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2023-02-14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偏向绿色经济

石 莉

(1.华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石家庄铁道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推进绿色发展。为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而技术作为经济发展关键动力,与碳达峰碳中和息息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以绿色技术代替传统技术。由此看来,推动绿色技术发展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治本之道,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要,更是建设现代化美丽中国远景蓝图的“金钥匙”。

2021 年10 月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强调加速推进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强绿色低碳重大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在绿色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要素资源的边际生产率各不相同,使得绿色技术进步更为偏向于某一要素资源,出现绿色技术进步偏向[1]。明确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趋势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转变依托于资源过度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考虑中国近年来资源约束程度逐渐加剧,探究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显得更为必要。此外,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较强的跨区域网络性,一个地区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会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等传导机制影响周边地区绿色技术进步偏向[2]。因此,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性如何?具有怎样的空间溢出效应?科学解答上述问题,不仅关系到绿色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以及建设现代化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实现。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偏向测度、影响因素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方面。

其一,技术进步偏向测度。从研究内容来看,学术界主要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对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度。区域角度方面,学者们主要对中国技术进步偏向[3,4]、黄河流域绿色技术进步偏向[5]和长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偏向[6]展开研究。从行业角度方面,学者们主要对工业绿色技术进步偏向[7]、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8]进行综合测度。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研究关于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如郭炳南等(2021)[9]采用超效率SBM 模型测算中国技术进步偏向。二是CES生产函数。例如,钟世川、蒋青嬗(2019)[10]采用CES 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三是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如张月玲、叶阿忠(2014)[11]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李士梅、李安(2019)[12]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行业创新技术进步偏向性以及适应性进行测量。

其二,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蔡晓陈、赖娅莉(2020)[13]结合发展理论无限劳动供给概念,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中国技术进步偏向的主要原因,二元经济结构程度越深,技术进步便会越偏向资本。丁黎黎等(2020)[14]认为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变动对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外贸依存度对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则会对当期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抑制作用,对下一期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正向影响。刘亮等(2020)[15]基于涵盖智能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CES 生产函数,探究智能化对技术进步偏向,认为智能化对于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智能化水平越高,技术进步会越偏向于劳动。

其三,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李雄英等(2021)[16]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地区开放程度、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存量等因素对海洋经济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盖骁敏、李爱(2021)[17]利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发现,劳动和资本技术偏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作用。

梳理以上文献可知,学界现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充盈的理论基础,但依旧存在有待深化之处。一是在测度维度方面,现有研究已较为丰富,且主要聚焦在各行业、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但鲜有研究从宏观维度出发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度。二是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使用单一数据包络分析法、CES 生产函数以及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度。以上方法却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数据包络分析法效率取值范围为0~1,若技术进步偏向超过1,便难以准确对技术进步偏向进行衡量。三是在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方面,现有关于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主要是从中国技术进步偏向的宏观层面展开,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鉴于此,文章立足扎根理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在丰富相关研究的同时,为中国绿色技术进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三、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为系统性分析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逻辑,文章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具体模型构建过程如下:

1.资料来源

基于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文章设置搜索关键词为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并采用互联网搜索的方法进行资料搜索,初步搜集到1200 多条信息。在剔除部分重复以及与绿色技术进步无关信息后,共获取500 余条筛选后搜索引擎资料和98 条数据库资料。需要注意的是,资料搜索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概念或范畴不完备和逻辑关系不明确时,需多次搜索补充最新资料。

2.三级译码

(1) 开放式译码

所谓开放式译码,就是将收集到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全部资料进行概念化处理并逐步范畴化的过程。具言之,依据开放式编码要求,对筛选后的500 余条筛选后搜索引擎资料和98条数据库资料逐行进行编码,并对资料中的语句进行提炼、贴标签,最终获取若干概念与范畴。

(2) 主轴式译码

该译码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并构建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概念与范畴间的内在联系。文章以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为核心概念,分别从投入与产出视角识别各范畴间的逻辑关联,共提炼出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外部环境三个主范畴。

