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14型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2023-02-16徐引弟王治方焦文强朱文豪李海利张青娴郞利敏王克领
徐引弟,王治方,焦文强,朱文豪,李海利,张青娴,郞利敏,王克领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是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是断奶、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之一,是临床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1]。
副猪嗜血杆菌临床血清型较多,有15个血清型,临床上还有20%以上的不可分型菌株,各地流行菌株血清型不一,各血清型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最佳途径,国内商品化疫苗多为针对血清4型、5型的二价疫苗或血清4型、5型、13型的三价或血清4型、5型、12型、13型的四价疫苗,目前国内主要流行血清4型、5型、12型、13型、14型,血清14型没有疫苗[2]。菌株毒力与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密切关系,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型、5型、10型、13型、14型为高毒力;血清2型、4型、15型为中等毒力;其他血清型划为无毒力型[3]。但也发现HPS临床菌株毒力与血清型并不完全相关,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毒力不同,甚至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区HPS临床菌株耐药表型不同,同一地区菌株耐药性也呈现动态变化,大都表现出耐药增强趋势,这些变化使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防控更加复杂。近年来,在临床典型病例中不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1型、2型、7型、6型、9型、14型等血清型,使得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流行情况更为复杂。需要根据临床感染情况开发有针对性的血清型疫苗,更好的更有效的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14型菌株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提示副猪嗜血杆菌14型在临床感染率越来越高。[4-5]。本研究对1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4型菌株进行了毒力基因检测、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等,旨在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4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来源 采集来自河南某规模化猪场具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的3头保育猪的肺脏、心血、脑、关节液等病料共12份,发病猪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
1.1.2 试验用动物 副猪嗜血杆菌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为阴性的健康保育猪20头,体重20 kg左右,购自郑州郊区某猪场。
1.1.3 主要试剂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犊牛血清、50×TAE浓缩液琼脂糖和DNA提取试剂盒,生工生物工程(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NAD), Roche公司产品;TaqPCR master mix、DNA标准DL 2 000、DNA提取试剂盒等PCR试剂,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产品;基因引物,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药敏片,杭州滨河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1.4 主要仪器 Thermo 5020 PCR扩增仪、Thermo 1300SERIES A2生物安全柜,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电泳仪(DYY-6型),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凝胶成像系统,沙船(天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5418台式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 培养基配制参照文献[5],无菌条件下采集发病或死亡猪的肺脏、心血、淋巴结、脾脏、脑、关节液等病料接种于含有NAD的TSA固体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 h,挑取疑似菌落进行传代纯化,再培养24 h~48 h后观察副猪嗜血杆菌的菌落及菌体形态。
1.2.2 引物设计 参照文献[6-8]设计合成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14引物,引物序列和扩增片段长度见表1。
1.2.3 副猪嗜血杆菌的鉴定和血清型鉴定 将临床分离菌株分别接种于TSA平板(含50 mL/L的犊牛血清,0.1 mg/mL的NAD)上,放置于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37 ℃培养36 h,挑取典型菌落,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提取菌株的DNA,分装备用。PCR反应体系为25 μL,体系包括10×TaqPCR master mix 13 μL,上、下游引物各1.0 μL,无菌水5.0 μL,模板5 μL。反应条件为:94 ℃变性5 min;94 ℃ 30 s,54 ℃ 30 s,72 ℃ 40 s,共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PCR产物于4 ℃保存。取PCR产物10 μL,经10 g/L琼脂糖凝胶100 V电压下电泳45 min后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观察结果,阳性结果测序比对。
表1 副猪嗜血杆菌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引物
1.2.4 毒力基因检测 参照文献[9-10]合成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基因的引物(表2),以提取的菌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鉴定菌株的毒力基因。
1.2.5 致病性试验 将20头保育猪随机分为2组,1组对照组和1组试验组,每组10头。将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接种TSB液体培养基,37 ℃摇床培养24 h后,测定菌体浓度,连续10倍稀释涂布固体平板,活菌计数,计算原液菌体浓度,调整至109CFU/mL。试验组动物通过腹腔内接种3 mL副猪嗜血杆菌液体培养物,对照组动物通过腹腔内接种3 mL灭菌的TSB液体培养基。注射后连续观察2周,观察并记录其发病数和死亡数等情况。
表2 毒力基因引物序列
1.2.6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挑取分离株的菌落,TSB(含50 mL/L的犊牛血清,0.1 mg/mL的NAD)培养过夜,调整浓度为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用灭菌棉签蘸取细菌悬液,均匀涂满TSA平板(含50 mL/L的犊牛血清,0.1 mg/mL的NAD)表面;用灭菌镊子夹取药敏纸片均匀的贴于TSA平板上,置于体积分数为5%的CO2、37 ℃培养36 h,测量抑菌圈大小,判断结果。
