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三个古语蕴含的为政智慧
2023-02-17周建国
□周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写进了“为政以德”“天下为公”“革故鼎新”等古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员干部要深学细照笃行。
“为政以德”(语出《论语》),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表率。《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道德操守。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的历程,深刻揭示了大德彰、公德昌、私德兴的历史逻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照好党史这面厚重的宝镜,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严以律己,戒贪止欲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破除“心中贼”,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排头兵。
韩潇/图
“天下为公”(语出《礼记》),要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一从政为官的根本问题。权力行使事关人心向背,当拥有权力的时候,慎用是最大的价值理念。决不能把公权当私器,更不能当筹码、做交易。有了对权力的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为官从政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就能把好公私天平,正身律己,如此,方能清除虚荣与权力的腐蚀,克服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从政之路就有了可靠的价值指南,定会越走越宽阔。党员干部要立正“三观”,谨慎用权,常敲警钟,常照反面镜鉴,自觉修剪欲望,从意识里破除“心中贼”,确保“不湿鞋”,永葆共产党人拒腐不沾的廉正操守,干净做官。
“革故鼎新”(语出《周易》),要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沃土中,中华传统文化芬芳馥郁,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基因”和“精神力量”定位,彰显“革故鼎新”的历史智慧,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明珠辉玉映、相得益彰的壮美乐章。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推陈出新。复兴征程上,我们更要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精准对接百姓需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沃土上深耕细作,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与时俱进的表达形式,为文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文化自信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彰显中国气派、中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