资源投入。其一,实现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需要投入资本、电力、水力、绿色行业的劳动力、绿色技术数据信息、基础设施等基础要素资源。其二,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辅助支持,需要相应绿色技术研究主体具备较强的知识与技术能力。其三,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提供绿色技术发展政策和绿色技术发展战略支持,以提升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比较收益。

经济产出。绿色GDP、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提升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的直接表现;绿色技术发展效率、绿色技术水平提升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的主要动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废水排放量减少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本质目的。基于此,文章将绿色经济规模、劳动所得、资本所得、绿色技术变化、环境规制五大范畴归纳为经济产出主范畴。

外部环境。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既影响环境,也受外部环境影响。从经济结构来看,二元经济结构、绿色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是影响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主要因素。从开放程度来看,地区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也会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产生重要影响,甚至造成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陷入停滞。从城市发展程度来看,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均会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产生较大影响。从环境污染角度来看,环境污染因素同样会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从企业发展水平来看,企业技术水平、企业负债水平是影响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关键因素。因此,将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和企业发展纳入外部环境主范畴。

(3) 选择性译码

该译码主要是在提炼的主范畴中,通过系统分析后选择“核心类属”,并将分析集中在与核心类属相关的编码上。相比其他类属,核心类属具有统领性特征,能将研究结果以及其他类属囊括在一个较为宽泛的理论范围内。因此,文章将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外部环境三个主范畴作为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三大环节,据此提炼出“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这一核心范畴。

在完成三级译码后,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资源投入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的过程,这一投入产出过程即为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核心内容。

3.理论模型构建与运行机理分析

文章基于扎根理论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该模型主要由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外部环境和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四大核心节点构成。其中,资源投入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投入指标,经济产出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期望产出指标,外部环境包含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则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循环。

图1 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运作机理

上述理论模型仅是对各影响因素与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因果关系这一“黑箱”的提炼。因此,文章尝试进一步探讨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外部环境三大主范畴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路径,实现因果关系的“白箱”化。文章将各影响因素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路径划分为投入型和产出型两种。

(1) 投入型影响路径

绿色生产要素与绿色技术知识是资源投入的基本要素,在外部环境稳定前提下,增加绿色生产要素与绿色技术知识投入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

(2) 产出型影响路径

经济规模主要体现在产值和产量,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经济产出的直接表征,能够有效增加产出;环境规制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根本目的,能够有效改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排放,降低用电、用水量,进而增加产出;企业发展是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主要服务目标,能够有效增加产出;经济结构调整能够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有效增加产出。在理论模型实际运行过程中,资源投入和经济产出两个主范畴主要通过物质与信息的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扩大经济产出。

四、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测度

1.指标选取

(1) 投入指标

绿色产业劳动力投入(LIT)。主要是直接参与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活动的人员,涵盖“质”与“量”两个方面。因为绿色技术产业劳动力的“质”难以有效衡量,故采用绿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进行衡量。绿色产业资本投入(CIT)。参考孟望生、林军(2015)[18]的研究,采用各省份绿色产业年末资本存量衡量资本投入。各省份年末资本存量主要借助永续盘存法,以2012 年为基期,按照不变价格进行计算。

(2) 期望产出指标

绿色技术经济产出(GAO)。产量与产值是衡量绿色经济产出的主要指标。鉴于绿色经济主要是面向节能、降碳、减污,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产量难以有效衡量,故以绿色经济总产值衡量绿色经济产出。绿色技术生态产出(EOT)。碳汇生态产出是绿色技术进步的显著特征之一,故借鉴夏德建等(2010)[19]观点,采用碳综合系数法计算绿色技术固碳量,并以绿色技术固碳量对绿色技术生态产出进行衡量。

(3) 非期望产出指标

参考闫桂权等(2019)[20]的研究,以污染排放量视角衡量绿色技术进步偏向非期望产出。绿色技术进步碳排放量(GPE)。该指标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绿色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间接电力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是绿色技术应用过程中直接消耗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参考邵桂兰等(2015)[21]研究方法,采用碳排放系数与能源转化系数衡量。绿色技术进步污水排放量(PTD)。绿色技术进步污水排放主要包括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以及绿色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放。由于年鉴中未统计绿色技术研发过程的废水排放量,故采用绿色产业废水排放衡量。

