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2李清薇
李清薇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既要兼顾学科的逻辑,还要关注生活逻辑。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之中所面临的真实生活世界与生活环境,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课程标准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还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协调好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在给予学生知识概念、逻辑体系与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按照生活逻辑组织知识,更加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生活叙事法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主线,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发生意义联结,实现学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相互统一。
一、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逻辑起点
生活是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各种理论作为个体成长的背景,只有属于个体自己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存在。没有生活的根基与土壤,一切理论都将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价值。首先,生活世界是事实性存在。本质的前提在于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先决条件是生活,它与生活之间割裂与疏离,反而会成为一种异己力量的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在生活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只满足于基本生理需求的生活仅仅是一种自然生活,而一种有价值与意义的属人的生活,离不开价值的引领与规范[1]。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范式,有着更高的自觉性。个体在不断追求与改造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才能够形成一种亲近个体的生活向导,才能够指导个体的生活。
其次,生活世界自身具有先在性。生活世界并不是一个非本真的状态,它源自于人的直接感知并生活其中,具体而又真实。全部的经验由此产生,进而形成观念与意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背景,关注现实生活之中的人。一切认识活动的本源是生活世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避免概念化与抽象化,就需要关注生活世界的价值,并将个体的生活背景作为教育的起点,将个体置于自己所属的生活世界背景中。只有植根于个体的现实生活,才能诠释与理解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以个体的生活世界为起点,才不会与个体的现实世界、所属的群体相脱离,才能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从个体的经验的变化中观察到其成长与变化,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能动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主体的想象活动,更不是僵硬的说教与抽象的教条。
再次,生活世界具有自在性。人的真实存在就是其实际的生活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因生存与再生产的需要以及日常生活的延续,需要进行新人的教育。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新人并非洛克在白板说里提到的是一块白板。受教育者在进入学校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夹带着自己过往生活中所习得的经验,以及自身对生活的理解与信念。因此,教育者需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背景,以受教育者过往的生活背景为基点,同时尊重受教育者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方式而施以教育。
最后,生活世界具有非课题性。非课题性是将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一种无需言明和毋容置疑的存在,不将它作为所存在的问题或是课题来看待。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直面生活世界本身,还原对于生活世界的本质、直观的认识,并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挖掘教育的内在价值与意义。既要赋予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实针对性,还要在科学理性的框架之下,通过生活世界来进行理论的反思与审视。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方面走出符号化与概念化的世界;另一方面能够回归教育初衷,重新诠释生活世界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应有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二、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从本体论上,使教育内容回归生活图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融合着多个二元结构,如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等。同时,还隐含着教育内容与生活的基本关系结构,结构中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交叉、交织与相互作用。课程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并非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改造与建构个体生活经验的载体,它是探索人与社会共同成长的历程。人与客观世界构成了现实生活扩张与延展,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从结构层次来说,叙事具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结构属性,即可陈述性、主体体验性与意旨性[2]。叙事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认知过程,意义的产生需要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互动。生活叙事法通过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连结,而进行对话与讨论,将具体内容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而展开,从而呈现具体生动、深入人心与生动丰满的个体经验[3]。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教育影响的存在意义,在具体、生动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场景之中,赋予教育影响力。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现实生活之上,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需求、生活经历与成长背景,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爱国主义等渗透于个体的生活过程与细节当中。同时,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根基,聚焦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关注学生深层次的需求,将生活融入至教育内容的结构之中,将生活作为文本,对教育内容进行具体化、直观化与体验化的阐释与建构[4]。在此过程中,教育者需要重新定位与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衍生出的价值引领与实现方式。观念通过对生活中具有问题的认识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作为民主平等的关系,在面对具体的生活问题或是现实问题的时候,都是作为问题的发现者、经验的探索者和学习的成长者而存在。书本知识只是为了引导受教育者能够发现问题,教育教学活动则是引导受教育者能够进一步发现问题,或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育者不能止步于原有知识的获得与呈现,既需要关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实践需要,还要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现实生活需求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教育者要对生活之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故事、行为活动等进行不断的挖掘与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讨论与受教育者进行对话,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创造性与价值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以及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事件与现象的关注,对教育对象进行启发与诱导,进行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传递,将教育对象的生活世界作为文本来进行解读,使教育内容回到人类的生活图景之中,让教育对象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建构价值关系[5]。
第二,从认识论上,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日常生活叙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于相同的理论知识,由于教育者不同的教育知识与阅历,对知识的解构与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教育者自身对知识形成的专属体验和感悟,就成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的重要内容。知识的传递是多种经验的相互衔接,教育者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一定意义上被视作讲故事的人。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者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与受教育者一同探究所要传递的真理与智慧[6]。通过生活故事的讲述与相互的讨论,将知识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而不是抽象、空泛的理论灌输。每一个人都是在与自己发生关联的故事中成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讲故事的人。教育者相对于教育对象,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历,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与教育对象的分享,能够为教育对象的成长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对象作为有故事的人,同样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解,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同时,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能够为所学的理论知识供给更多的经验素材与生活智慧。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个体经验的展开,使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发生自然、生动的联结,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并使学生能够在求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与吸引力,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无论是日常生活层面的衣食住行,还是宏大叙事层面国家的变化,进一步使学生能够认同国家的制度、方针、政策与道路,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将身边的故事作为一种叙事元素,目的在于通过故事展示潜在的指向,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故事,还是民族复兴大业的故事。既能够讲好身边的故事,还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将两者有机结合。在小故事中寄寓大道理,在生活趣事之中融入国家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兴趣,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学会讲好自己的故事,为思政课堂注入生动而鲜活的素材,在自身的故事之中感悟与感受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的实践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此能够真实的启发、感染与引导学生。教师还可通过视频、场景等元素,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国家与社会发展之中的大事与要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透视与阐释。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需要教育者从宏大的知识理论体系中走出来,进入到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关注个体生命鲜活的生活气息,能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的存在。通过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注,将自身与学生都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挖掘生活蕴含的教育意义与生命的存在意义[7]。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教育经验更具直观性,为学生个体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教育内容的直观性与结构性之间的载体,它将理论知识的普遍意义与个体经验的独特性相关联。通过生活叙事的方式,使个体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到展开与表达,教育者将意识形态教育转化为日常生活叙事,在故事中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与教育,将话语权从权威转移至个体,以此打开学生个体生命成长与经验提升的发展空间,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第三,从价值论上,使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发生意义联结。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来看,个体情感与智慧的发展,是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主体的主动探索,并非外部的强加。只有通过个体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个体经验,才能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者需要为教育对象的自我发展与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一方面,为个体设立自主管理的组织与活动阵地,通过自律与他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政治素质等;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与自然,通过社会实践的参与获得真实的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个体的生活作为中心,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施教育影响,以此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获得积极的启发。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知识记忆或是回忆,而是个体现实经验的生成与改造,最终实现现代个体的完整生成。同时,关注生命个体、个体的生活以及个体的生命活动,注重个体的主动生成与各类关系的构建。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对象现实生活与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断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生命活力,并在各类关系之中关注受教育者基础性价值的生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合作、分享与对话,一同对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进行探究。实践性是生活的基本属性,人在生活中也是作为实践的人而存在,人通过实践对生活世界不断进行建构与超越,人与生活相互之间不断影响与发生作用。生活叙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生活的建构与超越,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自我生成与发展的主体,教会学生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改造,并在改造的过程中实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获得自我品德、修养、个性等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