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战线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23-02-14□王

记者摇篮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工作者群众

□王 诺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调查研究,既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必须具备的工作本领,也是各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传播平台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营造浓厚氛围、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

一、新闻工作要视调查研究为生命线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新华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的著名观点。用生命线作比,不仅形象地表达出了调查研究与新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突出强调了调查研究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更是整个新闻队伍建设的生命线。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的一项好传统,离开了调查研究,新闻就会失去光彩,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就没有了生命力,新闻的指导性、思想性、战斗性也会消失。新闻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调查研究,穆青关于“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以及他基于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新闻作品,是留给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笔宝贵财富,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加强新闻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方法。

二、新闻媒体要在大兴调查研究中充分发挥作用

1.新闻媒体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有必要加强调查研究

新闻是对新近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事实,就突出强调了新闻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新闻报道做到真实、全面、准确的前提条件,只有客观,才能接近事实;只有不断接近并揭示事实,才能得到真实;只有全面和准确的真实,才能体现新闻的价值。经过深入事实的调查,可以动态地呈现客观事实的理性过程,可以通过理性的解说道出真相,也可以使读者发现真相,发挥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向读者、听众、观众、网民正确客观地报道事件和事物的实际情况,调查是必要的。

21世纪以来,社会网络化进程加快,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则需在新闻调查的渠道、手段和方式方法等具体层面实现创新,掌握并使用网络调查、大数据调查等新技术手段。广大新闻工作者应把握好新媒体特征,用好网络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仿真等科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对复杂社会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也要善于从网络中发现新闻线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社情民意,为新闻报道提供全面、详尽、可靠的一手数据,并学会创新使用全媒体的形式来展现调研报道。

2.新闻媒体要做好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的舆论监督,有必要加强调查研究

《方案》对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总要求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问题在先,已经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新闻媒体的沉默而消失;报道在后,舆论监督的意义就在于引起党委和政府的关注,将问题解决推上快车道。

承担舆论监督职能的主流媒体,既要有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敏感地发现问题,也要有大局意识和建设性心态,不能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不要拿敏感问题一味地去做渲染情绪、吸引眼球的报道,不能只暴露问题而忽视有关部门的付出,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本着解决问题的初衷,站在建设性的立场上正视问题,追问问题背后的原因,努力做到科学监督、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

3.新闻媒体要长期坚持“三贴近”原则,有必要加强调查研究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直是宣传思想战线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三贴近”既是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媒体贯彻和落实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其内核的科学方法论,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少记者忘记了抵达新闻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等基本功,只依靠网络获取信息,不去现场、不采访就写文章、就进行报道,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无法完成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方案》总体要求强调,“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提高认识,贯彻“三贴近”原则,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过程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本地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新闻工作者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

1.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者的本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追求真实性。马克思在《好报刊与坏报刊》中提出,只有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的报刊,才是真正的报刊,只有表达社会舆论、而不是歪曲社会舆论的报刊,才应受到国家的信任。马克思认为,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也就是说,有机运动的实质就是新闻真实实现的运动,只要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每日每时具体的工作中坚持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就处于“报刊的有机运动”中。

就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来说,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本职,新闻工作者就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我国主流媒体长期形成的新闻生产规范,即通过调查研究工作来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彰显着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但是,当前新媒体、融媒体相关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信息传输的时空关系,尤其是自媒体的盛行,公众对新闻的即时需求,使新闻传播首要的时间原则由“及时性”变成了“即时性”。越来越快的新闻真实实现速度、公众越来越高的时间性要求与新闻真实实现的过程性(规律性)间产生了矛盾,有些专业媒体为了满足公众的即时需求而委身“互联网法则”,将片面的甚至不准确的事实尽快发布。

一方面,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媒体为了显示自己的报道是真实的,显示自己强大的影响力,争取自己的记者第一时间出镜,似乎只要有记者出镜、有同期声,就能够证实新闻的真实性;同时公众对新闻出错的容忍度非常低,一件事情,媒体报道刊登了,公众就认为是真的了,其实并非有画面、有照片就等于是大新闻、真新闻了,主流媒体基于事件变化的报道更新,可能因无法获取公众注意力,实现了真实的报道,但没有实现真实的理解。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参与不断增多,新闻的动态过程随着网络飞速传播和互动延伸性强的优势,促进了新闻事实更快接近事实真相。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真实的报道,通过调查研究进行事实的核查,仍然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不二选择,调查研究仍然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本职所在。

2.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新闻工作者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1930 年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如果说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目的地汇总信息、了解事物真实情况,那么研究就是调查的深化和发展,是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加工。新闻舆论工作具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社会功能,好的新闻舆论是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调查研究是增强新闻指导性的关键。

一方面,新闻是对社会最新情况、最新动态以及最新进展的反映,这就决定了调查工作的比重胜过研究工作的比重,这时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脚力”“眼力”就是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新闻不仅要报道新近变化的事实,而且通过事实报道要发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这就包含了记者的某种意见,要求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好研究的部分,把握问题实质和发展走向,向更有深度的、富于解释力的报道迈进,通过增强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提升“脑力”“笔力”。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一个只会“坐在屋里想点子,跑到下边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的人,是成不了好记者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常跑、敢跑、善跑基层,只有深入调查,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精彩的篇章,才能捕捉到能够震撼自己乃至震撼他人的镜头,才能活灵活现地把新闻事实报道出来。一代代的优秀新闻记者、一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以实例证明了调查研究下的功夫深浅决定了稿件质量的高低。调查研究多深入一层,写出的稿件质量就会更上一层。

3.调查研究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新闻工作者坚守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是认识的来源。向社会做调查就是向群众做调查,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还是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将调查研究的主旨确定为“向群众寻求真理”,确定了在调查研究中“甘当小学生”的虚心态度,强调“都要坚决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新闻战线一直坚持“三贴近”原则,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等,不仅是新闻战线通过调查研究增强新闻工作者本领能力的体现,也内蕴着新闻工作者对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坚守。

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既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泉,又是检验新闻报道质量的客观标准。穆青讲过,“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记者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正是由于新华社报道体现了时代精神,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呼声,新华社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才能够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入群众、深入调研,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搞好新闻报道、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在新闻工作者队伍中,调查研究的风气有些淡薄,有的人甚至把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当然,领导机关要跑,必要的会议要参加,有些现成的材料也可以为报道所用,但是这些不能代替记者深入调查研究。正如穆青所强调过的,“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离开了调查研究、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写不出好的报道;离开了调查研究、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培养不出好记者”。

新闻工作者如果缺乏调查研究,对实际工作中究竟有哪些问题,群众思想中究竟有什么想法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真,做不到心中“有数”,报道只能“无的”放矢,新闻宣传报道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舆论缺乏指导性,或者指导性不强,发挥不了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在新闻战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新闻记者这一特殊职业,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及时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经常调查人民群众拥护什么、赞扬什么,把它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够及时了解基层的情况,听到群众的呼声,及时掌握群众对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不同反映,发现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什么新鲜经验,使新闻报道真正能够从实际出发,做到看得准、打得响。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的联系,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更好地反映现实、指导现实,写出更多更好的富有生命力的好稿子。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工作者群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