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庄子》中“门”的三重涵义

2023-02-11权王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天门无极道家

罗 超,权王妍

(1.安徽大学 哲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门”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每个人都有进出“门”的体验。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本义指房屋的两扇外门,与作为内门的户相对。门是人出入房屋的必经之处,由此引申为途径。“门”通常建于居家的房屋中,由此引申为门第、家族,又引申为不同的派别、类别,特指宗教、学术方面不同的集团。“门”这个词还带有很强的哲学韵味,它是链接内外沟通彼此的一个桥梁,但很少被学者作为哲学范畴来研究。作为先秦道家的经典著作,《庄子》对“门”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勾勒出它的具体形象。《庄子》中的“门”既有普通涵义,又有独特的哲学涵义。其普通涵义有三:一指供人进出的“门”,如《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1)本文中《庄子》引文皆出自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为避免行文赘繁,后引《庄子》文本只注章名。二指门派、职业等,如“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人间世》)。成玄英说:“譬彼医门,多能救急,方兹贤士,必能拯难。”[1]73三指姓氏,如“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天下》)。作为哲学范畴的“门”,其重要性虽比不上“道”“无为”“自然”等范畴,但也具有专属的意义和价值。《庄子》中的“门”有三重哲学涵义,即起源之义、联结之义和方法之义。研究《庄子》中“门”的哲学涵义,可以深化对先秦道家哲学的理解。在重点分析《庄子》中“门”的基础上,对《老子》中的“门”也进行说明。通过对“门”的解析,探索道家在本体论、宇宙论和方法论中所做出的思考和努力。

一、起源:“门”帮助道家建构以“道”为本的形上世界

“道”在道家哲学体系中是一个根本性的范畴。“道”是至高无上无所不在的,世间万物皆由“道”而生,由“道”而成。从“门”的起源之义可探讨“门”这一范畴对“道”体和“道”用的作用。

首先,“门”这一范畴体现出“道”体的广大无限性。这一观点来自于“无门”一词。“无门”的意思是没有边际。“无门”在文中出现在两处,一处为“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人间世》)。这是孔子对颜回说的话,颜回向孔子请教“虚”的问题,孔子对颜回的回答表示肯定。“游于其樊而无感其名”,是达到“虚”的体现,而“无门无毒”是对“虚”的境界的描述。如郭象所说:“使物自若,无门者也。”[1]81让物顺其自然的发展,没有限制,当然只有无边际的空间能满足这样的要求。陆德明说:“无门者,入焉不得其方;无毒者,游焉不泥其迹。”[2]149“无门”,就是进入之后找不到方位,用此宽宏广大来形容“虚”的状态是再好不过了。此处也应注意“虚”和“无”两者之间的区别:“虚”只是强调一种广大、静泊的状态,而“虚无”强调“无”,两者是不一样的。故“无门”强调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状态,而不是空寂虚无的状态。另一处为“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知北游》)。此节亦是形容“道”的。说“道”的来往流通没有痕迹可寻,也没有一个终点会让它停下来。“无门无房”说的就是“道”的化育流行之间没有空间上的限制。“门房”其实都是圈定的空间,是有限有边际的,不足以容纳大道的化育流行。故成玄英说:“(道)是以出入无门户,来往无边傍,故能宏达四方,大通万物也。”[1]395

其次,在“道”用方面,“道”是世间万物产生的源头,是万物之母。在“道”化育万物的过程中,“门”这一范畴也参与其中。《庚桑楚》篇说:“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这是一个宇宙生成论命题。万物是有形的,而有形来自于无形。这无疑是继承了《老子》当中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庄子》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天门”这样一个万物起点的哲学范畴。“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说明“天门”是万物的究极起点。如同成玄英所说:“夫天然之理,造化之门,徒有其名,竟无其实,而一切万物从此门生。”[1]424在《庄子》中,还有另一处“门”也具有这样的含义:“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则阳》)万物的产生都有一个根源或者起点,只是这样的起点(“根”或“门”)是难见或者说是不可见的。

