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理剂对南疆大棚盐碱土及草莓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3-02-17钱丹丹吉光鹏张栋海牛蛉磊常学艳吴玉蓉王万蓉曹琦明
钱丹丹,吉光鹏,张栋海,牛蛉磊,常学艳,吴玉蓉,王万蓉,曹琦明,宋 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图木舒克市 843900)
草莓(Fragariaananassa) 属于蔷薇科(Rosaceae) 草莓属(Fragaria),其果肉鲜美,含有特殊的浓郁芳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草莓作为一种栽培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之一[1-2]。草莓是浅根系植物,对土壤环境十分敏感,不良的土壤环境会导致草莓果实品质及产量下降。因此,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草莓的品质及产量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土壤改良剂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及理化性状,增加孔隙度,对提高土壤质量及修复退化的土壤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有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3-4]。本试验通过在盐碱地中施入土壤调理剂来研究其对草莓根际土壤的水分、盐分变化特征、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规律及草莓品种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以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草莓的果实品质及产量,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22连日光温室大棚内进行,试验栽培草莓品种为红颜。试验地地理位置为39°57′N、79°09′E,海拔1 048.7 m,土壤类型为黏土,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3个处理,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以每亩(667 m2)地滴施10 kg诺普丰酸性磷钾肥(新疆盛世百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设定为处理1,以每亩(667 m2)滴施10 kg优美柯酸性肥(陕西优美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设定为处理2,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具体施肥量设计见表1。
表1 两种酸性土壤调理剂施肥量设计表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
分别在缓苗期、苗期、盛花期滴施后第3天,调查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及土壤物理性质。利用土壤取样器和环刀(100 cm3)在距离滴灌带0 cm(滴灌带正下方)、-20 cm(株间)、30 cm(行间)处每隔15 cm分层取样,取样至30 cm。
运用常规分析方法,自动电位滴定仪(型号:ZD-2)电位法测定pH值(水∶土=5∶1);电导率仪(型号:DDSJ-318)测定总盐含量[5];环刀法[6]测定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容量瓶法[7]测定土壤比重。
1.3.2 草莓生物学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
在草莓的生长期,每个处理随机选取8株,测定其株高、茎粗、冠幅、匍匐茎、子苗数、SPAD值等指标,并取平均值,重复3次。使用游标卡尺和直尺进行测量生物学特性[2]。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是选取向外展开的第2片功能叶片使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进行测定[8]。
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选取果实10个,进行果实品质的测定,重复3次。果实纵径、横径、果柄长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计算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采用PAL-1型手持式糖度计直接测定[9];平均单果质量采用PL2002型电子天平进行称量,记录单株结果数,计算每个处理的亩(667 m2)产量。
1.4 数据处理
使用WPS处理数据和绘制表格,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草莓大棚土壤总孔隙度、pH值和水盐变化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1、处理2不同时期株间、行间、滴灌带正下方的土壤总孔隙度高于CK,pH值和总盐含量低于CK,说明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能够增加土壤总孔隙度、调控土壤pH值,降低土壤盐分。
表2 不同处理对草莓大棚土壤总孔隙度、pH值和总盐变化的影响
从均值来看,草莓3个时期施用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后土壤总孔隙度最高,分别为45.32%、45.63%、46.03%;其次为优美柯酸性肥,分别为46.28%、45.16%、44.06%,CK的总孔隙度最低,分别为40.74%、40.67%、38.11%。说明两种酸性土壤调理剂能够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所有处理不同时期土壤pH值的变化均较小,说明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草莓3个时期pH值影响均较小,从均值来看,草莓3个时期施用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后土壤pH值最低,分别为7.51、7.51、7.55;其次为优美柯酸性肥,分别为7.55、7.54、7.50,CK的pH值最高,分别为7.56、7.59、7.55,说明两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对大棚草莓的土壤pH值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调控效应极低。由表2可知,所有处理不同时期土壤的盐分低于CK,说明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草莓3个时期土壤总盐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施用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后3个时期所有土壤总盐含量最低,分别为1.89 g/kg、1.87 g/kg、1.76 g/kg;其次为优美柯酸性肥,分别为1.95 g/kg、2.01 g/kg、1.82 g/kg;CK的总盐含量最高,分别为2.37 g/kg、2.05 g/kg、1.96 g/kg,说明两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对大棚草莓的土壤总盐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2.2 不同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草莓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强草莓苗期的生长势。处理1、处理2的冠幅、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说明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能够显著增加草莓植株的生长势;两个处理中草莓冠幅、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重最高的是处理1,分别为21.57 cm、46.89 mg/g、18.7 g,说明施用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后对草莓的生长调节作用最佳。
表3 不同处理对草莓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果实品质特性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在草莓的苗期生长阶段,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株高、茎粗、果形指数、果柄长及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1、处理2的草莓株高、茎粗、果形指数、果柄长及可溶性固形物均高于CK,其中处理1的株高、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CK,说明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能够增加草莓株高、茎粗、果形指数、果柄长及可溶性固形物,尤其对可溶性固形物作用最大;两种酸性土壤调理剂相比,处理1的果形指数、果柄长及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18、34.57 mm、12.92%,较处理2高出0.01、3.89 mm、0.98%,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对草莓品质的影响大于优美柯酸性肥,但具体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表4 不同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特性的影响
2.4 不同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从表5可知,处理1、处理2的施用可提高草莓的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单株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的草莓单株结果数显著提高,其中,施用诺普丰酸性磷钾肥的草莓单株结果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10.83个、9.84 g、701.16 kg/亩(667 m2)。这说明施用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单株结果数,从而大幅提升提高草莓的产量。
表5 不同处理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研究得出,施用两种土壤调理剂能够增加土壤总孔隙度、调控土壤pH值,降低土壤盐分,对草莓棚土壤总孔隙度、pH值、总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中诺普丰酸性磷钾肥效果最佳,与CK相比,各生育期平均增加总孔隙度5.82%,降低土壤总盐0.29 g/kg。
施用两种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株高、冠幅、SPAD值、果实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及产量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中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对草莓的生长调节作用最佳,每亩(667 m2)产量达701.16 kg,较对照增产15.4%。
试验表明,诺普丰酸性磷钾肥与优美柯酸性肥均对大棚草莓缓苗期、苗期、花期的土壤总盐、pH值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这与李文娟等[3]对草莓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分析表明,生育期施用诺普丰酸性磷钾肥,对草莓的生长调节作用最佳,对其产量有一定的提高;同时诺普丰酸性磷钾肥还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对草莓棚土壤总孔隙度、pH值、总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