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2-11金哲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医全民公共服务

金哲彬

(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引言

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全民健身战略虽然已获得了一定的实施成效,但仍然有明显的供需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对较弱,无法满足民众的服务需求。所以,把握好机遇,掌握服务供给规律,破解服务供给症结,引导服务供给有效改革,是目前亟需落实的工作。只有找到切实有效的缓解困境的策略,才可为全民健身的实施提供参考,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1、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现实特征

新时代下,政府引领各领域全面改革,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体育在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地位也在持续变化,民众对体育有着越来越高的质量需求,层次愈发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经过多年治理获得了不错的发展,主要具备下述几个特征:

1.1、供给总量不断增加

服务供给目前已摆脱发展迟缓的状态,正朝着高速发展的状态迈入,服务供给量不断增加,服务供给面向全社会,走入各市场领域,为体育强国的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1.2、供给能力不断强化

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也在日益创新,尤其是和群众健康相关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更是处于不断更新优化的状态。为使得人们的健康需求可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服务供给也逐步朝着更公平、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全民健康制度的发展战略、行业规范、法规制度也愈发完善,全国也形成了多层次的体育组织网络,服务供给更为精细化,更为重视服务与治理问题。从供给科学性方面来看,现已引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更为重视体育健康和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促进供给水平的稳步提高。

1.3、供给体系日益完善

公共体育事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供给体系也获得了显著的改善,服务内容不断细化、服务制度日益完善,建设标准逐步规范化,各主体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治理理念愈发清晰,这都确保了政府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供给,民众体育需求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也会随之更加向往健康生活。一方面,全民健身服务市场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各相关资源高度整合,由政府引领各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等一同参与其中,逐渐形成网络化系统;另一方面,服务供给不再是完成任务般的,更为强调协同治理,重视各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参与,实现供给系统中的各利益者获得最大的权益保障,供给质量大大提升,实现均衡性发展。

2、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全民健身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健身方式,其是体育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使得百姓获得更充足的体育锻炼设备,有更大的服务质量保障,政府也在加大补助与支持力度,为居民安装各种类型的锻炼设施,让百姓们可免费锻炼。基于此,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体育锻炼参与意识也在发生变化,且会积极出门晨练,达跑跑步、打打球等,在锻炼高峰期场面非常壮观,在百姓生活中全民健身的地位愈发重要。但从目前的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从下述几方面呈现出来:

2.1、政治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供给的,表明了在此方面政府的功能是无法替代的,企业或是社会组织都不具备此能力。政府应将普遍作用发挥出来,调节、服务、监管都需和民众健身需求相匹配,要保障公平性。供给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国家体制改革呈现出来,特别是政府由全能型转向服务型的过程中体现出不适的问题。此不适从下述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依赖工作惯性及路径,服务供给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情况,政策不够完善,经费相对不足;二是政府扮演了多重的角色,不单负责场地设施的规划,组织健身活动,还扮演其他的角色,但和关键技术有关的内容,各角色的专业性又相对不足;三是条块分割使得服务供给配合度不高,信息不对称,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四是基层公共服务人手偏少、工作任务繁重,需求较为复杂,监管难度极大,而若顶层没有常态化的规章制度,便会使得逐步分配到下级政府过程中执行力出现逐步减弱的情况。政府在服务供给体系中无法将市场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等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2.2、供给能力和实际需求不相匹配

民众的服务需求日益提升,而供给主体的能力并未跟上,导致出现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影响了整体的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最显著的问题是,体育公共资源相对有限,和体育需求并不相符,主要从几个方面呈现出来:一是公共体育设施不完善,人均水平不高。虽然我国各地区都在逐步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但和民众快速增加的体育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民众的健身需求难以获得充分满足。即便是经济发达的一些省份,人均运动面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因城区人口相对密集,使得人均使用面积不大,甚至比全国平均值要低很多。公共体育设施发展速度较为滞后,和人民快速提升的健身需求有着显著的矛盾;二是地域分布不均,城乡资金分配不均衡。供给不均衡是服务供给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最为明显的是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城乡间的分配不均问题,设施投入的数量与质量,经济发达地区都有相对显著的优势。同时,城市建设经费显然比乡村地区要多,乡村地区在此方面的重视度普遍较低;三是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相对不高。很多体育设施都是在建设完之后不注重维管问题,设施有明显的损耗问题,未及时更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机关事业单位等的体育设施缺乏开放性,出现私有化的问题,无法使得这些设施公益性质得以保持。此外,服务并未个性化发展,体育设施与服务有明显的同质化问题,必须要尽快提升供给质量。

