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秋收起义看毛泽东的斗争精神

2023-02-10彭婕姝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斗争精神

【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内核。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展现出了鲜明的斗争精神。大革命失败后,他在白色恐怖中勇挑重担,领导秋收起义,在革命前途晦暗不明时敢于举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起义受挫后果断调整斗争策略,最终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伟大转折。学习毛泽东斗争精神,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掌握斗争哲学;牢牢把握斗争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斗争立场;在斗争中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斗争本领,时刻准备进行新形势下的伟大斗争。

【关键词】毛泽东|秋收起义|斗争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斗争是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斗争精神,通常指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面貌与精神特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葆有生机活力的基因密码。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斗争精神贯穿了他的整个革命生涯。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就是他革命生涯中斗争精神的一次充分展现。

一、毛泽东斗争精神在秋收起义中的具体体现

1927年9月,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被任命为中央特派员,赶赴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缺乏革命经验,秋收起义出师不利,但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转道井冈山,使得革命的火种得以保存,在中国革命低潮时开辟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性道路。回看秋收起义的酝酿、实施,再到引兵井冈的战略调整,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毛泽东敢于斗争的意志与高超的斗争艺术。

(一)在白色恐怖高压下领导起义

秋收起义是在“四一二”政变后,党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发起的。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公然违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国共合作三大政策,突然发动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反革命政变,在全国各地制造了“清党”名义下的针对共产党人的屠杀惨案。据中共六大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就超过了2.6万人,加上革命群众总数则超过31万人。[1]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革命的前途已处于生死未卜之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许多人的革命信念开始动摇,能坚持继续战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毛泽东始终对革命葆有坚定信念,敢于向反动势力宣战。早在1927年春,毛泽东就预感到国共合作面临破裂,共产党人的处境岌岌可危,他借诗词《菩萨蛮·黄鹤楼》抒发胸臆。诗中,他用“把酒酹涛涛,心潮逐浪高”表明自己誓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与意志。眼看第一次国共合作就要破裂,原本在武汉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毛泽东迅速赶回湖南,号召工农干部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与敌人斗争,用武装保卫革命。[2]面对马日事变后“党组织关系遭到破坏,党员数量锐减”[3]的情况,毛泽东力求尽快恢复党组织工作,坚决与敌人做斗争。6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一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再次坚持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立场,他强调,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4]。

南昌起义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亟待寻找新的革命道路与方法。前途未卜之际,瞿秋白征求毛泽东意见,意调他往上海,到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却表示,自己愿去农村,“上山”结交朋友,即开展农村武装斗争。8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在讨论湖南秋收暴动时发言指出,广东虽然是大城市,但是不应只注重在广东发动革命,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基础与革命潜力比广东还大,现在不足的是武装。就算没有起义成功,也应当先考虑往山上发展,而不是去广东。[5]毛泽东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湖南农民运动的了解以及对湖南革命的积极想法,会议最后决定,派毛泽东前往湖南传达会议精神,改组省委,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

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毛泽东领导或参与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统战工作,对军事工作却是比较陌生的。在革命的需要下,他秉着直面挑战、敢于斗争的大无畏勇气,勇敢的肩负起了这项全新的任务。

(二)在革命前途黯淡时首举“共产党旗帜”

秋收起义中,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打出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打出自己的旗帜。

秋收起义发动时,毛泽东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他将参加起义的修水、安源等地的武装整合起来,把五千人左右的队伍统一编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部队编整好后,“举什么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时正逢大革命失败,党的力量被大大削减,革命前景一片灰暗。一部分人对革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悲观情绪,希望找一个有力的同盟支持,增强革命底气,提高获胜把握,因此对亮明身份持犹豫态度。同时,考虑到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八七会议上对此未形成不同意见。而且,中共中央考虑到:国民党左派在湖南还是有一定的实力与基础,最好的办法是融合他们的力量,联合起来并肩作战。[6]

