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公园化古镇的后现代原真性体验及生成机制
——以乌镇西栅景区为例

2023-02-12黎镇霆马悦柔翁时秀

旅游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栅真性主题公园

黎镇霆,马悦柔,翁时秀

(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引言

近年来,古镇旅游已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为了在市场中取得优势,一些古镇旅游目的地采取了类似主题公园的营造模式①刘思敏,赵艳艳.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另类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6-08-30(003).,以古镇形态的物质空间为载体,依据特定主题进行大规模建设或改造,采用精细的空间设计手法和多样的活动组织方式,配置完善的现代化设施,打造集观光、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目的地。因其兼具主题公园和古镇的特征[1-2],可将其视为一种后现代的主题空间(themed space)旅游地[3]。本文将这种类型的古镇旅游地称为“主题公园化古镇”。

国内外古镇或历史城镇旅游的实践和理论都已有较为成熟的发展,围绕该话题也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4]。根据案例地的特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游客在其中的旅游体验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传统古镇或历史城镇的遗产空间特质以及人与空间的具身互动有着独特的魅力[5-6],在传统古镇中随处可见的怀旧源能够触发游客的怀旧情感[7],轻松和缓的古镇生活方式和氛围能够为人们带来慢旅游的体验[8]。

不同于传统古镇或历史城镇,本文所关注的主题公园化古镇以创造性的方式把历史的、传统的要素和现代的、外来的要素融合拼贴在了一起[9]。该类型旅游地的出现和兴起,反映了后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10]。在此趋势下,越来越多不以客观原真为根本追求的后现代旅游者涌现出来[11-12],这为当今古镇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向[13-14]。目前,学界对此类旅游者的体验性质和数量规模的了解都还不清晰。因此,从“质”的角度探明后现代旅游者在主题公园化古镇中的旅游体验,一方面有助于为之后开发有效的体验量表以在“量”上确定此类旅游者的规模提供启发,另一方面对深化后现代旅游情境中的主题公园化古镇和原真性体验研究,更好地把握后现代旅游消费趋势的动向和特征,反思古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14-15]。

后现代原真性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主题公园旅游的研究中,为理解主题公园化古镇的旅游体验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后现代原真性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研究分析框架,以乌镇西栅景区为案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后现代旅游者在主题公园化古镇中获得了怎样的原真性体验?这些体验通过怎样的机制得以生成?

1 文献回顾

旅游体验的原真性是审美现代性在旅游领域的延伸,旨在解释旅游的价值,因而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话题[16]。客观主义将原真性视为旅游客体固有的特性[17]。建构主义则认为,所谓的“真实”是取决于人们主观判断的象征意义层面的真实[18-19]。存在主义把对真实的探讨转向旅游主体感受到的自我真实[20]。不同于上述原真性理论,后现代原真性理论以解构真与假、现实与虚构、起源与表征之间的界限为基本特征[21]。

“超真实”(hyper-reality)是后现代原真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其对超真实的解读可以追溯到Eco 和Baudrillard。Eco所言的超真实,指的是伪造的副本可能会比原型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感知、需要和想象,从而能够在社会上大行其道[22]。Baudrillard 的拟像(simulacra)理论对超真实的内涵进行了更深刻的批判性阐发[23]。拟像理论阐述了拟像与真实的关系,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从表征到拟真的转变过程,在其理论构建中,该过程经历了如下阶段:(1)拟像是现实的深度反映;(2)拟像反映但也扭曲了真实;(3)拟像遮蔽了真实的缺失;(4)拟像和真实脱离关系,它是最纯粹的拟像本身,即拟真[24]。在作为拟像最高阶段的拟真中,真实或原型被谋杀和取代了,拟真比它们更加成功地达到了特定的目的和效果,从而塑造了当今世界的超真实[23-24]。拟真由最基本的代码以一定的创造性组合的模式调制而来,超越了以特定对象为参照的模仿,而看似遗留于拟真中的真实痕迹其实也是拟真的幻象[23-24]。据张一兵解读,代码拟真的核心思想旨趣在于,从基础要素组合支配的角度重新阐释真假界限日益消解的当代社会图景[25]。例如,在Baudrillard看来,基因被预制的农场鸡肥大鲜嫩,但它们是拟真的鸡,相比之下,自然真实的鸡却显得难看和“不真实”[23]。也就是说,基因在这一例子中可以被视为拟真的代码。而且,塑造拟真的代码也可以来源于有形的具体事物,但当它们被提炼出来之后,便成了“没有本体”的抽象理念[24]。用拟真的概念理解迪士尼乐园,可以将其视为在体验经济模式主导下,通过调制提炼自漫画、影视等素材的代码生产出来的超真实,而非依据某个既有原型的复刻或拷贝[23]。上述理论阐释也表明了符号化原真性和代码拟真之间存在的根本性区别。前者强调特定的指示物承载了真实的象征意义,延续了表征真实的外部所指关系[18];后者则强调超真实对真实位置的占据,不再指涉外部的对象性真实,而是聚焦于更内在的超真实生产逻辑和机制[24]。因此,本文将具体运用Baudrillard 的代码拟真的概念和理论开展研究。

