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为例

2024-01-04王凤清相华文鹿奎奎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思政

王凤清,相华文,王 元,鹿奎奎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161-164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更加切合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学生核心技术技能的专业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校企协同开发的专业课程中,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是摆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开发者面前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为此,以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为例,对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3]83-88

一、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一门校企联合开发的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以精度控制为主线,主要任务是研究在机械制造中优质、高产、低消耗地生产机械装备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协调制造成本和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着重探讨机械加工工艺,零件制造质量影响因素、经济性及生产率等工艺因素及其控制方法。课程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导向,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械加工质量、机床夹具的相关工艺、典型零件加工、现代制造技术、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等内容,通过项目化学习,可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并学会处理机械加工过程中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三者的辩证关系,以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低耗。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涉及毛坯制造、热处理、切削加工、表面处理、装配、工装设备、产品设计、经济核算、企业管理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应用到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液压气动、金属切削机床、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

(二)课程思政总体建设思路

1.打造一支校企协同育人课程团队

组建一支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老师、企业工程师、专业课老师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及大部分教学任务的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纳入课程团队,作为课程共建人,全面参与课程的教案、教学资料、授课内容设计;辅导员老师加入课程团队,主要负责课后考查体系保障及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反馈;企业工程师负责将工匠精神元素、吃苦耐劳精神元素引入课程。课程团队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混编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2.形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体系

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春风化雨”作为基本原则、“潜移默化”作为基本方式,充分挖掘机械制造工艺相关思政元素,“水到渠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每个项目单元中,融入课程知识点中,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图

3.建立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按照课程思政理论架构,创新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制定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由团队中辅导员老师根据评价标准,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谈心谈话、集体座谈、课外活动的组织、模拟现场等方式牵头评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并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修正课程的实施,以闭环形式,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思政实施图

(三)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1.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一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要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五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4]110-113根据《纲要》要求,课程团队经过研究明确了课程育人目标,即注重强化提升学生工程伦理素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并进一步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应有的使命担当。[5]183-185,189进而团队成员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厂矿企业、生产一线,广泛挖掘机械制造领域工艺相关情境的思政资源、元素,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提炼加工,归纳成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等内容融入项目单元中,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寓思政元素于其中的课程教学体系,[6]46-51见表1。

表1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思政元素

2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质量意识;成本意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诚信品质;传承意识;工匠精神;专注踏实的工作作风。3装配工艺规程设计绿色环保理念;精益求精的精神;标准化意识。4专用夹具设计责任意识;科学精神。(1)通过项目化的工艺规程设计实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以质量合格为一切工作的前提;(2)通过工艺规程设计、成本核算、工时定额等操作,强化成本理念,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平衡质量、成本、效率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3)通过企业工程师授课,现身说法,引入企业安全管理规程和安全事故案例,不断增强学生安全底线思维;(4)通过实践中对各种规范的执行和工艺规程对模拟一线的直接指导,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5)通过“学徒制”式的企业实践,从大国工匠身上体悟工匠精神;从企业导师和一线师傅身上学习专注踏实的工作作风,学会尊重师傅,做好传承。(1)通过绿色装配技术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中的应用,培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环保理念;(2)通过装配规程制定项目实践中标准件、标准规程的选用,养成标准化意识;(3)通过装配工艺细微变化对装配质量的影响,强化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1)通过学习工装(夹具)发展史,夹具设计安全系数设计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教育;(2)通过夹具设计过程中的精确计算、科学设计、轻量化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机制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育人目标,课程团队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项目单元进行了整合再造,形成了适配思政元素映射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在课程项目单元框架内,研究选用适当的案例、任务、专业发展史等思政元素载体,并进一步选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企业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企业学徒制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贯通到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专业核心素养、岗位综合素养提升的各个阶段。图4 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为例较为系统直观地阐释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机制。

图4 思政元素融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机制

二、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改革后,课程先后进行了多轮教学实践,课程团队中的辅导员根据评价标准,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谈心谈话、集体座谈、课外活动的组织、模拟现场等方式牵头评估了实施情况,达到了多方满意的效果,师生获得感、学生综合素养均获得明显提升。

(一)实现了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春风化雨”

通过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企业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企业学徒制教学等教学方法,将工程伦理素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应有的使命担当等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地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实现了专业与思政同向同行,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的协同统一、“润物无声”。

(二)切实转变了专业课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经过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育人目标,调整了教学方法,运用了更多更灵活的思政元素载体,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现场、厂矿一线工作有机融合到一起。思政元素的融入让课程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有了灵魂,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促进其进一步端正了学习态度,优化了学习方式,从而提升了学习的成效,课程改革后学生的考核评价情况较改革前有明显提高。

(三)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到一体,有效解决了德育与智育相脱离,专业与思政两张皮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和技能的同时,具备未来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获得更全面的综合素质。经过对毕业生调查反馈,普遍反映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其求职和岗位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增强了其发展后劲。

三、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一)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组成部分,而培养方案由人才培养模式所决定。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要有支持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作支撑。某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单独一门课程的事,要放在整个专业甚至于专业群的培养方案中通盘考虑,这些内容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就要做统筹安排。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就得益于有现代学徒制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作支撑。

(二)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实施者,直接决定着建设和改革的成败。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教学团队应该以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为基础,能够清晰地掌握课程的育人目标,善于整合资源挖掘思政元素。术业有专攻,教师个体所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互相取长补短,通过打造团队的方式完成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即组建了由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协作最终完成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评价及反馈。

(三)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深入挖掘可用的思政元素

同一育人目标下其可选取可挖掘的思政元素非常多,可以来源于专业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具体案例等,也可以来源于专业相关的故事、名人轶事、专业趣闻等,也有从企业一线、厂矿现场现身说法中获取的。但并非所有的思政元素都好用能用。思政元素选取好了,能够完全与课程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水乳交融,在润物无声中即可完成育人目标。选取不好,则会出现为了思政而思政,甚至有专业课“说教”之嫌,起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课程,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具体资源条件适当地选取思政元素。

(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力的评价反馈机制

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评价要警惕“只看热闹不见专业”的现象,表面看案例一个接着一个、故事一个连着一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但是这些案例、故事却与专业相关度不高,与育人目标关联度不大,实际有课堂“娱乐化”之嫌。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评价需要一个贯穿全过程的变换评价反馈机制, 不仅能从课堂活跃程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要能从课后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甚至还要跟踪思政元素在学生择业、就业及职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全程跟踪评价,实时做出反馈,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