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军队士气理论考察

2023-02-10张喜燕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士气武德

【摘要】西方军队士气理论源于西方军事文化传统以及西方军事战争实践,包含武德说、宗教说、功利说、人本说、实战说、“公民-战士”说等六种观点,研究西方军队士气理论对拓宽士气理论研究视野,构建当代我军士气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士气∣军事文化∣武德

士气作为军事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范畴,西方国家军队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持续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士气理论。了解和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拓宽士气理论研究视野,构建当代我军士气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军队士气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六种。

一、武德说

西方军事理论认为,“武德”不仅是军人的标志之一,也是军队士气产生的重要来源。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勇敢、刚毅和节制”四种品德能够激发军队士气[1]。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进一步探讨了“护卫者”的品质与士气的关系问题,将“温文而又勇敢”之德性作为士气的象征[2]。克劳塞维茨正式提出了士气的“武德”理论。他认为,武德是一种可以单独考虑的特殊精神力量,也是一支专业军队拥有士气的重要特征。约米尼在其《战争艺术》中认为军队士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培育。一是“平时应使部队习于劳苦和疲劳的生活”“维持他们的朝气,使他们对敌人永远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用一切的方法来鼓励勇敢,惩罚懦弱”。二是在鼓励己方士气的同时,一定不能过分轻视敌方力量。三是部队还应该严防发生突然的恐怖现象,需要“强力的军事制度”和“优良的领导”。第四,士兵的体力与士气关系极端密切。“士兵们在体力上遭到极大的痛苦,到了完全支撑不住的时候,则一切用人力来维持秩序的办法当然就会毫无效力”[3]。“武德”说是西方士气理论的主要理论,至今这一理论仍占据西方主流。

二、宗教说

宗教作为西方国家普遍的意识形态,使“宗教说”成为西方士气理论独有的一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将宗教信仰分为两类,一类是公民宗教信仰,一类才是虚幻的宗教信仰。公民宗教信仰是以上帝的名义进行的宗教宣传,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公民对国家的政治方式、社会价值观、社会统治产生感情和认同。公民有了这种感情和认同,就能真诚地遵守法律,维护“主义”,服从统治,热爱国家,增强保卫社会制度决心,必要时为尽公民责任而牺牲生命。这一思想为“宗教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安妮特?贝克尔在其《战争与信仰》中指出,战争本身将宗教信仰作为动员、战斗、死亡和哀悼的重要媒介和调节因素。“战争被当作了一场正义战争,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存亡,也是为所信奉的价值观而战斗。这就为这场战争加入了信仰的维度,这个维度并不一定会因为战争的漫长而削弱。牺牲、安慰、救赎和重生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以世俗和宗教词汇不断出现,使得军人能够正视大规模死亡”[4]。历代的统治者善用宗教来进行士气激励,使其成为官兵的“精神支柱”。两伊战争期间,伊朗靠发动类似“斋月行动”“卡尔巴拉行动”等伊斯兰教历史上取得大捷或悲壮的战斗作为行动代号,鼓舞士兵的战斗士气。美军早在1775年就建立了随军牧师制度,其他国家军队也有类似的组织与制度来保证军队士气。

三、功利说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历史文化等原因,西方价值形态呈现出典型的功利主义特征。物质驱力往往更加容易激发行为主体的意愿与动机,使其迸发作战热情与勇气。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指出,“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6]。西方战争实践的历史充分展现了这种以掠夺利益为战争目的,以物质诱惑来激励士气的“功利说”。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十字军东征。1095年冬天,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第一次发出东侵的“号召”,他对各国骑士声嘶力竭地叫喊说:“上帝的孩子们呵,我们东方的圣地耶路撒冷被异教徒占领了……东方国家遍地是蜜和乳,简直是第二个天堂,你们还不赶快响应上帝的号召么?”十字军东征虽是以“圣战”的名义发动战争,但其后深藏的却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体现了“物质”至上的士气理论。

