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导向型社区旅游中知识精英成长机制研究

2023-02-12李贵清

旅游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丹霞山精英研学

李贵清,解 佳,刘 俊

(1.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研学旅行与休闲教育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

引言

1976 年,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将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作为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1],这种注重社区居民参与和个体发展的做法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的理念不谋而合[2],两者都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利用以实现内生式的发展[3-4]。长期研究发现,在以提供旅游娱乐和休闲服务为主的传统社区旅游发展中,目的地居民因知识和能力缺乏导致的边缘化现象,直接威胁着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4-5]。

因此,如何促进旅游目的地社区精英成长一直是重要研究议题[6-8],不同研究者对社区精英培育、缓解外来资本控制和回馈地方社会做了较多探讨[8-10]。近年来,从知识管理角度尤其是发挥地方性知识角度来促进旅游地治理和社区发展的做法得到了更多重视[11-12]。然而,目前关于社区精英培育研究所聚焦的社区旅游类型较为单一,很少注意到非传统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下社区精英的成长过程和机制,特别是地方性知识在社区精英的成长和培育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丹霞山是国内率先探索从传统旅游景区向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的景区之一,经过长达10多年的实践,依托地方性资源形成了以科普研学游为主的发展路径。在丹霞山的社区旅游参与中,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旅游服务技能和素养,更要求从业者要以知识服务为前提,具备将地方性资源转化为具有科普研学价值的旅游教育产品的综合能力。丹霞山新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催生了一批“能人”,即知识精英,特指在社区导向的旅游参与中掌握地方性知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科普研学服务思维和技能,能将地方性知识转化成教育旅游产品的社区个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丹霞山案例的剖析,为社区旅游发展中知识精英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1 文献回顾

1.1 社区旅游

社区旅游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旅游与社区的结合[13]。社区旅游重视利用社区资源和本地社区的介入,以实现社区和个体从中获利[14-15]。20世纪70—80年代,国外学者对社区旅游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工作,Emmanuel倡导关注旅游社区中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机会和福利[16]。1985 年,Murphy《旅游:社区方法》(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一书出版,成为社区旅游研究的经典之作。社区旅游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研究内容包括了社区感知、文化冲突、结构网络、社区参与和社会互换[17-18]等。国内研究者对社区旅游的关注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并在理论引入、社区参与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9-22]。

社区旅游这一概念的两大核心分别是社区和社区参与[23]。社区由生活在一定区域、相互间紧密联系、分享基础设施的人群或一定类型的组织组成。联系社区人群的关键在于“共享”,即强调分享共有的义务,人们在社区内竭尽全力完成自己应有的工作,并最终得到应有的回报[24]。社区参与指个人面对履行公民权利的机遇和职责时的一种自愿行动。它通过调动自有资源、确定自身需要、做出自我决策的形式,鼓励了预期的受益人参与到有关自己利益的发展中[25]。社区旅游发展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尤其是本地旅游精英的培育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的社区旅游实践中,诞生了斐济土著妇女[26],我国广西阳朔“月亮妈妈”[6]、贵州西江苗寨“阿浓”[7]等社区精英的经典案例。已有研究围绕着以提供旅游娱乐和休闲服务接待为主的传统社区旅游的社区精英培育议题做了大量探索[6-9],但对其他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下的社区精英培育和成长则鲜有涉及。

1.2 社区精英成长的影响因素

精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指特定阶层中具有特殊才能、在一些活动或领域具有杰出能力和表现,进而在权力、声望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关键人物[27]。社区精英在农村社会学和社区旅游发展中得到了诸多关注[8,11],并被视为社区旅游发展的关键力量[8]。在已有传统社区旅游研究中,根据掌握的资源概况和产生影响领域的差异,社区精英可以被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传统精英和教育精英4种类型[6,28]。政治精英以村主任、村支书以及行政工作人员为代表,一般拥有大量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29];经济精英以旅游活动经营者为代表,指通过雇佣方式影响他人经济机会的人物[9];传统精英以“寨老”组织成员为代表,是社区的精神领袖,其与社区成员有很强的社会联系和个人拥有较强的文化价值观,表现为在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上的优势[30];教育精英则以教师、医生等为代表,指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社会地位的人群[28]。

