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养殖 提升高原淡水渔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

2023-02-14芮丹萍黄丕铂刘登英

云南农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渔业水产云南省

全 伟,芮丹萍,严 娟,黄丕铂,刘登英

(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1)

云南具有发展渔业的丰富物种资源、气候条件、水域空间、工作基础和技术经验,文章通过对全省渔业产业的现状分析,找出制约瓶颈,对渔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构建企业、基地、科研、人才、生产、加工、市场等要素融合的创新链,促进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

高原淡水渔业是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是全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抢抓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云南高原水域优势资源,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科学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提升高原淡水渔业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效益,对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

云南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主要生产方式为湖泊和河流捕捞,新中国成立前,云南渔业水产品产量为1 362 t;建国后,云南渔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养殖型逐渐向现代渔业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渔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86年后养殖产量大于捕捞产量,2020年云南水产品产量为64.4万t,养殖产量61.45万t[1],占水产品总量的95.42%,是捕捞产量的20倍,全省渔业产业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见图1)。

图1 1983—2020年云南渔业产量

云南有6大水系和9大高原湖泊,水域面积广阔,江河水系发达,集水面积在50 km2以上的河流有2 095条,分别属于6大水系,从东至西依次为:南盘江(珠江)水系、元江(红河)水系、金沙江水系、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省内湖泊分布众多,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共有37个,蓄水总量常年达302亿m3。据相关统计,云南记录的淡水鱼类有13目43科629种,占我国淡水鱼类种数的40%,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云南土著鱼类有594种[2],因此云南有着“淡水鱼类物种基因库”的美誉。

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2020年云南省淡水养殖面积为18.65万hm2,其中池塘3.41万hm2,占总面积的18%;水库6.95万hm2,占总面积的37%;稻田8.04万hm2,占总面积的43%;湖泊920 hm2;河沟426 hm2;围栏53.33 hm2;工厂化养殖144万m3,池塘、水库、稻田养殖面积占全省养殖面积的98%。2020年全省淡水鱼养殖总产量61.45万t,其中池塘养殖产量35.32万t,占总产量的57%;水库养殖产量11.64万t,占总产量的30%;稻田养殖产量5.39万t,占9%;工厂化养殖产量1.77万t,占3%;湖泊养殖产量1 703 t;河沟养殖产量1 068 t。池塘、水库、稻田、工厂化养殖产量占全省产量的99%。养殖池塘养鱼平均亩产690 kg、水库平均亩产112 kg、稻田养鱼平均亩产45 kg、工厂化养殖平均13 kg/m3。

2020年全国淡水鱼养殖总产量为2 586万t,云南占全国的2.4%。养殖罗非鱼17.02万t,占28%;养殖鲟鱼1.91万t,占3%;养殖虹鳟鱼6 953 t,占1%。云南鲟鱼产量排名全国第一,鳟鱼产量排名全国第二,罗非鱼产量排名全国第四(见表1)。2020年全省淡水捕捞总产量2.94万t,占水产品总量的5%,其中鱼类2.70万t,占91.6%(见表2)。2020年云南省渔业总产值为109亿元。其中,淡水养殖产值97.47亿元,占总产值的89%;水产苗种产值5.49亿元,占5%;水产品加工产值5.75亿元,占5.3%。目前云南省水产品市场供应有50%以上由外省调进,按云南省人口4 858万人计算,2020云南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3 kg,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 kg,要达到全国人均水平,缺口每年达到160万t以上,市场潜力较大。

表1 2020年全国与云南主要养殖品种及产量(单位:t)

表2 云南省2020年水产品产量与种类(单位:t)

二、科技水平评价

云南淡水渔业养殖以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为目标,从源头抓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等关键措施,整合资源与创新服务运行机制,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了池塘、稻田、湖库等多样化养殖模式,开展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一)土著鱼开发利用创出新成果

近年来,云南科研院校及各地水产科研技术部门加大了对土著鱼类的研发力度。截至2020年,先后有48种土著鱼类在云南境内驯养繁殖成功,解决了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开口饵料等关键技术,为云南土著鱼类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6个,总面积达10.07万hm2,区内保护珍稀鱼类近百种。在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建立了7个“云南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杨君兴领军的技术团队经多年连续选育,育成生长快、肌间刺弱化和抗小瓜虫病的优良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2018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定,成为云南省第一个水产新品种,另外一个软鳍新光唇鱼新品种“墨龙1号”,2022年7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定。此外,该团队还首次解析了11种云南土著鱼类的全基因组,为未来开展基于全基因组的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推出新模式

云南省推广了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技术、饲料科学投喂技术、水产养殖病害预防控制技术、渔药规范使用技术、免疫注射防病技术、池塘智能增氧控制技术等渔业养殖技术92项。其中,“以鱼控藻-以鱼治水”技术是目前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元素的有效生物调控和生物治理的方法之一,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是其他农业产业无法替代的,建立了“鱼-菜-鳅”等池塘综合种养模式,促进了渔业绿色养殖和高效发展。

