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鲫鱼锚头鳋监测结果分析
2023-02-14王翠莲王春勇赵晓丹梁用本
王翠莲,王春勇,赵晓丹,王 艳,梁用本
(1.通海县水产工作站,云南 通海 652700;2.通海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通海 652700;3.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云南 玉溪 653100;4.玉溪市水产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
杞麓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通海人民的母亲湖,自2019年6月鲫鱼发现锚头鳋疫病以来,通海县水产工作站积极采取措施与相关领域专家沟通会审,采取减少养殖密度、捕捞带病鲫鱼等措施进行物理干预。
锚头鳋是流行地区广,发病率、感染率、病死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时间长的寄生虫。对各鱼类和各龄鱼均能产生危害,鱼体寄生4~5个虫体即可病死,甚至寄生1~2个虫体也会导致生长停滞、身体衰弱或畸形。近年来鲫鱼锚头鳋病较为显著,已成为影响杞麓湖水质生态安全隐患之一。2019年6月以来,杞麓湖湖面出现鱼类间断性病死,为摸清鱼病种类、流行情况及危害、发病规律,结合通海县实际,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对杞麓湖锚头鳋病发病情况进行监测。
1 监测方法
1.1 监测地点、对象及捕捞网具
杞麓湖内随机选点捕捞;以鲫鱼为主,随机捕捞起鲤鱼、鲢鱼、鳙鱼、滇池红鳍鲌等品种一并检测。捕捞网具采用单层刺网(丝网),刺网网目尺寸为7 cm。
1.2 监测频次、时间、数量及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共12个月,每月定期检测1次,定期检测时间为每月20日。
每次捕捞检测鱼类数量不少于30尾,目检和镜检相结合。
2 监测结果
对现场捕捞的活鱼或者刚死不久的鲫鱼头、鳍、体、鳃等体表寄生虫现场目检或镜检。记录监测当天水温、感染鱼数量及感染鱼体锚头鳋数量。
2.1 不同鱼类感染锚头鳋情况
分别检测各种类样品鱼,鲫鱼共472尾,感染锚头鳋399尾,感染率84.5%;鲤鱼49尾,感染锚头鳋5尾,感染率10.2%;鲢鳙鱼56尾,感染锚头鳋3尾、感染率0.54%;滇池红鳍鲌28尾,未感染(见表1)。
表1 不同鱼类感染锚头鳋统计表(尾)
2.2 鲫鱼感染锚头鳋情况
不同月份鲫鱼锚头鳋感染情况有差异。各月份监测数量26~74尾,感染数量18~56尾;感染率61%~100%,5—9月最高为100%,1—3月较低为61%~66.7%;平均感染数量1~6.92个/尾,6月最高,3月最低(见表2)。
表2 鲫鱼锚头鳋感染数量监测统计表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鱼类感染率不同
全年检测结果显示,不同鱼类锚头鳋综合感染率不同,鲫鱼最高84.5%、鲤鱼次之10.2%、鲢鳙鱼0.54%、滇池红鳍鲌不感染。说明感染传播主要是鲫鱼种群,其他如鲤鱼、鲢鳙鱼等传播感染率不高,虽锚头鳋感染范围广,但对其他鱼类危害不大。
3.2 鱼类生活习性的影响
监测显示,锚头鳋主要在鲫鱼中相互感染传播,传播感染率高达84.5%,因为鲫鱼胆小喜欢群集生活,常常是多条个体大小相近的鲫鱼聚集择食而居,鲫鱼的生活习性导致了病原主要在同一品种中流行。
3.3 不同水层的影响
监测显示,鲫鱼、鲤鱼锚头鳋感染率均大于10%,鲢鳙鱼、滇池红鳍鲌感染率低于1%。表明同一个品种,同一水层鱼类极易相互感染,因为杞麓湖内与池塘养殖相比,单位水体鱼类密度较低,同一品种或同一水层的鱼类相互接触的概率较大,所以容易相互交叉感染。
3.4 温度的影响
监测结果表明,全年月水温11~23.8 ℃,相对较高的5—9月平均水温高于21 ℃,鲫鱼锚头鳋发病率均为100%;相对较低的是1—3月和11—12月,平均水温均低于16 ℃,鲫鱼锚头鳋发病率相对较低。水温最高的6月(23.8 ℃),鲫鱼锚头鳋感染平均数最高为6.9个/尾,1—3月、11—12月鲫鱼锚头鳋发病率均低于2.5个/尾(见图1)。
图1 全年气温变化对鲫鱼锚头鳋感染平均数的影响
3.5 不同季节的影响
鲫鱼锚头鳋发病率从4月的80.8%上升至5月的100%,6—8月为感染高峰期,发病率均为100%,感染平均数均大于5.3个/尾,10月开始下降,低峰在1—3月。发病率按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通过对杞麓湖鲫鱼锚头鳋病害长达1年的监测,掌握了杞麓湖鲫鱼锚头鳋疫病发展动态,摸清了流行时间、流行范围、感染强度、危害程度、水温与锚头鳋繁殖数量等流行情况。未发现疫病恶化感染湖内其他鱼类、导致杞麓湖大批鱼类死亡带来环境灾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