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教学法在牙体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7徐晓满许雪红吴昭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操牙体实验课

徐晓满 许雪红 吴昭君

【关键字】形成性评价;问题导向教学法;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常规教学;学习能力;应用效果

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其涉及的疾病在口腔临床上颇为常见,发病率和就诊率非常高,若患者未接受及时救治,会对其口腔健康、身心健康及进食状态造成一定影响,且长期的患牙病痛甚至会对患者的面部外观造成一定损伤,因此有牙齿健康问题者,需及时入院就医[1-2]。在临床中,牙体牙髓病学涉及的理论知识、实操技术较多,且需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操训练高度结合,以确保就医患者能获得有效救治,所以在牙体牙髓病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实验课教学方式的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实验课成绩,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同实验、实践相结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本研究拟将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PBL)应用到厦门医学院的医学生实验课教学工作中,并针对此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析,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9 月—2021 年9 月,厦门医学院的120 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基线资料齐全。(3)符合厦门医学院招生录取标准。排除标准:(1)中途休学或退学者。(2)存在重大记过处分或被开除学籍者。(3)学历为本科。按教学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 名)和对照组(60 名),并分别接受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 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医学生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组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情况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于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行常规教学法,即先通过板书方式,向学生讲解牙体牙髓病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课教学,在对本次课的实操技术进行示教后,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实操训练。观察组于2021 年1—9 月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 教学法,教学如下。

分配、组建学习小组: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意愿,将60 名学生分为8~10 组,由组中成员自行选出各组组长,由组长协助教师组织组中成员共同进行牙体牙髓病学的实验课程学习。

课前学习:首先在课前,教师需提前告知学生下节实验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在QQ 群、微信群中发送同下节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思维导图、PPT、病案资料等。其次,再由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对课程内容进行商讨、学习,即学生先自行对与下节实验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查阅、学习教师发送的知识思维导图、PPT内知识,在看病案资料前,先提出同理论知识相关的疑惑、问题。收集整理问题后,组长带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商讨等方式,自行解决相关问题。后再仔细阅读病案资料,同样经查阅文献资料、商讨等方式,解决教师提出的课前问题。如“根管治疗术操作流程的目的及意义”,学生需结合理论知识及病案资料中患者的诊疗结果,分析、商讨、记录根管预备、消毒、根管填充等主要措施的目的、意义,在加深医学生对根管治疗术操作流程印象的同时,使其能进一步知晓操作流程对患牙治疗效果的影响,使医学生能更严格、规范地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课上的实操训练,以确保患者能获得有效救治。

实验课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同样需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讲述,此时各组可提出在课前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疑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印象。再引导学生进行病案资料的分析、探讨,任意选取一位学生,让其参考病案资料中的实操流程进行实操示范。各组学生在观看其实操示范后,提出其实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关问题后,由各组成员共同商讨相关问题对患者病情、临床疗效的影响、出现此问题后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及正确的诊疗措施。教师对各组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点评,并进行一次正确的实操示教,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实操训练,及时指出每位学生在实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诊疗流程的印象,纠正学生的实操步骤。

课后归纳总结: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此次实验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总结本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及知识重点,总结实操流程、易出现的实操问题及相关问题的后续解决方案。若在课后归纳总结过程中有新问题的发现,同样由组中成员经文献资料查阅、商讨后,总结、记录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需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课后2 周左右,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归纳。

考核、评价:最后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的考核、测验。其牙体牙髓病学最终成绩考核主要包括实操考核,占比50%,理论知识考核,占比30%,实验报告,占比10%,考勤及小组讨论考核,占比10%。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医学生的学习情况,用自制调查问卷形式,对两组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各项共计5 分,分数与医学生的学习情况呈正相关。以分析评估不同教学方式对医学生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学习情况的正面影响。

(2)对比两组医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统计两组医学生的实操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报告、考勤及小组讨论考核、总考核成绩评分,分别共计50 分、30 分、10 分、10 分、100 分,分数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呈正相关。以分析评估不同教学方式对医学生实验课程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学生学习情况的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习情况评分(分,)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习情况评分(分,)

2.2 两组医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的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学生的实操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报告、考勤及小组讨论考核、总考核成绩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最终考核成绩(分,)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最终考核成绩(分,)

3 讨论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而进行的相应评价[3-4]。即通过形成性评价,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且各阶段的评价结果能作为教学过程的反馈,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提升其整体的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5-6]。

在本研究中,经常规教学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教学法间对比可知:(1)观察组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更高,说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 教学法,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在PBL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等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牙体牙髓病诊疗技能[7-8]。同时通过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在转变学生学习状态,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兴趣的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的能力[9-10]。即通过此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实操训练,这对提升其整体的学习效果有积极影响[11-12]。(2)观察组医学生的实操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报告、考勤及小组讨论考核、总考核成绩评分更高,说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 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形成性评价,在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实操技能、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估,总结学生提出的教学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课后归纳总结情况、考核结果及提出的教学问题,及时调整实验课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牙体牙髓病学理论知识和诊疗技能,这对提升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有积极影响[13-14]。在王海燕等[15]的研究中,有针对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 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其研究数据可知,接受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 教学法学生,其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评分更高,说明此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有积极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将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 教学法应用到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学工作中,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诊疗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有重要意义,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实操牙体实验课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有趣的实验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特许经营进入实操阶段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