2 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培养
通过对采集的疑似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分离出1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长出一致的针尖状大小、无色透明、光滑、湿润的,直径大小为1 mm~2 mm的菌落;纯化的同时并接种于不含NAD的TSA固体培养基上,在不含NAD的TSA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挑取纯化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菌体形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菌,细长杆菌,多丝状的菌体如图1。
2.2 分离菌株鉴定和分型鉴定
通过PCR扩增,临床菌株均扩增出822 bp、730 bp 2个条带,大小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4型目的条带一致,表明临床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为14型(图2) 。通过基因比对,分离株与血清14型副猪嗜血杆菌标准株的16S rRNA、funA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在100%。经PCR分子血清分型鉴定,结果为血清型14型,鉴定结果见图2。将分离鉴定的血清14型副猪嗜血杆菌命名为HN1513。
图1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菌体形态
2.3 毒力基因测定结果
通过PCR扩增测定,共检测出capd、vta1、vta2、vta3、wza、hhdA、hhdB、ompP2、nanH、cdtA、cdtB、cdtC、espP13种毒力基因(图3)。
2.4 动物感染试验结果
观察发现,HN1513株接种组在接种副猪嗜血杆菌24 h后表现出喘气、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温升高,耳部、腹部及臀部发绀,并出现转圈,2 d后开始出现死亡,共死亡8头。对照组动物在试验期间体温正常,且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结束后处死试验组动物,同时处死10头对照组动物,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HN1513株接种组剖检肺部有大量纤素样渗出,与胸膜粘连,心包积液,绒毛心,脑部出血;对照组剖检均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对照组的10份病料均未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试验组的10份病料中均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PCR鉴定结果与接种菌株一致。
综合试验结果,副猪嗜血杆菌株HN1513株表现为毒力较强的菌株。
M.DNA标准DL 2 000;1~2.HN1513株的16S rRNA基因扩增;3.血清14型标准株的16S rRNA基因扩增;4~6.HN1513株血清14型的funAB基因扩增;7.血清14型标准株的的funAB基因的扩增;8.阴性对照
2.5 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18种常用抗菌药物对标准株和临床菌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表3)。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他啶、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强力霉素、土霉素、氧氟沙星敏感,对阿莫西林、新霉素、卡那霉素、替米考星、四环素、环丙沙星、红霉素中介,对青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
M.DNA标准DL 2 000;1.capd基因;2.vta1基因;3.vta2基因;4.vta3基因;5.wza基因;6.hhdA基因;7.hhdB基因;8.ompP2基因;9.nanH基因;10.cdtA基因;11.cdtB基因;12.cdtC基因;13.espP2基因
表3 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及判定结果
3 讨论
副猪嗜血杆菌是养猪行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之一,可以单一病原感染发病,更多是作为继发病原感染猪群,引起混合感染之后,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临床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菌株的毒力及致病性不同,临床感染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本室研究表明河南地区主要流行菌株为血清4型、血清5型和血清7型,血清4型血清和5型相关报道也较多,而血清14型报道较少[11-12]。本试验对河南地区1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4型临床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该分离株携带有13种主要毒力基因,毒力较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他啶、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强力霉素、土霉素、氧氟沙星敏感。
菌株毒力的强弱与其携带的毒力因子有着直接关系,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多而复杂,致病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本试验筛选检测的13个毒力基因可能是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关键因子,通过毒力因子检测,该分离株检测出全部13种毒力基因,保育猪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毒力较强,属于强毒株,与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9]。
抗菌药物仍是当前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养殖过程中抗菌药物长期盲目滥用或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使得药物抗菌效果越来越差,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13]。通过耐药表型检测,该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强力霉素、土霉素、氧氟沙星较为敏感,对其他11种药物敏感性较低或耐药,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因此,筛选敏感药物,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关键。
本试验通过对河南某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4型生物学特性研究,从基因检测结果、致病性试验和耐药表型结果来看,临床HPS血清14型菌株表现出较强的毒力,有明显的耐药性,在生产实践中应当重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4型的危害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