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

2023-02-13李文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攻坚思政

李文峰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素材和有力抓手,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最鲜活的教材。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情感上和实践中自觉践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自觉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脱贫攻坚精神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内涵丰富,集中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脱贫攻坚,以共享全面小康为目标;坚持精准方略,凝聚各方力量,以提高脱贫实效为重点;强化组织保障,促进真抓实干,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坚持社会动员,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等哲学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最新发展,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他们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深入挖掘脱贫攻坚战中蕴含的鲜活资源和思政元素,将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人和事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把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丰富和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脱贫攻坚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素材、音像素材、实践活动素材,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担当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论证观点、事实说理、活跃课堂的具体作用,有利于助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教学更具说服力。

(三)有利于彰显高校思政课自身的实践属性,提升脱贫攻坚精神铸魂育人的实效性,增强其实践感召力

脱贫攻坚精神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本质上具有基于实践的共通性和契合性。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由“教化—内化—外化”构成的完整过程。紧扣时代脉搏,把脱贫攻坚的精神意志、感人事迹融入教学,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发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作用,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多维度相结合的原则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一是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维度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的攻坚战。在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马原”课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次事件上,而是要将其置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梳理阐述中国历史上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总结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历史观。二是坚持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维度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把个人和集体、地方和国家之间的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关系渗透进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打赢脱贫攻坚战因而具有更广泛的世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愿望。三是坚持从现象与本质相结合的维度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浮于表面现象的描述,更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理论的升华与总结,这样才能真正用理论说服人,最终实现价值认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的合力推动的,贫困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致贫原因也呈现差异性和多元性,单一减贫举措在应对复杂贫困问题时往往难以奏效。要坚持精准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具体分析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尽锐出战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二)深入挖掘脱贫攻坚素材,将理论讲授与脱贫攻坚实际紧密结合

教师应深入挖掘脱贫攻坚模范的事迹与感人故事,构建议题式课堂教学体系,瞄准学生的思想共鸣点、情感触发点,以榜样感召人、带动人,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课堂,应用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这本时代教材,真正实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爱感人的效果。脱贫攻坚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生动诠释。如贫困作为一种客观实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脱贫攻坚战又有规律可寻,是能被认识和把握的,应辩证地看待。大学生应理性分析、辩证思考。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脱贫攻坚触发我们更深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立的必要紧迫性。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一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前选择贴合教学内容的脱贫攻坚故事,利用交互平台向学生推送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微动画和文章。鼓励学生捕捉这些故事背后的精神本质,感受这些故事背后的情感传递和价值凸显。课中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变被动接受理论为主动学习理论,提高思政课堂实效。课后安排学生结合所学理论展开思考,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二是选择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邀请身边参加脱贫攻坚的学生志愿者或者一线脱贫攻坚人员,或通过走进课堂现身说法、录制视频、现场连线方式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脱贫攻坚故事,引发学生产生共鸣,调动其学习热情。三是积极利用教学平台。让学生围绕课程内容收集脱贫攻坚感人故事;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脱贫攻坚精神的宣讲渗透,进行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内容和脱贫攻坚精神相关的主题讨论。

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内容时,可以及时把脱贫攻坚的真实事例作为案例引入,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等等,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讲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时,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原理分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组合拳,正确认识脱贫攻坚产生的影响。讲授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时,可融入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人们对真脱贫、脱真贫的认识得以不断提高的过程。讲授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时,可分析脱贫攻坚精神产生的客观社会条件。讲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时,可融入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作用和全民作用。使学生真正理解英雄和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讲授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时,可融入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在消除贫困问题上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比较,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讲授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时,可融入脱贫攻坚战在全世界的影响,并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讲授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时,可融入脱贫攻坚的发展过程,彰显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讲授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时,可融入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和世界贡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在讲授“原理”课时,要结合生动丰富的脱贫攻坚实践,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持续强化理论武装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与时俱进、倡树新风的价值追求;弘扬“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动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二)全面融入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只有融入鲜活的社会现实,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学时代楷模,讲下庄故事,走下庄之路,弘“下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素材和有力抓手,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思政教材。要注重协同创新,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注重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优化校园教学环境,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注重顶层设计,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三)深入开展研究阐释

通过参加暑期实践研修,要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精神和下庄精神,下庄精神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的研究阐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和党建理论研究,探索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彰显思政课的实践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更高效地发挥时代精神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作用。在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建设教学资源案例库,突出课程时代感、导向性、现实性、前瞻性,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使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不断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攻坚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思政课“需求侧”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