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共生及协同发展研究
2023-02-11赵亮
赵亮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引言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似,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结晶。而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则是一项通过各项合理策略推动全民运动,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长远计划,所以需要有效运用各类体育资源来调动民众运动健身积极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在各地区拥有忠实受众,能够有效拓宽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体育资源,研究其与全民健身的共生协同发展策略,对加速全民健身计划推广、增强全民健身效用、尽早构成“健康中国”有着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1、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共生协同发展的意义
1.1、加速全民健身计划推进速度
自我国出台全民健身计划后,其实各地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均投入了不少精力,无论是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还是创办民运会等措施,本质上都是期望能够通过大力宣扬民族传统体育,调动民众运动积极性,加速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与普及。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将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开始系统性地教导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具备极强的地域性,民众能够充分了解自身所在地区特色运动的兴趣,继而使更多民众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参与运动。2020版《全民健身计划》指出,需要通过扶持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以及健身气功等特色体育运动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地区特色运动项目的方式加强民众对运动的交流,以更多元的运动选择调动民众的运动积极性。相较于篮球、足球等老少咸宜的主流运动,民族传统体育虽然在普及方面有所欠缺,但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加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然能够形成多元化的运动氛围,能够使民众在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找到自身感兴趣的项目,从而为民众开展健身运动提供更多有效契机。此外,观察我国各个发展阶段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策略来看,均包含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这证明了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本质上就是一种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共生关系。所以,在当前时代环境中,进一步加速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发展速度,必然能够进一步推进全面健身计划的普及速度,能够让更多民众积极参与运动,成为支撑实现国民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宏伟计划的坚实基础。
1.2、强化全民健身计划向乡村、民族地区、偏远地区推进力度
以目前全民健身的实际推广情况来看,乡村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偏远地区是全民健身计划推广普及的弱点。首先,因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缘故,篮球、足球等主流运动很难在乡村及偏远地区进行系统性推广,除学生群体对该类运动抱有一定兴趣外,青壮年群体以及老年群体对该类运动并没有足够的兴趣,也不想在这些运动项目投入过多精力。但是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分布来看,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的推广力度越来越小,但是在乡村及偏远地区均得到了有效的保存,故此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打造乡村及偏远地区运动健身热潮,具备极为优质的现实条件。无论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流行的“赛牦牛”、“抱石头”,还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流行的“木球”,均能够作为调动相应地区民众运动积极性的引子。因为在这些区域内,民众大多都会受到宗族文化以及族群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在民族庆典还是休闲娱乐方面,均会开展具有标志性的体育运动,尽管相较于篮球、足球等主流体育运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不能在大范围掀起,但在特定地区全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能够在顺应地区发展规律的同时,加强全民健身计划推进力度的有效措施。此外可以预见当民族传统体育在乡村、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形成运动风潮后,各类民族传统体育也将逐步具备完善的规则,逐步由娱乐体育演化为竞技体育,之后由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渠道进行全国推广后,能够使更多民众了解具有地区特色的小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更多对其有兴趣的民众参与运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的实效性,形成良性循环。
1.3、拓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广度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推广始终秉持着多元发展的理念,而与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协同发展,无疑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广度。以目前的时代环境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具备多元融合路径,能够在体育竞技、旅游、非遗传承等各方面进行切入,具备多元化的宣传路径。民族传统体育能够让更多人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运动,从而有效解决全民健身区域推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成为全民健身在当前时代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会,无论是通过区域宣扬民族传统体育,还是打造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都能够有效拓宽全民健身发展广度,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广度的拓宽,也必然将带动民族传统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局面的落成,导致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必然会翻开新的篇章。
2、我国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民族传统体育难以融入民众生活
随着时代不断更迭,民众生活更加多元化,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各类传统特色内容,正在逐渐退出民众的生活,这是影响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因为对于任何事物、理念以及行为而言,其均有着自身的流行期,然而,对于目前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已然不再是流行项目,取而代之的是篮球、足球等主流运动。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一窘境也与文化更迭息息相关,在古早年间,蹴鞠、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在当时文化体系下的主流体育项目,然而在当前文化环境中,这些体育项目因为民众思想的转变、环境的限制,已然逐渐退出民众生活舞台,无法稳定发挥自身本有的功用,所以即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为共生关系,也难以实现协同发展。换言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民族传统体育并不具备与全民健身理念协同发展的阵地,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当民族传统体育难以进入民众生活,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协同发展态势,甚至因为生活与民族传统体育不具备有效连接点的缘故,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协同发展还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无法扩充民众运动健身规模,甚至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断绝传承。两者的共生与协同发展,本质上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利好工程,但若双方无法在谋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实际效益,则毫无意义。全民健身作为引导民众积极开展运动健身的理念,若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切入点对民众进行引导,必然需要通过合理措施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民众生活,被民众认可和接受,两者才能获得协同发展的平台。