(三)增殖放流技术获得全面推广应用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为贯彻国家“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部署,云南省各级渔业部门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技术,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根据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2021云南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价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金沙江、南盘江、澜沧江等6大水系已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经统计,各级渔业部门和企业增殖放流品种62种,放流苗种3 985万尾。综合评估预计总产量可达到3.3万t,经济价值5.7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2。通过放流,品种资源补充量和亲体量明显上升,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趋势减缓,河流的生态综合效益有所提升。

(四)科技服务体系形成新机制

目前全省有省级水产科研机构6家,其中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了云南省高原淡水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技术推广站178个,聚集水产科技人员约1 100人,科研单位建有试验示范基地31个,共计124.6 hm2。2020年开展水产品检验检测1 442批次,技术指导面积6 666.67 hm2,服务企业及合作社761家,技术培训617期40 638人次,建立渔业信息平台316个,其中网站74个、手机平台242个。发挥了企业、科研、推广人才团队优势,创新了技术服务体系机制。

三、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一)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水平低

云南省在种质资源系统鉴定评价、新基因挖掘与育种开发利用与全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升不同种质的生境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状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水平。

(二)渔业种苗繁育质量和效率不高

由于水产种苗选育改良、新品种培育的系列工作具有周期长、投资大、培育结果不确定性和缺乏稳定经费支持等因素,导致水产育种科技人才缺乏,优质种苗繁育技术水平不高,水产良种覆盖率仅达到50%,水产病害防控能力较差。

(三)渔业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不健全

云南渔业产业支持配套政策少,需要政府部门引导,农业、科技、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配合,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政策。经营主体“散、小、弱”制约着设施提升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一是生产主体数量多但规模小,云南渔业养殖主体80%是个体农户,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江浙等水产发达地区的1/2。二是设施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过程中应用精准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技术程度低。三是物流效率低,水产品捕捞后处理还未建立起全程活体冷链物流体系,缺少规模化、标准化的储存、加工、交易平台。四是交易效率低,数字化程度不高,制约产业发展。

(四)品牌建设滞后,养殖密度过高

一是消费者对云南水产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养殖企业(户)不重视品牌宣传。二是企业缺乏有效的新媒体营销手段。三是国内国外市场拓展不够。四是养殖企业(户)过度追求高密度,养殖尾水直排直放,带来一系列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

(五)工业和生活排污损害渔业水域安全

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污严重损害渔业水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城镇化建设对水产养殖区域的征用和占用,导致养殖区域减小,一些中小型水库禁止从事水产养殖,对云南省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挑战。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渔业种业科技支撑平台

一是建设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示范平台。保护好鱼类栖息地“三场一通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依托省、州(市)水产科研推广机构,结合水产资源多样性特点,在滇南、滇中和滇西北建设热带、温带、冷水性3个气候生态型的种质资源保存库和新品种示范园,开展国内外水产优质种质资源引进、评价、选育、示范和推广。二是建设育种“双创”平台。充分挖掘利用云南土著鱼资源优势,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渔业育种企业和团队到云南创新创业,与本地企业和团队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新品种选育。三是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平台。依托渔业龙头企业和当地鱼种站建设高水平“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基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

(二)加快湖泊库区绿色养殖基地建设

利用云南高原9大湖泊适度发展土著经济鱼类人工养殖,发挥电站库区水体资源优势,在小湾、乌东德、向家坝等电站库区建设生态养殖区,改造传统池塘养殖基地,推广集成绿色养殖技术,加大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进渔业生态补偿管理规范化,完善涉渔工程生态评价,加强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建立污染损害评估技术体系,加大污染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湖泊库区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三)发展稻渔共生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及冬水田,发挥稻田养鱼“四增四节”(增粮、增鱼、增肥、增收;节地、节肥、节工、节资)的优点和促农增收“短、平、快”特点,在水资源等条件好的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的坝区、山区、半山区建设3.33万hm2种养结合的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带动20万hm2稻田发展稻田养鱼,稳定基本粮田,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广稻田养虾、养鱼鸭、养土著鱼等“稻+N”模式。

(四)开发水产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带一产、促三产,以罗非鱼、鳟鱼、鲟鱼、藻类为主导品种,以鱼片、鱼籽酱、螺旋藻、虾红素等加工出口为突破口,开发方便旅游食品、保健品、鱼皮制品、鱼罐头和鱼糜制品等新产品,开发鱼油、鱼粉、预制食品等;加快发展水产饲料加工业,加快研发替代鱼粉的饲料蛋白和专用鱼饲料,解决云南省鱼饲料长期靠外地调入的局面。

元江渔场

(五)加快冷链建设,提升物流效率

目前云南省有专门针对水产品冷冻保鲜的冷库61座,日冻结能力1 955 t,规模和冷冻能力较弱,建议扩建一批冷冻库,在冷冻库附近建设加工厂,减少流通环节、物流成本和品质损耗。加强有效的营销手段,开发电商交易平台,利用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拓展销售,建设渔业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产品介绍展示等功能,打造“云渔”品牌。

(六)出台支持渔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支持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的意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突破渔业发展政策“瓶颈”,形成长效支撑渔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围绕渔业现代种业、池塘健康养殖、库区生态渔业、稻渔共生、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品牌打造、生态增殖、资源养护、主体培育、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提升高原特色现代渔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渔业水产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