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效果观察
2023-02-13韩欢欢
刘 利,程 曼,韩欢欢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江苏宿迁223800)
科学的护理质量改善项目管理体系可准确反应护理水平高低,管理者可根据考核结果展开专项整改以提升护理质量[1-2]。手术室作为医院较为特殊且重点管理的独立科室,在护理质量管理上难以借鉴其他科室经验,须建立一套高灵敏管理指标,使考核结果准确反映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当前研究多见构建全院通用指标,偶见独立适配于手术室指标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指标纳入将基于2轮专家指导函询的方式,旨在构建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的项目管理体系,以提升我院护理成效及管理水平,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与2019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各500台手术为研究样本,均包含内科手术40台、外科手术260台、妇科手术180台、儿科手术20台。纳入标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中死亡;对本研究项目不知情。另纳入35名护士,其中男4名、女31名,年龄22~54(30.29±4.22)岁;任职于手术室1~12(12.36±2.61)年;受教育程度:17名大专、16名本科、1名研究生、1名副主任;职称:16名护士、9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另设有5名质控组长。应用前后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应用前,实施传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应用后,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应用前后定期开展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具体方式如下。
1.2.1 组建护理质量改善项目组 项目组共8名成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小组成员中80%工作经验≥7年,组长由副主任护师担任。
1.2.2 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确立 查阅《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及本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总结以下指标纳入要求:①与手术室护理质量高关联性;②可操作性高;③护理特异性高。根据指标节点不同,将考核指标细化可分为:框架指标(3项)、节点指标(7项)、结果指标(4项)。指标涉及手术室工作各环节且反应灵敏,可精准反馈手术室护理质量现状。见表1。
表1 护理质量改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考核指标及评估规范
1.2.3 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实践应用 参照确立敏感指标,制订护理质量查验单;针对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强化其护理质量规范化控制水平[4]。将指标检测纳入季度工作计划中,部分核心指标每个月监测,收集汇总监测数据记录于护理质控报告中[5]。另分设护理质量巡视组,不定期对项目管理体系节点指标查验,查验结果与护理质控报告结果相对应,借助问题80/20分析法,溯源问题本质。重点探析柏拉图中前80%高发问题,由护理质量改善项目组成员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作为后续培训课程主体。针对多次查验仍存在问题的项目,以缺陷率下降为目标,按PDCA管理模式循环整改、复核[6]。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前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比较:统计术中设备使用准确台数、器械传递准确台数、手术物品一次备好台数、体位摆放一次合格台数。②应用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统计手术体位摆放差错、异物残留、术中低体温、手术采样丢失、职业损伤、护士术中外科手消毒不规范、术中电伤例数。③应用前后两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情况:包括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护理安全管理、药品器械管理评分,以百分制为评分标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越佳。
2 结果
2.1 应用前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比较 见表2。
表2 应用前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比较(台)
2.2 应用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应用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3.1 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中,明确指出医疗质量评价必须囊括结构、过程与结果三个环节[7]。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是其核心,将护理医疗质量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即为本研究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指标构建的出发点。传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存在着各环节衔接时间过长缺陷,增加了手术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与工作强度。高压状态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均会受到影响[8]。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应用临床护理能得到改善,其涉及手术室护理工作各环节,框架指标能反映各手术环节衔接是否科学,能否在应急条件下合理应用手术设备及器械把控手术正常进行;节点指标能反映护理人员能否用谨慎的操作推动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结果指标能反映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水平、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敏感指标项目管理应用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度台数、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手术不良事件更低(P<0.01)。表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能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环节节点处起到良好的调控效果;在后续研究中,应更加重视监测指标稳定性与合理性特点,提升指标管理体系于手术室应用的适配水平[9]。
3.2 护理质量查验单于护理质量评估的价值 规范化制作护理质量查验单可精准检验护理质量。从此思路出发,我科制作了包含眉栏及监测项目2个模块的多栏式查验单:眉栏需填写监测基础参数,详细为监测时间、地点、监测人、被监测人四项,监测项目与敏感指标监测项目对应,依照评估规范与手术室护理技术工作要求,分项评估。应用严苛的评判标准是有必要的,发现存在缺陷的打“×”,对完全达标的护理操作、完全符合评估标准的打“√”,计入总评分中;针对数据汇总阶段统计缺陷项目,展开护理行为回溯,直击护理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管理干预;另可采用综合细节管理法,将当前存在缺陷予以放大,从而反映出潜在护理不足问题[10]。符号法相较于单纯分值积分法能反映护理中存在或潜在的缺陷。随着国际化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针对护理质量改善的管理项目体系构建的评价方式,分析方式更加多元,将结果输入护理质量管理软件中,自动输出图表数据。更可结合患者于病房内施加护理措施数据,分析护理问题产生根源[11]。因此,引用电子化护理质量查验单,可缩短人工数据处理时间,提升监测工作科学度。
3.3 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认知水平与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机制 人工研判以获取监测数据,若其中掺杂主观因素干扰,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评分标准的效能,从而影响最终监测结果[12]。可采取以下方式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干扰:①对质控人员做好护理质量监测标准化培训,模拟实际评分场景,提升标准应用水平。②建立分级监测制度,质控人员职称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有所差别[13]。应用分级分别查验的工作模式,以降低人为因素对结果干扰,确保监测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14]。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其一,本研究制订的考核指标专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对现存的护理问题有着较高考核价值。但对于尚存且未被发现的护理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反映潜在护理问题考核指标。其二,本研究指定考核指标仅限于常规手术室护理,缺乏针对供应室、麻醉护理质量考核。在后续研究中,应收集常见问题表现形式,建立考核指标库,供后续护理科研开展,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整体考核的实效性与全面性。其三,不同地区、等级医院手术室管理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本研究范围仅限于本院,故管理体系普适性不足。下一步可开展多中心调研,增设研究样本,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库内容,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可行性与科学性兼具的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