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的建议

2023-02-10吴子贵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6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人才

◎吴子贵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湖北 鄂州 43609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媒介形势下,提出了“四全媒体”的崭新理念,为新时代的传媒融合指明了方向。传媒企业要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综合集成,推动各种资源和平台的持续集成,从内容到经营进行全面集成,最终打造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传媒公司[1]。也就是说,在媒介整合的背景下,新闻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受众对新消息的内涵和传播形式要求也越来越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对传媒的人力资源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也就是必须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从而提升传媒的整体素质。目前,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是所有传媒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融媒体、传媒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一)融媒体

“融媒体”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人员、内容和宣传上进行全方位的融合,从而达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目的。“融媒体”并非一种单纯的物理媒介,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方式,它是一种有形有质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能够看到、感受到的东西。例如,为了激发新媒体的活力,促进更深层次的媒体整合,成立了“重庆市南岸区”。根据有关的规范建设要求,将原有的20个部门分解,精简为全媒体采访部、全平台编辑部、公共事业部等7个部室,将其设置标准由基于宣传平台,变为基于工作职能,构建了一个集主流传播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政务信息枢纽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新框架。在“中央厨房”的指导下,南岸区的新闻传播系统将重新塑造成一个完整的新闻传播系统,并在制度上进行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系统,将“报纸记者”“电视记者”“新媒介”等称呼从原来的“新闻传播系统”转变成了“全媒介新闻”,负责所有新闻的收集与编辑,并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传播系统[2]。

(二)传媒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是指具有有机交织的多种能力的人才。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传媒行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日益宽广,并逐步表现出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的特征。新时期对传媒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想在这个职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具备多元化的职业素养。因此,对各级融媒体来说,如何培育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国内基于新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我国新时期有关媒体复合性人才问题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已有的对媒体综合素质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大学媒体综合素质问题展开的。杨强在他的《做复合型人才——浅谈融媒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素质提升》一书中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思想,只有做到了采编和播报相结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多面手。要想提高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就必须从学校着手,不断地融合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在教育中进行改革和改进,提高全媒体人才的素质。李华指出,在新时代下,各种不同的媒介进行了深度的整合,这就给人们带来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而常规的培训方法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必须要加强对媒介人员的复合培训,以适应新时代下媒介的发展。李茵认为,要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应用者,就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改革,并且要有一个完整的实习系统,例如要有一个声音实验室,要有学校的各种媒介,还要有一个校园之外的记者实习基地。李燕认为,当前传媒行业对新媒介的要求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对新媒介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对传统媒体来说,人力资源大量消耗。在传媒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要进行各方的协作,高校和传媒应该共同努力,探讨并寻找到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另外,一些研究则侧重于对传媒工作者的培养。刘江建认为,现在的新闻媒介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人员流失,要想在新的时代更好地开展新闻工作,就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有能力的、有才华的新闻工作者团队。牛凤鸣和同文瑶认为,在新时代下,传媒人才的培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并把专业化、复合性和创新性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3]。赵志勇认为,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在“三选一”中,最优选的一种策略是:第一,加大队伍的训练力度,尽量多开展新技术的训练;二是要做足“实体”的报道,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通过对消息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分析,提升受众对消息的接受程度;三是实施有针对性地宣传,注重受众的感受。另外,跨专业和跨学科的研究也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陈璐在题为《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人才培养——浅析融媒时代传媒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路》的文章中指出,作为大学老师,要全面认识当前的融合媒介与媒介的发展状况,不断地观察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学会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加强培训的成效。

三、融媒体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

(一)整合跨学科知识

在“科技融合”“媒介融合”和“中外融合”的跨界融合等大环境下,“新人文”的构建要求“跨界”的“跨界性”型专业人才,以“新”的视角来思考各专业的“跨域”交叉之路。在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起了“六杰出一拔尖”计划2.0,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进行了全方位的推动。在新技术、新工业革命的冲击下,我国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亟待以新人文学科的构建来促进学科间的整合发展和知识的不断增长,从而在我国的人文学科中创造出“中国学派”。在不同的领域中实现不同的交叉与融合,比如文科与计算机、医学等工科专业的相互结合,文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等,这些都是新文科建设的必要举措,也是在全媒体背景下对传媒人才的根本需求。在新文科的语境中,媒体人才的培育应该突破人文科学和科学之间的界线,以功能化的要求把社会和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科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媒体交叉学科的发展。新人文背景下的交叉学科融合,不是单纯的“知识重组”,而应是基于中国历史和传统的“新”。以社会需要为指导,以解决媒体技术转型所带来的重要实际问题为目的,为媒体教育转型带来新的推进力。随着智慧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交叉学科的融合也要求对传统学科的边界、形式和观念进行持续的打破。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人口结构、地域结构、经济结构、历史文化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需要在教育学的层次上对中国所带来的知识体验和文化价值观进行反思。这就是面对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变化,媒体人才教育所要求的崭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基础。

