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案例分析

2023-02-13王晓刚张佳怡张晓倩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2期
关键词:智治乡贤村民

王晓刚,张佳怡,张晓倩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战略方向。我国东部地区如浙江省乡村治理成效显著,但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中西部地区乡村治理仍面临治理效率不高、治理动能不足等问题,导致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汤阴县位于华中地区河南省,其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对于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汤阴县位处中原腹地,总面积646平方公里,下辖9镇1乡,298个行政村,人口53万,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食品安全示范县。汤阴县在乡村治理方面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以党建引领为关键核心、“三治融合”为基本支撑、智治支撑为重要赋能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汤阴县乡村治理的主要举措

(一)党建引领: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引领

一是建强党建队伍,规范党员行为。重点打造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和党员三支队伍,实现一岗双责,定期开展党务干部业务竞赛活动,提升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优秀党员行为准则,定期组织党史学习,思想上净化党员,行动上约束党员,锻造高质量的基层治理队伍。二是对党员进行动态积分管理。党员工作评判标准更加量化、具体化,以“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作为县评选先进党员的标准,促使党员干部职责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把党的正确主张外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三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心系群众需求。党员高举爱岗敬业和心系百姓的大旗,求真务实,发挥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树立标本意义。

(二)自治强基:支持自治组织,强化监督机制

一是支持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成立了“村风监督理事会”“急救帮扶协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规范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作用和权利。二是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把“六议两公开”制度作为乡村治理的长效监督机制,定期举行“六议”研讨。在制度上约束村干部,提高村干部的服务与责任意识。2020年,该县累计举办“六议两公开”专题培训20期,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法治保障:开展普法宣传,建设调解队伍

一是开展普法宣传,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室协助司法所、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汤阴县司法局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全县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采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以及拓展职能的“3+X”模式,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二是扩大调解队伍,规范调解组织。汤阴县目前组建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组织560个,共有调解员2703名,在涉及教育、医疗、征地拆迁等领域建立13个行业性、专业性的第三方调解机构,积极扩大基层调解员队伍,坚持“调解员始终站在矛盾的第一线”,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调解队伍。

(四)德治教化:弘扬县域文化,引入新乡贤群体

一是探寻文化命脉,弘扬县域文化。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宣扬精忠报国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岳飞故事”和“周易经典”,让县域文化品牌越擦越亮、越磨越光。二是引入新乡贤,注入新乡贤力量。积极发挥新乡贤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力量。三是精心组织“学党史,跟党走”活动,开办特色农民夜校,开展常态化宣讲,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智治支撑:依托现代科技,实现智能化治理

一是覆盖推行“雪亮工程”“蓝天卫士”,促进智慧治理、智慧决策。及时发现并排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真正做到了快速反应、积极处置,打通了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百米”。二是依托智慧党建平台,进行线上“党性体检”。智能化教育管理平台“亮亮”APP的推广应用为乡村治理提供智治支撑,开发的“智慧小程序”可以进行积分动态管理,群众可以线上预约专家讲座。

二、汤阴县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党建引领,实现了“攻坚克难”

一是党建队伍日益壮大,党员行为规范化。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和党员三支队伍建设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二是乡村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治理能力日益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的作风得到了群众的良好评价,汤阴县多次被评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典型示范县。

表1 汤阴县政务公开数量对比

(二)自治强基,实现了“共治共享”

一是村民参与意愿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热情高涨,涌现出更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如“红白理事会”“妇女议事会”等,为村民参与村内事务提供了更多途径,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二是村务工作透明度提高。村干部不再“一言堂”,而是积极倾听村民呼声,有效回应村民期盼,时刻接受村民监督,“事事都公开、大事一起议、好坏大家评”,村级事务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摆上台面。

(三)强化法治,实现了“定纷止争”

一是村民法治意识逐渐增强。汤阴县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村民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二是开展法律宣讲。各个乡镇组织法治专题学习进农民夜校已成为标配,并积极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律师“送法下乡”活动,整合农村基层法治力量,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为村民排忧解难。

表2 汤阴县各乡镇普法宣传活动次数

(四)弘扬德治,实现了“春风化雨”

一是坚定村民的文化自信。把“精忠报国城、岳乡全域红”打造成为汤阴县的地域名片。汤阴县每年隆重举办岳飞文化节,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浸润文明乡风。通过榜样示范,影响了更多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乡风工作站,在全社会凝聚道德力量,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培育了道德文明新风尚。三是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五)应用智治,实现了“高效便捷”

一是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雪亮工程”“蓝天卫士”等全天候监控服务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建设。通过不断完善“数字+”网格和基础数据库,维护了乡村社会的安定,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运用现代科技保障了村民自治的权利,让村民在决策过程中处于主动接受的位置,实现了村民、村组和政府乡村治理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三、汤阴县乡村治理的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关键核心

党建引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政治优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决定性、根本性作用。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应坚持党建引领,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组织实施,都应坚持以党建引领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使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从而有效打牢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根基。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用智治赋能智慧党建,运用APP和信息公开平台进行党员监督和教育,激发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健全支部制度,加强支部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结合党史教育和党日活动等,改进工作作风。三是优化调整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有效吸纳专业人才。

(二)“三治融合”是基本支撑

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让乡村治理真正具有长远实效。一是自治强基,定位主体角色,转化治理结构。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积极推行“六议两公开”制度,将两元治理结构转化为多元治理结构,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效结合。公开村务信息,转换村民角色,逐渐由“被动者”转为“参与者”。二是法治保障,加强乡村法治,推进依法惠民。坚持宣传法律法规,将村规民约和现代法律相结合,并大力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积极拓宽服务渠道,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惠及民生。三是德治教化,发挥新乡贤作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新乡贤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关键作用;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当地历史典故。

(三)智治支撑是重要赋能

用智治赋能乡村治理实践,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效率。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治理。推进“智慧+科学决策”,提升乡村治理活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事前、事中、事后的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推进“智慧+风险防范”,深入分析研判风险跨界性增强、传导性加快、易成综合体等突出问题,发挥大数据“显微镜”“透视镜”“望远镜”作用。二是扩大智能运用范围,推动治理转型。综合运用智能化平台,用智治赋能“三治”,使村民和村干部通过线上平台更快捷、全面地参与乡村治理,扩大乡村治理主体,发挥互联网“最灵活变量”优势,赋能乡村治理“最大增量”。三是智治为径,融入实践。要注重通过智治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高群众参与度,让群众从智治的“被动接受方”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建立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将数据应用于农业发展、民生事业、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统筹推进城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务;深入推进“雪亮工程”,使“全科网格”向“全民网格”转型,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汤阴县在党建引领下统筹自治、法治、德治基本体系,创新智治支撑、夯实自治基础、紧抓法治保障、选准德治模范,以党建引领和智治赋能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智治乡贤村民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基层数字治理的“智治”逻辑
强化信用联动 助力整体智治
党建引领筑根基 “三治融合”强治理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社区治理“自治+智治”模式探索与优化路径研究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