而毛泽东的看法却不同。8月12日,毛泽东曾回到长沙,在“板仓公寓”短暂停留。13日起,他利用短短兩天时间与农民、篾匠、小学教师等人进行深入交流,认真了解了湖南社会情况和民众对各党的看法。之后,他又回长沙城里与五位农民进行了恳谈。毛泽东了解到,群众获悉了国民党军队对工农运动镇压使用的残酷手段后,对他们已经完全改观了。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民心,成为白色恐怖的象征。他随即给中央写信,鲜明地指出:国民党旗子已经不能代表人民了,已经沦为军阀的旗子,共产党举出自己的旗帜才能代表人民群众。他在湖北的时候还没有发现这一点,这段时间到了湖南,观察到人民对待唐生智的省党部的态度,已经可以确定真的不能再举国民党的旗帜了。[7]8月18日,毛泽东在沈家大屋召开的湖南省委会议上坚决主张:湖南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鲜明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不能再照八七会议规定的那样打“左派国民党旗帜”。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对土地问题、暴动区域、暴动依靠的力量等关键事项发表了重要意见。

面对国内革命与俄国革命不同的情况,党面对这些在革命进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題,缺乏经验,难免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但是毛泽东能够在一系列斗争方向与战略的选择上,十分明确又切合实际地提出和中共中央甚至共产国际代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斗争的人民立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哲学。在革命陷入低潮时,在这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经毛泽东的果断决策,中国共产党首次举起自己的旗帜,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三)在革命受挫时调整战略,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开始将长沙作为攻打的目标。最初,起义军占领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小集镇,但是因分散了尚且为数不多的兵力,且湘赣边界的穷苦大众对革命的参与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部队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反攻,损失严重。此时,毛泽东毅然决然调整战略,改变部署,下令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休整。

作为秋收起义领导人,在部队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需要立刻作出抉择:部队是按原计划继续进攻,还是调整作战方案——放弃攻打长沙。一方面,按照中共中央本来的决定,必须继续进攻长沙,否则很可能背上“临阵脱逃”的罪名。可是,在当时敌我力量相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继续进攻大城市无异于以卵击石,很可能落个全盘皆输。另一方面,如果调整战略,应将部队转向何方?在武装斗争领域,中国共产党以往也只有向城市进攻的实践和理论经验。而且,当时的部队里出现了“枪多人少”的不利情况,士气低落,有的团、营甚至出现了军纪松弛、官多兵少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何去何从?这个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他根据调查得到消息,这次起义部队所到之处,农民并未行动起来,远不及北伐军革命时农民参与的踊跃。很多农民有害怕、担忧情绪,不敢轻易参与行动,对“革命失败会让自己惹祸上身”的恐惧占据了上风。毛泽东清醒地对客观形势作出判断,认为单靠工农革命军的现有力量不可能攻占长沙的,湖南省委原来的计划已无法实现,断然放弃进攻长沙,下令部队转道往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前进。他主张,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势下,只有先保存革命力量,才能有后续发展。余洒渡在这次会议上与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部队要维持原计划,“取浏阳攻长沙”,会议上还有人也发表“攻长沙”的意见,讨论非常激烈。在毛泽东的据理力争下,总指挥卢德铭赞同毛泽东的主张。会议最后决定,部队转兵进入江西,寻找立足点。之后,起义军一路在茶陵等县建立工农兵政府,并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创性道路。

二、秋收起义中毛泽东的斗争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秉持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8]。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体现出来的斗争精神,对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深入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充分掌握斗争哲学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的地方就会有斗争,[9]在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中,社会实现发展进步。因此,在国家、社会、党派乃至个人的发展道路上,困难与挑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认识到斗争的永恒性,有利于我们在思想上克服逃避懒惰,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敢于斗争。

