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价值意蕴与策略探析

2023-02-10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歌舞美育红色

潘 馨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江苏 淮安 223300)

红色歌舞来源于革命战争时期,起初受苏联的影响,在中央苏区广泛传播,后在延安达到顶峰并发展至全国各地,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1]117。红色歌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其在产生之初以鼓舞革命战士的精神和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为主要目标,在革命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且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红色歌舞中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基因并未消失,仍在新时代不断展现新的生命力[2]123。红色歌舞不仅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还具备较强的美学特征,将红色歌舞融入高校教育,既能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思想精神熏陶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也能从审美教育的角度为大学生提供美的享受,在帮助大学生深刻认同红色歌舞的基础上感知美、认识美、创造美[3]35。

一、高校实践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价值意蕴

高校立足红色歌舞实践以美育人,可以多样化地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效传承红色文化。

(一)有利于丰富美育的内容,在多样化模式中强化美育实效

红色歌舞在革命斗争时期宣传了革命精神、凝聚了民心,并在长期发展中对革命的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早已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育通过美的教育和熏陶,培育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红色歌舞与高校美育存在内容层面的统一性和目标层面的一致性[4]50,高校红色歌舞以美育人,便能立足红色歌舞创新美育模式。一方面,红色歌舞可不断丰富美育的内容资源。在革命斗争时期形成、在国家建设时期发展的红色歌舞,不仅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反而在不断积累中形成了特有的发展体系。将其融入高校美育,便可进一步丰富美育内容,支撑美育的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基于红色歌舞充实的内容基础,红色歌舞能支撑美育模式的创新。高校及教师可立足特有的红色歌舞资源,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出内涵充实且具有针对性的美育模式,促进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出有爱的人,在美育层面强化人才综合素质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但网络信息繁杂,部分大学生价值观还未定型,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可能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不利于全面发展。红色歌舞可以以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展现形式,潜移默化地熏陶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培育大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爱,增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深刻认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5]117。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越来越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高校借助红色歌舞,可引导大学生感知革命先辈坚韧不拔的毅力、团结奋进的动力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契合时代背景、符合社会要求的时代新人。

(三)有益于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在实践中强化人才文化自信

红色歌舞承载着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着红色文化的多样特征,呈现出伟大的革命精神。基于此,以红色歌舞开展美育,便可促进红色文化在美育中的深度融入,通过美育传承红色文化,在美育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映山红》这首红色歌曲特有的歌词和曲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歌曲歌词中的“盼”字体现出民众见到红军战士的殷切希望,歌词中的“呦”字形象生动地表达民众在战争期间的朴实心愿;歌曲以悠长的曲调抒发情感,勾画出映山红开遍山岭的场景,表达了仿佛可以看见红军战士取得胜利后归来的场景[6]80-81。以《映山红》为例开展美育,便可立足歌曲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美的熏陶,为大学生提供感知红色文化的便利途径,在歌曲的传唱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增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刻认同,奠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二、高校实践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现状与问题

在当前阶段,部分高校已逐步开始落实红色歌舞以美育人,在歌舞教学中重视其育人价值,但由于部分高校在师资力量、育人资源、课堂教学及育人形式等层面存在不足,以美育人的推进仍面临现实问题。

(一)红色歌舞融入美育师资力量不足,实践以美育人缺乏方向引领

当前,部分高校的美育实施主体主要为艺术学院教师及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此类教师本身便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过程中便容易出现专业化程度不足、对红色歌舞认同度不够等问题,进而影响红色歌舞美育价值的充分展现,不利于高校美育实效的全面提升。除美育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时间精力及育人理念等因素影响外,部分高校美育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美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必要的培训,美育教师缺乏强化自身红色歌舞知识储备、使用红色歌舞开展美育技能的系统化途径,如此,高校红色歌舞以美育人便缺乏必要的方向引领。

(二)红色歌舞育人资源尚未形成体系,实践以美育人缺乏内容基础

红色歌舞以美育人需要充足的育人资源。只有在内容层面形成坚实的基础,以美育人才能顺利地开展,育人效果才能有效提升。例如,百色学院在创编新红色舞蹈的过程中,便以百色地区特有的舞蹈文化资源为依据,创编出来的红色舞蹈《无名花》《八女投江》《右江驶来一条船》等作品中,都融入了壮族凤凰手、苗族灵活下肢秀、瑶族欢快律动的舞蹈语汇,能在体现当地特有舞蹈语汇的基础上,丰富红色舞蹈作品的展现形式,也支撑其育人价值的有效发挥[7]90。但在当前阶段,部分高校实践红色歌舞以美育人,更多地仍是通过在美育课堂或美育活动中为学生播放红色歌舞作品或引导学生学唱、学跳相关作品,将红色歌舞浅层融入美育过程,对红色歌舞中蕴含的深刻精神和价值内涵缺乏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美育活动缺乏必要的内容基础,也无法实现育人效果的入脑入心。而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高校尚未形成以红色歌舞为主体的育人资源挖掘体系,阻碍了育人资源的深入发展,也影响了美育多样化内容基础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红色歌舞育人资源库尚未形成,高校及教师在使用其育人资源时面临阻碍,无法全面扩展其运用范围,育人资源的多样化发展也难以实现。

