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类职业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2023-02-13刘靖靖许选选
刘靖靖 姜 昊 许选选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新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契机,把推党建品牌创建对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党建品牌创建具体实践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校范围内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落实;以党建品牌质量提升为目标,打造切实有力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引领各项业务协同发展。
一、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
职业院校是把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技术人才、继承和弘扬大国工匠技术技能和品格品德作为办学宗旨的高等院校。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品牌建设,不断改革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领导方式、思想教育方式等,是最优化利用党建资源引领教育教学、科研、人才质量的体现,对高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如何完成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是职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各项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党建品牌建设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提升党组织的创新力、组织力、战斗力,创新人才思想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与实效性,提升职校办学质量和服务地区经济能力的重要突破点。
党建品牌建设是落实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的重要体现。以圆满完成高校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服务师生为重点,以加强组织建设为保证,以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应放在各项工作的前头,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完成的质量工程建设、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都与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密不可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品牌建设是国内高校开展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务工作者把握新形势、主动承担新任务的重要体现,是基层党组织积极应对新要求,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向心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实践。进一步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全力以赴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范围内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落实,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紧紧围绕高校党建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依托“党史常态化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具体工作实践,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高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党建品牌建设思路
(一)党建品牌建设应注重思想引领
党建品牌建设是高校党组织立足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目标的根本要求,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打造出的独特、科学、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党建工作载体。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是学校的“最美名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广大青年的深切勉励和深情寄托,高校党组织应以引领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党建品牌建设初心和使命,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青春路,赶考路。
(二)党建品牌建设应优化顶层设计
高校党组织应不断优化高校发展顶层设计,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思想引领为目标,以“党建+”理念为指引,开展党建引领业务,党建促进业务及党建支撑业务的探索实践,阐幽探赜。高校党组织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党建品牌,锻造一支有思想,学政策、会党务、善实干、能反思的新时代党务业务工作力量,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支撑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模式。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自身先进性、模范性,打造优良的党务队伍,优质的教学队伍,优秀的学生队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才兼备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党建品牌的建设路径
(一)完善品牌建设机制,强化品牌意识
坚持党建品牌与高校发展的“双融合”,构建组织质量高、覆盖影响面广、焕发生机活力的品牌活动,是落实品牌建设要求,展现品牌优势,放大品牌效应和彰显品牌特色的重要体现。将党建品牌打造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形成党建合力,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为此,高校党组织通过制定全方位保障机制,为规范化、高标准党建阵地创建提供全面支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注重实践经验上升为报告、制度,通过“老中青,传帮带”模式,强化制度的长期执行;严格落实监督机制,从经费使用到考核、奖惩落实,确保党建品牌创建持续高效推进;优化建设质量考核路径,从党建品牌内涵、活动组织方式、高校核心工作及院校与地区发展关系等进行及时诊断、分析,确保品牌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品牌意识是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党建品牌的创建就是运用品牌建设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立足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通过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创新等,不断提升高校管理成效和育人质量。高校开展党建品牌工作时,要注重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师生对党组织党建品牌的认可度与归属感,共同为党组织的党建品牌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要通过提高党组织的引导力与组织力,来提高党建品牌的美誉度和认可度,共同为高校党组织党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努力。强化师生员工特别是党员师生的品牌意识,是提升品牌价值的先决条件。
(二)加强品牌建设队伍,推进台账式管理
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和质量提升,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党建质量、师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在树立品牌建设意识的基础上,打造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将党建品牌创建完全融入学校各个领域、教育各个环节、师生成长各个阶段。充分依托党员干部、教师等中坚骨干力量,用敢想敢拼的劲头,切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照上级党委对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标准,按照“年初规划、逐月梳理、半年评估、年终封账”的管理方式,各支部建立全年“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等7类党建工作台账,逐项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以目标统筹进度、以内容充实台账,以考核敦促创新,使党建工作全过程有目标、有抓手,既充分调动了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保障了党建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是一项“长期抓、抓长期”的工作,立足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工作,选好配强品牌建设工作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严格选拔程序,选拔明晰党建工作动向、勇于探索创新、热心于党务工作的干部,避免采用指定式任命。另一方面,要在党建品牌创建队伍的人才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倾斜,让他们积极从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活动内容和宣传途径,永葆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三)丰富品牌建设内涵,提高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如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之初,一般存在品牌意识淡薄,开展实施的党建品牌活动无法起到引领师生、帮扶师生的作用;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系统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又或者党建品牌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全面、不成熟,导致党建品牌活动形式老套、缺乏连续、长远的规划,党建品牌的价值无法彰显;又或者在党建品牌建设质量提升过程中与学校特色、红色文化、地区特色文化、地区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科学理论成果质量不高。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全面推行“党建+”工作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和护理技术人才注入了强大“红色动力”。
1.“党建+ 教育”强化思想引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党史教育”“廉政教育”等专题教育结合重大活动、特色党日、团日活动及端午、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成为落实基层党的组织制度的有力抓手。制定党员联系制度,落实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老党员与新党员,党员教师与班主任、学生对接情况,形成帮扶台账,工作报告等。定期在班级内开展以感恩教育、爱国教育、职责礼仪教育、诚信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为主题的师生宣讲活动,确保学深、悟透、走实、见行、见效。
同时,充分利用“红色云展厅进校园”“灯塔党建”“青年大课堂”等平台资源,结合思政大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报告会、红色基地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引导大家体悟红色传统。
2.“党建+ 争优”强化行为引领。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拓宽志愿服务内容,通过学业领航、大赛领航、实训领航、先锋领航、新生领航、实习生领航、科研领航、1+X 领航等志愿服务领航,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双报到”活动,创建党员志愿服务站、先锋岗,通过“职业礼仪指导”广大党员戴徽章、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提醒自己党员的身份与肩负的责任,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了广大师生共同进步。
3.“党建+ 文化”强化价值引领。在高校教室、楼梯、走廊、宿舍张贴爱国、爱党、“四有”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帅名言和革命精神等内容标语;在全校开展以“建党精神”“二十大报告学习宣讲”“传统文化”“党史学习”“廉洁自律”等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诗歌朗诵、班歌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各式文体活动,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厚植家国情怀;精心打造护理礼仪大赛、授帽仪式、校级技能大赛、过入党生日等特色活动,充分展示高校师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高校网站开设党建专题网页,打造“校园处处是课堂,学员时时受教育”的党建品牌文化平台,以文化认同引导价值观认同,以文化力催生凝聚力。
4.“党建+ 成果”强化素质引领。根据开展的各种活动,交流总结学生的表现,可以借助问卷调查、师生采访、深入师生调研、开展师生座谈等各种评价手段进行调研改革或效果评价,用经验调整计划,用成果提高认识,在学生技能大赛、1+X 证书培训、护士资格证考试、专升本考试方面,教师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教学能力大赛等师生尤为关切的方面,一方面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保证教师和学生思想发展不走弯路;另一方面借由校内外各级资源,及前期系内组间的专项团队,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推进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活动,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点鲜明的高校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加强谋划、指导、推动;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参与活动,树标杆、做表率;高校教职工要认识到位、思想到位、行动到位,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推动高校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