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村的探索路
2023-02-15阚莹莹
□ 阚莹莹
10月初,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枇杷树已经开花。
龙华村属于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拥有充足的光照和极大的昼夜温差,这里产出的枇杷个大味甜。全村有82%的农户种植枇杷,总面积超7000亩。得益于枇杷产业,龙华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2021年,四川省启动可再生能源低碳村项目建设,共12个村纳入项目。光照资源丰富的龙华村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四川省农村可再生能源低碳村现场观摩活动在龙华村进行。观摩活动上,龙华村、绵阳市安州区塔水镇龙圣村、南充市南部县定水镇双河村等项目村分享了探索成果。
前期探索 算好环保、经济两笔账
“村里不只有枇杷树,还有10棵‘太阳树’。”龙华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承银所说的“太阳树”,指的是村里安装的小型光伏发电站,一棵“树”上有10片光伏发电板,年发电量最高能达到12000度。除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还能实现售电收入。
除了光伏发电站,龙华村46户农户还在自家屋顶安装了分布式光伏。黄承银家安装了60平方米光伏发电板,除了日常生活用电,余电上网销售,一年可以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杀虫灯、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如今,在龙华村,低碳村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6.48万度,年发电量达380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2379.19吨。
算好环保账的同时,还要算好一笔经济账。双河村的低碳探索同样是综合开发利用太阳能。“预计村里每年收益超过7万元。”南充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人曾凡凤介绍,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每小时33千瓦,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可发电330度,一年按365天计算总计发120450度电,每度电按0.5元计算,一年可收益电费6万元左右。
破题之路 创新投入路径,让项目形成效益
今年6月印发的《四川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提出,要以清洁低碳转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开展低碳零碳村镇试点示范与推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
各地项目村负责人坦言:“还在摸索阶段,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眼前亟需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米易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文跃说,米易县适合发展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项目,但目前项目资金投入偏少,投入明显不足。去年项目启动以来,龙华村共投入资金752.99万元建设。其中超过700万元是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社会投入力量明显不够。
在双河村,曾凡凤介绍,项目总投资为89.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补贴8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只有9.5万元。
“各地要结合实情、大胆探索、认真实施、严格把关,走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路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农村可再生能源低碳村项目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支持,但长期靠财政补贴来维持运转不可持续,必须想方设法让项目形成效益,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才能实现长期稳定运营。
对此,米易县已经开始探索。“首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部门优势资源整合力度。其次探索引入民间资本,利用农村房顶和闲置空间等资产实施低碳相关项目,以群众参与入股分红的形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我们计划以光热资源为亮点,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券,推动米易县农业农村低碳事业快速发展。”唐文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