社区精英的培育与成长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包括个人成长动机、经验和创新能力等内部因素[7],也包括政策社会背景和目的地推动力等因素[8-9]。在社区旅游发展中,社区个体通过旅游参与获得从非精英群体成长为精英群体的机会。李芳等将民族社区女性旅游精英成功的原因归纳为个人阅历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7],朱璇则指出农民实现向农村经济精英转变的关键力量是外来旅行者[9]。此外,褚玉杰等通过扎根的理论方法,将民族社区妇女精英化的原因归纳为经营能力、行为态度、家庭内部关系、个性特质、文化承载和家庭外部关系6个因素,其中,家庭支持和家庭反向激励是女性旅游精英成功的独特因素[31]。可见,传统社区旅游中关于社区精英及其成长因素的探讨已相对成熟,但对知识导向的非传统社区旅游中社区精英的探讨仍然鲜有文献涉及。

1.3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个人发展研究

生命历程研究范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年代。在对波兰移民生活史研究过程中,Thomas和Znaniecki 尝试用回溯和追踪的纵向性方法来揭示个体生命模式与社会历史变迁的关系[32-33]。20世纪60 年代,Elder 通过其著作《大萧条的孩子们》(Childre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进一步扩大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影响力,促使生命历程理论得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者们的一致推崇[34-35]。所谓生命历程,是指个体在一生中会不断扮演社会规定的角色和事件,这些角色和事件的顺序是按年龄层级排列的[36],如年龄、成长和死亡。这些生物意义在生命历程中都离不开社会建构。生命历程理论有两个关键特点,一是社会规定性,即生命历程(事件和角色)是由社会建构的;二是年龄层级(agegraded)性,即同一事件是否发生在关键期对人的意义完全不同,这强调的是个人生物意义与社会意义的结合[37],突出个体与时间、空间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嵌入关系的社会学理念[33]。自Elder 在其著作《生命历程研究方法》(The Craft of Course Research)较为完整阐述生命历程理论以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该理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34-38]。时空性原则和个体能动性原则、生命时间性原则、生命相关性原则是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基于此,文章援引生命历程理论对社区旅游背景下的社区精英成长进行解读,以期更加准确展演社区旅游发展与社区精英成长的互动过程。

2 案例地与研究方法

2.1 案例地

广东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总面积292 km2,涉及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两个行政区,2021 年,丹霞山范围内现有户籍人口11 285人①广东丹霞山(下面简称“丹霞山”)被授予了多个品牌,各品牌所涉及的面积不同,本文所提及的丹霞山特指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相关数据来自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丹霞山旅游开发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凭借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丹霞山进入山岳观光旅游时代。自2004年丹霞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以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从传统观光旅游景区向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当地社区逐渐形成科普研学游的发展特色,本研究将这种社区旅游模式界定为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新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与传统以旅游娱乐和休闲服务为主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不同:一方面,两者提供旅游服务产品的属性不同,前者主要体现在知识学习和学习体验,后者则更多地聚焦在休闲娱乐和食宿接待[39];另一方面,两者对社区居民参与的能力要求不同。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参与要求社区个体要具备将地方性资源转换成具有教育和科普属性旅游产品的能力,且他们更多从事以知识分享为导向的知识性服务,而传统的社区旅游参与更强调社区个体掌握旅游导赏和旅游接待等技能[6,9]。

本文选择丹霞山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有二:其一,丹霞山是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的典型案例。近年来,丹霞山当地的旅游从业者纷纷从事科普研学游工作。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在传统的民宿、农林基地等场所建设了近30个科普学堂(图1)。一批社区旅游参与者正在丹霞山迅速成长起来,尤其是在个人科普、研学游知识等方面形成优势。他们被当地政府授予“科普达人”称号,正在成为社区旅游发展的“能人”,并开始回馈社区。其二,丹霞山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开发了数百个科普研学游课程和教育旅游产品,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政府官员、高校学者、学生、亲子家庭等前往考察和体验科普研学游产品。因此,选择丹霞山作为研究案例具有良好的典型性。

