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四重逻辑

2023-02-10胡倩倩晁帅李德芳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内涵

胡倩倩 晁帅 李德芳

【摘要】要更好理解和传承宋乔生烈士的革命精神,就需要总结、提炼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的生成逻辑。从整体上看,特定的时代场景、强烈的阶级情怀、顽强的斗争意识及对真理的坚定追求构成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四重逻辑。

【关键词】宋乔生|革命精神|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的生成视角上看,其革命精神的生成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具体体现,又具有其自身特点。只有把握住其革命精神生成的共性和特性,才能更好地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一、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时代逻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精神。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莫不与产生这种精神的时代紧密相关。时代为精神的萌发提供现实的土壤,也为精神形成和壮大赋以实践的舞台。

宋乔生烈士短暂的一生,也是动荡不安、民生凋敝、黑暗落后的38年。鴉片战争后,整个中国加速衰落:帝国主义以长枪短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长驱直入,大量掠夺资源和财富;封建主义势力依旧顽固,对农民的剥削有增无减;官僚资本主义唯利是图,进一步压榨工人。

宋乔生参加革命前的生活场景,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人民肩上的场景的具体展现。出生于佃户家庭的他,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宋乔生9岁辍学从事农家劳动,10岁又学打铁,但其家人依旧挣扎在生存的边缘。18岁的宋乔生不得不到位于常宁县内的水口山铅锌矿当了一名吊车工。然而,矿工的生活悲惨依旧:他们每天在窿道里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月仅得三五串铜钱。由于采矿设备简陋,常常发生塌窿事故,很多工人死于非命。但是,面对工人的惨状,当时矿务局的官员毫不在意,只关心铅锌矿的利润会否受到影响。混战、困苦、黑暗、贫穷、屈辱……成为宋乔生所处那个时代的场景标签。而民不聊生,则是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生活状态最深刻的写照。而这也构成了宋乔生革命精神生成的现实起点——要从根本上帮助工农摆脱生活的困苦,让和他一样千千万万的工农吃饱饭、穿好衣,不再受苦受难。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乔生革命精神有了时代的印记——要勇于斗争、敢于革命,要用他们自己的斗争叫日月换新天,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共产主义道路。

总之,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压迫构成了来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时代场景。这也是其革命精神生成的第一重逻辑。

二、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阶级逻辑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俄国革命导师列宁这一关于阶级的定义揭示了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的基本逻辑:阶级意识是在同剥削者、压迫者斗争的过程中萌芽,在革命理论的引导下成熟的。而革命精神的形成,也就是在阶级意识的启蒙下自发开展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

宋乔生进行革命斗争的阶级意识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与封建大地主作斗争,反封建主义;二是与官僚资本家以及官僚资本家勾结的外国商人与作斗争,反官僚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作为贫苦佃农的儿子,他看到自己的父辈被终年辛劳的农作压佝偻了背脊,却不能让家里的生活得到丁点的改善——家里的日子反而越发艰难,常无米下锅。作为湖南最大铅锌矿的工人,他亲眼目睹了矿局为了保全铅锌矿而强行封窿,将几十名工人活埋的悲惨场景……一幕幕生活中上演的惨剧,催动了宋乔生革命的初心。

革命的道路从哪里开始?从最现实的压迫开始。作为当时湖南最大的利源的水口山矿,是军阀们争夺的焦点,也是外国商人与矿局狼狈为奸,掠夺矿山资源的重点。军阀和外国商人的贪婪使水口山矿变成了一座阴森的人间地狱。剥削手段更是多种多样:有“抽头”“占股”“分红”“银元复水”等,榨取工人的血汗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阶级斗争。而宋乔生的革命生涯也是从水口山矿的斗争开始,从反抗矿局的欺压、反抗军阀的镇压开始。渐渐地,他的革命足迹从水口山不断扩大,扩大到了湖南省,延伸到了井冈山。