(三)红色歌舞尚未全面融入美育课堂,实践以美育人缺乏有效载体

目前,音乐欣赏课为红色音乐融入美育课程的常见方式,作为大学生最熟知的体裁,红色歌曲成为高校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而歌舞、舞剧等形式在美育课程中的融入仍相对较少[8]117-118。究其原因,首先,部分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宏观规划缺乏对红色歌舞育人资源的深刻把握,红色歌舞融入美育课程缺乏必要的支撑。其次,部分高校及教师在选择红色歌舞资源、设计融入形式及美育教学模式时缺乏必要的创新,多以传统模式开展美育课程,学生缺乏深度参与,红色歌舞无法深入影响学生内心,红色歌舞实践以美育人缺乏必要的载体支撑。再加之大学生乐理知识的缺乏、音乐结构把握的缺失等,都成为多元化歌舞形式融入美育课程的阻碍因素。

(四)红色歌舞融入美育形式相对单一,以美育人缺乏学生参与

除美育课程外,高校还应组织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在其中融入红色歌舞作品,以此带动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红色文化,深化美育影响[9]266。但需指出的是,一方面,红色歌舞在校园实践活动中的融入以校园广播、校园电影等载体入手,在此过程中,学生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存在,无法直接参与红色歌舞的实践过程,红色歌舞难以在传播及创新中培育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大学生难以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深刻认同。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及美育教师创新意识缺乏,更多地考虑育人目标及育人资源的实际性,对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关注,导致其设计的红色歌舞展现形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兴趣,以此为支撑的美育过程缺乏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此使得一些大学生无法感知红色歌舞的美的熏陶,也无法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红色歌舞以美育人难以完成。

三、高校实践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有效策略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及美育教师应密切协作,通过深入分析各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通过全面系统的创新和实践,持续提升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实效性。

(一)组建专业化的美育师资队伍,引领红色歌舞以美育人实践正确方向

高校落实美育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引领,要求美育教师了解红色歌舞,能从社会层面发掘红色歌舞资源、将红色歌舞有机融入美育过程。为此,高校应立足本校美育实际,结合特色红色歌舞资源的支撑,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引领红色歌舞以美育人实践的正确方向,助力红色文化美育价值的充分展现。一方面,高校应面向校内美育教师开展红色歌舞以美育人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水平。另一方面,高校美育教师应转变自身美育理念,重视红色歌舞的美育价值,锻炼自身以美育人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引领美育实践方向,切实推进红色歌舞以美育人实践。

(二)深入挖掘红色歌舞育人资源,奠定多样化以美育人的特色内容基础

高校实践红色歌舞以美育人,必须立足红色歌舞特有的美育资源和多样的展现形式。高校只有以红色歌舞资源为支撑,实践以美育人才能获得坚实的内容基础,其育人实效才能不断增强。首先,高校应系统整合当地特有的红色歌舞资源及全国性的红色歌舞作品,建立专属的红色歌舞育人资源库,既体现当地特色,又联系社会发展趋势,以支撑特色美育的实践,不断丰富红色歌舞育人的内容。高校既要从当地特色出发,与红色文化机构及红色歌舞表演者形成密切合作关系,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又要密切与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地的联系,借助这些地区丰厚的红色歌舞资源,不断充实美育内容[10]90。其次,高校应创新性传承红色歌舞作品,在坚守作品正确价值观、本质特征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展现其内容的与时俱进,以保证红色歌舞更好地融入美育过程。例如,井冈山大学创编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经过长期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准备与排练,于2006 年3 月进行了首演,并在随后的每次演出中都进行创新和适时改编,既丰富了高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又在与时俱进中为大学生提供了红色歌舞的有效熏陶,支撑了高校红色歌舞美育的高质量实践[11]24。

(三)推进红色歌舞融入美育课堂,变革教学模式强化以美育人的针对性

高校应强调红色歌舞与美育课堂的有机融合,在契合当代大学生学情实际的基础上创新美育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以美育人的针对性,强化以美育人实效。首先,高校应完善美育课程体系,促使美育课堂契合大学生学情实际。高校应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实际调查,为学生建设专属的美育数据资源库,以为美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有效参考。基于学情实际,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特有的红色歌舞资源融入美育的实践成果及现存问题,从宏观角度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引领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有序开展。其次,高校应在提升美育课程体系针对性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红色歌舞在美育课堂中的融入。高校应将红色歌舞融入美育课程,在美育课堂教学中展现多样化的红色歌舞资源。教师应在美育目标及育人大纲的指引下对红色歌舞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确保以红色歌舞为主要育人内容的美育课堂既能契合大学生的学情实际,又能发挥红色歌舞的育人作用。最后,高校及美育教师应创新红色歌舞美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情景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融入美育课堂,带领学生充分感知红色歌舞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深刻认同,持续坚定理想信念[12]140。

(四)创新红色歌舞育人展现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除美育课堂教学模式外,红色歌舞育人展现形式还应实现更广范围的创新和变革,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红色歌舞以美育人实践的有效途径,以多样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模式激发大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红色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为此,一方面,高校及美育教师应转变美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以此指导美育实践的有序开展。高校及教师应以新时代背景下美育的发展方向和育人要求为导向,不断更新自身美育理念,结合必要的创新意识,全面审视红色歌舞以美育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此指导美育实践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及教师应创新红色歌舞融入美育的展现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持续深化学生对红色歌舞的审美体验。例如,东北财经大学创设了红色合唱团,出演了《我的祖国》《光荣与梦想》《共和国的名字》等作品,从视觉听觉等层面全面反映了红色作品的伟大精神,不断熏陶着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为大学生带来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既强化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又通过红色歌舞的创新传承和创造性表演帮助大学生具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最高目标[13]71。

猜你喜欢

歌舞美育红色
红色是什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红色在哪里?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追忆红色浪漫
一起歌舞吧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