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疫情下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研究*

2023-02-14周滋霞黄馨仪孙海燕

大众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维度意识

周滋霞 黄馨仪 孙海燕 孙 静 李 芳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大量与疫情相关的真假难辨的信息通过手机、社交媒体以及其他通信技术快速传播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信息疫情”[1],“信息疫情”和新冠病毒一样具有全球传染性,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还会制造社会层面的群体恐慌、社会动荡[2]。对于个体而言,战胜“信息疫情”最关键的是保持冷静与理性,这固然与个人性格特征相关,但更主要是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的体现[3]。

一、提升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通常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组成[4],是指个体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循证医学的发展,医学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快速、准确掌握最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5],信息素养将成为未来临床医学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素质。在应对“信息疫情”时,增强自身信息免疫力,同时发挥医学生的专业特长,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评判能力也是当前社会对医学生的素质要求[6]。我国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可参考的理论研究较少,基于此,开展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愈发迫切。本研究基于“信息疫情”下,对高职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信息素养提升的对策和建议,为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供参考。

二、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信息素养的内涵,参考祖冰畴、牛利娜[7]、简超宗[8]等的研究内容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自行设计“信息疫情下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完全同意5个等级,分别计1~5分。总分最低24分,最高12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信息素养越好。问卷经5名专家评议,包括2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2名护理教育专家、1名教育管理专家,均为副高级以上职称,测得调查表的CVI为0.82,Cronbach's α系数为0.80。条目得分指标=(实际得分/满分)×100%,得分指标90%以上为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中等,60%以下为差。

以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护理学院班级设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2月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填写时间为24h,共回收有效问卷229份。为确保问卷答案的真实性,本次调查采用了不记名形式。参与的6个班级共229名学生,其中男生31名,女士198名。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显示高职医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但是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都需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总分57~115分(91.89±10.22)分,得分指标为76.58%,处于中等水平。信息意识维度得分12~20分(16.64±2.12)分,得分指标最高,为83.20%;信息知识维度得分4~19分(14.6±0.63)分,得分指标为73%,信息能力维度得分20~54分(43.92±7.20)分,得分指标为79.86%,信息道德维度得分10~24分(16.13±2.12)分,得分指标最低,为64.52%,各条目得分见表1。不同性别、年龄、年级的医学生信息素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呈正相关,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见表2。

表1 医学生信息素养各条目得分

表2 信息素养四个维度的相关系数

三、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各维度存在的问题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获取、评价信息的洞察力和敏感程度。信息素养四个维度中,信息意识得分指标最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在信息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积极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以及专业相关的研究动态、社会热点。这与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动态发布疫情防控情况,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配合核酸检测、手机查询健康码、行程码等防疫措施,使学生对各类疫情防控信息、线上教学信息等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增加,意识到信息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愿意花时间查看、收集相关信息。这提示我们可以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加强信息素养意识的培养。

信息知识是指对于相关信息理论及实践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信息检索、信息犯罪、信息疫情、信息源”等概念,但是对“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用途、对所学专业的核心期刊和开放性网站不够了解,未熟练掌握关键词、篇名和作者等文献检索方法。医学生的信息知识普遍欠缺,这与于钦明、王强芬[9]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对生活化、娱乐化信息知识兴趣较高,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偏向于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对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专业期刊和数据库特点等认识水平较低,不清楚其概念和内涵。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是指为满足需求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整理、应用、评价的能力[10]。学生主要通过百度平台搜索信息进行学习,其次是抖音、知乎、微博等软件,使用知网、万方等专业数据库的较少,这与学生有关数据库、专业期刊等方面信息知识缺乏有对应关系。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但对于新冠肺炎最常见的信息谣言,学生平均正确识别率只有68.8%,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信息鉴别评价的自我认知和实际能力存在较大偏差,对信息的深度解读和有效处理的能力不足。

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时应该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本研究中,信息道德指标是信息素养四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绝大部分学生认同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不会发表过激言论,但是90%的学生面对社会面疫情恐慌,发生过不必要的囤货行为,78%的学生转发信息中发现有虚假信息的,23%的学生发生过个人信息泄露、被欺骗的情况。在此次“信息疫情”中,青少年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对新事件敏感高和接受能力弱等特点,成为虚假信息、谣言信息的易感人群[11],对信息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较少,对尊重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的认知和态度不明确,其信息道德还有待提高。

四、提升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

(一)融合思政教育,提升信息意识和道德

将信息素养培养和思政教育融合,贯彻思政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已成为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努力提升自身信息意识,积极开展信息素养理论学习和实践方法研究,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在言传身教中展现信息素养[12]。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信息安全、知识产权意识缺乏,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医学伦理教育、医疗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等思政大讲堂,深化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道德水平,坚守道德底线。

(二)依托专业课程,夯实信息知识和技能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阶段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模块化的信息课程。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第一学年在《健康评估》等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树立基本的信息意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的通用信息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专业问题。第二学年在《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课程中,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数据库、期刊等资源获取信息,在解决进阶性岗位任务中,强化专业化信息能力培养。第三学年,学生进入岗位实习,面对真实的临床情境,解决拓展性专业问题,培养信息创造和信息批判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上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多体验、多感悟、多分享,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融入信息素养培养[13]。

(三)学思做评一体,健全综合评价体系

根据不同学习环节和学习任务,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多主体评分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手段,采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与学行为数据,精准分析整体和个体信息素养变化趋势,探索增值评价。拓展信息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空间,将学习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在真实的临床情境和社区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通过社会调研、健康科普等任务,策应信息疫情的防控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通过社会层面的信息道德教育,可以使医学生增强自身信息免疫力,更加注重个人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荣誉,同时发挥医学生的专业特长,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评判能力,满足学生自身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结语

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以往的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一样,信息疫情一定会伴随着每一次的疫情而暴发,增强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加强师生思政教育,将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创新学思做评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健全综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高职医学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医学生维度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