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S2 C1114G、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的表达和诊断价值分析*
2023-02-15杨英焘郭会军李文娟高利娟
杨英焘,郭会军,李文娟,于 瑶,高利娟
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四科,河北邯郸 056002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常见的晕厥类型之一,属于神经介导性晕厥[1]。VVS临床表现通常为血压降低、短暂丧失意识及起立时突发晕厥等;而面色苍白、大汗、恶心、站立不稳等皆为VVS发病前兆表现[2]。目前的研究认为VVS发病机制为外部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使周边血管出现扩张、心动过缓、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导致心脏出现快速强烈的收缩,从而引起晕厥[3-4]。原发性高血压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发,多发于老年,该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昏、失眠、耳鸣等,其部分临床表现与VVS相同,因此,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伴有VVS的诊断具有一定难度。G蛋白可以将神经递质儿茶氨酚类信号由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进而引发相关生物学效应;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位点(RGS2 C1114G)位于该基因的第1外显子,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心血管疾病联系紧密[5]。皮质醇(Cor)属于类固醇激素,在机体接受刺激时会大量释放,从而影响代谢及心血管系统[6]。肾上腺素(AD)属于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该激素分泌上升,能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加速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7]。直立倾斜试验(HUTT)主要用于对VVS的诊断,可以直观显示体位变化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关系[8]。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会出现晕厥反应,因此,不能判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伴有VVS。基于此,本研究以RGS2 C1114G、Cor、AD为切入点,旨在探讨这三者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是否伴有VVS分为两组。伴VVS患者为观察组,共75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65~83岁,平均(70.34±4.78)岁;Ⅰ期高血压23例,Ⅱ期高血压21例,Ⅲ期高血压31例;轻度高血压35例,中度高血压26例,重度高血压14例。未伴有VVS患者为对照组,共77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33例;年龄64~82岁,平均(69.21±4.35)岁;Ⅰ期高血压21例,Ⅱ期高血压23例,Ⅲ期高血压33例;轻度高血压36例,中度高血压25例,重度高血压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诊断标准[9];(2)无其他恶性疾病;(3)心肺功能正常;(4)无精神方面疾病,能够进行有效沟通;(5)可全程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有其他心脏疾病;(3)糖尿病患者;(4)硝酸甘油过敏。
1.2方法
1.2.1RGS2 C1114G测定 所有患者需空腹采取5 mL外周血,利用EDTA行抗凝操作,外周血白细胞DNA通过酚氯仿法提取,-20 ℃条件下保存,采用基因分析技术(HRM)结合基因测序检测。上海赛百盛公司进行引物合成,正向引物为5′-TCTTTCCCTAAATCGATCCA-3′,负向引物为5′-CAAACACGGACCATTTCAGT-3′。HRM反应体系为10 μL,需在90 ℃条件下反应90 s;以95 ℃ 1 s、55 ℃ 1 s、72 ℃ 5 s进行40次循环,最终72 ℃反应90 s结束。
1.2.2Cor检测 所有患者行平卧位,于8、16、24 h分别采取3 mL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法对血清Cor进行测定,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IMMULITE1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同样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
1.2.3HUTT试验 所有患者检查前需停止5个半衰期以上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由专业人员进行HUTT试验,步骤如下。首先患者于HUTT床行静卧,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10 min后床倾斜75°左右,再次观察心电图及血压,每5 min记录1次;当患者出现晕厥或是晕厥指向时,同步记录数据并立即使患者平卧;未出现晕厥反应的患者,在观察45 min后结束试验。然后HUTT阴性患者休息10~15 min,给予0.5 mg硝酸甘油,于舌下含化,后倾斜75°左右,记录晕厥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未晕厥患者持续观察20 min后结束。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或是晕厥现象为HUTT阳性;收缩压不高于75 mm Hg,舒张压不高于50 mm Hg为血压下降。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RGS2 C1114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2)观察两组患者8、16及24 h的Cor水平;(3)观察两组患者HUTT试验前后AD水平;(4)RGS2 C1114G、Cor、AD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患者RGS2 C1114G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 观察组基因型频率GC、CG和等位基因频率G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和等位基因频率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RGS2 C1114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n(%)]
2.2比较两组患者8、16及24 h的Cor水平 两组患者组内比较,8 h Cor水平均高于16、24 h(P<0.05),6、24 h 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8、16及24 h的Cor水平
2.3比较两组患者HUTT试验前后AD水平 两组中的HUTT阴性患者试验前后A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UTT阳性患者试验后AD水平均高于试验前(P<0.05);观察组中的HUTT阳性患者试验前AD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的HUTT阳性患者,试验后AD水平低于对照组中的HUTT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HUTT试验前后AD水平
2.4RGS2 C1114G、Cor、AD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 根据ROC曲线,RGS2 C1114G、Cor、AD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均具有诊断价值,但三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更高,见表4。
表4 RGS2 C1114G、Cor、AD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心血管疾病,其常发病于老年人,且该疾病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10]。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恶心、颈部紧张,严重时会出现视野模糊、鼻出血等现象[11-1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部分症状与VVS患者症状相似,对临床诊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伴有VVS的诊断具有一定迷惑作用,因此,需要找到更为准确的标志物来诊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否伴有VVS。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基因型频率GC、CG和等位基因频率G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和等位基因频率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陈婷婷等[13]研究发现RGS2 C1114G多态性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具有相关性,并且GG及其G等位基因在VVS临床分型血管抑制型亚组中分布较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该机制:个体携带GC、C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可以使RCE2基因的表达降低,从而造成外周血管的收缩;当人体直立出现应激状态时,会加大下肢静脉血堆积并且给身体带来较大压力,导致患者下肢血管平滑肌无法调控,静脉血流量降低,增大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外周血管出现扩张,造成脑供血不足现象,进而出现晕厥。因此需要加大调节RGS2 C1114G基因的多态性表达,从而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提供依据。
师红丽[14]研究发现,高水平皮质醇能够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HUO等[15]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血清皮质醇水平是高血压存在与否的标志;以上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8、16、24 h Co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Cor的分泌由下丘脑到垂体再到肾上腺轴,调节过程中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及血容量,导致血管出现扩张,阻断控制血管的神经递质,进而引发晕厥。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HUTT阳性患者中观察组试验前A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后A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吴蕊等[16]研究表明,高血压组试验前A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HUTT阳性试验后AD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陈琼等[17]学者研究显示,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可以降低舒张压,辅助诊断VVS;以上研究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机制为:当患者由平卧慢慢直立时,下肢和腹腔会聚集大量血液,使静脉回流心脏的血液减少,影响交感神经,增加心室肌的收缩,从而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导致晕厥。其次,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发现,RGS2 C1114G、Cor和AD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均有一定的检测作用,但三者联合的特异度及灵敏度更高,提示RGS2 C1114G、Cor和AD指标可以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进行有效诊断,但三者联合的诊断效果更好,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综上所述,RGS2 C1114G、Cor和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中均有异常表达,且三者联合可以更好地诊断该疾病,有利于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但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可在下一步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样本量并通过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本研究中的指标变化情况作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