有效落地。

但也由于该风险评估方法下评估结果的灵活性,容易产出评估人员在评分过程中故意评低分而不被发现的情况。例如在非运行变电站内的非大型设备吊装作业,基准评分值是40 分(对应低风险),在蓝色天气预警(10 分)+夜间作业(20 分)的情况下,动态风险评估应评为70 分(中风险),但如果人为故意评低分,往往就难以觉察其评分错误。因此,建议在动态作业风险评估方法之外,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制度确保风险评估的正确性。

4 结束语

PES 动态作业风险评估法解决了传统风险评分机制相对简单、僵化的问题,令风险评估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较大提升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且评分方法简单易懂,十分有利于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经过实际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方法不但可以应用在电力行业,也同样适用于建筑、桥梁等不同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作业的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猜你喜欢

变电站动态评估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动态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智能变电站与综自变电站区别综述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