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迎春习俗
2023-02-15王仁湘
文/王仁湘
明代张翀《春社图》
书名|《饮食与中国文化》
作者|王仁湘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春光明媚,万物生发。人们热爱春天,春天有万千气象,使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还在寒冷的冬末,人们已听见春的脚步声,于是忙碌起来,迎接春的到来。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对中国人来说就是春节,是一个迎春的节日。中国人对春天的深厚感情,由春节及其他一系列节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属于春天的节日,大小都有,如立春、元日、人日、上元、填仓、中和、春社、寒食、清明、上巳等。让我们选取立春和元日的饮食活动,管窥一二,或许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揣度出这些节日的意义之所在。
立春
我们现在的农历中,列有二十四节气名,立春为第一个。这个节气往往赶在春节之前,所以它是与春天相关的第一个节日。当今的立春仅是一个节候名称,已不再有什么与之相称的文化活动。不过,古代立春之日,远不像现代这么冷清。古人正是在这一天前后开始迎接春的到来,享用以“春”命名的食品,举行以“春”命名的筵宴。
立春日的特别食物,主要有萝卜(芦菔)、春饼、生蔬,号为“春盘”,春盘为盘餐,非为大宴。唐代《四时宝镜》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摭遗》也如是说:“东晋李鄂,立春日命芦菔、芹芽为菜盘馈贶。”并说春盘最早是在江淮流传起来,后来传入宫廷。《日下旧闻考》引《燕都游览志》说,明代时“凡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明人申时行有《立春日赐百官春饼》诗曰:“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饼琼肴出大官。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赐五辛盘。”五辛指的五种生菜,也可以是七种,无非芹、韭、萝卜之类,也有粉皮等。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说到“立春之仪”,要“缕切粉皮,杂以七种生菜,供奉筵间”。生蔬在寒时不宜食用,更不宜多食,所以《齐人月令》为此还告诫人们:“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辛亦新,生亦新,迎新而食生,迎春用春盘。
今天的北京人,冬春喜食一种翠皮紫心萝卜,俗名“心里美”。这紫心萝卜是古代北京人的心爱之物,立春日以为美食,它也是早先春盘的内容之一。《燕京岁时记》说,立春日“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清甜凉齿,清心却困,难怪要名为“心里美”了。《北平风俗类征》引《燕都杂咏》说:“立春食紫萝卜,名‘咬春’。”当今这“心里美”仍是北京人的冬令佳品。
吃萝卜称“咬春”,食春饼也有这个意义。《北平风俗类征》引《陈检讨集》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立春后出游,谓之‘讨春’。”咬便是尝,“咬春”也可以称“尝春”。清代河北南皮人即称食春饼、春盘为“尝春”。
东坡先生有诗曰:“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送范德孺》)料峭寒风中,春意微融,透出春意的,正是东坡先生吟咏的春盘。立春之食,古时也不限于春饼生蔬,还可以用稀粥、吃猪肉。《齐人月令》说“凡立春日,进浆粥以导和气”,这就完全是从人体健康方面考虑的了。《岁时杂记》说“都人立春日尚食烹豚”,猪肉因此为之暴贵。猪肉要切得细如发丝,朝中此日为朝官一人供给一盘,大概是与春盘同食的。
元日
《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为“三元之日”;《岁华纪丽》亦说,元日为“八节之端,三元之始”。古时所说的元日,即今人说的大年初一,为春节的第一天。
北方人大年初一,以饺子为美食。饺子内还暗包钱物一二,用卜一年吉祥。现在事实上还是以大鱼大肉为尚,饺子是不足以打发这快乐时光了。
古时元日,最初不用饺子,也不尚鱼肉,所用的食物,用现代眼光来看,味道并不算太好,却是于身于心皆有补益的健康食品。如椒柏酒、屠苏酒、桃汤、胶牙饧、却鬼丸等,很有特色。元日也食五辛盘,与立春日春盘相同。
《荆楚岁时记》述及南朝元日食俗时说,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岁时广记》引《风土记》:“正元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松柏颂、椒花酒,五熏炼形。”用的是健康食品,为的也正是健身强体。例如椒花酒,即有祛病之功,有晋人成公绥《椒花铭》为证:“厥味惟珍 ,蠲除百疾。肇惟岁首,月正元日。”治病有效,味亦珍美。白居易的《七年元日对酒》诗曰:“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所云蓝尾酒,正是椒花酒。
又如五辛盘,元日食用,就不限于迎新之意了,也是为的健身。《正一旨要》说,“五辛者,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均为辛香之物。孙思邈《食忌》云:“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还是这位孙真人,在《养生诀》中又说:“元日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去伏热。”可见古人大年初一,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滋味享受,他们把对健康体魄的追求,寄托在新年的第一天。
大约自唐代起,元日的大吃大喝已成风气,而且是不限初一,天天你邀我请,互为主宾。《云仙杂记》及《法苑珠林》都提到,唐长安风俗,“元日以后,递饮食相邀,号‘传坐’”。
初一吃饺子,《酌中志》提及,称为“扁食”。云正月初一,“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燕京岁时记》也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饺)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这话就有些夸张了,改成“北国皆然”就妥帖多了。
新年还有其他一些食物,也多寓吉祥之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琐碎录》说:“京师人岁旦用盘盛柏一枝,柿橘各一枚,就中擘破,众分食之,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又据《酌中志》说,初一“所食之物,如曰百事大吉盒儿者,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共装盛之”。
与新年食俗有关的,古时还有名为“破五”的风俗。《北平指南》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北人不兴吃米饭,倒也无所谓,煮饺子就解决了。《天咫偶闻》云:“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今则或食三日二日,或间日一食,然无不食者。自巨室至闾阎皆遍,待客亦如之。”《清稗类钞》对此有一个解释,说:“元日至上元,商肆例闭户半月或五日。此五日中,人家无从市物,故必于岁杪烹饪,足此五日之用,谓之‘年菜’。”
(选摘:谢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