无论超真实以何种方式被营造出来,最终还是要在主客互动中被感知和体验[26-27]。超真实的盛行催生了后现代旅游者,他们不再关心旅游客体真实与否,对其真假采取一种“冷嘲”的态度,转而心甘情愿地享受假造吸引物带来的愉悦[21,28]。而且,后现代旅游者即便明知旅游地或旅游吸引物为假,也可能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获得一系列真实的体验,这可以称为超真实的旅游体验[27,29]。这些真实的体验是主观的,其包括客体指向和主体指向两方面,前者指的是对旅游地中的物件、场景或人等产生出真实感,后者指的是旅游者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真实和自由[30]。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性,应该将它们结合起来以理解超真实体验的生成机制与过程[30]。超真实体验的生成首先离不开原真化的作用,Cohen 和Cohen 将原真化定义为旅游吸引物被认定是原初的或真实的过程,以客观的科学标准为基础的冷原真化和以主观的参与体验为基础的热原真化是两种基本的原真化方式[31]。尽管后现代的假造旅游地缺乏冷原真化的作用,但是后现代旅游者可以通过渗透了情绪情感的身体化、展演性的实践和互动等热原真化的方式将假的旅游客体当作真的来体验[13]。同时,Nash 指出,人所体现出的后现代性不是固定的身份,而是随情境而变的思考、感觉与行为状态,人们可以通过进入这种状态以应对现实社会情境带来的困扰、压力与问题[32]。后现代旅游者与假造旅游地建立起关系连接并赋予其情感意义的热原真化过程,也有助于他们满足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已久的审美需求,实现对自我独特性的反思与体悟,进而产生出主体原真性体验[33]。

许多探讨主题公园旅游原真性的研究响应了上述后现代原真性理论。来源于传说、文学、影视和画作等媒介和文本的主题叙事是营建主题公园的核心要素[3,34]。同样受此影响的旅游者则会产生出混合了虚构与现实的想象和期望,并且融入他们对旅游地的热原真化过程之中。例如,Lovell指出,参照魔幻小说设置的历史城市场景建立了魔法虚幻和历史遗产相结合的拟真,受魔幻小说影响的旅游者则会以一种“魔术凝视”的想象验证地方的“真伪”[35];Ong和Jin发现,游客能够通过主观体验把北宋汴京城、《清明上河图》和清明上河园之间的双重拟真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能受此启发去了解真实的历史[36]。Koren-Kuik将叙事在主题公园中的呈现称之为“空间叙事”[37],即通过具体的形态、声音和表演等手段在实体空间中实现叙事的物质化,为游客提供具身感受故事以及与文本叙述中的场景或角色进行互动的可能性[34]。如果游客能够通过多感官的具身感受对假造的主题公园感觉正确,即“就是这个感觉!”,那么这个地方也可以在感官层面变得真实[3]。例如美国奥兰多的迪士尼艾波卡特中心营造出的整体审美氛围全方位唤起了游客的感官体验,让他们感觉像回到了“原真的”过去[38];“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主题公园运用人工打造的魔幻场景,为哈利·波特的粉丝提供了沉浸式具身体验的可能,让他们感受到魔法世界的“真实”[39]。

上述后现代原真性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超越了真假对立的简单划分,能够为本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基于此,本文以超真实旅游体验的主客体指向之别、旅游地的代码拟真和旅游者的热原真化为基础,构建研究分析框架(图1),以期用于阐明后现代旅游者在主题公园化古镇中的原真性旅游体验的构成及其生成机制,从而延伸与丰富分析框架的理论内涵,推进相关研究。

