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与德育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02-10

英语教师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新课改育人德育

向 莉

一、高中英语与德育融合教学的重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新课改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学科知识逐渐系统化,智育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随着教育的普及而高一级的学校不足以提供充足的就学机会,“应试化”教育、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严重,导致智育和其他各育的矛盾愈发突出。即使德育作为社会早期就存在且地位不低的一种教育构成,也不得不为智育让步。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自己只是智育工作者,其实不然,五育并没有职能分工,每一育都是教育的一个方位。学校应倡导“全方位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对学生全面负责(陈桂生2012)。

在五育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广义的德育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三观”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的活动(贾作平2022)。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不再只看重专业知识,而是更注重德才兼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此,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的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阶段。在新时代课程改革阶段,最重要的是课标修订工作。自2014 年启动以来,2017 年发布新的高中课程标准,2020 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幅调整,各学科的新课标都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可见,立德树人已然成为新课改的根本任务,这味着在新课改阶段学科教学要以育人为本,且德育为先。

(二)学科育人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育人是教育、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学科与教材都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叶澜2002)。

新课改强调全科育人,统筹德育和其他学科,尤其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育的重心已逐渐从学科价值转向育人价值。学科及其本质不仅指向书本中的陈述性知识,还涉及学科背后的认知思维方式和情意层面,这些为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价值观提供了知识基础(张良2018)。同时,各学科在新课标中都已经凝练出本学科较为完善且成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际上是在引导各学科课程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注重育人,关注学生的品德与思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8)。

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逐渐成熟,思想逐渐独立,虽然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好奇心,但是辨别能力较弱,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德育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加强德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等课程的任务,每个学科课程都有在教育环节融入德育的义务。只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保证全方位育人,才能保证德育不缺位。

(三)德育是英语教学的必然需求

德育又被称为隐性德育课程。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指在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和示范,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强化爱国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开阔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课程标准》)强调要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其中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语言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中的每个语篇都经过认真筛选,涵盖丰富的话题与语境,包含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三大主题语境。这些语篇的教学必然涉及德育,能使学生在语篇学习中得到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熏陶。英语教材中还包含许多中外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这时候加强德育对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的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可以帮助他们在形成文化自信的同时学会对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立德树人是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鉴于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及英语学科的独特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在尽职教书的同时尽责育人。

二、高中英语与德育融合教学的现状

从理论层面来看,新课改非常重视高中英语与德育的融合教育;从实践层面来看,以“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初具雏形,当前高中英语课程还未做到与德育真正的有机融合。

第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容易把德育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平等看待,认为其他学科课程属于智育,忽视了学科课程也是德育的主渠道。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隐性课程,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价值观、品德、人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如果只把德育的责任交给道德与法治课及政治课,那么德育就很可能变成应试的科目,而不能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价值观,重“灌输”而轻人格培养的德育并不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第二,英语课堂仍未走出工具化的局限,教师仍聚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教育评价也未有效结合德育和语言技能。由于教学任务艰巨、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大部分英语教师将更多课堂时间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和作业讲评,留给德育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有些教师进行德育,也具有随意性,零散地穿插在词汇、语法教学中。同时,有关作业布置及德育评估方式的研究指出,大多数英语教师选择常规作业,也很少涉及德育知识的评估,考核方式以纸笔考试为主,形式单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多围绕课本知识和考试答疑,缺少对德育教学效果的检验。

第三,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未正确认识英语学科所承担的德育责任。根据《课程标准》,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包括价值观、文化教育、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许多教师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并不深入,只是简单、笼统地将一些语篇所呈现的德育元素传达给学生,不仅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内在需求,还不利于其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三、高中英语与德育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深度挖掘教材,整合教学目标

译林版(2019 年)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人文地理教育三种德育元素,这些德育元素以不同形式蕴含在教材中。译林版(2019 年)高中英语教材剔除了许多过时的语篇素材,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外语教育研究的新动向。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意蕴,整合语言能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两条主线,从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考虑,重点突出本堂课的德育目标,不求面面俱到。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后,教师要带领他们从语篇的深层意蕴出发,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观点。

以译林版(2019 年)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2 Out of this world 为例,Reading 板块的德育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了解我国宇宙探索的进程,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2)让学生感悟宇航员的坚韧品质,树立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在Welcome to the unit 板块,教师在带领学生回顾人类宇宙探索史的伟大成就后,引导他们“头脑风暴”近些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介绍新词taikonaut,激发其学习兴趣、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在Reading 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紧扣demanding 和rewarding 两个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宇航员在空间站“繁重但有意义”的生活,感悟宇航员科学求实、乐于奉献的航天精神。同时,教师通过展示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结合“神舟十五号”的成功发射,引导学生从综合国力、科技力量、敬业贡献等角度,思考并评价我国宇宙探索事业的发展水平和伟大意义,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并鼓励其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二)优化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堂

传统的英语课堂通常是教师讲授式,注重知识点讲解和作业讲评,这虽然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很有帮助,但是无益于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新译林版(2019 年)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 的Reading 部分介绍了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及其团队。本单元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如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意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及中国人为人类医学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等。阅读部分的教学需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及有逻辑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教材语篇中领悟上述德育内涵。在课前预习部分,教师让学生查阅、整理有关诺贝尔奖及中医药的相关资料,激发其兴趣;在课程讲授部分,教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归纳段落大意和科学家的经历,让他们充分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家艰辛的钻研过程;在课后拓展阶段,为弥补课堂有限的教学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采访等活动,并布置一个既定的主题内容,让他们自行查找资料、整理想法并表达。实践证明,教师创新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其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

(三)多元教学评价,转变教学观念

英语课程中的德育评价应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这是传统的纸笔考试很难做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多元评价模式,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

例如,演讲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语法、句型的掌握情况,还能了解其是否领悟了文章的德育内涵;除了单人作业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小组合作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作文的评价,可以增加同伴互评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彼此,还能引导他们主动反思。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学习和感知外国文化为主,但是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应转变教学观念,侧重“走出去”而非“引进来”,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德育目标。因此,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师要考查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技能。

例如,新译林版(2019 年)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 介绍了外国的名胜景点。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语篇后,不仅能了解外国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举一反三,用英语介绍我国的大好河山。在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教师让学生选择国内或者当地的一个景点,搜集、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并上讲台演讲。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在学生演讲后,教师让全班学生选出最喜爱的“演说家”、最有魅力的“演说家”、最独特的“演说家”等,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科教学和德育融合是新课改的焦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融入德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度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价值,精心设计课堂,优化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猜你喜欢

新课改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