2.数据来源

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各投入产出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碳排放数据库和各省份统计年鉴。由于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数据可得性不足,故以中国30 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并且,2012 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此后绿色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因此,以2012—2020 年为研究节点。由于统计资料中并未直接统计绿色技术进步劳动力、绿色技术进步资本投入等指标,仅能采用其他指标进行代替。为增强数据有效性,参考马文杰和冯中朝(2008)[22]研究,以产值占比系数折算法计算折算系数。即:折算系数=绿色产业产值/总产值。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各指标数据均为折算系数折算后得出。

3.测度方法

前文述及测算技术进步偏向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CES 生产函数以及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相比数据包络分析法和CES 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包容性更好,充分考虑了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并且,通过引入时间变量,能够充分反映不同投入要素技术进步的差异,揭示经济系统内部规律。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能够考虑随机因素对产出的影响,避免因随机因素干扰所造成的误差。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测度结果有效性。因此,参考韩妍(2009)[23]的研究方法,采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度。

首先,基于2012 年中国绿色产业的不变价格,设定Yit为第i 个省份第t 年的绿色技术进步产出;Kit、Lit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为更好地揭示经济系统的内部规律,通过引入时间趋势变量r=t-2012,考虑经济系统自主技术进步,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其中,ηit为技术无效所带来的产出损失,εit为随机误差。假设ηit≥0 且服从截尾正态分布,则ηit~N+(μ,σ2η)且cov(νit,ηit)=0,νit~N(0,σ2ν)。

若δ 为正,则说明使用第j(j=K,L)种要素能够促进绿色技术进步;若δ 为负,则说明节约第j(j=K,L)种要素能够促进绿色技术进步;若所有δ 均为0,则说明绿色技术对投入要素而言是中性的,即无论增减要素资源均不会造成绿色技术进步。

其次,对式(1)两边求全微分,整理可得:

基于式(2),则前沿绿色技术进步可表示为:

相对前沿绿色技术效率变化为:

其中,ηit=ηi×exp[-γ(t-T)],则相对前沿绿色技术效率变化为:

再次,在式(1)的基础上,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

进一步可计算得出,劳动投入增长和资本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影响:

最后,假设λL=ϕL/RTS=ϕL/(ϕK+ϕL),λK=ϕK/RTS=ϕK/(ϕK+ϕL)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相对总体规模报酬的产出弹性。因此,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为:

4.测度结果与分析

为探究资本和劳动要素对绿色技术进步的贡献,文章基于式(7),分别计算资本增长、劳动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图2 所示。可以看出,2012—2020 年,资本增长贡献率处于下降趋势,劳动增长贡献率处于上升趋势。并且,2018 年前,劳动增长贡献率低于资本增长贡献率;2018 年之后,劳动增长贡献率超越资本增长贡献率。究其本质,可能是因为绿色技术发展初期,劳动力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绿色技术进步难以通过劳动力规模扩张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企业为迎合市场规模扩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始加大对绿色技术的资本投入以快速实现绿色技术发展,故资本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更高。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层次不断上升,故绿色技术进步逐渐向高端化领域迈进,资本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

图2 各要素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

鉴于各绿色产业要素资源禀赋不同,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为客观判断各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偏向,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节能环保产业(ES)、清洁生产产业(PI)、清洁能源产业(EI)、生态环境产业(EE)、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GI)和绿色服务产业(GS)。借助式(8),对各绿色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中国分行业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指数

总体来看,2015 年之前,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普遍大于0,资本偏向程度较高。2015 年之后,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普遍小于0,劳动偏向程度较高。这说明2015 年之前,中国绿色技术进步更为偏向资本使用,在2015 年之后,中国绿色技术进步更为偏向于劳动力使用。分行业来看,研究期内,除清洁能源产业长期偏向资本外,节能环保业、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绿色服务产业均呈现波动式偏向特征。

五、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为进一步刻画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关联,在上述测度结果基础上,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以揭示未来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变化趋势,并为其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1.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文章运用Moran” s I 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囿于篇幅限制,不再对检验方法与计算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检验结果显示,2012—2020 年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Moran” s I 值在0.161~0.484 之间波动,且均显著。这说明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可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通常而言,空间计量模型包含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三种模型的基本表现形式分别如下:

