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与“不变”
2023-02-11夏玉汉
夏玉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核心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命题。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把握时代特征、时代课题、时代任务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话语方式和实践形式的与时俱进中增强育化时代新人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不仅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也要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变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双重指向。全媒体时代,如何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与“不变”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格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现实境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353全媒体引起的媒体格局之变、舆论生态之变和传播方式之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新境遇和新课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时代化。
(一)媒体格局之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时代化
全媒体时代首要的变化就是媒体格局之变,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态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教学理念推进新媒体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相互融合。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依靠主流媒体,以新闻、广播、电视等形式“广而告之”。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中心化、单向性、体系化的传播格局,以非中心化、交互性、碎片化为特征的自媒体形塑着新媒体传播方式和教育形式的发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与主流媒体手握“金话筒”共存与融合的全媒体时代,[2]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无不受到全媒体时代“信息找人”的影响。
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应当随着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国内学者考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契合性,探讨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与理论。但随着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教与学的“外化”过程向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内生”过程转变。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适应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特征,秉持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更新教学理念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二)舆论生态之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时代化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导致舆论生态复杂化,“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交织与融合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时代化,不断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主流思想传播和主流舆论引导中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传统媒介时代,主流舆论由主流媒体主导,主流媒体扮演着重要新闻和讯息传播“把关人”和大众舆论“守门员”的角色。然而,随着网络新兴媒体的介入,舆论场的形成与发展日趋多样化,“既有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精英舆论场与大众舆论场,也有群体舆论场与个人舆论场、利益群体舆论场与看客舆论场,还包括各种网络舆论场以及各种圈子形成的舆论场”。[3]43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配合、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各显其能、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相互竞争、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新媒体相互交融的媒体传播格局之下,舆论生态的复杂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的统一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在引领方向和凝聚力量中育化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应当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代化,适应舆论生态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4]21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化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在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统一中形成同心圆;另一方面,直面网上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用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武器,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澄清错误,正本清源,强化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代化就是要用好“理论”和“舆论”的力量,打造拉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两架“马车”,在理论教育和舆论引导的互动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三)传播方式之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时代化
全媒体时代最根本的变化是传播方式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的变化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与时俱进。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占比达99.8%,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5]对于自带网络基因的“00后”大学生来讲,网络新媒体传播已经深入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时代大学生信息接收和传播方式之变,在推动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中提升其实效性。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传播方式之变的着力点在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质量,以大数据精准传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发挥全媒体传播效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时代化就是要针对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信息接收方式之变、信息关注焦点之变、信息消费方式之变,借助媒体融合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滴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与时俱进的应变理念和能力,也要有不变的坚守和初心,运用全媒体传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说服力、引导力,从而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一)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6]329他直指在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缘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内容和形式的分离、宣传和认同的差异。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不牢、传播力不强、实践效能不高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论坛和研究过程中重视理论的“彻底性”和“说服人的方式”的有机统一,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的有机统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应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点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提升作为着力点。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既要总结好传统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经验,也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把新媒体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所谓失语、失踪、失声问题本质上是理论根基不牢、传播力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对症下药,挖掘和整合全媒体的移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特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优势。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问题不仅应着力于传播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创新,还需要坚守学深、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理论特质的基础上增强传播力。
(二)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
马克思指出,规律就是“两个表面上互相矛盾的事物之间的这种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7]250列宁则进一步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8]128实际上,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规律的过程,也是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规律作用的过程。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与“不变”问题的研究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及其作用的认识与实践。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内在地包含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必须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6]37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指向的对象都是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根本任务。因而,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要在教师主导下,遵循和运用育人规律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立德树人的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9]11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00后”大学生,他们是自带网络基因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时代大学生,如何通过新的传播方式进行全面、精准、高效且直抵人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点。对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就是在遵循育人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时代青年,探究全媒体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特别是对学习、社交、娱乐等方式的深刻影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和说服新时代大学生的能力。
(三)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力
全媒体时代,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教育对象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要求思政课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抛弃应有的原则,坚持这些原则是高校政治教育时代化前进的内在动力和评价标准。媒体融合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是新事物,也是无法回避的新趋势,推动全媒体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就在于传播正能量、管得住、用得好,而落实这些要求的根本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全媒体涉及的不仅仅是传播媒介,还涉及新闻舆论、信息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多种要素,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利用制度和组织优势激发和调动这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过程中的积极性,进而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主心骨”和“领头羊”。
全媒体时代,坚持党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在高校中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党管新闻舆论、党管网络安全的具体要求,其着力点就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力上。其一是在政治方向上的领导,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到媒体融合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全过程,以鲜明政治导向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力;其二是舆论导向上的引领,针对高校舆论场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强化高校自媒体领域舆论监督和体制机制管理,同时发挥主流媒体在高校舆情治理的风向标作用,形成舆论引导合力;其三是价值取向的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媒体传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整合高校促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价值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引导力。
三、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全媒体时代,网上与网下意识形态工作在效用、效率和效益上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的,[10]4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全媒体传播技术、理念、环境等相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应全面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在树立“求新、求变”的理念和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一)以“求新求变”的理念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求新求变的理念、与时俱进的品格、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时代指向、价值旨归。“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它们的统一表现为创新过程中的两方的互动。”[11]4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指导下不仅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创新上的跨越,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多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系统部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指明方向。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基础、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及其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问题,还包含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宣传教育与时俱进的实践问题。从媒介传播史来看,纸质媒介时代信息以加数级传播,电波媒体时代信息以乘数级传播,数字和移动媒体时代信息以幂数级传播。全媒体时代意味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整合,媒介业态的交叉融合、共生共荣的趋势不可逆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在媒介业态变革、舆论生态变革、信息传播方式变革中勇于求新求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话语方式、教学方式的更新,才能适应全媒体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生态之变。
(二)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传播方式大变革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必须要直面问题和挑战,敢于应变、勇于求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求实际地亦趋亦步、简单跟风、流于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不仅要求新求变,而且要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不断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特征何在,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理论基础和应当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才能坚定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勇气和信心。就此而言,“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适应时代变化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没有这种定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就可能会在纷繁复杂的传播格局、众声喧哗的舆论生态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更新中迷失方向。
全媒体时代,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就是在适应变革的基础上有所坚守,并把这种坚守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求新求变的动力。其一,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理论基础,在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增强传统媒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传统优势,同时整合新兴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力量,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中探索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力的有效途径。其二,加强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及其作用条件的研究,加强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在应对复杂媒介环境和舆论生态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有效指导。其三,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必须一以贯之地落实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深化高校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党管媒体和党管新闻舆论的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三)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
“变”是“不变”基础上的变,“不变”是“变”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是趋势、是必然,“不变”是要求、是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是保持和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应正视全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把全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有效载体,作为思政课教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工具,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不变”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求新求变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不变的是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道,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坚持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只有这样,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回应时代之问、教育之问、学生之问,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变”与“不变”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守正创新的问题,而关键在于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全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不能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求和底线,也不能只求形式的变。而是把“变”与“不变”结合起来,利用全媒体的传播规律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在巩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的基础上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说服力和引导力,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的“变”与“不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相互否定,只有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