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视域下茶文化发展的启示
2023-02-13赵思彤
赵思彤
(吉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 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与茶文化发展的关系
1.1 生产力的发展扩展茶文化的范围
原始社会中,人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十分弱小,只能通过采摘野果、打猎为生,同时人的认识水平有限,个人能力有限,往往仅和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生活,局限于某一地方,与外界没有联系。封建社会中,个体主动地去改造自然界,通过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满足个体基本的需要后,将余下物资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来换取其他物质,进而扩大人们交往范围。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发源地,同时也是最早传播茶叶、茶文化的国家。茶马古道,顾名思义是进行茶叶和马匹的交易的通道,藏区海拔较高,普通的水果蔬菜不易成活,当地的人以牛羊肉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为主,但食用过多影响身体健康,茶叶中的咖啡碱等可以加速对脂肪的分解,因而茶成为藏区人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自然条件和高原地势的限制,藏区素不产茶但马匹众多,内地则茶多马少,基于双方需要,藏区战马和内地茶往往进行物与物交换。
封建社会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交通工具也十分落后,各个国家文化交流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双方派遣使者来实现。如在隋唐时期通过遣唐使和僧侣等人,将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到:“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1]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先进的交通工具,为陆地探索和远洋航行提供良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明确记载元朝时通过船只将茶等名贵物品带回意大利[2]。17世纪初,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派出远洋船队,到达澳门将中国茶叶引进欧洲,掀起饮茶热潮,茶叶作为贵重商品源源不绝运送到欧洲。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推动经济的发展,为茶风的盛行奠定经济基础,英国人开始关注并消费茶,喝茶同时了解中国茶文化。
1.2 交往促进茶文化内容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交通技术提高,各国之间文化交往更加频繁。中国茶文化促进其他国家茶文化的发展,同时吸收当地文化形成极具特色的各国茶文化。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唐宋时期的点茶法,沿袭当时传统的制茶技艺,有着完整体系,在饮茶过程中,注重形式、礼节。中国茶文化强调通过喝茶达到茶禅一味,热茶倒入杯中,慢慢品味茶的滋味,全身心专注于茶本身的味道,将所有的杂念排除在外,得到心灵的宁静、平和,日本茶文化是由僧侣带回去的缘故,日本茶文化也包括禅的含义,日本茶道学家千利休要求在饮茶时自我反省,净化心中的杂念。对俄罗斯茶文化来说,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同样也会追求品茶的意境,有着更加精美、齐全的茶炊。中国茶文化中泡茶次数和茶叶种类有关,如绿茶冲泡三到四次,甚至白茶可正常冲泡十余次。但俄罗斯人根据本国人的口味认为茶叶只泡一次,就可将茶的味道全部激发出来,或者在茶水中放蜂蜜来激发口感。英国是世界上人均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英国的茶叶和茶文化都是源自于中国,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入本国特点形成独特的茶文化。像中国茶文化一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认为品尝下午茶有助于缓解紧张的生活压力。中国茶种类较多,可根据口味选择适合的茶叶,但英国人大多数喜好红茶。中国茶文化中强调茶本身的味道,直接用开水冲泡,不加任何佐料,而英国人喝茶时按照自己的喜好加上糖或奶,也就是常说的调和茶。
2 “一带一路”下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策略
2.1 茶文化更好地转型和升级
世界历史理论有整体性和交往性的特点,每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不存在独立发展的国家。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国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不仅是经济合作,还促进人文交流,“一带一路”倡议同样也为茶文化发展提供机遇。
茶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形成茶艺表演、茶戏曲等新的文化习俗,不同的国家及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为让外国友人更好地接受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保留中国茶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具体风俗习惯、当地特有元素,只有外国友人接受才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优点。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并扎根在外国的土地,首先调查他们对茶叶具体需求,和国外市场需求相结合,并按照不同需求创新出当地人民喜欢的茶饮,像英国人喜欢浓郁的红茶,不喜欢清饮茶;俄罗斯人喜欢往茶里加一些甜料;美国人不喜欢用热水泡茶,喜欢喝冷茶,往茶里加果汁、柠檬来符合自己的口味,因此地域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茶叶选择方面也不相同。在茶文化发展进程中,不仅有茶叶,还创造出茶杯、茶具、茶海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衍生产品,通过开发茶文化产业链,将茶文化衍生到更加广泛的行业中,生产出来的衍生品销售到海内外,让世界通过茶文化衍生品更加了解中国茶文化。每个名茶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小故事,茶企以历史小故事为背景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茶具以及包装弘扬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上具有传统文化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使传统文化与茶文化有效结合。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茶叶销往世界各地,价格不再是优势,而是更加关注茶叶质量。为提高茶叶质量,整改茶叶行业内出现的不良事件,设立统一的出口行业标准,不得将劣质茶叶通过包装高价售出,仅是精美包装,茶叶质量不过关,无法留住消费者,品茶重要的是茶叶固有的味道。我国出口茶叶量稳步增加,但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超标为理由,不断提高出口标准,部分茶叶出口受到阻碍。从源头控制,茶企不定时地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为茶农讲解一些基础农学知识,并现场演示绿色防治的办法,宣传正确防虫害的绿色手段。茶企也不断了解国外茶叶检测标准,积极研发技术,同时也借鉴其他国家的绿色技术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茶叶中的有害物质,更好的将茶叶出口,优解绿色壁垒难题,文化也是绿色文化,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茶文化也参与在其中。