图1 主题公园化古镇的超真实旅游体验及其生成机制分析框架Fig.1 The framework for hyper-real experience and its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matic ancient town

2 研究方法

2.1 案例地选取

本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西栅景区为案例地。乌镇景区主要包括东栅和西栅两个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分别为原乌镇东大街和西大街,后分别经一期和二期改造,建成为景区。其中,东栅景区占地0.46 km2,于2001年对外开放,西栅景区占地4.92 km2,于2006 年对外开放①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乌镇——概述[EB/OL].[2021-05-25].http://www.wuzhen.com.cn.。东栅景区的改造以发展观光旅游为导向,把原有风貌的恢复和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商业经营受到严格管控,仍有较多原住民在其中居住,被开发方认为较好地兼顾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1]。相比之下,西栅景区的改造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模式,为营造以观光度假为定位的江南水乡古镇主题风貌,开发者对原先的西大街进行了大规模拆建,将原住民全部迁出,进而在新建街区中配置一系列旅游服务设施[1]。2006年开放以来,乌镇西栅景区游客量逐年增长,2019 年达529.67 万人次②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青旅2019 年年度报告[EB/OL].[2021-05-25].https://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600138&id=6016528.。乌镇西栅景区的成功在古镇旅游目的地营造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乌镇模式被全国很多地方效仿[40]。因此,乌镇西栅景区作为后现代的“主题公园化古镇”,具有足够的典型性。

2.2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笔者对乌镇的关注始于2010 年。2010 年8 月28日至9月19日,笔者对乌镇开发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整体特征进行了实地调查。调研过程中采用了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共访谈了包括本地居民、景区从业者、管理者、游客等在内的82 人,并对景区特征和运营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当时的调查并未专门研究后现代旅游者,但在此后对乌镇的持续关注和多次回访中,笔者观察到乌镇的后现代旅游者规模在这10 余年的时间里呈持续增长趋势,且他们的体验和表达可能会对更广泛的旅游者群体造成影响。笔者由此认识到研究乌镇后现代旅游者的意义,遂开始收集与此有关的二手数据。

所收集的二手数据分为两部分:(1)能够反映乌镇旅游开发方经营理念的网络文本,包括媒体采访、演讲实录、官方介绍与文章等。笔者在进行这部分资料的收集时力求找到其原始出处,剔除内容相同的重复转载以及纯粹的旁观式解读,最后共收集文本26 份。(2)马蜂窝网站的游记文本。马蜂窝是以用户生产内容作为经营基础的旅游社交平台,个性化的游记、攻略丰富,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旅游网站的主要特征[41]。而且,其用户具有较强的分享和表达意愿,对旅游目的地有深入了解的意向[42]。因此,笔者最终选取马蜂窝中关于乌镇西栅景区的游记文本进行分析。笔者首先爬取了2015—2019年马蜂窝网站上有关乌镇的游记文本,排除与乌镇西栅景区无关的游记后得到初始文本3031 篇。根据上文定义,后现代旅游者应该能够辨识并接受乌镇西栅景区的“假”,即对景区经历过大幅度改造重建并以商业化方式运营管理的事实有基本认知,同时能够接受和享受这种商业逻辑主导下的假造。笔者以此为标准筛选由后现代旅游者撰写的游记,筛选示例文本如表1所示。笔者对游记文本进行筛选与阅读,剔除了过于简短、有明显广告性质和抄袭复制痕迹的游记,并开展共同讨论,旨在留用能充分体现游客的后现代特征及其旅游体验的游记文本,最后共计选取了41 篇记录翔实、表述完整的高质量游记。

表1 后现代旅游者游记筛选示例Tab.1 Typical examples for screening out travel notes of post-modern tourists

考虑到网络游记文本与实地游客访谈材料可能存在质量差异,笔者于2021年4月27—29日对乌镇再次进行实地调研,并访谈了符合后现代特征的10 位游客。访谈的目的是对比现场游客与网络游记的表征内容和质量,从而验证采用网络游记开展分析是否为更优策略。具体而言,如果发现现场游客访谈材料优于网络文本,则拟选取更大的样本开展更深入的访谈,以现场访谈资料为基础撰写论文;如果发现网络文本更优,则采用网络文本。结果发现,因为现场访谈需要受访者当场应对访谈员的提问并讲出自己的感受,其表达的深度相比于认真书写的优质网络文本较差且显得更为随意,而优质网络文本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有深度。因此,通过本次调研,笔者得以确认利用网络游记剖析深层次旅游体验与感受更具优势。此外,相比于实地访谈材料,网络文本的写作规避了研究者介入造成的影响,且其较高的可得性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获取与分析结果上的争议(表2)。因此,在确保网络文本足以开展研究的基础上,为加强研究材料的可比性并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本文最终弃用实地访谈材料,统一使用网络文本这种所有研究者都能获取的材料作为下文分析的数据源。

