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争取经济增长重回疫情前水平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访谈

2023-02-14王晓霞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高质量现代化

■本刊特约记者 王晓霞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被国内外人士普遍关注。过去30 余年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如何进一步向前推进?未来五年,中国这艘巨轮如何实现稳步向前?中国是否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对于平台经济,中国是否还会鼓励和支持?这些问题均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于上述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均作出重要论述,其中不乏新论断。如何准确理解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和提法,以厘清报告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对报告进行解读时出现的分歧,本刊特约记者就此专访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

未来五年,要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为何如此关键?你觉得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国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或避免出现哪些问题?

杨伟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前20年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生活。2020 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现在,我国发展的目标,已经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未来的五年,既要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探路,也要奠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要检验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形成的体制、国家治理体系、各项政策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还有哪些需要完善,从而为改革指明方向。同时,要为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比如,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均GDP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1 年我国人均GDP 是12556 美元,尽管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距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五年,需要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努力增加GDP 及人均GDP 水平。

未来五年,要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否则会带来一系列经济金融风险。2013 年~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但受疫情冲击,2020 年~2021 年两年平均增长5.1%,比疫情前的2019 年下降近1 个百分点。今年是疫情冲击的第三年,前三个季度增长3%,低于5.5%的预期目标。所以,未来五年,要努力争取使我国经济增长重回疫情前的水平,确保到2035 年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记者: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你看来,应该如何理解这些论断?

杨伟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的提出,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在新时代的新表述、新论断、新要求,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等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的提出,是再次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宣告,在今后30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仍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因此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的提出,又是与时俱进的,是适应新时代、新目标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不能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既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等等。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本质上就不是单一目标的。但就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目标而言,也要抓主要矛盾,抓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多重目标中的首要任务、第一位的目标。

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记者:在谈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旗帜鲜明的表述应该说回应了部分人士的一些担忧,让大家吃了定心丸。在你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具体应该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才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杨伟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如何构建新格局,最主要的就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二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只会越开越大。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开放也要向纵深开拓,拓展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既要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等领域型开放,更要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既要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也要加快“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要通过开放促进国内的改革发展,也要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

记者:二十大报告提到,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你看来,怎样才能实现“质”的提升?“有效”二字又如何理解?此外,量的增长如何才是“合理”的?

杨伟民: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是高质量发展;同样,只有质量、没有数量,也不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战略性要求。从宏观上看,就是要保持增长、就业、价格、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均衡;从产业看,就是要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方式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的高端化、数字化、低碳化;从空间看,就是要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各地区和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从要素投入看,就是要实现资本、劳动、土地、资源、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要高,人才、科技、数据、环境、碳等新生产要素的效率也要高;从分配看,就是要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各市场主体以及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公平合理。所以,高质量发展的质的有效提升,要从多维度衡量。

高质量发展的量的合理增长,就经济增长来看,主要是增长速度要保持在合理区间,符合潜在增长率,符合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十四五”时期,我国潜在增长率应该在5.5%左右,保持这样一个增长,就是合理的增长,是我国常态化的增长。受疫情影响,我国前两年增长5.1%,2022 年前三个季度增长3%,三年平均增长可能不会超过5%,这低于我国的潜在增长率、不符合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是我国经济的新常态。所以,要尽快扭转。

不应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对立

记者: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数年来,中央一直在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有人将之理解为与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相对的概念,对此你如何看?你如何看待这几者的关系?

杨伟民:中国式现代化,就经济发展而言,就是要把发展的立足点和重点放到实体经济上。这是党中央一直强调的战略思想。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那种脱离实体经济的资产炒作,包括房地产炒作等等。虚拟经济不创造价值,只“创造”泡沫。数字经济是未来主要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不是虚拟经济,不应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设专章阐述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2022 年二、三季度,中央政治局在研判经济形势和部署工作重点时也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等。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方向是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当作虚拟经济看待不让其发展。

记者:在二十大报告中,你最为关注的是哪些问题?在你看来,与以前相比,这次报告有哪些新特点或新提法?

杨伟民: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因此,有很多新论断、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需要我们下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这里,仅就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几段新论述来看,都有重大意义。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新论断、新任务、新要求,有利于统一全党全国的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仍要聚精会神搞现代化建设,一心一意谋高质量发展。

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从供需两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增强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是,“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三个着力”,瞄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有利于精准施策,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好这三个制约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最突出的短板问题。

四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利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其中的预期转弱,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的预期转弱。二十大报告的这段话,再次给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以定心丸,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及其企业家改善预期,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机会公平,完善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等等。分配问题是二十大报告着墨较多而且新表述较多的内容。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任务所决定的。这些论述和战略部署,为今后的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分配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完善,有利于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猜你喜欢

二十大高质量现代化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