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2023-02-10何燕萍

英语教师 2023年13期
关键词:视域科普初中英语

何燕萍

引言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科普类文本阅读是重要的阅读对象。从命题者的角度看,科普类文本阅读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投入更多时间,保证对文本的深度加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甚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情况来看,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往往是先给学生直接提供相关文本,然后组织他们阅读。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应试取向,以至于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文本后的问题回答上。这样的阅读教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将科普类文本引入英语阅读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完全发挥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效力。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很重要的一点是回到科普类文本本身,先保证学生对科普类文本阅读的兴趣,后续的问题回答及学生应试能力的养成就水到渠成了。如果学生的阅读没有一定的深度,就相当于“水没有到”,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渠成”,难免变成缘木求鱼。如何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科普类文本本身呢?有效的做法之一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科普类文本阅读前,必须建立学科融合的视域。

所谓学科融合视域,指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心里所想的不只是英语学科。因为是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所以这里所说的学科融合视域,更多指英语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融合。相关研究表明,相较单一的学科教学,学科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学科融合成为教学改革方向的重要原因(车紫辉、李爱华2021)。初中英语教师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组织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必须明确相应的教学思路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与反思,从而保证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前有引导,后有总结,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思路

任何教学策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在研究初中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时,既然已明确要在学科融合视域下进行,就要思考学科融合能够对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形成怎样的教学思路。这里要分析两个关键词:一是学科融合,二是科普类文本。

首先,学科融合意味着跨学科情形的出现,即学生所读内容具有显著的其他学科的特点。其次,学科融合不只是简单的跨学科,更强调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深度联系,要保证学生在阅读其他学科的内容时没有明显的台阶感,这才是真正的融合状态。因此,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判断所提供的科普类文本能否让其在阅读时思维过渡比较自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比较自然……

毫无疑问,科普类文本指与科学普及相关的文本,以其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前沿性和新颖性、趣味性和真实性,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视野的扩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发挥着促进作用(孙洁琳2020)。将科普类文本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原因之一是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与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相关经验,如果能够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充分激活,并服务于英语阅读,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其阅读兴趣,还可以使其阅读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科融合视域下进行初中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路应明确为对相关要素的把握与整合。这些要素包括对学科融合的理解,对科普类文本的选择,对阅读过程的组织,以及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在整合这些要素时应强调:(1)面向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尤其是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能力特点,掌握他们在科学及其普及方面的相关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有机融入英语阅读,确保其在阅读时思维加工的是科普类文本,所运用的工具是英语语言;(2)当学生在阅读科普类文本时,要关注他们对科普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对英语语言工具的掌握与运用情况,然后借助文本大意复述等方式评价其阅读过程与结果,后续则采用传统的阅读理解模式考查他们对科普类文本的理解情况;(3)在回顾与反思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理解与英语语言运用的角度,判断是否真正做到学科融合,是否切实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强调了学生、文本等教学要素后,具体的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让学生在科普类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调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借助深度思维完成对科普类文本的加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相关细节,如优化设问艺术,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章霞2010)。科普类文本的来源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翻译的,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即可。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相较其他文本,科普类文本最大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因此学生很难通过一两遍阅读就真正掌握其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让阅读与积累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如科技类词汇、相关句子结构及语法的积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进行科学知识表达时常常既要描述客观事物及其道理,又要保证一定的科学严谨性,科普类文本中往往会出现陌生词汇较多、多种语法并存的长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好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科融合不留痕迹。

例如,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英语模拟题中有这样一则材料(见附录),属于科普类文本。在组织学生阅读该科普类文本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初中生要读懂描写动物生活习性的科普类短文,要有一定的经验,且势必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大部分初中生有过利用电视或网络等媒体观看动物节目的经历,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动物生活习性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学生在阅读上面这段文本时,能够迅速感受到它是一篇科普类文章。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保持一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正是他们进行阅读的动力。

同时,教师注意到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的一些困难,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陌生词汇、语法及由此形成的长句等。有鉴于此,在组织学生阅读时,教师先不着急将文章后面的问题提供给他们,而是让他们纯粹阅读。事实证明,这种不带问题的纯粹阅读有助于缓解学生的阅读压力。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不是为了回答问题时,对文本的关注会更加纯粹,会想着一词一句地理解文本,会试图通过概括文本内容,即通过自己的努力阅读获得科学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讲,放下问题让学生进行纯粹阅读,是科普类文本阅读的有效策略。

之所以将这段文本的参考翻译列出来,是因为考虑到在科普类文本阅读中,一定要尽可能保留让学生复述的环节。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让学生复述一段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浓缩与概括,既可以保证他们对所阅读文本进行深度加工,又能够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科普类文本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复述,能帮助他们在英语语言工具与科学知识之间形成良好的融合认知关系,这对于其英语阅读能力乃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当然,考虑到初中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他们在复述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词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需要在词汇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可以直接告知学生词汇的意思,先让他们完整地表达,至于陌生词汇,可以在表达交流后花时间处理。

实际上,学生在复述时确实容易形成自己的主见。比如,有的学生这样概括上面的科普类文本:“Animals don’t stay in the same place.Animals migrate.They migrate for different reasons:some are for food,such as birds and fish;some are to avoid humans,such as a mouse in northern Europe.There are still some unknown reasons.For example,a lobster may just like traveling.”

学生能够这样概括,说明他们经历了很好的科普类文本阅读进程。这一进程的顺利实现意味着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也能够运用英语语言表达。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还是复述时的总结,在英语与科学知识之间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隔阂,即融合状态非常理想。

三、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英语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组织学生进行科普类文本阅读,能够很好地满足其知识积累需求,也符合其认知特点。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科学知识基础成为科普类文本阅读的兴趣导火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基于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对英语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保证了阅读过程既以英语语言为思维加工的工具,又以科学知识作为思维加工的对象,这是学科融合的充分体现;在复述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科普类文本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形成了关于科普类文本中所介绍科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当学生试图用英语表示自己的全面理解时,运用能力自然就得到充分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将原文后所附的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出)呈现给学生,那么他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就会有强烈的动机,正确回答后也会形成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属于情感方面的积极元素,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

结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科融合的指引下积极推进科普类文本阅读。英语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目标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各种类型语篇教学的意义,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王芸洁2021)。科普类文本阅读教学思路的确立与策略的运用,需要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中慢慢积累,以求量变引发质变之效。

猜你喜欢

视域科普初中英语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