表2 网络文本与实地访谈数据特征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data feature between network text and field interview

基于前文构建的分析框架(图1),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在初步浏览数据后加以整理归类,在详细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分析框架进行概念化的抽象提炼和阐释,最终整理为研究发现部分的内容。其中,对游记文本的分析到第34篇时,整体结构已基本稳定,余下的7篇用于对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因而将游记文本的前34篇依次编码为T1~T34,后7篇依次编码为Y1~Y7。

表3 游记文本信息Tab.3 The information of travel notes

3 研究发现

3.1 体验为真:超真实的旅游体验

在后现代原真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游记文本的分析证实:后现代旅游者虽然明知乌镇西栅景区为假,但仍然能够从“假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即超真实的旅游体验。依照研究框架,本文将其划分为客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把“假”的客体当作“真”的来体验和主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在“假”的客体中体验到主体的“真”。

3.1.1 客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

尽管后现代旅游者明知乌镇西栅景区是假造的产物,但是弥漫在景区各个角落的江南氛围对游客产生了深厚的感染力,让人们沉浸于仿拟的江南幻境之中,体验到真实水乡的环境意蕴。“几乎每一栋水阁,临水一侧楼上楼下的窗户里都泛着橘黄色的灯光,将古色古香的镂花窗棂显露无遗,好一幅绝美的流光溢彩不夜水乡画卷。”(Y6)光影、天气、人流量等的变化也让这种体验更具动感,可能会让游客生发出恍然如梦、时光穿越等奇幻的联想,仿佛自己也成了江南诗画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白天的乌镇是婉约的江南女子,那夜晚的降临就更显妩媚,让人在这晨与夜的交替变换中沉醉不已,恍然若梦。”(T7)“这样的美如梦似幻,让人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T20)参与到丝织制作、苏州评弹等舞台化的展演活动中的游客,将自身代入到了原真的江南传统中,因而得以体会根植于水乡环境的生活面貌所具有的独特意蕴。“保留了很多传统加工工艺的制作过程,并通过真人实景演绎出来,让你真实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T4)乌镇西栅景区配置了完备的现代化功能和设施,人员及其服务亦受到系统组织和管理,但是,后现代旅游者觉得这种“有诚意的商业化”并不悖于真实。例如工作人员热情贴心、个性化乃至超常规的服务,使游客对商业化好客建立起了“也许是江南人家生性如此”(T23)的真好客印象;酒吧街、霓虹灯和流行音乐在夜间的交错组合让游客感觉到“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和谐却又很和谐”(T6)等。

3.1.2 主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

乌镇西栅景区创造出的江南水乡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旅游飞地,旅游者进入其中,就如同进入了一个与惯常世界平行的空间和梦幻舒适的乐园,让人得以暂时性地逃离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纷扰,享受慢生活的闲暇、宁静和恬淡,自如惬意地放松身心。“这个太适合想暂时离开城市喧嚣、寻得一个安静之处来发呆的人,走在这样安静美好的夜里,心头一切不好的事都会像如烟往事随风而去了。”(T20)旅游者对伴随时代改变的个人真实生活过往的怀恋与回忆也在非真实的乌镇西栅景区中被唤起。“各式各样的商店,还有卖各种怀旧的东西的商铺,橱窗里展示着各种老物件,刷出无数儿时的回忆。”(T17)而且,旅游者也可以通过景区中的酒吧、流行音乐等现代设施和活动畅快地宣泄在日常生活中压抑已久的情感。“屋里霓虹闪烁,音乐劲爆……接下来是驻场歌手热情洋溢的演唱,一首《红日》把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往事历历在目。”(T13)现代社会快速的新旧更替和生活的碎片化趋向,使人们逐渐失去方向感并迷惘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46]。正是在乌镇西栅景区这样一种精心“伪造”的主题公园化古镇之中,后现代旅游者能够通过体验慢生活、怀旧和情感宣泄等方式释放内心心境,开启对自身的反思,重新回顾真实的自我。“很长时间没有这种感受了,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总觉得什么都是仓促而行。虽然人人都想着要勤奋要向上,但真的去看看自己的本性,那可就不一定符合主流了。”(T7)在这个日益让人为自我的真实感到迷失和困惑的时代里,非真实的乌镇西栅景区却向旅游者提供了找回真实自我的可能。

