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析

2023-02-10马丽娜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维度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展开批判,指明了扬弃资本现代性的途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在中国的现代性建构进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念为指引,不断推进中国现代性构建的一条基本逻辑,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现代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尝试从现实的人的物质关系出发深入考察和揭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表现和根源,指明了扬弃资本现代性的途径。现代性批判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1],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并首次提出了九个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传承弘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扬弃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中,从而坚持走自己的路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三重维度

(一)肯定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使人们摆脱了封建制度下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人的政治解放和思想解放,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人的自由平等,为劳动力的解放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二,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和手工业型社会转向以机器为生产标志的现代工业社会,推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第三,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打破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资本扩张是资本的本质属性,也是资本主义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 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背后所引发的商品生产消费无限制地扩大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也直接导致商品生产过剩,造成了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一,就人的生存而言,西方现代性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形态和资本逻辑对人的压迫和统治,人的劳动被抽象化。第二,在社会生产领域,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最大限度的剥削和压迫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第三,在生态领域,资本主义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第四,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达尔文主义、个人主义哲学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思想的重要表征。

(三) 探索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现代性的可能性

对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时代难题,马克思提出的了“两个必然”和 “两个决不会”的经典论断。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这种必然性发生的时间和条件,即“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仍有容纳空间,另一方面任何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资本主义不会自行消亡,社会主义发展成熟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成熟。强调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

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要害在创新,关键在改革。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踏上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经济体制上,从过去一味地追求单一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模式;在经济运作模式上,中国社会经济运行以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正是这一向度的构建,改变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完全对立的传统观念,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中国一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社会治理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

这一建构使传统的“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统治”模式,向现代公民社会、法治社会的依法治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治理”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模式转型,这一转型使社会共同体成员的社会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都发生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改变。依法治国的国家治理逻辑指向清晰,以法律至上、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为内核的“法治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随着新时代更加强化良法善治,推进协同共治的新治理方式。更加完善和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共同体每个成员参与现代性的意识逐渐增强起来,最终为现代社会治理创造了主体条件。

(三)社会有机体整体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有机体思想。人类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社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整体在现代的发展进化,是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全面现代化。经过世界三次浪潮的洗礼,现代社会从依附于家庭走向自由的个体成员,社会分工、社会交往、交往方式和生产力相互发展起来,正是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生活有机系统。推动了社会现代性的整体性构建和发展,只有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过程中,人们的社会性潜力在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学习、工作、生活、安全以“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来组织管理。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百年奋斗进程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角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要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认真学习并履行二十大报告精神,积极践行“三个务必”,引导全体人民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党要切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不断贯彻落实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的明文要求,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三个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的飞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对现代性构建的不断探索。中国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我国正式踏上了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的伟大征程。

(二) 继续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导向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现代性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人民是现代性的主体,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性问题的核心。在现代性构建中所谓的正确价值导向,就是要确保现代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相统一。中国道路开启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模式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传统现代化道路的辩证否定。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民主的主体要“全”,二是参与的内容要“全”,三是覆盖的范围要“全”,四是民主的流程要“全”。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有效激活“数字政府”效能。

(三)全面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新形势下,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相统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既要持之以恒地重视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要重视人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使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协调。促进人精神世界的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注重避免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利益观,防止人的物化、异化、矮化现象;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念为引领,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作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防范化解西方文化的恶意渗透;树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实行良法善治;走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得的发展道路,走人與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

四、结语

中国现代性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具有一致性,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中国现代性构建起到了特殊的指导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正是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思想真理性的有利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实践,对当代世界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总体来说,思考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和分析习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推动中国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促进人类社会迈向新的文明形态。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马丽娜,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