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2023-02-11张大卫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城成渝区域

张大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宏大的历史场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改造、提升、转型、重塑、构建和创新的重要任务。

一、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区域这一概念的本意是指地理的界划或被称为“地理空间”。我们常将其用于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2004年前后,国家将其开始全面用于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治理与规划,这就有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划分。这种划分,强调的是区域的空间特征,它往往包含自然禀赋、行政区划、生产布局、城市体系和社会发展等结构性内容。

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历史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开始用新的视角与理念定义区域经济战略。党的二十大将其内容进一步明晰为京津冀协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使其在空间结构原有特征的基础上,更多地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和功能性特征,也更加明确了跨区域经济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基本目标与任务,使发展愿景的指向更加清晰。

21世纪后,在区域发展差异化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根据各地特色、优势和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分类指导,制定了一些具有国家层面战略意义的专业性和区域性规划,这些规划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显,它在空间架构上增加了时间发展轴,以指导各地破解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同时,也对规划对象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以使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对大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就属此类。可以概括地说,前述两种板块型和功能型区域经济战略的意义,主要在于它的目标理性。而后一类战略规划,则是为区域发展确定支点和突破口,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来为其赋能,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为区域经济分工和协同发展构建起可持续的动力系统。这种战略规划所体现的价值在于它的工具理性。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及更容易落实的特点,因而在国家的区域经济规划体系中也更具有鲜活的实践意义。

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增强机遇意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同处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框架下,两地共同以开放作为首要的目标任务。二是双城长期处于一个地理单元,历史形成的文化同质性和长期建立起的紧密联系起到了纽带作用。三是两地面临共同的产业与消费升级任务。四是两地基础设施的共同规划、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枢纽效应。五是共同重视知识、科技、人才、文化等要素聚集,尊重人的发展。六是两地具有强劲、内生的创新动力。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国际上受价值观及地缘政治冲突、科技遏制与供应链断链等因素的消极影响,国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仍有三个重大利好因素。

第一,基于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合作仍在持续发展。我国加入RCEP和申请加入CPTPP等各种国际多双边自贸协定,必然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会。

第二,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消费升级等战略举措的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第三,科技革命引领的产业变革,促进产业组织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市场和市场关系,也形成了新的要素生成机制。它的显著特征就是互联网平台构建起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与贸易网络,而其每时都在产生的大数据及其巨大的信息流量则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借用谷歌前总裁施密特的观点并进行改造,可以说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区域经济,让我们对自然禀赋、空间位置及产业形态这些区域经济的基础结构产生新的判断,它使我们有了新的竞争手段和协同方式,也将给区域经济带来新的公平竞争环境。许多中西部地区这几年的发展实践,正在证实这一点。

作为创新动力,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正在形成几个新的风口,包括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等。这些新产业形态的发展,在成渝两市都很强劲,这是成渝两市高质量发展前景的重要原因。

为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也应及时调整。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产业结构,现在更应重视的是开放程度、营商环境、绿色增长水平、社会创新能力、新要素集聚能力、供应链畅通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人的发展的能力等。但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应是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

三、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重视平台经济发展。平台经济是连接消费与生产、需求与供给、国内与国际、现在与未来的枢纽。例如,有了完善的功能性口岸体系,就可以促进双循环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链接;加强柔性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就可以打破在很多城市里出现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体系薄弱、僵化局面。现在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建设强大的可以有效配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平台至关重要。尤其是要重视发挥平台经济这一新产业组织的作用,让汇之于全球的信息流量和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生成能力的数据成为城市发展不竭的资源,使之成为带动城市就业和产业发展、税收增加、绿色增长的持久动力。

二是营造突破地理界划的经济空间和数字空间。所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实质就是要突破两地地理和行政区划的限制。让生产要素在两市间自由流动,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在双城间自主配置资源,让两市居民共享两城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红利。中欧班列在成渝两市的良好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都验证了成渝地区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对外开放发展的智慧和胆魄。数字化空间的出现,更为中西部地区破解开放条件限制和争取公平竞争环境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内陆地区完全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便利性,高效连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享有每一份社会资源。构建数字化空间,需要激发起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形式塑造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想象力所达之处,就可以是城市的边界所在,而城市生成的数据流动到哪儿,哪里就是城市发展的溢出空间或外延空间。

三是为国内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起示范作用。增强城市发展韧性,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国际化管理水平,为居民创造更多的福祉,是所有城市都应追求的目标。成渝两市在城市更新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建设基于社区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民生保障体系方面也在扎实推进。目前对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健康城市等还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今后应重视这一领域研究。当前十分紧要的是政府要在确保国家数字主权、企业数字产权和个人数字隐私的前提下,尽快将具有公共品属性的数据资源对外开放,以利开发利用。如用于统计,提升统计的准确性;用于贸易,增加市场主体贸易真实性的认证;用于流通,使企业与个人的信用可被采信。过去在成都武侯区尝试将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用于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农资生产企业担保难问题及资金周转效率低问题,取得了初步成功,并开始向其他城市和领域复制。这一课题能取得突破关键是武侯区相关部门勇于改革,同意将政府掌握的一些数据脱敏后用于实验。一个智慧的城市,它必须产业是智慧的、管理是智慧的、街区是智慧的、居民及其行为是智慧的。如果仅政府“大脑”是智慧的,其他方面跟不上,就不宜冠这座城市以“智慧”二字。

四是构建世界级机场群重在发展航空经济。目前,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及国家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畅通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趋势,要抓住成都新机场建设投用的机会,进一步明晰重庆和成都两大机场分工,实现功能互补。补上航空物流的短板,建设以航空型枢纽带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新形态。

当前,要重点稳住双流机场枢纽的航空货运能力,将其改造提升成我国对内面向全国重点航空型都市、对外面向中南半岛的主要客货航运枢纽乃至全球性供应链枢纽城市,使其成为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及国家西部开放的前沿基地和创新基地。目前,双流机场提出了将成都建设成为“航空经济之都”的设想,这是一个有雄心和抱负的愿景,也是我国内陆型临空经济区中自我目标定位最高的航空枢纽。全面考察双流机场的空间结构、航空物流集疏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吸纳能力、地面配套能力、关联产业水平及人力资源保障条件,其基础优势应大于国内同类型新崛起的几个航空港区,也优于中西部地区现有的大型航空枢纽,国家和省市各方面应支持其放手发展,争取实现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双城成渝区域
活色生香新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分区域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双城和一周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