3.2 何以体验为“真”:超真实旅游体验的生成机制

3.2.1 主题公园化古镇的拟真

乌镇西栅景区是大规模拆除、改造与重建后的产物,其本身的客观原真已经被“谋杀了”[1,47]。在后现代原真性的理论视野下,乌镇西栅景区可以被视为一系列代码通过特定的模式调制而成的拟真。据此,本文结合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将共同铸就起拟真的乌镇西栅景区的代码归结为景观代码、叙事代码和区位代码这3种基本类型。景观代码提炼自代表了乌镇或江南文化特征的建筑、物件等物质景观和民俗、饮食和工艺等生活方式景观,对过往乌镇的展示与传统江南气韵的凸显是其具有的内在属性;叙事代码主要提炼自以《乌青镇志》①乌青镇是古时乌镇与青镇的合称,现在的乌镇包含了历史上的乌、青二镇。《乌青镇志》是记述明清时期乌青镇地理风貌、历史沿革、人文生活的地方志书,包含清董世宁、民国卢学博等版本,备受乌镇旅游开发核心决策者的推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乌镇西栅景区的规划和改造。为代表的历史记载对过往的叙述,它可以为拟真的塑造附带上历史的底色;区位代码提炼自乌镇西栅未曾改变的原真区位,它顺畅地建立起了景区与乌镇或江南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上的地域连接,是提供给拟真的最直接和最有说服力的正名。本文的研究资料亦表明了以这种视角理解乌镇西栅景区旅游开发理念的合理性,如“把老房子改造成了漂亮的民居旅馆,改造图纸甚至都是他的作品,参考的是《江南民宅》图片集”②王恺. 乌镇——一个“整旧如旧”的古镇标本[N]. 中国文化报,2007-02-06(004).;“我们的木头游船,我参考了好多的资料、自己画草图,最后提炼出来以前老船模样”③文化旅游产业.陈向宏对话宋卫平:特色小镇应该这么做![EB/OL].[2021-08-16].https://www.sohu.com/a/235458144_558491.;“至今,乌镇的老街还在,乌镇的小河还在,乌镇水乡特有的气息比原来浓厚了”④陈向宏.真做“假”时“假”亦真——读阿甘叔《乌镇是假的》有感[EB/OL].[2021-08-16].https://mp.weixin.qq.com/s/qtXh-pORAZmjWfZIXBiNQ.等。这些代码被乌镇西栅景区开发者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精心调制,依据其所具有的属性、相互关系以及旅游开发的目标进行重组,最终生产出了拟真的乌镇西栅景区,而这种生产是否符合客观原真则不再重要[1]。而且,旅游开发者本身甚至也直言不讳其“造假”,如“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在领导一项浩大而违规的‘造假’工程……或许,我没把握好尺度,因为今天的乌镇西栅街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美。”④

旅游开发者以原址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街区重建,虽然导致原有的景观几乎以一种“原真性大屠杀”的方式被净化和毁灭[1],但这其实是更充分地利用了根植于地方原真的区位代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乌镇西栅景区结合景观代码和叙事代码,通过空间叙事的方式,让代表了历史乌镇和江南水乡的人工景观充盈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即“把当地的生活形态提炼成若干个空间,把历史文化提炼成若干个空间,当成了一个可参与、可互动的浸入式的体验内容。”①文化旅游产业.陈向宏对话宋卫平:特色小镇应该这么做![EB/OL].[2021-08-16].https://www.sohu.com/a/235458144_558491.乌镇西栅景区的空间叙事具体体现在地点设置、风貌控制、工艺民俗的观赏和互动、饮食安排等方面,即便其中的某个要素原本并不存在或已经消失,也可以根据需要加以恢复、创造或重组,以实现造假如旧。例如“六朝遗胜”牌坊从乌镇北栅移建到乌镇西栅景区;旅游开发者直言“我们的蓝印花布、皮影戏、花鼓戏,在整个西大街都可以接触得到,这些都是我们公司把它们请出来,然后重新用旅游表演的方式让它们生存”②陈向宏.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水乡的启示[EB/OL]. [2021-08-16].https://mp.weixin.qq.com/s/oZixiTu3Rw_AhCO1FoT8tA.等。由此,在时间、天气、光线等看似不完全可控,实则已经和区位捆绑在一起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作用下,江南的历史文脉此区位得以绵延,一幅幅或清新淡雅、或烟雨朦胧、或妩媚妖娆、或沧桑古朴的江南图景在景区中被织就出来。

