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制内读研的年轻人

2023-02-17包敏

党员文摘 2023年4期
关键词:非全日制读研考研

文/包敏

2023年春节过后,在某省局挂职锻炼的公务员艾美丽在忙着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在为开学作准备。

半年前的2022年9月,艾美丽以学生的身份再次回到学校,成为一所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定向研究生。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数据,我国2022年的考研人数有457万,创历史新高。在这部分人中,有不少像艾美丽这样的体制内人员。这些已经通过公考“上岸”的人,为何转身走入了考研“竞技场”?

体制内人员为什么考研

对于艾美丽而言,考研的原因很简单:“身边都是研究生,所以也想提升自己。”

2017年,本科毕业的艾美丽考上家乡县城的公务员,被分配到乡政府工作。随后,她被借调到了县经济合作局,在此期间又被派到省会城市驻外招商。

2020年,艾美丽在组织推荐下,进入省局挂职,至今仍在省局工作,编制留在县城。

“我想在省局留下来,但这边要求也挺高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学历是艾美丽争取在更好平台实现“真正留下来”的筹码。

有人想要借考研“离开”,也有人想通过读研“回去”。

徐洁进入体制工作已经8年。当年,受西藏风土人情吸引,她离川入藏上完大学后留在了西藏。2022年,她考上了四川大学边疆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经批准得以脱产返乡读研。在她的计划里,此番回乡,除了学习,还能实现多陪陪父母的心愿。

在徐英智看来,考研是为了“改变学历焦虑”。2017年,徐英智从我国西部一所医科大学的法学专业毕业,当了3年律师,后来通过考试进入沿海城市某单位工作。因为“本科学校听起来跟法律不是特别相关”,加之身边很多人都在考研,徐英智对自己的本科学历深感忧虑。

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类别上,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各维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都是在物质追求维度上得分最高。(见表3)

基于还有房贷要还,徐英智打消了脱产学习的念头,只好用力挤压上班之外的时间备考。他筛选出西南地区的几所高校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希望自己能成为更高学府的非全日制法学专业研究生。

徐英智之所以作出异地读研的决定,主要是他所在的单位为鼓励大家积极考研提升学历以及能力素质,允许读研的人请假一个月去外地集中时间上课。

对于在体制内在职考研的群体来说,想工作和学习“两手抓”本非易事,为了尽可能不影响工作,大多数在职工作的人都会选择报考本省市的高校。但是,也不乏有人和徐英智一样,有着自己的跨省读研计划,打算充分利用周末、调休或寒暑假跨省上学。

对于胡鑫而言,作出读研决定是在生完小孩之后。

2013年,胡鑫从师范院校的广告专业毕业,通过选调考上公务员,在基层工作3年后回城,此后一直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这些年来,胡鑫逐渐感到本领恐慌,特别是在生完小孩之后,“我害怕等我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看到身边全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我害怕被淘汰”。

2017年5月,胡鑫在休产假期间第一次备考,因一分之差,未能被理想院校录取。“调剂二类学校能走,但我就是想去看看双一流大学的平台和师资有啥不一样。”

接下来的一年,胡鑫重新拿起了书,夜里学习到凌晨一点,第二天早上七点起床上班成为她的生活常态。第二年,胡鑫终于“上岸”了。

“摸不清”的政策和规定

艾美丽回忆自己的考研经历时说:“我记得快要考试的那段时间,我们正在办一个省级平台的活动,连续忙了一两周,每晚加班,最后临近考试前两天工作忙完了,领导给我放了两天假,让我复习备考。”除了放假和领导的精神鼓励,艾美丽不了解是否还会有其他“实质性”的政策支持。

部分读研教材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提升机关人员素质,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学历的鼓励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方在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读研的政策制定和落实上情况各有不同。

甘肃省庆阳市在2022年7月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能力的实施意见》,对取得硕士、博士学历学位“双证”的,分别奖励1万元、3万元;对取得学历或学位“单证”的,分别奖励5000元、2万元。

