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3-02-13吴双凤李艳芳
吴双凤,李艳芳,刘 莉
(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长沙410000)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器官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以索状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口异位等,影响正常排尿[1]。临床治疗尿道下裂以手术为主,但由于手术位置特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影响患儿术后恢复,因此术后护理干预十分重要[2]。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术后护理情况等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和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3]。本研究将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应用于尿道下裂患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1例尿道下裂患儿。纳入标准:确诊为尿道下裂[4];首次实施尿道成形手术;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6个月;合并其他新生儿重大疾病;术前合并感染;合并膀胱、直肠等功能障碍。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50例和循证干预组51例。常规干预组年龄1~6(3.23±1.02)岁;尿道开口位置:阴茎头冠状沟型4例,阴茎体型20例,阴茎阴囊型23例,会阴型3例;手术方式: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MAGPI术)6例,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尿道成形术(Mathieu术)23例,横行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21例。循证干预组年龄1~6(3.02±0.99)岁;尿道开口位置:阴茎头冠状沟型3例,阴茎体型22例,阴茎阴囊型24例,会阴型2例;手术方式:MAGPI术5例,Mathieu术24例,Duckett术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常规干预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术后记录患儿饮水量和尿量,根据其尿液情况调整饮水量,做好导尿管护理,观察患儿切口恢复情况,适时拔除导尿管。术后第1天患儿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后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饮食。干预时间为入院至术后2周。
1.2.2 循证干预组 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①敏感风险指标确定:护理人员通过分析以往实施尿道形成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确定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敏感风险指标,具体包括:清洁不到位、尿道梗阻、尿液反流、切口出血形成血痂、患儿负性情绪过度等。②循证护理:根据尿道下裂患儿发生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敏感风险指标,进行针对性循证预防护理。a.清洁不到位。术前护理人员需指导患儿家长彻底清洁患儿阴茎及周围皮肤,每日以适当温水坐浴,清洗过程中需注意翻转皮肤褶皱处,进行彻底清洁,避免污垢遗漏,每日更换内裤。术后护理人员需每7 d更换1次引流袋,更换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并定期使用生理盐水低压慢速冲洗导尿管。b.尿道梗阻、尿液反流。术后护理人员嘱患儿及家长,当有排便想法时,需尽快排便,可适当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保障患儿每日饮水量在1500 ml左右,有效冲洗导尿管;术后护理人员告知家长引流管护理必要性,调整引流袋位置低于患儿耻骨联合水平,注意避免引流管及引流袋高于患儿尿道;护理人员每日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等,并定期挤压导尿管,确定其无堵塞情况;患儿拔除导尿管进行自行排尿后,护理人员需适当使用器械帮助扩张患儿尿道,保障尿道通常,避免尿道被组织、血块等堵塞。c.切口出血形成血痂。术后嘱患儿及其家长,避免剧烈运动,患儿卧床休养,期间尽量避免翻身等带动引流管的活动;拆除包扎阴茎敷料时,提前1 d使用湿润烧伤膏,每2~3 h涂阴茎敷料1次,第2天拆除时避免牵拉切口;患儿入睡后,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肢体活动情况,可适当固定患儿肢体,避免患儿无意识活动带动引流管引起切口渗血甚至引流管脱落;若切口存在轻微渗血情况,需及时擦除血液,必要时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d.患儿负性情绪加重。术后麻醉清醒后尿道下裂患儿会产生明显疼痛感,对年龄≤3岁患儿可适当使用玩具、动画片等转移注意力;对年龄>3岁患儿,护理人员与家长及患儿进行沟通,给予适当安抚,可使用绘画、书写等引导患儿保持愉悦心情。干预时间为入院至术后2周。
1.3 观察指标 ①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导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②排尿情况:采用Nidoc970A尿动力学分析仪(成都维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2周时最大尿流量(Qmax)、排尿量(V)、排尿时间(VT)。③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周内感染、切口裂开、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排尿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排尿情况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尿道下裂患儿尿道重建手术较复杂,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可能会长时间持续哭闹,影响导尿管、支架管使用和切口恢复,易导致切口裂开从而进一步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5-6]。常规护理干预大多为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预见性,难以提前有效预防尿道下裂患儿感染等并发症,患儿术后恢复时间较长[7]。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是根据尿道下裂患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敏感风险指标进行针对性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患儿感染等并发症,为患儿术后恢复提供保障[8]。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干预组患儿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干预组(P<0.05);术后2周内,循证干预组感染发生率和切口裂开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儿尿道狭窄、尿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患儿感染、切口裂开发生率。分析原因: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首先根据以往病例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敏感风险指标,分别进行针对性循证护理,保障了切口愈合。
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直接影响其尿道恢复,从而影响Qmax、V、VT等排尿情况[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两组患儿Qmax低于术前(P<0.05),V、VT高于术前(P<0.05),且循证干预组Qmax、V、VT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说明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可促进尿道下裂患儿排尿功能恢复。基于循证理念的敏感风险指标干预在明确尿道下裂患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清洁不到位、尿道梗阻、尿液反流等敏感风险指标后,实施针对性、预防性循证护理干预,主动预防尿道下裂患儿感染等并发症,有效降低了感染发生风险,促进患儿尿道和排尿功能恢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