乌镇西栅景区在住宿、餐饮、交通、公共设施、节事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现代化的配置和管理以契合游客追求舒适和便利的现实需要,在设计上将其与整体景观相融合。同时,景区在工作人员配备上突出本地化,并且向原居民免费开放,部分服务实行原居民价格低于游客价格的价格双轨制,从而吸引原居民进入以更好地发挥其所处区位的作用。尽管如今的乌镇西栅景区与原初的乌镇西栅相去甚远,旅游开发还是以历史的名义为拟真蒙上一层真实的面纱,如“乌镇1300年的历史,它以前是一个乡埠,就是附近所有的江苏的农民赶来这里交易而成市、成镇……它本身是因为商业化发展而发展的。”③凤凰网文化.陈向宏:乌镇掌门人的戏剧“乌托邦”之梦[EB/OL].[2021-08-16].https://culture.ifeng.com/niandaifang/special/chenxianghong#pageTop.

3.2.2 后现代旅游者的热原真化

文化传统的教育和人们主动的审美追求使与江南或乌镇相关联的大量文学和影视作品得以广泛流传。这些作品的浪漫化表征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唤起旅游者的情感共鸣,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张继的《枫桥夜泊》,第一次对江南有印象是因为这首古诗。”(T18)“如果没有《似水年华》,我想我不会那么早认识乌镇……我想我不会如此迷恋江南水乡。”(T3)而且,艺术表达的模糊性意味着即便作品与乌镇或者江南没有直接关系,只要意境与之相近,也可能会融入旅游者的想象之中。“拍到一张水里的夕阳,望着水面的波光粼粼,突然就体会了《再别康桥》里的句子的意境……”(Y2)可见,虽然乌镇西栅景区的改造主要参照的是以《乌青镇志》为代表的历史记载,但是旅游者的想象主要关联着的却是文学影视作品的艺术化表达,受此影响的旅游者赋予假造景观以情感色彩。尽管旅游开发者的叙事和旅游者的想象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旅游者在游览西栅景区时仍然能够有意或无意地找寻印证头脑中意象的现实要素,通过把内心世界的想象与乌镇西栅景区的拟真相匹配,将其当作真实的江南水乡来体验。

后现代旅游者想象匹配的过程依赖多感官的具身感受[39]。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等构成的江南图景,吴侬软语、苏州评弹等构成的江南音韵,酱香酒香、特色小吃等构成的江南味道,凹凸石板路、潺潺流水等构成的江南触感体现了乌镇西栅景区的精细化拟真,它们充分调动起旅游者视听味嗅触的多感官感知,很好地匹配了旅游者的想象和期望,激发了对乌镇西栅景区的具身原真化,使人生发出“真实的水乡就在这里”的感觉。“碧绿微漾的河面夹在两侧白墙灰瓦的木饰房屋中间,远处一座圆拱石桥横架在河面,一条乌篷游船摇晃着向桥下的拱洞划去……这才是我幻想中的江南水乡和小桥流水人家呀。”(T9)“捧着碗感受热汤的温度,摩挲着边沿的青花纹,老板的吆喝声与门外雨声夹杂在一起,游客不多,雾气重重,舌尖偏甜的味道使人眯起眼睛。不由分说地把人拉进了乌镇烟雨的幻境。”(T5)而且,旅游者具身体会到的惬意舒畅让他们乐于接受现代的、外来的元素与江南水乡主题的融合,并感到这种多元和丰富也可以成为“原真”乌镇西栅景区的组成部分。“老旧的木房子里有最新潮的流行歌,中式建筑中卖西洋顺口的咖啡、美酒,但一点都不突兀,甚至你会觉得,他们本就该是这么配。”(T8)

