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预测,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3-02-15张韦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预测

张韦华

【摘   要】预测是一种推理性的认知技能。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利用预测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预教于境,推进整体教学;‘预教于思,提升思维品质;‘预教于真,强化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发挥故事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预测;小学英语故事类语篇教学;思维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

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多种多样的语篇为语用教学提供了内容支持,故事类语篇因其“语境共享、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征成为语用教学最佳的素材之一。[2]PEP《英语》中的Story time作为教材的拓展板块,围绕故事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故事、短文、对话等语言素材,运用语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语用能力。预测是一种推理性的认知技能,指读者根据文章中的各种线索(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结合已有的认知结构(亦称图式)和经验,对文章的主题性质、内容、写作方式等做出预先推断。[3]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利用预测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预”教于境,推进整体教学

境,即情境。教师可根据课文标题、插图、重点词汇,让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境进行预测,并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迅速对预测内容进行确认或排除,准确理解文本大意,厘清文章的脉络。

(一)借助单元主情境,预测文本主题

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语篇教学的内容,规划相关教学活动。借助单元信息提示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预测,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本产生好奇心和持续阅读的兴趣。教师可提出几个和文本内容有关的问题,或者用标题引导学生推测文本可能描述的内容,并留下悬念,让学生在读后进行对比性核查。

以PEP《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Then and now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先带领学生回顾单元主题“It was...then, it is...now.”了解时间的流逝,再由B Lets wrap it up引申文本主题,并提问:“We are all changing. What has changed about the human being?”学生自由讨论人类的变化,并思考“What has changed about the earth/animals?”,而后结合自身体验,预测文本主题,理解阅读要求。

(二)融合语篇总情境,预测故事发展

语境中的社会角色和周围环境在一定的语言活动中成为一个整体,即一个相对完整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4]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使对话情境更连贯、和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

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看图猜测“Where is Amy?”,创设接机的整体情境。学生预测“Can Annie use chopsticks?”“Is the bus a double-decker?”,思考中、英两国在饮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差异,而后对文本进行总结。

(三)创设前置小情境,预测话题进展

英语课堂上,每一个语言点的教学都应围绕本课主题展开,给学生创设的情境应与本课主题息息相关,便于学生更好地表达。教师可通过前置情境,让课堂导入更自然,让学习主题更明确。

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创设了Zoom和Zip从中國去英国的前置情境,学生跟着两位主人公一路行车,一路复习已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猜测Zoom想吃的食物,对文本的学习充满期待。教学实录如下。

GPS: GPS is ready. Please stand up.

GPS: Lets say and do it together.

S: Go straight, turn right at the Chinese restaurant.

T: Next, how will they go? Lets chant!(学生唱歌曲Go, go, go!)

T: Now they fly to London. Today our story is about Zoom and Zips trip in London.

T: Zoom and Zip have arrived in London. What do they want to eat?

二、“预”教于思,提升思维品质

思,即思考。善教者,必善思。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一)问题链预测,培养聚合思维

问题链以环环相扣、难度递增的系列问题来引入课题、整合信息、强化监控、提升思维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5]语篇活动除了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语篇理解。教师可利用简单的问题对文本的一些语言点进行适当铺垫,再通过追问,促进学生阅读。

以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先播放了一个介绍农场的视频,并通过一些铺垫性的问题进行提问,问题如下。

T: Whats this video about? A farm? A zoo? A house?

T: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farm?

T: 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farm?

T: Do you like salad?

T: 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e salad?

T: What kind of salad do you like best?

T: Why do you like the fruit salad best?

T: One day, Zoom and Zip are at the farm. What do they want to make? If you were Zoom or Zip, what do you want to do?