图1 案例地区位图(作者自绘)Fig.1 Location of the case area(Drawn by the author)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田野调查过程从2020 年1 月持续至2021年8月,时间跨度1年7个月,研究团队先后5 次进行实地调研,历时超过50 天。在田野调查期间,笔者注重观察管委会推动景区从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向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的措施和政策,观察社区居民响应政策的态度与行动,同时积极参加社区各类与科普研学游相关活动,获得社区参与者在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中所发生的技能、认识和情感变化情况。笔者对26 位研究对象开展了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涵盖了丹霞山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官员、社区居民和科普达人等。同时,笔者以近3 年管委会评比的科普达人为依据,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社区精英评定指标[8,31,40],如参考“旅游参与获得成功、拥有社区影响力、为社区做出贡献”等方面因素进行筛选,最终确定16位科普达人作为本文的重点研究样本(表1)。政府官员的访谈问题主要围绕各部门在推动丹霞山从传统观光旅游景区向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发展模式的愿景与措施。社区居民和科普达人的访谈问题包括了社区居民对丹霞山从传统观光旅游景区向科普研学游目的地转型的认识,个人在此过程中的变化,如个人技能提升、角色转变等。笔者在对研究样本的访谈期间还注意到新成长的社区精英在原生身份的差异,并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差异进行深度访谈。访谈过程不断归纳与编码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质性数据,直到不再产生新的话题或类属[41]。

表1 研究样本构成情况Tab.1 The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为确保研究资料真实客观,在受访对象上主要选择丹霞山从传统观光旅游景区向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发展的亲历者(如政府官员、本土导游、村民),同时包含了外来企业主和游客等,用以检验信息真实性。样本的访谈时间从20 分钟至120 分钟不等,共整理得到超过22 万字的访谈文本。5 次不同的田野调研阶段用英文字母次序编号区分,其中,F01~F06 为第1 次访谈数据;S07~S14 为第2 次访谈数据;T15~T24 为第3 次访谈数据;F25~F30 为第4次访谈资料;F31~F39为第5次访谈数据。在二手资料方面,笔者收集了丹霞山发展的相关规划文件以及新闻报道。此外,笔者于2016年成为丹霞山科普志愿者,其间深度参与了政府部门推动丹霞山从传统观光旅游景区向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发展的有关工作,有机会观察了社区居民在知识导向下社区旅游的实践。同时,笔者还加入了7 个丹霞山社区微信群,观察社区日常聊天,这些都有利于加深对案例地和研究样本的认识。

3 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参与中知识精英的成长过程

3.1 探索期:个体能动性影响下本土先锋积累专业科学知识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生命能动性是指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并在相应的机会和制约下进行选择和行动,从而建构自己的生命历程。生命能动性促使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做出这种选择而非那种选择”[42]。随着2004年丹霞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前往丹霞山考察的专家团队和专业见习的高校团队逐步增多。以N3和N4为代表的本地人率先接触到了专家和高校团队,他们在日常陪同专家考察和辅助高校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开始自发地跟随专家学习,与丹霞山开始探索科普研学目地转型这一特定的时空事件产生关联。如N3是一名有着30年工龄的丹霞山老员工,在丹霞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前,她在丹霞山的工作以提供旅游讲解服务为主。2004年,因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需要,N3 被调到丹霞山地质博物馆工作,有机会参与了各类专家考察和高校实习活动。在为考察团队和高校实习团队提供向导服务期间,N3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通过向专家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地方地貌资源价值的认识:“那个时候申报地质公园成功了,彭教授①彭华(1956—2018),安徽砀山人,中山大学教授,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创建的重要推动者。还有很多其他教授专家经常来丹霞山(考察),我就跟在他们后面学习,也算是那个时候开始学习丹霞地貌的一些知识,了解它的价值。”通过初步积累的专业地质科学知识,N3也开始在日常的传统旅游讲解中融入了地方性知识科普。再如N4是一名地道的丹霞村民,在早期与专家教授接触过程中,他进一步认识到丹霞地貌的特色价值,萌发了种植本土铁皮石斛的想法,并主动地向地质专家学习地质土壤知识。地质地貌知识的积累,为N4后期利用地方土壤培养本地石斛品牌和成为社区精英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知识精英的初期成长与丹霞山传统观光旅游目的地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此阶段中,随着地质类专家科研考察团队和高校师生实习教学现象的出现,一些社区个人发挥个体生命能动性,主动向地质类专家学习,通过借助地质知识资本积累,率先获得从普通居民向社区精英转变的机会。