四、人本说

“人本说”是人本主义哲学观在军事上的反映。“人本说”认为,士气来自于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战,战斗是为了实现人生存的最高意义。在战争中,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可受到侮辱和蔑视。克伦威尔把制胜的秘诀概括为:“你必须把士兵当成人来敬重和使用。这样,才能使部队保持高昂的士气。我们务必懂得,战斗胜利的取得,主要在于士兵们的心”[7]。在西方学者看来,这种由人本主义产生的士气与爱国主义并不矛盾。爱自己,并由此扩展到自己所在的团队、国家乃至民族,以及由爱而產生的动力与士气,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维推理方式。正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所描述的雅典,“任何人,只要他们能够为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每个人都应当忍受一切痛苦,为它服务”,为它“慷慨而战,慷慨而死”,以“无愧于他们的城邦”,这是非常值得的[8]。“人本说”对于如何实现西方军事组织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出了理论诠释。

五、实战说

崇尚实战、力战、硬战,通过军事实力来激发士气,是西方一以贯之的军事文化传统。克劳塞维茨认为,除了通过战争,而且是依靠胆量进行的战争以外,几乎再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培养一个民族的大胆精神了。他极力推崇战争的作用和价值,甚至将其视为民族存续的根本原因,可见其对于实战的重视。他认为,武德(士气)只能从两个来源产生,而且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这种精神力量。第一个来源是军队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并取得很多胜利,另一个来源是军队经常经受极度的劳累和困苦,只有在劳累和困苦中军人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一支军队,如果它在极猛烈的炮火下仍能保持正常的秩序,永远不为想象中的危险所吓倒,而在真正的危险面前也寸步不让,如果它在胜利时感到自豪,在失败的困境中仍能服从命令,不丧失对指挥官的尊重和信赖,如果它在困苦和劳累中能像运动员锻炼肌肉一样增强自己体力,把这种劳累看作是制胜的手段,而不看成一个惟一的简短信条,因而能经常不忘上述一切义务和美德,那么,它就是一支富有武德的军队”[9]。时至今日,西方军队仍然普遍认为,在战火中锻造坚毅果敢、勇猛顽强、沉着冷静的军人品质,是一支专业军队保持士气的根本原因。

六、“公民-战士”说

“公民-战士”说,是现代西方国家军队基于全志愿兵役制之上的一种新型士气理论。“公民-战士”说是从军人的政治属性来讨论士气问题的,它始终不脱离公民社会对军人的基本要求。该理论认为,军人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公民,具有比一般公民要求更高的爱国主义,这种更高、更浓、更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公民意识是军队士气的源泉。该理论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公民意识传统。简诺维茨在其《公民意识与作战效能》一文中指出,“与20世纪以来的征兵制军队相比,当代全志愿兵部队更需要了解军事行动的目的和国家的政治目标,对后者来说,这是更重要的‘士气因素”[10]。亨廷顿认为,以专业技能来服务与奉献的责任心,足以成为专业上的原动力;合格适任的专业人士不应将金钱上的报酬视为主要目的 [11]。高民政指出,“社会的每一部分都在军中有其适量的代表”[12],以此保证士气具有全社会性质。“公民-战士”说代表西方现代国家对于军人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位。

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战争观以及国家制度、军队属性、战争实践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军事文化呈现出重个体、重物质、重武力、重扩张的总特征,以及好战尚武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并由这些因素造就了西方士气理论的主要形态。“武德说”“宗教说”“功利说”“人本说”“实战说”“公民-战士说”从不同历史时期、多个角度描述了西方士气理论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面貌,涉及了士气的内涵、重心、影响因素、培育方式等核心要素,其中也不乏可借鉴之处,如对于专业精神的重视,对实战的推崇等,这些对于构建当代我军士气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角度而言,对其显现出的黩武好战的军事文化应保持戒备、加强防范、做好应对。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佟明忠.中外军队政治工作思想通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约米尼.战争艺术[M].钮先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约翰?霍恩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政府、社会和动员[M].卢周来,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6]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

[7]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8]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战争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0.

[9]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

[10]摩里斯?简诺维茨,斯蒂芬·韦斯布鲁克.军人的政治教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1]塞缪尔·亨廷顿.军人与国家——文武关系的理论与政治[M].洪陆训,译.台北:时英出版社,2006.

[12]高民政.西方军事政治学评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一般项目“‘一国两制视域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价值体系建构及实现路径研究”(22YJGAT002)】

(作者简介:张喜燕,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士气武德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A team works smoothly
魏学峰:守住传统文人的“士气”和“正气”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探讨小学生武德教育价值与现状分析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士气”说探微
当前环境下如何凝聚行业人心和提振士气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