2.2 科技在茶文化发展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是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劳动工具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而劳动工具的改进更多依赖科学技术,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手工农具也被机械化农具取代。科学技术也推动交往的发展,未发明蒸汽机之前,人们只能用畜力作为出行或运输的工具,写书信很久才收到,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有了电报、铁路和航运,交往的距离和时间上的限制大大减少。科学技术让世界愈发变成一个整体,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科学技术也会促进茶文化的发展。针对不同茶叶的品种制作出专题纪录片,记录下茶叶生长到采摘的全过程,详细记录下炒茶、晾晒的过程,直观的感受到茶叶形成的整个过程。将传统制茶技艺、茶道展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建立茶文化综合体验的地方,运用高科技营造沉浸式的体验,丰富感官的体验,缩短人与茶文化之间的距离,真正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在借助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茶文化可以有效地走出国门,让大众充分的了解茶文化,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近些年,茶行业使用机械化生产,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人力的投入,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深加工,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术的前提下,将资金投入到科技开发和自主创新上,辩证地看待茶文化,将继承和创新结合在一起。茶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一些新品,例如保健型的茶饮、可冲泡的茶粉、速溶的茶浓浆等等,提高茶产品的科技含量,将深加工延续到保健品、化妆品等其他行业中。
2.3 回到茶文化历史深入研究
黑格尔最先将世界历史纳入到哲学研究的范围之中,但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归为“绝对精神”,停留在抽象的思辨王国。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3]说明马克思所建立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站在人类历史的基础上,而不是抽象,凭空想象。茶文化同时也应扎根于它的历史之中,继承并不断向前发展。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从茶文化历史中挖掘茶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中国茶文化是注重礼仪的,从敬茶看出对长辈的尊敬;魏晋名士通过饮茶来崇尚清廉之风,通过饮茶来表明自己的情怀;以茶会友表明对朋友的热情等等。鼓励学者对茶文化历史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举办国际化的茶文化研讨会,集思广益。只有对茶文化历史价值充分的研究,一方面加强文化自信,认可并接受茶文化,另一方面茶文化得到广泛地运用。
3 以世界历史视域阐述茶文化的重要意义
3.1 茶文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对“以茶促贸”、“以茶致富”的相关理念的传播,促进国家间贸易的畅通,茶叶是全世界销量比较高的产品之一,对茶叶的需求逐渐增加,努力将茶文化推向全世界,带来更多的经济发展可能性。
茶文化的盛行为茶产业带来丰厚的收益。通过他国对茶叶的需求,有利于茶企在国外投资,在当地建设茶厂、茶园,就近销售,减少路上运输的费用和保障茶叶的新鲜程度,降低生产和推广的成本,茶企利润增多。茶企直面消费市场,根据不同国家饮茶的不同特点,研发出新的产品。茶文化的盛行也为其他行业带来机遇,世界各地的人对茶叶的需求,间接地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将茶叶通过陆运、空运等方式运到各地。茶文化与茶养生、旅游业结合,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茶叶在最早的时候用于药学,作为一种中草药被应用,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毒等功效,同时现代医学证明茶中的茶多酚对代谢脂肪有促进作用,儿茶素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茶叶也和咖啡一样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缓解人的疲劳。深入研究、挖掘、开发茶叶的功能,充分发挥茶叶的不同功能做出不同效果的茶饮,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文化。茶文化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深入挖掘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极具特色的旅游线路,重现感受下“茶马古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每个地区都有属于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底蕴,寻找有关于茶文化特点的城市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激起外来游客对茶文化的探索。像是茶山徒步、亲自体验下采茶的过程,在游客旅游中增加其体验感,置身于茶文化之中,聘请专业人士对游客进行专业的讲解等活动,更好的掌握茶文化相关知识,吸引更多的人来当地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茶文化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工作机会,缓解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茶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可以接触到的茶杯、茶具按照游客喜好设计,可作为旅游的纪念品送给亲朋好友,扩大茶文化影响范围。画家可将茶画以转赠或售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晓茶文化。为茶编写或与之相关的书籍也深受旅客和国外友人的喜爱。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设计出含有茶文化的一系列服饰,在室内装修时以茶为主题,在各种场合都会有茶的身影,老友见面、家庭间聚餐还有过节送长辈时,茶是送人最佳的选择。
3.2 茶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适应性的文化,原产地、历史悠久的原因,其他国家的茶或茶文化是由我直接或间接传入,像是日本,是日本高僧最澄法师从唐朝归国时带回去茶树的种子,之后其他僧人在华学习佛法同时学习茶艺,并在归国时带回去大量有关于茶的书籍以及精美的茶具。还有通过外交的形式,明朝,将茶叶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给当时的俄国沙皇。当茶文化传到特定的地方后,与当地的饮食习惯与文化制度相适应,对茶文化都会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表达,形成相似但又不相同的茶文化,使茶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又能体现出差异,从而增加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品茶大会、茶艺表演、国际茶叶展览等活动,分享茶文化知识和有关的经验,以此推广中国茶,同时也会了解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像是英国人喜爱快节奏的生活,因此在茶的饮用上以便捷为主,多为速溶茶,但中国茶文化更讲究品茶时慢慢体会茶叶韵味,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茶文化的交流。茶代表和平相处,茶文化在推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有重要作用,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在一些大型的国际活动上多次将茶作为国礼赠送给友邦,。随着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加强,我国的茶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我国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像是“英式红茶”、“日式抹茶”为代表的国外茶叶也在逐步走向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种类愈加丰富。
3.3 茶文化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承袭,又是对这一理论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做出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要理性地去看待文化之间的差异,彼此开放交流,在开放交流中反思不足并不断进步,不能闭门造车。中华茶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中也包含着“和而不同”的思想,与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不谋而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4],正是差异促进进步,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在历经几千年形成独特的茶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世界不同地区文化融合。茶文化蕴含的“和而不同”也说明要和世界各国和谐共处的道理,与我国在对外交往中所贯彻的原则一致,积极地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