3.2 转型期:历史生命时空中科普达人习得综合性地方知识

生命时空性是指个体生命历程会受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影响,个人的发展或转折往往受到区域文化特征的形塑[43]。2010 年,丹霞山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其地质、生态和人文等价值得到进一步重视,陆续有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到丹霞山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丹霞山开始出现新的旅游业态。在此期间,管委会利用与国内高校以及多个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探索通过科研工作推动科普研学事业发展,并借助专家团队的科学研究将地方性知识[44]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地学价值等进行挖掘和转译。2014 年以后,管委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性地打造系列科普研学游品牌活动,如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青少年观鸟大赛、自然笔记创作大赛等。随着大量自然教育爱好者和科普研学机构人员慕名而来,科普研学游服务与产品开发技能等知识通过自然教育爱好者和科普研学机构人员等进一步在社区传播,以科普图书传播、专家讲座培训、“刷山”①刷山指社区居民跟随专家科考团队上山调研和考察,跟随专家学习。学习和社区微信群等为主的学习渠道不断多样化,丹霞山及其周边社区的学习型文化氛围逐步形成。

在这种学习型社区文化的影响下,社区居民也开始构建新的生命阶段。一批社区居民适应社区变化,积极与专家、科普志愿者等建立良好关系,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综合类知识的增长,这些知识突破了专业科学知识的范畴,扩展为综合地方性知识、科普研学游产品开发方法论、教学技巧等。如N10 说道:“每次去培训,它(培训)会给我们一些很好的触发点,他可能不一定是经常讲蘑菇,他可能会讲蝴蝶……但我们可以从中学一些方法应用到我们的东西。”同样地,本地村民N15也肯定了在学习型社区中实现了知识收获:“群里有很多专业的老师和热情的小伙伴,学习的氛围很好。通过多观察,多问老师,自己也渐渐掌握了一些植物观察的技能和知识。”这种知识的增长也推动了一些本土专家的出现,如N9是一名本地乡镇公务员,随着丹霞山科普研学氛围日益浓厚,N9多次跟随在丹霞山开展科研工作的生物专家们学习,且日常通过社区微信群向专家请教植物知识,其中就包括认识植物习性、学习植物分类,掌握植物观察记录的技能。

3.3 发展期:生命相关性驱动下知识精英实现特色化发展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生命相关性原则强调个体并不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这也意味着社区居民个体的行为不仅受社区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社区[35]。因此在社区旅游发展实践中,社区成员之间必须形成良性的竞争状态以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国内研学游市场开始急速增长[45]。2019 年,管委会以“丹霞山科普小镇”建设为契机,在社区内根据资源特色以主题民宿、农林基地等为载体建设了近30个主题科普学堂,丹霞山社区的科普研学游产品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此阶段中,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亦随着自然教育爱好者的进入传播到社区个体,并被社区个体接受。

在此期间,一大批在先前积累了知识的个体率先进行特色化发展探索,成为某领域的领先者,也借助地方性知识输出优化了自身的生计方式。如N14 通过向专家学习和自我提升,针对性地积累了丹霞山鸟类的地方性知识。凭借丰富的生态知识和科普研学教学能力,N14 在2021 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林业科普使者”。她说道:“丹霞山可以开展观鸟活动,但是这边缺少鸟类导师,我就选择了往这个方向发展,这肯定是自我增值的一方面。”N14的谋生方式也由以往提供旅游讲解服务转向以提供地方性知识教学为主。通过对自己的服务进行升级,实现了个人从本土导游到资深科普研学导师的角色转换,提高职业认同。在丹霞山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参与中,本土农民N4和返乡创业者N1 则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旅游教育创业,雇佣本地员工,整合社区资源,培育了“丹霞石斛”“客家梅子”等地方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如N4主动适应社区科普研学游的发展新业态,在个人传统业务上增加知识教学服务,转型成为地方小有名气的“石斛教授”。同时,他将自家农家小院改造为集餐饮、住宿和科普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林场基地,N4的家庭发展模式开始由单纯石斛产品销售转向食宿、科普研学游体验和铁皮石斛产品销售的综合模式。N4 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成为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的示范者。