为验证模型具体形式,利用Wald 检验和LR 检验判断空间杜宾模型(SDM)是否会退化为空间滞后模型(SLM)或空间误差模型(SEM)。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Wald 检验和LR 检验结果均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SDM 模型不会退化为SLM 模型或SEM 模型。并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Hausman 统计量显著拒绝原假设,因此,故采用SDM 模型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式(12):

表1 Wald 检验和LR 检验结果

式(12)中,参数β 表示各变量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程度;ρ 为空间自回归系数,反映相邻空间单元间的空间溢出程度;μt为时间特质效应;δi为空间特质效应;W 为空间权重矩阵;εit为随机误差向量。

2.变量选取

(1) 资源投入

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资源投入主要包括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政策战略和绿色技术知识。绿色生产要素(PFS),主要以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进行综合衡量。文章采用Min-Max 标准化方法,对各要素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加总求和获取绿色生产要素变量数据。绿色政策战略(FST),采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各省市出台的绿色技术发展政策和绿色技术发展战略数量衡量。绿色技术知识(KTY),采用绿色技术专利授权量进行衡量。

(2) 经济产出

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经济产出包括经济规模、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技术变化和环境规制。经济规模(ESE),采用绿色经济总产值表示。劳动所得(IFL),主要以绿色产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刻画劳动所得。资本所得(CIE),选取绿色经济投入资本回报率表征资本所得,投入资本回报率=EBIT×(1-所得税率)×(息前税后经营利润)/IC(投入资本)。技术变化(TCE),参考彭新(2021)[24]的研究方法,以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衡量。环境规制(ERN),选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数来衡量环境规制。

(3) 外部环境

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经济产出包括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和企业发展。经济结构(ECS),采用绿色经济产值占GDP 的比重进行衡量。开放程度(DOS),主要包括地区间开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参考房林、李美萱(2022)[25]的研究,以地区间绿色经济依存度和绿色经济外贸比率进行综合衡量。其中,地区间绿色经济依存度=(调入总额+调出总额)/地区GDP;绿色经济外贸比率=(绿色经济出口总额+绿色经济进口总额)/绿色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发展(UDT),借助城市化率进行衡量。环境污染(NET),采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衡量。企业发展(EDT),采用绿色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绩效进行衡量。

3.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来源于2012—2020 年中国30 个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面板数据。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绿色经济总产值、绿色产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绿色产业财政支持资金规模和绿色经济产值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绿色技术专利授权量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城市化率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项目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相关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绿色经济资本投入回报率、地区间绿色经济依存度和绿色经济外贸比率依据上文公式计算得出。技术创新绩效、绿色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绩效主要依据前文所述研究方法进行计算,囿于篇幅限制,不再对具体计算过程进行列举。

4.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为考察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外部环境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具体影响效应,并准确分析其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效应是否会影响邻近省份,文章基于上述选择,运用SDM 模型分析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

第一,由直接效应结果可知,各变量对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外部环境均可以显著影响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体而言,资源投入维度中,绿色生产要素的系数值最大,为0.3372,其次为绿色技术知识,最后为绿色政策战略。这意味着较高的绿色生产要素投入有利于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提升,其原因可能是绿色技术发展对绿色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较高。经济产出维度中,经济规模的系数值最大,为0.3134;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技术变化和环境规制的系数值分别为0.1445、0.1310、0.1826 和0.1937。这可能是因为除经济规模外,经济产出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外部环境维度中,开放程度的系数值最大,为0.2901;经济结构、城市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系数分别为0.2684、0.2108 和0.1367;环境污染系数为-0.1611。究其原因,可能是开放程度、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均能够较好地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而企业发展相对而言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绿色技术进步偏向。

第二,由间接效应结果可知,各变量对中国绿色及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资源投入维度中,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政策战略和绿色技术知识的系数分别为0.2328、0.1352 和0.2034。这说明通过空间传导机制能够促进邻近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增长,其原因可能是绿色生产要素投入、绿色技术知识投入和绿色政策战略投入具有一定的效仿性,本省份资源投入效应会影响到周围省份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经济产出维度中,经济规模、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技术变化和环境规制的系数值分别为0.3476、0.1453、0.1184、0.1708 和0.2064。其原因可能是经济产出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周围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提升。外部环境维度中,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和企业发展的系数分别为0.3015、0.2617、0.2341、-0.1431 和0.1646。说明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城市发展和企业发展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污染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究其原因,可能是环境污染在抑制本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同时,还会阻碍邻近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