“门”作为起源之义,在形上世界中作用显著,在《庄子》前的《老子》中已有体现。如《老子》第十章:“天门开阖,能无雌乎。”王弼对此注曰:“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3]23王夫之也说:“生之所自出,为天门。”[4]22可见“天门”是指万物产生的源头、起点。《老子》第六章中还提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根”,指的是天地的起源。王弼说:“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也。”[3]17除了上述“门”之外,《老子》第五十二章、第五十六章均提到“塞其兑,闭其门”,两处都是在强调守身固本的重要性。王弼说:“兑,事欲之所由生;门,事欲之所由从也。”[3]139《老子河上公章句》中也说:“塞闭之者,欲绝其源。”[5]216可见《老子》当中“门”具有原初起源的含义。庄子作为老子的继承者,也承袭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从“门”之起源义上看,老庄构建了以“道”为本的本体论和宇宙论模式。其一,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说,《庄子》中的“无门”为其最高的哲学范畴“道”赋予了空间上的广大无限性。《知北游》中“无门无房”就是对“道”这一特性的描述。又如,《齐物论》中“夫道,未始有封”;《大宗师》中“夫道有情有信……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等等。这些都是在强调“道”在空间上的无穷性和无边际性。在这一点上,《庄子》比《老子》往前走了一步。“道”作为道家最高的哲学范畴,在《老子》中被空间所限制。《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道”在《老子》中还是域内之物。刘笑敢也说:“《老子》二五章讲‘域中有四大’,四大包括道,道在域中,说明老子没有道在空间之外的观念。”[6]112《庄子》中的“道”是“无门无房”无所限制的,这是《庄子》对《老子》“道”体诠释的一种发展和进步。其二,从宇宙论的角度来看,《庄子》承认并且延续了《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生成论模式,比起《老子》,更加具体化。《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五十一章)《庄子》当中则说:“夫道有情有信……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渔父》)可见,老庄皆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起点,但《庄子》的宇宙生成论更加精细化。《庄子》借用“天门”这样一个范畴,在“道”和万物之间搭起桥梁。存在有其形体,要生成万物之形体,只有无限广大的“无有”才能做到,“无有”就是“天门”,在“天门”的另一端,按照我们的推测,便是“道”。比起《老子》直接以“道”生万物,《庄子》利用“天门”“根”“门”这样一些具体的范畴,使得“道”生万物的过程不再那么抽象。

二、联结:“门”搭建起形上本体与形下现实的桥梁

“道”所在的世界“无门无房”,是极致广大的,具体而现实的事物居于天地之间是有限的。这就展现出形上“道”体世界和形下“现实”世界具有清晰的界限。在《庄子》中,作者给这两个不同的世界留了互相沟通的渠道。

首先是“窈冥之门”。《庄子·在宥》篇讲述了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黄帝问广成子:“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告诉黄帝,“吾语汝至道”,要做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慎汝内,闭汝外”,这样便可以达到“治身长久”的目的。继而他告诉黄帝:“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将你带到大明之上,那里是至阳的源头。我将你带进“窈冥之门”,而那里是至阴的源头。“窈冥之门”是沟通世间与“至阴”的门户。至于“至阴之原”在内还是在外,这个问题很难去探求。在庄子看来,内外的差别因主体的不同而会产生差异,原本划分好的内外会因角度或主体的不同产生差异。我们只能说还未进“窈冥之门”的空间与已进“窈冥之门”的空间。因为时间的流逝是线性的、绝对的,在此处可用时间来限定被“窈冥之门”分隔开的两个空间。

继而是“无极之门”。“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此段同样是广成子对黄帝说的话,此处的“道”就是上文广成子给黄帝介绍的“道”。“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告诫黄帝世间的万物都有它的规律。万物生于土回归于土,反而是归本,不用施加干预。如同成玄英所说:“世间万物,从无而生,死归空寂。生死不二,不滞一方,今将去汝仁适也。”[1]209“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无穷、无极指的都是大而无边无际。“入无穷之门”,指的是进入“门”后到达一片无穷的空间。入了这个“门”,能到达无穷,到达无穷才能游无极之野,说明“入无穷之门”是“游无极之野”的前提条件。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基本说清了“门”的这层含义。《老子》当中提及的“门”也有此层含义。《老子》第一章中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注曰:“众妙皆从玄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3]2所以,此处的“门”可以理解为“玄”和“众妙”之间的分界,是两者之间的联结。