随着丹霞山社区旅游中科普研学游需求的增加和管委会推进目的地科普研学游品牌建设,社区个体要实现旅游参与的利益最大化,避免对外知识服务同质化自然而然成为大家的共识。在丹霞山知识精英的成长过程中,社区不同个体基于自身特点和利用外部力量,以及目的地层面的支持进行特色化发展探索,在植物、昆虫、非遗、鸟类、人文等科普研学游领域分别形成自身优势,成为深受各群体喜爱的“地方土专家”。他们对外提供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产品,推动了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图2)。

图2 不同类型个体的生命历程与社区发展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course of different types of local el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knowledge-oriented community tourism in Mt.Danxiashan

4 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参与中知识精英的成长机制

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中知识精英的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参考社区精英成长的成因论[7-9],从社会层面、目的地层面和个体层面来揭示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中知识精英的成长机制(图3)。

图3 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中知识精英的成长机制Fig.3 Growth mechanism of knowledge elites in knowledge-oriented community tourism

4.1 社会层面

4.1.1 国际品牌管理和科普研学游市场兴起是推动个体成长的外动力

从社会层面看,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中,知识精英的成长离不开国际品牌管理和科普研学游市场兴起的推动。2004 年、2010 年,丹霞山分别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46]。在《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指南》和《世界遗产公约》等政策的指引下,管委会开始探索新的丹霞山发展模式,比如发展生态旅游和科普旅游等。2017年起,丹霞山陆续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在国家推进研学旅行和科普研学等品牌的助推下,丹霞山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产品,逐步被以科普研学游为主的产品所替代,科普研学游市场得到发展,社区个体与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关联,并产生转型外动力。

4.1.2 专家和志愿者的“新旅游知识”转移为个体成长提供知识资本

已有社区精英研究指出,社区精英的成长主要靠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的积累[11,27,35],但在本研究中,知识精英的成长则主要得益于知识资本的积累与应用。关于“知识”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和知识论的中心问题[47]。美国社会学家Bell 指出,出于不同的目的,知识定义会有所不同[48]。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知识精英在不同成长阶段所接受的知识,实则上是不同学科专家和志愿者通过讲座或帮扶形式向社区个体转移的知识,比如地质、人文、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科普研学游服务、教育旅游产品开发知识等,本文将这些知识概括为“新旅游知识”。在丹霞山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中,“新旅游知识”在知识精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期间,以高校专家和科普研学爱好者等志愿者为主的外部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专家借助科研挖掘丹霞山地方性知识的科学价值,并通过科普讲座、图书、微信群问答等方式转移给社区居民。科普研学教育爱好者为主的志愿者则通过参加目的地品牌活动,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科普研学游服务技能传入当地社区。在高校专家和科普爱好者力量的作用下,社区个体的“新旅游知识”得到了快速积累。同时,在个体生命相关性的驱动下,社区个体有意识地进行特色化发展探索,最终成为各领域的“土专家”。

4.2 目的地层面

4.2.1 政府举办的系列科普研学品牌活动促进个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自2014 年起,管委会依托丹霞山自身资源,相继探索出“野生植物辨认大赛”“青少年观鸟大赛”“中小学生自然观察笔记大赛”等系科普研学游品牌活动,并成功吸引各地的专业爱好者前来参与。在系列科普研学游品牌活动举办期间,社区个体获得科普研学游服务的实践机会。大部分有着地方性知识积累,且掌握教育旅游产品开发和科普研学教学服务能力的社区个体发挥自身能动性,陆续参与对外服务,以兼职或全职的方式成为科普研学导师助教、科普研学导师,进一步在实践当中锻炼了自身的对客能力。“一开始虽然积累了些这里的知识,也学了如何跟学生相处和教学,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后来就借助这些机会从跟班和助教做起,后来就能独立给学生们讲课了。”(F37,2021)

