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3-02-13赵乐伟吕红霞刘文莹商全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病房人性化状态

赵乐伟,吕红霞,刘文莹,商全梅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滨州256600)

ICU是医院特殊科室,主要负责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抢救与护理工作。由于ICU病房接收患者较特殊,为预防交叉感染,入住后需与外界隔离[1]。患者独自面对陌生环境,同时遭受生理痛苦,在缺少家人、朋友的陪伴与情感支持下,易产生多重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与患者快速康复造成不利影响[2-3]。此外,ICU患者多需长时间卧床休息,缺少运动,机体凝血指标明显改变,受药物、手术创伤、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机体免疫水平降低,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风险[4]。有研究表明,DVT是造成住院患者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关注ICU患者DVT发生风险、情绪管理等,对预防DVT、提高安全性、改善心理状态、促使其快速康复等有重要意义[5-6]。人性化护理作为现代化护理方式,在临床各领域均取得明显效果。本研究纳入2020年5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我院ICU病房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我院ICU病房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接受ICU监护;患者能正常沟通交流;患者年龄≥18岁;患者入住ICU清醒后24~48 h,可配合研究开展;患者本人及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患者无下肢DVT病史。排除标准:入住ICU前存在凝血功能受损、血液循环系统障碍、DVT病史;拒绝配合研究,确诊精神疾病;病情状态不稳定;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入住ICU时皮肤破损,带有压力性损伤;临床资料不完整;有药物依赖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3~75(48.45±12.37)岁。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2~73(49.17±13.0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患者接受常规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镇痛处理、体位护理、皮肤护理,根据医嘱对症治疗、病情观察及解疑答惑等。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①提供人性化ICU病房环境:保持ICU病房温度、湿度与光线适宜。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每日进行消毒、清洁,注意勤通风换气。在病房内充分尊重患者自由,不硬性限制患者的物品摆放、行为习惯等,为患者创造贴心、惬意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在ICU入住期间感受到关爱,提高休息质量。为减轻患者孤独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每日可在规定时间内,允许家属进入ICU病房陪护,予以患者情感支持。②对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患者入住ICU后,护理人员需了解基本情况,予以人文关怀护理。如长期卧床患者,注意定期进行皮肤清洁,每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观察长时间受压部位是否出现发红、皮损等情况,并予以相应护理干预。对病情稳定、可自主进食患者,鼓励积极进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无法自主进食患者,予以鼻饲、空肠营养等,确保机体处于良好状态。为患者更换衣物时,注意隐私保护,给予足够尊重与关爱。③健康教育:患者长时间卧床,入住ICU病房,对自身状况认知不足,易产生错误认知。在患者清醒后,可根据其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护理目的与意义、注意事项、饮食健康、用药方法、情绪管理、运动及预后情况等。④人性化心理护理:首先,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评估其心理状态,对存在严重负性情绪者,通过耐心、鼓励、尊重等方式交流,取得信任与认可,减少医护陌生感与排斥心理,提高依从性。必要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合理要求适当予以满足,安慰与鼓励患者,帮助释放心理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建立治疗信心,改变消极应对方式。此外,可充分发挥亲友力量,组织家属陪护,告知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与支持,排解消极情绪。⑤人性化体位干预:ICU重症患者长时间制动,为预防DVT发生,可将患者下肢抬高,促进远端血液回流,改善外周循环系统凝血状态;为预防肌肉萎缩、压力性损伤等,可对患者进行按摩、被动运动等干预;如无意识时,由康复师进行下肢关节的屈伸活动,清醒时鼓励患者尽早参与早期运动。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偏执、抑郁、敌对、恐惧、精神病性等维度,利用0~4级评分,共90个条目,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应维度症状越明显,心理状态越差[7]。②应对方式:采用Feifel等编制的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进行评价,问卷涉及3个维度,分别为屈服、回避、面对,采取1~4分计分制度,共20个条目,评分越高表明更加倾向对应维度行为[8]。③凝血相关指标:检测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9]。④DVT、ICU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ICU-AW诊断标准,为患者接受2次以上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测评平均分<4分或总分<48分,排除其他已知原因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可确诊ICU-AW[10]。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MCM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MCM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DVT、ICU-AW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DVT、ICU-AW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ICU重症患者大多病情危急,需接受特殊治疗与照护。ICU是医院特殊科室,对患者而言,环境陌生而特殊,不仅交流沟通受限,且缺少家属、亲友陪护,患者在精神上、生理双重压力下,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与痊愈[11]。此外,患者受长时间卧床休息及各种药物影响,血液流动速度变缓,血液凝固性增加,下肢DVT发生风险增加。下肢DVT若未及时进行有效干预,病情进展、栓子脱落,可诱发肺栓塞,造成窒息、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2]。因此,对ICU患者,不仅要予以积极的疾病治疗,更应该注重临床护理工作。

随着医护工作模式改变,人们健康观念提高,对医护工作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ICU病房作为医院重点、特殊科室,涉及专业知识内容广泛,护理工作难度高、任务重、风险大,对护理人员医护操作要求极高[13]。以往传统护理模式以医嘱为护理核心,缺少对患者人性关怀,无法满足当前临床护理需求。

人性化护理作为现代化、新型护理办法,区别于传统护理,更注重人性关怀,重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遵循“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满足患者需求,建立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提高配合度与依从性[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屈服、回避评分均低于护理前,面对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ICU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负性情绪,改变消极应对方式。利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得到良好休息,了解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自身状况的认知,减轻心理压力,纠正错误观念。同时,通过人文关怀护理,给予患者尊重、鼓励、理解,可更好拉近护患关系,取得患者认可,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缓解负性情绪[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D-D指标低于护理前,TT、APTT、PT指标均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TT、APTT、P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期间DVT、ICU-AW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机体凝血状态,预防DVT、ICU-AW。经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从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体位干预、运动指导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同时,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得到改善,更易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对疾病预防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纠正不良应对方式,对预防DVT具有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病房人性化状态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状态联想
人性化
换病房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