从“门”的联结义上看,老庄特别是庄子搭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区别的观念世界。“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此段描述告诉我们,在天地之外,还有一个“道”存在。这个“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独立于甚至是涵盖天地的。天地之间即是人所能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庄子》提到“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如果说这个“无极之野”是在天地之内的,那么便无法满足“无极”和“无穷”这两个条件,因为“野”在天地之间就必然会受到天之高和地之广的限制。据此推断,这个“无极之野”是超脱天地之外的。结合“道”的描述,此“无极之野”是和“道”直接相关的,或者说“无极之野”便是“道”之所在。如此一来,《庄子》便构建出了“天地之间”的现实世界与“无极之野”的形上世界。这两个世界不是割裂的,是可以互相沟通的。比如广成子可以通过“无穷之门”入“无极之野”,“道”也可以通过“天门”产生,化育天地万物。《老子》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门”也是沟通“玄”和“众妙”两种状态的关键点。

三、方法:“门”勾勒出道家对人修养的独特路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人的实现和社会的安定。老庄都希望构建一个自然而然、清净寡欲的现实社会。要实现这一理想,离不开对“人”的教育和要求。“门”这一独特的哲学范畴,在心性论层面强调“天门开阖”,取决人是否“虚静”,并且明确了“以道为门”的修养方法。

《庄子·天运》篇讲述了孔子向老子问“道”的故事:“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孔子五十一岁时还未闻“道”,便向老子请教。老子对他说,向外求“道”,“道”是不能被悟并且停留的,即“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所以老子强调求“道”悟“道”要从内之心而起,不要汨于外物,“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者,是天之戮民也”(《天运》)。真正的得道者,对于外界世俗采取的是顺应自然的态度,即成玄英所说的“随于变化,达于物情”[1]282。而如果做不到,则“天门弗开”,即无法得“道”悟“道”。

《天下》篇中说:“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这是阐述得道之人的话语。按照郭象和成玄英的观点,天人神人至人圣人指的是一人。“已上四人,只是一耳,随其功用,固有四名也。”[1]555“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就是说把天作为领导者,按照天的意志行事,把德作为根本,作为行为做事的出发点。而“以道为门”按照陈鼓应的解释就是“以道为门径”[7]989,即用“道”的规律来作为行为的根本准则,为处事的基本方法。继而,这四句话勾勒出一个具体的圣人形象:圣人把天作为宗旨,将德作为原则,将道作为方法,将预测事件变化作为结果和目的。我们从中也可以推测“以道为门”大体包含“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具体方法。

除此之外,《秋水》篇有句评价河伯的话,其中的“门”也带有这种意思。“差其时,逆其俗者,谋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徒。默默乎河伯,汝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此句首先是强调了何为“篡”,何为“义”。当时顺俗为“义”,反之则为“篡”;“贵”为“义”,“贱”为“篡”。说河伯不知“贵贱之门”,即是说河伯不知道如何成“贵”趋“贱”的途径或方法。陈鼓应翻译为:“沉默吧,河伯。你哪里知道贵贱的门径,小大的区别啊。”[7]492成玄英解释说:“夫小大无主,贵贱无门,物情颠倒,妄为藏否,故汝于何推逐而知贵贱小大之家门乎。”[1]317那么到底“贵贱之门”在何处?如何才能修养自身?《庄子》给出的答案便是“以道为门”。

从“门”的方法义上看,《天下》篇中的“以道为门”看似在讲圣人的行为方式,实则是庄子学派在成圣路径、治国方略方面的独到见解。《庄子》的成圣路径是一种修养方式,为达到圣人的理想境界,《庄子》提出了两种具体的方法。其一是“坐忘”,即“堕肢体,黜聪明”。《大宗师》中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在庄子看来,只有忘掉自身的身体、聪明才智,甚至忘掉自我,才能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8]二是“心斋”,即“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于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庄子》在治国方略上大体承袭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在《应帝王》篇中,庄子借用无名人之口说:“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强调君无为而臣有为。《天道》篇说:“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心斋坐忘”“自然无为”这些“以道为门”的具体做法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以礼治国、以学知义,墨家的兼爱尚力,以及法家的严刑峻法,展现出了道家学派的独特道路。

四、结语

《庄子》中“门”这一范畴,以其独特的起源、联结和方法三重涵义,在道家哲学乃至整个先秦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门”完善了道家哲学的思想架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建构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本体论及宇宙论。另一方面,“门”为其他的哲学流派,如以《吕氏春秋》《淮南子》为代表的杂家、以《邹子》为代表的阴阳家等提供思想养料,其作用一直延续到宋明时期,为理学家排佛建立本体论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挖掘“门”这一范畴的内涵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天门无极道家
洞开天门
天门
无极归一
天门石
天门石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