通过不断追问,笔者为学生理解文本做好了铺垫。学生将思维集中于对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二)导图式预测,培养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解读文本,旨在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性和逻辑性等特点,逐步呈现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文本解读策略。

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先让学生交流平常上学的方式并展开想象:“Will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in 2050? How?”学生整合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后自然转入对文本的学习。

(三)悬念法预测,培养推理思维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決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6]有悬念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不断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推理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PEP《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出示插图(如图1)的课件,让课堂产生悬念,再让学生预测“Whats the story about? What happens? Maybe theres a...in the classroom.”。接着,笔者让学生听蜜蜂飞动的声音,引出“Theres a bee in our classroom.”,并抛出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这一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依据插图进行推理,其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提问式预测,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他们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观念。为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善,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可利用“What”“Who”“When”“Where”“Which”等疑问词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以PEP《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看插图,用“Who”“Where”“What”等疑问词进行提问,预测故事内容。之后,笔者出示文本题目“A story about glasses”,介绍主要人物,并让学生通过“Are they…?”这一问题猜测眼镜的位置。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问题意识。

(五)看插图预测,培养归纳思维

小学高段的学生能根据获得的信息,归纳、概括事物的特征。插图是配合文本内容呈现的图画,不仅提供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还以直观的视觉信息弥补了文字描述的不足。Story time中的插图直观形象,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是故事文本的有效补充。教师在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上借助插图解读故事,能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以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 Whats he like?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呈现插图,并提问:“Whats the elephant/the dog/the squirrel...like?”学生根据插图描述图中动物的外貌特点。接着,笔者出示本课主题“a new PE teacher”。学生通过提问、看插图、阅读文字等步骤,归纳新来的体育老师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六)代入式预测,培养思辨能力

英语课堂中,教师除了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带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避免盲目接受或否定某一观点。通过思辨预测,学生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分析会更全面。

以PEP《英语》六年级下册Recycle中的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围绕文本开头的句子“I have some good news and some bad news.”开展思辨活动。学生思考“What are the good news/bad news?”。自由交流后,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分析“Zips father has a new job in America. Is it good news or bad new?”这一问题。

T: If you were Zips father, you could go to America, you would have a new job there. Is it good news or bad news?

T: If you were Zip, you could go to America too, you would go to a new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news?

学生代入不同的角色,预测同一消息对不同角色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辨中获得成长。

三、“预”教于真,强化学习体验

真,即真实。教师应选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活动中预测学习内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代入真实体验,预测学习内容

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听、说、读等环节,通过实践等手段,使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深和巩固。学生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完成学习,从而实现英语知识的内化。[7]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进行猜测,才能真正加深印象,形成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先展示世界游泳冠军夺冠的精彩瞬间,再提问:“Can you swim? How do you learn to swim?”学生代入自身的真实体验,猜测本课的主题与游泳有关。有了这样的铺垫,后续的教学能够自然导入。

(二)借助信息沟,推理故事走向

所谓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是指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8]学生和文本间存在信息沟,教师利用信息沟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能够让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强化课堂效果。

以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In a nature park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笔者出示文本最后一张插图,图片呈現了Zoom和Zip惊恐万分的情状。学生观察插图并提问,猜测故事的走向,问题如下。

S1: What happened?

S2: How do they feel? Sad, worried, depressed, unhappy or surprised?

S3: Why do they feel like that?

S4: Where are they?

在信息沟的作用下,学生提出问题,自由猜测故事的发展,获得独特的课堂体验。

(三)代入故事角色,预测人物感受

学生在戏剧中以情感代入的方式展开预测,能够设身处地体会故事人物的感受。

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当教材中的Zip得知Zoom去准备pop corn时,笔者让学生预测“How does Zip think? What will Zoom/Zip say/do?”;当时间流逝,Zoom久久没来,笔者让学生通过“Is he in the...room?”的问句预测Zoom的位置,并猜测“Where will Zoom go?”;当Zip寻找后依然找不到Zoom时,笔者再带领学生预测“How does Zip feel? What will Zip say?”;当看到Zoom还在耕地,笔者继续让学生预测“How does Zip feel? What will Zoom say? What will Zip say?”。学生代入人物,预测人物可能会说的语言,体会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

预测是先猜、后读、再对比和辨析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有意义的思维过程。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利用预测开展故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应改变以自身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预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连杰.英语对话类文本语用特征解析及教学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11).

[3]张悦群.阅读教学的一个新课题:阅读预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6).

[4]浦丽红,曹晓红.以语篇情境为载体,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

[5]张慧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

[6]朱明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3).

[7]黄丽红.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9(1).

[8]陆田森.试论“信息沟”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不可预测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