(二)具备复合知识结构

媒体的整合与发展,归根结底要看媒体的整体素养。《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县融媒体“四个层次”的“四大”融合发展格局,坚持“三大核心”的“三个层次”。为把中国故事和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应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外宣新模式。要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除了要进行制度方面的变革之外,还必须加强对全媒体人才的培训,将内容建设作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作为支持,以此来对全媒体传播体系进行创新。在这个新的时期,媒体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满足于收集真实的信息,更要与智能媒体的生产、分发、互动等方式相结合,要养成“人机协作”的思维习惯,要不断地充实信息的表现形态,要在整个媒体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媒介的深层次整合,对媒介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5G、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下,传媒的内容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数据分析技术打开了内容的精准生产之门,人工智能打开了内容的自动生产之门,而物联网技术正在开启‘万物皆媒’的世界。”随着 AI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人类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的人力劳动已经被机器代替,机器人的创作已经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因此,社会对于媒体人才的要求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媒体的深度融合,指的是媒体的组织架构、体制机制、生产流程、人员素质、条件保障等各方面的深入变化,因此传媒的人员需要迅速地与新的媒介环境相匹配,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对信息的便捷性、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三)聚合技术与用户

传媒融合促进了传媒化社会的发展,用户的阅读、听、看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这就需要全媒体利用好技术才能满足受众的感知需要,同时也需要提升内容的品质,以满足受众的情感需要。“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媒介影响对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渗透。在现实世界之外,媒介构建出了一个虚拟的、可以无限扩展的媒介世界,人们可以利用这一媒介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众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在传媒化的社会中,传媒已经超出了它自身的行业属性,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已经变成了定义社会属性的一个重要维度,而‘互联网+’是它的基础,‘传媒+’是社会高度传媒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传媒化社会的不断深入,不仅对全媒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全媒体人才的采制与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进行均衡,保持信息环境的有序运作与社会的良性发展。传媒化社会的出现,对全媒体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他们不仅需要为新媒体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交互服务,而且还需要他们在传媒融合过程中规避消费的陷阱,坚持新闻的职业精神。

四、融媒体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的策略建议

(一)树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融媒体工作室应跟随媒介技术发展的浪潮,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强工作室人才队伍建设。伴随着媒体融合的持续发展,融媒体工作室的建立意味着新兴媒体技术将会与新闻内容传播的每一个环节相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网络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将逐渐渗透到融产品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媒体的数字化和功能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融媒体工作室要把握好传媒发展的方向,把握好传媒产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利用工作室来为各个领域提供一个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实践平台,从而培养出既有传媒专业知识,又有对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在新闻内容的制作过程中,要强化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实际的制作培训中,将传媒专业知识、媒介技术操作、人文知识素养、协调沟通能力等综合起来,培养具有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型媒体人才。复合型媒体人才,并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拥有丰富的媒体传播知识和理论,其还需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来展开全媒体的叙述和表达,从而展现出一个媒体人才特有的角度和专业的能力,在内容的制作中,利用媒介技术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目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融媒体工作室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一种片面的讲解为主,忽略了专业的实践,导致人才对内容的吸收只是表面现象。融媒体工作室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工作室可以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为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各领域的人才可以在团队中各抒己见,人才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可以向他人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团队相互协作的环境中,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如果员工的专业能力足够强,那么媒体工作室就可以“放权”给员工,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作品,并将团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验证,并在生产的同时,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最终达到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的目的,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员工的“纸上谈兵”。

(三)采用“导师制”培养手段

应将“导师制”贯穿培训人员的全过程,按照其所处的不同的传播领域,为其配备相应的职业指导人员,并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加强其对相关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在产业专家的帮助下,融媒体工作室可以制定“以专家带新人”的导师制度,以打造出一个优秀的人才团队,最终达到稳定构建一个融媒体工作室人员梯队的目的[4]。建立一种由行业专家引领的传媒人才的导师制,作为一个融媒工作室进行人员培训的主要方法,可以对以往那种一盘散沙的培训模式进行补充,让传媒人员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强化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掌握最新的传播动向,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融媒发展潮流的多面手。同时,融媒工作室还应该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培训方法,制定出具体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准则,鼓励该领域的传媒人才与其指导老师共同开展内容深耕,赋予传媒人才足够的自由度,并对其进行自治性的挑选和管理,以保证该领域的顺利发展。

(四)实现跨领域人才培养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跨领域的媒体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的跨越和流动可以给融媒体工作室带来新的动力,一支科学、合理的媒体人才流动队伍是保证融媒体工作室能够不断地产出高质量作品的根本。融媒体工作室需要拓展人才培训领域,达到在跨媒体、跨产业中进行复合型人才培训的目的。首先,融媒体工作室可以主动与其他行业展开合作,比如,与旅游行业相结合,展开文旅媒体的宣传,并制作出文旅融媒体产品等。这样就可以打破地域和行业之间的壁垒,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媒体传播形态,为人才的跨领域发展探索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其次,在融合媒体工作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媒介人才的优势,为“人才团队”的创作注入新的内涵,通过在各产业之间的交流,运用现有的专业技术,对其他产业的内容创作模式进行更新和创新,以达到融合媒体产品的跨学科运作。第三,通过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流动,生产出具有各自特色的融合媒体产品,扩大媒介人员的知识面,让媒介人员能够自如地跨界而越,实现媒介人员的“多面性”。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人才
人才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