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0]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与不断地进行社会实践中,毛泽东彻底地认识到斗争是无处不在的,革命就是同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做斗争,在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中促进事物的发展,改造客观世界。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前夕,面对大革命失败,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困境,他没有逃避或对革命陷入悲观,而是勇于担当,直面问题的所在。毛泽东凭借着强大的斗争勇气与魄力,积极开展斗争实践,从而拯救了党的命运。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理论,一是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看待矛盾和斗争。要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步入新时代,矛盾中斗争的绝对性都是存在的。人类社会在斗争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纷繁的利益冲突和观念对立不断产生新的矛盾与斗争。二是在此基础上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和斗争,认识到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需要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是面向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只有自身具备优秀的作风与品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才能禁受住历史和人民的审视。腐败可以由内腐蚀一个政党,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反腐败斗争关系到人心向背。必须始终秉持斗争精神,杜绝腐败因子滋长,敢于刮骨疗毒,与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斗争到底,把污浊党的血液的病毒清除干净。在此基础上,不断使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增强,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1]。

(二)牢牢把握斗争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斗争立场

一方面,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斗争是必须以坚定方向、坚持立场、坚守原则为前提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秋收起义发动前后,共产党人正遭到残酷屠杀,党组织甚至不得不全部转入秘密状态。一些人出现不告而别、登报脱党,甚至出卖同伴的情况,但更有一些如教育家徐特立、文学家郭沫若、在国民党担任高中级职务的贺龙等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真正革命者加入党的队伍。毛泽东从安源赴铜鼓组织起义时,在路途中被敌人抓捕,死里逃生,不仅自己未动摇革命信念,还在起义失败后为起义部队提振革命信心。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首先要坚定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

另一方面,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坚持斗争以人民为中心。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起义部队没有很好地发动湘赣边界群众。回望历史可以发现,斗争的胜利与人民的参与度是紧密相关的。要坚持斗争依靠人民,将广大人民所拥有的力量充分调动与激发出来。在人民群众力量的汪洋大海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同时,要将斗争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矢志不渝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斗争目标。

(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斗争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斗争不仅需要底气和勇气,更需要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点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12]要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斗争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数次提出与中共中央甚至共产国际不同的建议,这些观点都是他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得出来的。党因为照搬照抄共产国际相关理论或经验碰过不少钉子,栽过不少跟头,这充分证明,所有催生斗争的矛盾,本质都可能存在不同。一方面,不同事物之间存在不同矛盾;另一方面,同一矛盾中也有矛盾的不同方面。如果矛盾的本质不相同,就要用针对不同特性的措施化解,也就是说,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认识和解决各种实践中遇到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一代又一代的不懈斗争中摸索出来的。进入新时代,中华大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斗争中将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持之以恒地用多样的斗争方法回答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命题,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内涵和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推进。

党章总纲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矛盾依然没有消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斗争去化解各种复杂、多样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发展实际、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矛盾的内涵以及特性,在斗争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持续增强斗争本领,时刻准备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不懈斗争。《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终身使命就是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党的事业不息,共产党人的斗争就不会停止。高强的斗争本领,是达成斗争目标的重要依托。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世界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复苏劲头不足,一些政治势力无所不用其极妄图延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再看国内,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的难点依然没有攻克,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和难关,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提高斗争本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广大干部必须有意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在防范风险、攻坚克难、抗压方面提升能力,在有困难时能迎难而上,冲在前面,豁得出去。[13]斗争本领不是凭空而来或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中汲取营养,打好基础,同时在实践中充分检验,再总结规律,完成内化过程,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过程。实践要有效果,愈是要去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要在形势严峻、情况冗杂的时候,敢于直面挑战。只有在新时代的风险挑战中磨炼,锻造斗争勇气与斗争艺术,才能战胜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02.

[2]袁任远.《石门南乡的起義:星火燎原》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396.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1989:47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0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0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4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49.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

[10]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10:147.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7.

[1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作者简介:彭婕姝,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工作单位:韶山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斗争精神
准确理解新时期斗争精神的实质
关于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学校教育途径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做勇于斗争的“战士”的若干思考
富含“斗争精神”的创新中国正在拥抱世界
浅析贝多芬f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在反“台独”斗争中掌握国家统一主导权
领导干部如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增强斗争精神 强化责任担当
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意义及遵循
红色文化培育民办高校党员斗争精神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