通过对拟真的乌镇西栅景区的热原真化,后现代旅游者也获得了主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想象匹配和具身感受相交织的热原真化,建立起了旅游者与假造景区的情感牵连,触发了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联想、思索和体悟。“摸着墙,踩着拱桥,踱着石板路,想着在时间的海的那一边,是不是也曾有一个人和我做着相同的事情,看着相同的风景呢……乌镇就像一个巨大的时光机器,把过去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偷偷地连接在一起。”(T28)这可以促使旅游者平和自然地面对、接受和欣赏乌镇西栅景区的拟真,更加舒畅自如地在其中享受惬意生活、怀恋过往、释放内心,最终寻得自我的真实。“这次去了之后我不否认它的商业化,它的旅游产业做得很到位……来到这里你会感觉自己仿佛与外界的纷纷扰扰暂时隔离了,像大人们为自己‘打造’的静心之所。”(T4)有的旅游者甚至还因之抛开真假顾虑,产生出“来之前抵触、来之后欣赏”的态度转换。“因为怕极了过度地开发以及过分地商业化,这几年与乌镇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但来了之后才知道,商业化也好,缺少原生态也罢,所有的一切,通通抵挡不了它的魅力。”(T2)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后现代原真性理论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刻画出了主题公园化古镇中后现代旅游者的原真性体验,并对这些体验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后现代旅游者可以从“假造”的主题公园化古镇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这符合已有研究对超真实旅游体验的界定,且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1)客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即后现代旅游者可以对景区刻意营造出的环境氛围与意蕴以及现代与传统要素的多元交融等产生出真实感,从而把“假”的主题公园化古镇当作“真”的地方来体验;(2)主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即后现代旅游者可以在精心伪造出的飞地式景区中享受慢生活的身心恢复,生发出对过往的怀恋,宣泄积压已久的情感,从而在“假”的主题公园化古镇中体验到主体自我的“真”。

主题公园化古镇的拟真和后现代旅游者的热原真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超真实的旅游体验得以生成。提炼自传统风貌、历史叙事、原真区位的景观代码、叙事代码、区位代码是3 种基本的代码类型,它们被开发者按照各自的属性和相互关系进行调制运用,以原址净化、空间叙事、现代化配置管理和宣传美化等方式,塑造了主题公园化古镇的拟真。后现代旅游者通过想象与现实的匹配和多感官综合作用生发出对拟真的真实感并赋予了它情感意义,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了主体指向的超真实体验。揭示主题公园化古镇超真实旅游体验的生成机制,是本研究的创新所在。尤其是对区位代码及其作用的分析,找到了“主题公园化古镇”与“主题公园”的超真实旅游体验生成机制的根本差别。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乌镇旅游在组织设计和媒介宣传的作用下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游客所体验和拥护的只是旅游开发方建构出来的符号化的真实[47]。然而,在后现代原真性的视野下,本研究得以指认,超真实是后现代旅游者原真性体验的核心特征。他们能在整体上辨识其为“假”,却仍然从“假造”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而非以二元分立的方式评判景区的真假。虽然本研究以乌镇西栅景区为个案,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古镇旅游发展(例如古北水镇、台儿庄古城、赤坎古镇等)开始借鉴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乌镇西栅模式[9],以及后现代旅游日益成为古镇旅游的新兴消费趋势之一[10],本文的研究结论也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到其他主题公园化古镇或历史城镇的后现代旅游者。

对古镇旅游而言,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长盛不衰的话题[15]。古镇旅游的后现代营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后现代旅游者得以涌现出来,其对古镇旅游市场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10]。一方面,古镇旅游的发展服务于人们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旅游体验的追求无可厚非。本研究表明,后现代旅游者在主题公园化古镇中获得的超真实体验体现了一种独特而有生命力的审美感受和生活体悟,这彰显了当代旅游的人本意义,并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原真性体验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这种开发营造模式冲击了古镇的传统性,可能会助长旅游者对待原真性的后现代态度以及娱乐化和商品化的消费主义[10]。当历史城镇旅游完全把游客体验的提升用于为经济效益服务,遗产保护则有可能陷入不利境地。乌镇西栅景区的开发就曾因其对客观原真的大规模破坏而受到争议[1],旅游开发和风貌保护终究还是存在冲突[40]。因此,有必要对历史城镇的后现代旅游开发和消费的动态趋势以及后现代旅游背景下古镇发展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更综合的探讨,期望本文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西栅真性主题公园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建筑原真性探微
游乌镇西栅
主题公园欢乐多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全球最大室内主题公园造价10亿美元
乌镇的夜
主题公园导览图
真性,真孝,真才子——为丰坊辩
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