2.2、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众运动健身需求相悖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全民健身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民众运动健身需求相悖。不难看出,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部分民众都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得到有效的运动健身效果,譬如“hiit训练”、“普拉提”等学习成本低,能够在短时间内带给民众运动健身反馈的项目已然逐渐成为民众运动的首选,即使如篮球、足球等主流运动,民众的学习成本也非常低,甚至当前流行的“飞盘运动”,也能在短时间上手,并具备独到的社交属性,被民众所喜爱。而观察民族传统体育可以看出,传统武术、健身气功等项目均有着极高的门槛,需要民众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才能从中收获运动反馈,这显然不符合当下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节奏。这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有着一定的关系,以“太极拳”为例,该运动除基本的强身健体功能外,也是我国养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我国特有文化的一种具体呈现方式,所以民众在开展这项运动时,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动作,还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才能够更顺利地开展这项运动或坚持这项运动,但显然大部分民众并不具备这样的时间精力,所以“太极拳”目前仅在拥有充裕时间的老年群体中得到了有效推广,而并未完成全年龄段的普及。从当前时代发展实况来看,尽管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对民众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但这并不能成为民众的主要追求。以中青年群体为例,青年群体的精力大多投入在工作方面,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而中年群体的精力则主要投入在家庭方面,在为子女成长等方面而努力,甚至少年群体的精力也主要投入在学业方面,在为更光明的未来而努力。这些方面的需求均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运动健身则主要是在休闲放松时开展的活动,所以民众期望能够投入更少的精力,从而在运动健身中收获更多的反馈,显然这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无法做到的。此外,大部分民众仅愿意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而并不愿意亲力亲为,再以传统武术为例,各类功夫电影的兴起,民众虽然对传统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多仅停留在表面,仅愿意欣赏华丽夺目的武术动作,而并不愿意参与其中,即使参与也只是一次兴趣体验,依然不愿在其中投入过多的精力。故此,难以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成为阻碍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
3、实现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共生协同发展的可行策略
3.1、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深度融入民众生活
全民健身的核心在于全民参与,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计划中,积极开展运动健身,才能尽早实现全民身体素质上升,体育事业优质发展的美好局面。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提好全民健身推广效果的重要资源,必须要通过合理策略释放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通过共生协同发展模式,加速我国全面健身事业发展,而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众生活融合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众业余生活的融合力度,譬如,利用周末时间社区、公园等地定期创设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让民众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去感受民族传统体育。在创设各类活动时,要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认真挑选,要优先选择具备趣味性,能够调动民众参与热情的项目作为主要推广体育项目。同时,还可以在文化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如在宣扬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积极向民众介绍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具备出众的适应性,确保民众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后,能够第一时间体验相关体育项目,加强民众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粘合度,使民众愿意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锻炼身体;其次,要积极利用各类传统节日调动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热爱,譬如,各地在端午节除开展包粽子等民俗活动外,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邀请民众体验赛龙舟项目,让民众能够在节日氛围的烘托下,主动通过各项民族传统体育开展锻炼;再次,各地应不断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性,从实际情况不难看出,竞技体育是当下最受欢迎、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故此,各地应充分放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可以通过制定标准化规则,打造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比赛的方式,扩充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让民众可以通过相关赛事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并自发参与其中。同时还可以积极创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论坛,为民众提供了解讨论渠道,便于民众加深对感兴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继而愿意更主动地尝试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可以通过与地方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在学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高级中学,就设有具备地区特色的“木球”体育社团,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该体育项目,并通过特色民族传统提项目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将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进行渗透,意味着各级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时间,并能够随着学段的提升,不断提升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熟练度,从而实现全方位锻炼的良好效果。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能够让民众通过更多的渠道进行锻炼,不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所以只有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让民族传统体育适应民众生活,通过不同渠道对不同年龄群体起到有效宣扬作用,才能让民众愿意尝试民族传统体育,愿意将民族传统体育当作日常锻炼方式。只有如此,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才能真正实现共生,协同发展才能有序进行,并发挥实际价值。
3.2、以民众需求为主导,推动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共生协同发展
相关方在推动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共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是要适应时代、适应民众需求的,而不是让民众去适应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时代环境中,民众无论是生活需求和运动需求均会出现明显的转化,而在当前快节奏社会环境中,民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基本为零门槛、高效、趣味、放松,这些均是当前绝大多数民众期望可以通过运动健身所获得的。故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应该围绕这些方面在命中生活中进行渗透。首先,应该不断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属性,并强调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属性,促进民族传统项目与现代项目的融合。以射箭项目为例,现代射箭更多的追求在于竞技方面,而中华传统射艺的追求则其中在精神方面,其中最为出名的射法为“礼射”,射箭者需要进行一系列仪式,并遵守相关制度约束后,才能够进行射箭。此外,在中华射艺中还包含的“武射”,具体内容则与现代竞技射箭相似,更多的是追求精湛的技艺。由此可见,现代射箭可以满足民众的锻炼需求,而中华射艺中的“礼射”则能够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所以在开展射箭运动时,可以在开始前引导民众体验“礼射”的仪式、通过进行相关仪式,感受“礼射”文化的熏陶,通过一次运动,收获到身体与精神的共同提升,满足当代民众对高效运动的追求。又以日本剑道为例,其本身就具备锻炼的效果,但背后蕴含的文化能够对民众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人通过剑道实现锻炼与修身养性。这方面是我国可以积极借鉴的,在吸引民众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参与锻炼时,要积极宣扬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的文化思想,通过优质思想对运动项目进行包装,通过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核吸引民众。同时,当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文化风潮后,能够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关注度,将传统锻炼项目转化为潮流体育项目,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民众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参与锻炼,更能够进一步强化民众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深化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共生协同发展的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共生协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强化全民健身效果、尽早建成“健康中国”的必要措施,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加速这些优质目标实现速度的强力工具。虽然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化发展速度的逐步提升,多元文化思想的碰撞,都对两者的共生协同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阻力,但若能克服这些阻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必然会翻开新的篇章。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是经历漫长发展的产物,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可塑性,相关从业者只要能够正视两者共生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通过可行策略予以解决,就必然能够实现共生协同发展的美好局面。本次研究,虽然阐明了全民健身计与民族传统体育共生协同发展的意义,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多方投入更多精力参与研究。期望本次研究内容能够对相关方提供更多思路,从而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推动全民健身效果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