总之,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其阶级意识,并构成其革命精神生成的第二重逻辑。

三、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斗争逻辑

参加革命前,宋乔生是穷苦佃户的儿子、是铁匠手工业中的学徒、也是铅锌矿上的一名吊车工;参加革命后,宋乔生是坚定的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战士。多重身份体验和多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对湖南广大农民和工人群体真实的生存状况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也使得他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认同和认可。走上革命道路的宋乔生与水口山铅锌矿矿局的剥削者、与地主阶级开展了坚决的斗争。

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宋乔生身上表现出高超的斗争智慧——思维敏捷、善于斗争。以1922年的罢工斗争为例。随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火种经验传播到湖南,水口山的旷工们也开始了罢工——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极其深远的一次伟大运动。军阀赵恒惕调来湖南省陆军第三混成旅炮兵连开赴水口山矿,企图用武力镇压工人罢工。在大罢工期间,宋乔生担任工人俱乐部的百代表和纠察股委员。他在洞悉了敌人的阴谋后,他同2000多名工人,将矿局机关团团围住,高呼口号,不准杀害俱乐部全权代表,不答应罢工条件决不复工。在罢工斗争中,宋乔生与工人纠察队长谢怀德等按照党组织的部署,粉碎了矿局阴谋杀害工人代表的企图。同年12月21日,宋乔生还及时组织工人纠察队进行了保护童工的斗争,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一二·二一”童工大捷。

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宋乔生身上表现出强烈的斗争勇气——从不迟疑、毫不畏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口山铅锌矿工工人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多次自发奋起抗争,均遭失败。

经过水口山矿大罢工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使宋乔生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了。他常对工人们说:“没有压迫剥削的美好社会,我们看不到不要紧,只要我们的后代能看到。”

宋乔生在斗争中成熟,在斗争中成长。随着斗争实践的不断开展,宋乔生的斗争本领不断增加,思想觉悟也随之提升。如果说,一开始他是为了劳苦大众而站出来,挑战不公、挑战剥削者,那么,在革命理论的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宋乔生逐渐成长,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坚定的革命战士。他的斗争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局部性胜利,而是为了更大的目标、更彻底的胜利——为推翻旧社会而斗争。这也是宋乔生革命精神生成的第三重逻辑。

四、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价值逻辑

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形成了宋乔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价值动力。这也是宋乔生革命精神生成最核心、最深沉的力量。

少时的经历练就了宋乔生结实的体魄,养成了他同情弱小、好打抱不平的耿直性格。然而,宋乔生革命精神的正式生成,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有了深刻地了解之后,是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有了完全的认同之后,才产生出来的。1921年11月中旬,毛泽东来到衡阳调查研究,下旬指导成立了衡阳第一个党小组——中央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小组。1922年夏,中共湘区委书记、中国劳动组合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来到水口山铅锌矿,调查了工人的生活状况,并指示中共衡阳地下党组织以水口山为重点,深入工人中间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对水口山工人运动十分重视,毛泽东指派党员骨干到水口山开办识字班、工人夜校,启发工人觉悟,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夜校里,宋乔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完成了他工人阶级意识的启蒙,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不仅带头入夜校读书,而且还向工人们宣讲自己从夜校学来的革命道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传递出的人民情怀与宋乔生对工人农民的情感很好地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理论深深吸引着宋乔生,使他明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使工农翻身做主人;推翻“三座大山”不能等、不能靠,只能通过工人阶级的团结一致、革命斗争换来。马克思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教育后的宋乔生,革命目标更加明确、革命意志更加坚定、革命行动也更加坚决。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熏陶形成了宋乔生烈士献身革命最强大的动力。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多次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要用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铸魂育人,要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与他的革命斗争实践紧密联系。要通过把握宋乔生烈士革命精神生成的内在逻辑,更好地促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史人物传(第39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 株洲县史志档案局.宋乔生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2021年空军预警学院托青工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军校铸魂为战的实践研究”;2020年国家社科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20BKS206)】

(作者简介:胡倩倩,空军预警学院基础部讲师,法学博士;晁帅,空军预警学院基础部讲师,法学博士;李德芳,空军预警学院基础部讲师)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创小班化教育特色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