第三,由总效应结果可知,各变量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资源投入维度中,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政策战略和绿色技术知识对绿色技术进步皆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空间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的是绿色生产要素,这可能是因为绿色生产要素投入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提升,而且会作用于邻近地区,促进邻近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提升。经济产出方面,经济规模的系数值最高,为0.6611。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技术变化和环境规制的系数值分别为0.2898、0.2495、0.3534 和0.4001。这可能是因为经济规模在促进本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同时,会通过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围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提升。相对而言,其他经济产出变量对周围省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带动作用有限。外部环境方面,经济结构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最高,表明经济结构不仅会影响本区域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还会影响相邻区域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

六、结论与启示

文章选取2012—2020 年30 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借助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解析中国技术进步偏向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2015 年之前,中国绿色技术进步更为偏向资本使用,在2015 年之后,中国绿色技术进步更为偏向劳动力使用;二是,研究期内,除清洁能源产业长期偏向资本外,节能环保业、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绿色服务产业均呈现波动式偏向特征;三是,资源投入方面,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政策战略和绿色技术知识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皆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经济产出方面,经济规模、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技术变化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外部环境方面,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城市发展和企业发展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污染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四是,各影响因素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环境污染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政策战略和绿色技术知识等要素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以劳动力高效投入为目标,打造劳动力“赋能工厂”。基于2015 年之后中国绿色技术进步更为偏向劳动力使用的结论,各省份应立足自身优势,结合绿色技术进步发展需求,构建劳动“赋能工厂”,为劳动力高效投入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聚焦绿色核心技术,打造劳动力创新赋能中心。各省份应围绕国家绿色技术发展布局规划和战略要求,以劳动力为中心,聚焦绿色核心技术、服务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劳动力绿色赋能中心。借助汇集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会展中心于一体的劳动力创新赋能中心,提升劳动力创新能力,为劳动力高效投入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加强科技渗透,优化劳动力赋能环境。各省份应增强科技的渗透,全方位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与发展资源的耦合,努力营造出绿色技术发展主体间有效进行资源共享交流的氛围,为劳动力赋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以释放影响因素效能为方向,促进绿色技术发展“四链合一”。研究得知,除环境污染对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抑制作用外,其他影响因素均可有效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因此,绿色技术进步相关主体应紧紧围绕各影响因素,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加速绿色技术发展步伐。具体而言,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结合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绿色进步政策战略,并保障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和城市发展的稳步推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体制机制障碍。绿色技术企业应联合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技术知识的投入力度,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以绿色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支撑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以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发展效率。

第三,以加强空间联动为重心,扩大绿色技术进步辐射范围。囿于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域间应加强绿色技术协同发展,扩大绿色技术进步辐射范围。其一,加强绿色技术发展政策联动。各省份应在结合自身绿色技术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增强绿色技术发展政策的联动性。具体而言,各省份应当联合构建政策互动交流平台,加强各地方政府绿色技术发展政策联动性,为其他省份制定绿色技术发展政策提供有力参考。并且,通过政策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各省份之间实现政策制定的充分沟通与探讨,提高绿色技术发展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与规范性。通过政策联动,提升对绿色技术的宏观把控能力,确保绿色技术稳步发展。其二,强化绿色技术发展监管联动。各省份应加强绿色技术监管的联动性,在提升绿色技术发展监管质效上形成合力。通过联合开展绿色技术成果核查、监管监督与绩效评价工作,提高绿色技术发展监管效率,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对各主体绿色技术进步相关权益的保护。其三,增强高新绿色技术研发联动。各绿色技术企业应积极破除技术壁垒,通过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资源链、创新链联动机制,强化高新绿色技术研发配套能力,提升国家整体高新绿色技术的研发水平,实现绿色技术发展的刚性突破。

猜你喜欢

偏向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城市偏向性与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