4.2.2 政府的差异化培养策略促使知识精英得到深度成长

现实社区旅游发展中,社区不同个体的内部动机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借鉴生命历程分析视角,根据研究样本在参与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前的职业身份对精英人群进行分类,即本土导游、返乡创业者、本地农民、本地公务员,通过梳理4 类典型样本的个体生命历程与社区发展互动关系(图2),分析目的地层面在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中对不同类型个体的培育策略。

(1)本土导游在管委会的兴趣引导下进行服务升级。丹霞山科普研学游市场的兴起,促使了社区中传统以提供旅游讲解的导游群体也开始进行转型探索,而目的地层面在兴趣方面的引导极大助推了他们的成长。研究发现,所有由本土导游成长为知识精英的个体,都离不开管委会在他们兴趣方面的引导。如N3 说道:“刚转型做科普游服务时,其他导游笑我在折腾自己,那时他们还是在讲‘荤段子’,后来管委会请了很多类型专家来,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2)本地农民通过管委会的政策支持缓解了转型压力。旅游地的本地农民由于学历或技能低、缺乏长远眼光等而导致转型失败,一直是多数乡村旅游地的通病[4]。在丹霞山案例中,农民之所以能够逐渐成长为知识精英,离不开管委会对本地村民的政策支持。管委会设置了专项资金,鼓励本地农民参与对外提供公益科普研学服务活动,并优先推荐本地农民参评各类奖项。如N4、N13等经营的农林农场,在政府的引导下成功申报地方科普研学基地品牌,获得必要资金支持和参加各类培训的资格。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既激发了本地农民转型的信心,也切实帮助他们提升了个人能力。(3)本地公务员借助目的地提供的平台实现了自我价值。与其他社区个体不同的是,本地公务员群体实则上已经在经济和权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在满足一般需求后,他们选择在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中参与,更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对本地公务员向科普研学导师成长案例的分析发现,他们的成长更多是得益于目的地提供的平台。如N9提到:“对我影响帮助最大的是社区的学习氛围,各种学习的平台和机会,讲座、微信群,跟专家上山考察对我的帮助也很大。”(4)返乡创业者通过管委会协调的社会资源创建个体品牌。研究发现,在丹霞山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场域中,N1、N2等返乡创业者能够快速融入旅游地转型发展中,这与目的地层面提供必要社会资源对接有很大关联。“管委会给我们推荐了专门做科普研学游的师生团队,让他们与我们结对子,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对我们实现帮扶,这也是我们能够顺利发展的原因。”(F01,2020)

4.3 个体层面

4.3.1 个体追求长远发展促使其产生成长的内驱力在社区旅游发展中受益是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根本诉求[31]。虽然不同的社区个体的出发点不同,但通过对本案例研究对象的深入分析发现,充分发挥生命能动性,追求个体长远发展是推动他们成长的共同内驱力。对于本地导游来说,丹霞山传统观光旅游市场向科普研学游市场的转型,迫使他们主动谋求转变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对于本地农民而言,旅游地严格的保护政策促使他们需要探索更生态的生计方式。在满足了生活基本需求后,自我价值实现成了本地公务员融入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多数返乡创业者而言,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品牌效应,是其参与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东西还是有商机的,所以想看能不能提高我们农庄的流量。”(T24,2021)

4.3.2 个体原有经验与好学品质激发其创新实践

生命历程理论指出,生命时间性强调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生命历程相合,表达了个体生命借助原有经验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的原则[35]。在本研究案例涉及的4类人群原有的经验在推动他们成为知识精英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本土导游掌握对客沟通技能和旅游知识,本地公务员有着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本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返乡创业者对旅游新业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些经验都为他们快速适应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进行创新实践提供了信心。但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参与和传统以旅游娱乐和休闲服务为主的社区旅游参与不同,它需要参与者对地方性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拥有将地方性知识转化为教育旅游产品的能力。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剖析归纳发现,社区个体之所以能成长为知识精英,这与他们的好学品质密切相关,比如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动机和坚持品质。“这么多年下来,坚持学习的态度还是让我们与别人拉开了很多差距的,所以这也是我们能够被称为‘土专家’的原因吧。”(F35,2021)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文援引生命历程理论,参考社区精英成长成因论[7-9],揭示了丹霞山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中知识精英的成长过程与机制,研究有如下发现。