2.3、体医融合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自提出体医融合要求之后,各地都陆续颁布相关文件,旨在促进健康生活的普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健康领域的共同发展。而体医融合所受的期待值极高,其的协同发展当前还存在相对较多的阻碍。一是难以在日常中落实。尽管各级政府都陆续颁布政策文件,但文件逐步下发到基层中,会出现愈发束之高阁的情况,体医融合是备受关注的新颖理念,但要切实实现并不容易。从体医融合理论的深入理解,到将其外形成实践活动,需突破的难关相对较多;二是效果评价难度较大。体医融合内容与评价体系需如何建设?由谁负责该工作?评价结果的作用在哪?这些问题都并未确定,体医融合也将变成空谈,且一直以来体育和卫生部的合作过于浅显,相互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是全民健康发展的弱项所在,使得体医融合的实际开展尤为困难,要建成公共服务体系实则不易;三是相关领域人才严重匮乏。要创新全民健身的实施渠道,切实将体医融合贯彻到位,相比于以往对人才的要求要有所提升,不仅要保障人才能够做好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工作,在专业性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不管是医疗康养专业素质,或是健身指导培训,都是较难执行的工作,可见人才方面的问题也非常显著。

2.4、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严重不足

自改革开放后,学者们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供给主体的认知由最初的单一主体转变成多元主体,对于各主体互补的关系,学者们已达成共识。服务提供主体由单一的政府转变成政府和社会组织、市场间的合作,但其的公益性始终不变。但具体发展过程中因缺少规范性的支撑体系,加上大众对政府过度依赖,社会力量要参与其中相对困难,继而阻碍的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就社会力量目前参与的方式来看,基本都是浅显化的方式,如志愿服务、捐赠等,深层次的合同外包等方式极少,创新型的方式更是少之又少,促使在服务供给方面社会力量存在明显的问题,培育、调动、参与、创新等方面都呈现出不足的现象,而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各主体都没有清晰的定位,服务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5、缺乏健身知识和医学急救常识

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范围不断拓宽,民众也随之提升健身运动参与积极性,健身活动中损伤、猝死的概率也不断提升。当事人如若医疗急救常识不足,遇到突发事件也无法自救或是帮助他人。之所以会出现此现象,主要原因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医学常识不足,为民众提供服务时也只有共性指导,无法结合慢性病群体的特性开展有效的指导;医卫部门尽管提倡运动健康,但医护人员在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不足,也无法为慢性病患提供健身运动处方。体育和医学并未紧密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健康知识和保健常识不足,而健身民众自身的知识掌握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健身意识并不高,全民健身服务成效也并不明显。

2.6、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估不够科学

现有的全民健身指标,还有着操作性差、实用性不明显等缺陷。例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评价,其主要有指标选取不够科学、评价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指标体系包含了名称与数值两个部分,是事物质量规定性特征的体现。评价指标有着社会属性,所以需包含定量与定性两种类型的指标。单一量化指标无法将体育行政部门绩效进行客观、充分地进行评价,上级体育部门的重心放在监控和评估上,对指标完善的问题不够重视。此外,该评价指标主要是内部评估,无法将大众的满意度切实体现出来,容易有政绩工程的现象出现,对全民健身目标的达成并无促进作用。

3、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解决策略

3.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需遵循相关规定,始终将民众的健身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基于民众需求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并将服务标准和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相融,使得各健身政策能够不断建设与完善,且切实可贯彻到位。各级政府应科学划分治理主体,确保供给主体们在各时期都有明确的管理事务,即便界限并非是极为清晰,也应通过制度来界定,寻找可转化治理主体功能的有利条件,创造促进服务供给的良好制度环境。与此同时,还可结合不同年龄层、性别、职业的人群,制定相应的指导纲要,除了城乡区域需覆盖在内外,还应结合群众运动参与实况与项目发展现状进行设施体系的构建,利用场地、项目等载体明晰各参与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具体合作的形式,积极构建覆盖多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监督效用,积极进行反馈与改善,使得民众的满意度可不断提升。政府需结合市场变化与民众需求的变化对治理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创设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设定合理的考核目标,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不断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智慧化建设