2022年8月4日,山西省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本土人才能力素质提升补助发放办法》明确提出,对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每年补助2万元,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每年补助3万元,“市县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在补助范围之内。

但是,也不是人人在职考研都能得到“照顾”。穆迪是北京的一名护士,在她所工作的医院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自2016年起,攻读在职学历学位费用全部自理,单位不予报销。

关于机关单位人员在职考研是否会影响到工作开展,有关组织部门回应称,“一般不会,很多单位施行的AB岗工作制能够较好地补上岗位空缺。但具体还要看每个单位的情况,也有一些人没办法上完所有课程,需要和学校协调。”此外,和在职读研人员签订服务年限协议成为各个地方留下高学历人才的普遍做法,服务年限一般是5年。

李虹的编制在一家市属事业单位。2021年研究生毕业后,李虹凭借“双证”报销了2万元学费。在很多人看来,她已经非常幸运,因为,还有一大批人虽身处体制内,但因为“摸不清”相关补贴政策全自费读研。

专业“性价比”:知识和文凭都要

体制内在职考研的专业选择中,公共管理(MPA)和工商管理(MBA)这两个专业热度最高。和多数考研专业相比,这两个专业有着“招录人数多”“学费高”两个特征。以培养经济管理高层次人才为目的的MBA专业学费高达十几万元,而号称“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MPA专业,以其相对“实惠”的学习成本成为不少人的首选,被称作公务员读研的“性价比之王”。

艾美丽就读的非全日制MPA学费为6.9万元,学制3年。2022年夏天,胡鑫从艾美丽即将入学的同校同专业毕业。据胡鑫介绍,她所在的班级是扩招之后人数最多的班,有70多人,其中80%的同学来自基层行政单位,剩下的20%主要来自国企、部队等单位。

3年的公共管理学习经历对胡鑫来说很受益。“知识是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的,比如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腐败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为我们在工作中思考如何预防腐败提供了新的视角。”胡鑫说,“《社会研究方法》定量定性的研究工具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我目前的工作很有帮助。”

学校的线下课程安排在周末两天,胡鑫早上6点半起床赶地铁去学校上课,晚上10点下课,到家11点多,常常累得倒头就睡。3年时间里,胡鑫修满了40个学分。

李虹拿到研究生学历学位证后,她凭借研究生身份通过了当地的人才认证,然后享受安居优惠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比市场价便宜了20万元。

“非全”含金量:能否成为晋升“跳板”

“按照新国标,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起步字数是4万字,学校怕我们挂掉,都是最低5万字才能提交。”胡鑫回忆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那段时间,我做梦都梦见我在写论文和答辩不合格。”最终,她提交的7万字论文终稿通过学校要求的低于15%查重率和答辩。“谁再说非全日制没含金量?”胡鑫说。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但在实际的人才选拔中,一些地方省市遴选的部分岗位仍存在全日制学历限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依然是容易被“遗忘”的群体。

2022年5月29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留言:“希望市直机关公开遴选不限全日制。”6月17日得到山东省德州市委督查室回复:“我市将在2022年市直机关公开遴选中,明确报名条件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遴选机关不再对学历性质限制全日制。”

就此,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追求学历本身是一种上进的表现,通过专业的学习,能够拓展工作的思路,有利于打开整个工作局面。此外,开辟更多晋升和选拔渠道很重要,让基层干部可以从不同通道、不同岗位上得到提升,避免产生天花板效应。”

在肯定体制内人员提升学历的同时,庄德水也直言自己的担忧:“最怕一些人,纯粹为了学历而考研,甚至让人去代课、代写论文,把不好的习气带到学习中来,进而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研究生毕业之后,胡鑫将上学时的一些教材整齐地摆放在家中的书架上,在其中一本书上,一位教授给她写下寄语——“学习、学习、再学习”。

猜你喜欢

非全日制读研考研
超过用工时长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不能成为免责挡箭牌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问题研究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历偏见要不得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