(1)在丹霞山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中和知识精英的成长先后经历了本土先锋、科普达人和知识精英3 个转变过程。本土先锋时期,他们获得的知识类型以专业的科学知识为主,如地质地貌知识,同时知识输出行为主要表现为在传统旅游讲解中增加地方性知识科普。科普达人时期,他们获得的知识为综合性知识,例如地方生物知识、科普研学游服务技能等,其知识输出行为主要表现为利用地方性知识进行创业和开发科普研学游产品。成为知识精英后,他们获得的知识为绿色发展理念知识,其知识输出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个体寻求差异化发展,并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示范作用。

(2)知识精英的成长是社会层面、目的地层面和个体层面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未来旅游地培育知识精英有必要重视各个层面的因素。在社会层面,国际品牌管理和科普研学游市场兴起是推动个体产生成长的外动力。同时,以专家和志愿者等为主的外部力量对社区个体进行“新旅游知识”转移,则为社区个体提供了重要的知识资本。在目的地层面,政府举办的系列科普研学品牌活动,让社区个体对外的科普研学服务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目的地政府采用差异化策略,如对本地导游进行兴趣引导、给予政策以支持缓解本地农民的生计压力、提供平台支持以助推本地公务员实现自我价值、协调社会资源对接以帮助返乡创业者创建个体品牌等,从而有效促使社区个体得到深度成长。在个体层面,知识精英的成长并不完全是被动的。追求长远发展是知识精英成长的主要内驱力,他们原有的个体经验和好学品质为自身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3)知识精英是我国社区旅游发展中新出现的社区精英类型,相比在传统社区旅游中成长起来的社区精英,知识精英更多地拥有“新旅游知识”方面的优势,并在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发展中凭借特殊才能或优势资源形成发展优势。在参考社区精英判定依据基础上[4,42],本文对知识精英概念进行界定,即知识精英是指掌握地方性知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具备科普研学服务思维和技能,能将地方性知识能转化成教育旅游产品的社区个体,他们在社区旅游发展中凭借特殊的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是社区旅游发展中新的主导力量。

5.2 讨论

从理论贡献来看,本研究提出了知识精英这一概念,通过丹霞山案例对其进行描述与佐证,从而丰富了现有的社区精英类型。同时,本研究通过不同个体案例的剖析,扩展了生命历程理论个人对社区或社会环境的影响维度。在地方性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的过程中,各类型的社区成员凭借知识积累与输出打造了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这在以往社区旅游发展中常常被忽略。

从实践价值来看,在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作用愈发明显的背景下,丹霞山案例研究在促进社区知识精英培养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旅游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得传统观光旅游地向科普研学游目的地转型成为新趋势,丹霞山基于科普研学游所形成的知识导向的社区旅游形式有望为国内其他旅游地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该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知识精英成为社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更加突出了“人”在社区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这在未来旅游地社区建设中是值得提倡与推广的。

研究发现,本文关注的案例中知识精英的职业身份具有多元性,包含了本地农民、本土导游、返乡型创业者和本地公务人员4种类型。以这4类为主的人群实则上代表了社区旅游发展中主要的地方参与者[49],这充分反映了知识精英对不同群体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在未来更多传统观光旅游地转向科普研学游目的地转型的过程中,有必要重视社区中知识精英的培养。对比现有社区精英,比如经济精英、政治精英、传统精英和教育精英而言,知识精英成长的关键力量体现在“新旅游知识”方面,而并非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28-30],这启示旅游地在对知识精英的培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对“新旅游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同时,知识精英并不等同于教育精英,教育精英更多是指通过学校高等教育,拥有社会地位的人群[28],而知识精英更多是指依靠非正式的知识转移如专家入村培训和志愿者帮助等形式积累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社区旅游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个体。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丹霞山仍处于山岳观光型旅游景区向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转型进程中,知识付费的旅游消费环境正在形成,知识精英的成长更多是自上而下的政策鼓励和自下而上的先锋群体自发参与。未来需要建立起市场化激励机制,为目的地知识精英成长提供更可持续性的支持机制。

猜你喜欢

丹霞山精英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它们都是“精英”
仁化县助力环丹霞山环境整治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仁化·丹霞山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