全民健身进行智慧化建设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存在较多的变数。如何把智能技术融入到体育场地设施当中,如何促进数字技术和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结合,就必须对软硬件进行不断升级转型,并将成本要素充分考虑在内;新建体育场馆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做好设施设备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提升智能化水平,并对服务区域与新兴项目的发展进行充分考量,需在建设与运营层面有突破性进展。不管是新场地的建设或是对旧场地的改造,都应融合线下线下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把锻炼需求、场地设施、体育竞赛活动高度整合,建设智能化平台,提升体育服务的精准性,满足个体独特的指导需求。借助大数据技术促进智能化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各类健身活动参与状况进行长期监测,对锻炼个体进行科学控制,并开展合理的评估,以便对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同时,必须要结合新时代的特性,明确人员的健身特点,促进居民健身的水平有效提升。新冠疫情反复不断,常态化防控必不可少,所以,要对居家健身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结合形势的变化在公共服务内容中纳入居家健身板块,提升系统的科学性。将互联网、线下组织等渠道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供给多样化的居家健身服务,满足各群体的居家健身需求。形式方面,必须要将居家健身具体情况考虑在内,促进健身性和可行性进行协调统一;还需要保障运行模式的可推广性,选择健身器材、方法、监控健身效果、评价健身成效等方面都必须保障合理性,同时还需确保其的可推广性相对较强。

3.3、促进体医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

体医融合理念以及实施要义必须要在具体项目中落实,且确保覆盖基层工作,而此过程必须要有制度作为保障。体育与卫生两个部门制度分割的背景之下,政府绩效考核过程中需将部门合作成效进行强化,促进体医部门和教育部等加强项目合作,实施各部门人员轮岗制度,这些制度创新的做法都具有可行性。首先,各级政府在促进体医融合开展过程中,需采取政策鼓励、行政奖励等多元化手段,使得体医融合在政府治理体系中可切实占据一席之地;其次,基于体医融合构建专门的服务平台。虽然目前的体育医院、体医融合中心等都已初见雏形,但平台功能不够完善,人员、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水平都尚待提升;再者,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所在,基于体医融合背景之下,需要对现有的培训内容进行更新,增加一些健康促进相关内容,培训具体实施时,也可让卫生部门多加参与,一同设定培训主题、设计培训课程,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最后,体医融合示范项目的积极开展,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树立发展典型,创设优质的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与实践应用,不断推动体医融合的稳定发展。

3.4、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身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民众有着愈发复杂的健身需求,公共服务供给也应朝着多元化发展,更好地保障民众健身需求获得最高程度的满足。政府和社会力量必须要积极配合,使得社会公众实际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价值。一方面,需让社会力量都可积极参与到服务供给当中,政府需提供平台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各方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都可得到强化,并能够更为积极参与到服务体系中,实现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突破政府为单一主体的模式,避免社会体育组织过度依赖政府。政府需提供便利参与条件以及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使得各社会组织在服务供给参与方面会更为积极,有着充足的参与动力;另一方面,政府需合理拓宽体系当中社会力量的服务范围与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领导社会力量,而是和社会力量有着平等地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促使社会力量不断扩大供给范围,供给服务包含了硬件设施、理念知识等多元化内容。与此同时,服务方式的创新应更为大胆的尝试,不应限制于志愿服务、合同外包等方面,需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敢于创新,将社会力量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使得社会力量更为积极参与,供给质量稳步提升,形成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新格局。

4、结语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事业是新时代下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可切实提升,将会促进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虽然我国在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但供给主体存在矛盾、供给质量较低、主体职能未有效转变等问题,依然阻碍了全民健身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晰不同供给主体之间的权责,注重主体之间的协同,以制度环境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效果的优化。

猜你喜欢

体医全民公共服务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全民·爱·阅读
公共服务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可持续全民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